智為祥
在學生中流傳這樣一句戲言: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樹人;三怕寫作文。隨意找一位初中生,問問語文學習最怕什么,聽得最多的是這樣一個詞“作文”。是的,從教多年以來,筆者發(fā)現(xiàn)絕大多數(shù)學生都怕寫作文,尤其農(nóng)村初中的學生,礙于學習條件的限制,閱讀量有限,再加之生活閱歷的缺乏,使作文更是成為了一條難以逾越的鴻溝。
一、農(nóng)村初中學生怕作文的原因
(一)學生生活單一,缺少生活感悟
農(nóng)村學生的生活面十分狹窄,幾乎是“家庭——學?!眱牲c一線。由于生活單一,學生對生活無感悟,不知寫什么好?!皼]事可寫,生活很無聊”、“不是不想寫,沒有生活經(jīng)歷,不知寫什么 ”是學生直接的反映。這直接導致學生寫作時缺乏靈感,不能很好地去挖掘生活中經(jīng)歷的點點滴滴。
(二)學生閱讀量不夠,作文無話可寫
學生由于學業(yè)繁重,忽略了閱讀。尤其農(nóng)村初中的學生,閱讀量更少。再加上如今先進媒體盛行,網(wǎng)絡、手機功能的強大,使學生很少會專門空下時間去閱讀。學生閱讀量減少,寫作文時自然就無米下炊、無話可說了。
(三)教師教學方式老舊,教學效率低下
許多語文教師平常對作文認識不夠,或者受升學率的影響,在教學中往往出一些“俗招”,如開頭一定要寫題記,要有一到兩行,正文一定要有5段以上等。這些“俗招”,雖然短期內(nèi)看似有效果,但這種應試作文難免會扼殺學生作文的創(chuàng)造性,很難寫出別具一格的作文來。有些語文教師,甚至“以寫代教”,給個作文題,讓學生完成,最后念幾篇“范文”,就算是作文教學了?;蛘吒纱嗯R時抱佛腳,平時不教作文,而是讓學生背誦優(yōu)秀范文,考試時讓學生再拼拼湊湊,就能完成一篇作文。以上種種,直接導致了作文教學效率低下,學生作文停滯不前。
二、讓農(nóng)村學生愛上寫作文的方法
(一)鼓勵學生關注生活,做生活的實踐者、參與者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語文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要讓學生知道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只有用心發(fā)現(xiàn)才會有所收獲。教師在指導學生寫作時也應該讓學生知道作文不是政治教材,應該寫自己關心的話題,寫自己身邊的材料,在生活中尋找寫作的激情。例如,在教學蘇教版七上教材“多彩四季”這個單元時,為了讓學生能寫出好的文章,筆者帶學生到鎮(zhèn)上的果林場參觀。此時正值秋天,晴空萬里、瓜果飄香,學生通過細致的觀察,最后作文中有寫“林場豐收”的場景的,有描寫自己如何采摘果實、體驗勞動樂趣的,有寫“贊美勞動農(nóng)民辛勞的”……那一堂走出去的作文課,讓學生擁抱了自然,觀察了生活,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培養(yǎng)學生讀書興趣,勤寫生活日記、勤練筆
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多讀有益的課外書,對豐富學生的知識,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陶冶學生的情操有極大的作用。蘇教版教材每個單元都有“誦讀欣賞”和“寫作練筆”,教師可利用這一點,不僅要求學生要多讀書,還要要求學生靈活地學以致用。怎樣運用?最好的辦法就是多寫日記,勤練筆。記日記不僅能使學生把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和感悟記下來,還能增加學生的素材積累,寫作文能信手拈來。
(三)重視閱讀教學,注重方法指導
語文教材一般都是精選的名家名篇,質(zhì)量很高。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就要格外重視語言教學,這樣才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感,使學生學到語言運用的方法和表達技巧,從而幫助學生提高駕馭語言的能力,在寫作中才有可能寫出語言好的文章來。如筆者在教學七年級上冊《端午日》時,著重引導學生品味“賽龍舟”一段的場面描寫,槳手怎么樣?帶頭的怎么樣?擂鼓打鑼的怎么樣?吶喊的人是什么表現(xiàn)?讓學生通過文中精彩描寫的學習,掌握場面描寫的方法。再根據(jù)課堂中所學知識,進行學校運動會的場面描寫。這樣的訓練,現(xiàn)學現(xiàn)用,既鞏固課堂所學,又能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四)重視作文的批改及評講
作文講評也是非常關鍵的一環(huán)。作文評講要抓戰(zhàn)機、搶速度。即使教學進度較緊,也不可放松學生作文的講評工作。學生的作文不必只有教師一個讀者,在作文評講課上,教師要把寫得精彩的作文讀給學生聽。這里也不必局限于全篇都寫得好的作文,如果哪個學生或某個句子寫得生動形象,或感想部分談得透徹,或結(jié)構(gòu)安排合理都可一一表揚并張貼在教室里,教師不能讓學生的作文“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這種成功的喜悅可讓學生樂于寫作,形成良性偱環(huán)。
總之,作文教學是個系統(tǒng)工程,相信只要教師安排有序、指導有方、訓練有術,一定會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使農(nóng)村的學生愛上寫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