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進行,社會、經濟發(fā)展也日新月異,居民個人財富不斷增加,但收入差距也隨之拉大。為此,開征遺產稅的呼聲不斷加大。文章主要從我國開證遺產稅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面著手,旨在提出切實、可行的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遺產稅;稅權;社會公平
一、我國征收遺產稅的必要性分析
(一)理論依據(jù)
根據(jù)羅爾斯的《正義論》,對于公民無償轉讓財產征稅,需要符合社會的公平正義原則。他的理論主要可以總結為:一是人人生而自由,在當下社會應享有同等權利;二是因每個人天生的稟賦及能力不同,可能在財富、聲望上有所差異;三是因人是自由的,政府作為國家的代言人有責任對此種差異進行調整,實現(xiàn)社會的公平正義,遺產稅則是對此差異進行調整的手段之一。
而國內外眾多學者對于遺產稅課征的法理基礎的分析,其中又以國家共同繼承說及權利說為主流。
1.權利說,亦稱法律說,是最早的正統(tǒng)學派學說。認為繼承遺產有賴于國家法律的承認和保護,即承認人應當為此交納一定的補償費用,或者國家對遺產擁有領地權、部分支配權,并可以通過對遺產征稅實現(xiàn)這些權利。
2.國家共同繼承說,以德國法理學者布蘭奇里為代表,理由是:私人積累的財產有賴于政府的幫助和保護,因此政府有權從私人處取得一部分財產。
(二)現(xiàn)實需要
1.我國當前的貧富分化現(xiàn)狀使得我們必須重視對居民收入進行有效的調節(jié)。2010年我國家庭基尼系數(shù)為0.61,高于0.44的全球平均水平,也超過了0.4的國際警戒標準。
日益嚴重的貧富分化,處理不當有可能導致一些社會問題。在貧富分化、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的背景下,開征遺產稅可以部分消除社會分配的不公、緩和社會階層的對立關系,起到維持社會穩(wěn)定的效果。
2.從地方財政體制運行來看,目前我國地方稅制體系還不完善,需要形成更多的、法定規(guī)范性較高的稅收收入源泉。并且,隨著營業(yè)稅部分稅目改為征收增值稅,部分地方財力出現(xiàn)了“吃緊”的狀態(tài),地方財政部門迫切需要新的“替代稅源”。在此背景下,積極拓寬地方稅制范圍,形成更多的“稅源”將是我國地方稅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3.隨著國際交往的頻繁和跨國資產的頻繁流動,涉外因素的遺產繼承將日益增多。在國外多數(shù)國家開征遺產稅而我國不開征遺產稅的背景下,外國公民在中國繼承遺產無需納稅,中國公民在國外繼承需要向所在國納稅,這有悖于國際間的公平,也有損國家稅收利益。因此,為實現(xiàn)與國際稅制的同步,加強對國家主權和經濟利益維護,我國有必要開征遺產稅。
二、我國開征遺產稅的可行性分析
(一)我國的財產登記、管理制度日益完善,這有利于各類財產稅收的開征
我國《民法通則》、《繼承法》和《婚姻法》都對遺產的繼承做了相應的規(guī)定,這為遺產稅的開征提供了較好的法律基礎。而《物權法》、《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的修訂和出臺對我國公民個人財產所有權的歸屬和財產繼承、分割、轉移做了較為詳細的規(guī)定。這些規(guī)定有利于我國遺產稅制的建立與完善。
(二)對高收入者的稅收信息管理為遺產稅開征提供了便利
自2007年開始,我國稅務部門明確要求年所得收入達到12萬元的納稅人自行納稅申報。自此之后,國家稅務總局開始逐步掌握我國高收入者的信息??梢钥闯觯悇詹块T已經對高收入者的稅收征管信息進行了重點建檔和逐步掌握,這項工作為我國開征遺產稅提供了較多的信息資料。
(三)國外遺產稅為我國遺產稅制建設提供了借鑒
目前,大多數(shù)的工業(yè)化國家開征了遺產稅,大部分發(fā)展中國家也開征了遺產稅。這些國家遺產稅的制度設計、遺產稅豁免額的選擇、贈與年限的設定等為我國遺產稅制的選擇提供了借鑒。
1.從部分發(fā)達國家的情況來看
(1)美國實行的是“總遺產稅制”,對美國公民、居民、非公民和非居民采取不同的稅收政策。在征收遺產稅的過程中,美國政府會定期動態(tài)地調整遺產稅的免征額和最高邊際稅率,以適應社會經濟形勢、政治選舉形勢的變化。
(2)日本采取的是“分遺產稅制”,采取的是超額累進稅率,稅率共分13個檔次。日本遺產稅的最低邊際稅率級次為10%,最高邊際稅率級次為70%。在日本,每一個稅率級次都有相應的抵免額度。日本的遺產稅對居民納稅人和非居民納稅人分別進行征收。
2.從經濟發(fā)展水平與我國相近的部分新興市場經濟國家來看
(1)俄羅斯聯(lián)邦政府的遺產稅采取的是“分遺產稅制”模式。俄羅斯遺產稅的納稅人是在本國境內以繼承或者贈與方式獲得財產的自然人,具體財產包括不動產、土地資產、存放于金融機構的存款和其他財產股份。俄羅斯聯(lián)邦政府的遺產稅稅率同德國較為相似,同樣是根據(jù)繼承人與被繼承人、受贈人與贈與人的親疏關系設計稅率等級,相對較為復雜。
(2)巴西的“遺產贈與稅”由各州負責征收,是根據(jù)不動產轉讓或是捐贈行為進行征稅。巴西遺產稅采取的同樣是超額累進稅率,各州的稅率不同,譬如,根據(jù)遺產的價值多少,巴西圣保羅州的遺產贈與稅稅率介于2.5%-4%之間。
三、我國開征遺產稅的制度設計
(一)將遺產稅定位為“地方稅”,但由中央統(tǒng)一稅權
為了充實地方財政實力,增強地方政府征收遺產稅的積極性,我國應將遺產稅定位為“地方稅”,使其成為地方財產稅制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有利于地方政府部門利用自身的信息優(yōu)勢、管理優(yōu)勢落實征收管理工作,完善地方稅制體系。但當前在財政競爭壓力之下,我國“中央-地方”之間的財政關系處于一種不穩(wěn)定的狀態(tài),因而有必要由中央政府統(tǒng)一制定遺產稅的基本稅收制度。這既可以避免地區(qū)間惡性競爭造成的稅收流失,又可以避免政府間稅收競爭帶來的不必要的人口流動和資本流動。
(二)完善死亡申報制度,及時掌握居民死亡信息
現(xiàn)行的公民戶籍制度中對于死亡注銷戶口的規(guī)定,已經完全能核實被繼承人死亡的信息,應該進一步明確公民死亡申報制度辦理的具體期限并明確有關責任制度。
(三)完善以存款實名制為基礎的個人信用體系,保證個人金融資產的真實合法性
主要嚴格落實實名制規(guī)定,推進支付手段的完善以合理規(guī)制大量的現(xiàn)金支付和計算,以及整合個人在不同金融機構的相關信息,實現(xiàn)銀行間個人信息的聯(lián)網以及稅務機關與各個相關機構的信息互聯(lián)。
(四)明確與“贈與稅”的關系
在實際工作中,為了簡化稅制、便于稅收征收管理,我國應采取“總遺產稅制”。也就是建議對死亡人的“遺產總額”征稅,并考慮采取“超額累進稅率”以發(fā)揮其再分配功能。這既有利于簡化遺產稅的稅收制度,也有利于鼓勵遺產形成人的生前贈與。
最后,遺產稅的征收管理是一項全社會都應積極參與、配合的工作。除了形成上述的政策選擇之外,還需要社會其他部門積極完善個人財產登記備案制度、財產評估制度,也需要財稅部門利用現(xiàn)代信息化手段與其他政府部門、社會機構共享居民的財產信息,配合做好遺產稅收的征收工作。
參考文獻
[1]張永忠.遺產稅的法理依據(jù)新論[J].蘭州商學院學報,2011(6).
[2]倪素芹,賴俊.論我國遺產稅的法律制度構建[J].法制與社會,2013(5).
[3]陳玲玲.淺談我國是否開征遺產稅問題——從法社會學視角分析[J].法制與社會,2008(26).
[4]陳記芬,范衛(wèi)國.收入分配改革下的遺產稅法律制度[J].安順學院學報,2013(10).
[5]雷正.我國開征遺產稅的可行性分析[J].法制與社會,2012(9).
[作者簡介]胡豐,山西大同人,山西財經大學法學院2012級研究生,經濟法學專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