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現(xiàn)實的逃避

      2014-05-30 10:48:04呂佳黃德志
      名作欣賞·評論版 2014年7期
      關鍵詞:施蟄存現(xiàn)代主義

      呂佳 黃德志

      摘要:施蟄存的《梅雨之夕》融合了心理分析、內(nèi)心獨白、象征等多種現(xiàn)代主義小說元素,成功塑造了一個城市中孤獨矛盾的主人公形象。本文以現(xiàn)代主義為切入點,從懷舊心理和人性矛盾兩個方面探討《梅雨之夕》所表現(xiàn)出的現(xiàn)實逃避情感。

      關鍵詞:施蟄存《梅雨之夕》現(xiàn)代主義

      施蟄存作為“廿世紀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開創(chuàng)者”①,他在作品中廣泛運用西方現(xiàn)代主義創(chuàng)作手法,著眼于人的內(nèi)心世界,注重自我意識的變化?!睹酚曛Α肥鞘┫U存心理分析小說的代表作之一,文章通過大量的內(nèi)心獨白塑造了一個孤獨矛盾的主人公形象。作者將《梅雨之夕》的闡述置于朦朧的雨景中,并結合現(xiàn)代主義的創(chuàng)作手法,對主人公進行了全面的剖析。主人公“我”雖然身處上海這個現(xiàn)代大都市,行為和心理卻與多數(shù)都市人不同。這一系列與大都市格格不入的表現(xiàn),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主人公逃避現(xiàn)實的心理,作者運用現(xiàn)代筆法將這種心理從語言中慢慢流露出來。

      一、懷舊心理

      《梅雨之夕》這篇小說主要是圍繞“雨”和“少女”這兩個意象而展開,主人公的心理變化正是在遇到“雨”和“少女”的過程中一點點延宕開來。這兩個意象的安排除了情節(jié)發(fā)展的需要外,象征手法的巧妙運用也表現(xiàn)出主人公的懷舊心理。

      首先,“雨”象征了主人公對過去生活的眷戀。小說一開始,“我”便表現(xiàn)出對“雨”的不“嫌厭”,甚至認為漫步雨中、欣賞雨景也是一種娛樂,這與多數(shù)都市人的看法不同。上海的快節(jié)奏生活使得多數(shù)都市人早已習慣快速瀏覽四周風景。面對下雨,都市人也常采取躲避的方式,乘坐電車,或避于屋檐下。但“雨”在“我”的眼中并不是急于躲避的災難,而是具有詩意的美景。從“我”遇見少女后的內(nèi)心獨白中可以發(fā)現(xiàn),“我”應該是蘇州人。蘇州較于上海是一種慢節(jié)奏的生活方式。姑蘇的雨景往往值得回味,撐著傘漫步在青石板路上,粉墻黛瓦,一派靜謐。對于一個剛來上?!叭哪辍钡摹拔摇倍?,過去的生活習慣不可能完全放棄,人在潛意識中往往會無意識地保持某種習慣,更何況“我”在同事多次勸告后依然如故,可見“我”是有意識地維持著過去的生活方式。

      而“少女”這個意象則是將主人公所懷念的過去生活具體化了。“我”在得知“少女”是蘇州人時,“我”想起了初戀的少女,以為眼前的“少女”是自己的初戀。這時,“少女”不再只是路上偶遇的陌生女子,她勾起了主人公過去的記憶,她在主人公的眼中已經(jīng)成為了初戀的象征。然而,當“我”得知“少女”姓劉時,這不是初戀的姓,“少女”的初戀象征開始漸漸模糊。眼前的“少女”從美麗的化身變?yōu)?“一個不相干的”女子,嘴唇也太厚了一些。小說中,“少女”的形象從陌生女子變?yōu)槌鯌伲詈笥肿兓啬吧?。“少女”的出現(xiàn)打開了主人公童年美好的記憶,使“我”的回憶依托于眼前的女子不斷浮現(xiàn)。最后,“少女”不是初戀的事實也使“我”的思想不得不歸于現(xiàn)實。

      小說中主人公的行為和思想總在不經(jīng)意間流露出對過去的懷念。主人公的情感傾向也一定程度上表現(xiàn)了作者的思想。施蟄存幼時隨父母居住在蘇州醋庫巷,8歲時舉家移居松江。童年的記憶在他的腦海中尤為深刻,他即使年逾古稀時,也還吟誦“青梅竹馬舊游侶”②。幼時的回憶無論是對于施蟄存還是他筆下的人物都有著不可磨滅的痕跡。但在《梅雨之夕》這篇小說中懷舊不僅僅是一個時間概念,它也是一個空間的矛盾對立。施蟄存曾說過:“我只想到靜穆的鄉(xiāng)村中去居住”,“不必再在都市中為生活而掙扎”。③鄉(xiāng)村與都市代表著兩種不同的生活方式,前者簡單安靜,后者繁華喧鬧。小說主人公雖然身處現(xiàn)代都市,“心底里仍有一絲抹不掉的鄉(xiāng)村文化記憶,由此,也滋生一種對都市社會的冷淡感與不適應性”④。小說的主人公喜歡在雨中漫步,試圖尋找過去寧靜的鄉(xiāng)村生活,少女的出現(xiàn)讓他以為自己遇見了初戀。當幼時的生活方式和情感一下子出現(xiàn)在“我”的面前時,“我”仿佛重新回到了過去。然而,最后的現(xiàn)實卻使“我”美好的初戀幻想破滅,過去的記憶也依然是虛無縹緲。

      二、人性矛盾

      《梅雨之夕》充分借鑒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小說主人公的行為與思想往往是在“利比多”(Libido,即性本能)的驅(qū)使下發(fā)生的。“我”潛意識的思維使得“我”在雨中細致觀察周圍的一切,從而遇上了一位躲雨的少女。從雨中遇上少女,并送少女的過程來看,“我”的內(nèi)心充滿了對現(xiàn)實的逃避情感,希望從少女身上得到本能的慰藉。然而,“我”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下,本能欲望又表現(xiàn)得十分尷尬。

      “我”喜歡在雨天撐傘回家的行為屬于一種無意識的習慣,但在這種本能背后卻透露出主人公的某些潛意識。小說中,作者以“我”的視角對周圍的景色進行了細致的刻畫。細膩的心理描寫突出了“我”在雨天有別于常人的觀察力度。而這種觀察也反映出“我”對生活的某種渴望,渴望在平常的生活中發(fā)現(xiàn)某些不同尋常的事件。于是,便發(fā)生了“我”與少女相遇的情景。

      “我”與少女的邂逅體現(xiàn)了“利比多”的驅(qū)動作用。下雨天,主人公被美麗的少女所吸引,見少女未帶傘,便萌生送少女回家的想法。在送少女過程的前后,“我”的意識中充斥著由少女而引發(fā)的一連串想法。從因為“美的對象”而停下腳步與少女一同躲雨,到抱怨人力車夫,再到鼓起勇氣送少女一程,以及兩人在同一把傘下的種種聯(lián)想,作者以一種意識流的筆法將“我”與少女邂逅的過程娓娓道來,而推動“我”不斷與少女接觸和對話的根源正是自己的本能欲望。在喧鬧的都市中生活,“我”渴望得到一種溫雅的美的享受,少女這一異性人物正好代表了“我”內(nèi)心的美的形象。所以,“我”在遇見她的時候,心底的潛意識便不斷地被激發(fā)出來。

      然而,作者在表現(xiàn)主人公本能欲望的同時,也將主人公置于矛盾的情景中。當人性本能與傳統(tǒng)文化相遇時,“我”許多的想法便在這兩者之間搖擺不定。比如:“我”在猶豫如何開口要求送少女回家時,“我”的內(nèi)心不時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一個陌生男子在雨天主動要求送年輕女子一程是值得商榷的,主人公自己也認為“上海是個壞地方,人與人都用了一種不信任的思想交際著!”由此可見,“我”的主動行為并不符合當時的主流趨勢。即使在“我”送少女的時候,“我”也總處于糾結的心態(tài)中。聞到少女鬢發(fā)的香味,又擔心被人認出;持傘的姿勢不斷遷就少女,卻又一直偷偷觀察少女;以為少女是自己的初戀,眼前又浮現(xiàn)出妻子憂郁的眼光……少女不僅使主人公想起了初戀,也聯(lián)想到鈴木筆下的美人圖。“我”與少女的相遇本該是一種詩意的享受,卻因為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而更具有現(xiàn)實意味。

      “我”希望在都市中尋求人性的本真,追求一種美的享受,但這種逃離現(xiàn)實的愿望卻無法擺脫現(xiàn)實的影響。作者在運用西方現(xiàn)代主義手法的同時,也融入了中國傳統(tǒng)的價值觀,使作品在創(chuàng)新中仍具有現(xiàn)實意義。施蟄存在創(chuàng)作中一直不忘記“自己是個中國人,是在寫反映中國國情的作品”⑤。《梅雨之夕》這篇作品在運用心理分析等現(xiàn)代主義手法的同時也體現(xiàn)了中國當時的社會現(xiàn)象。小說主人公的一系列行為雖然受到本能欲望的驅(qū)使,但也深受傳統(tǒng)文化影響,人性的矛盾在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

      《梅雨之夕》采用了現(xiàn)代主義的創(chuàng)作手法,形式上注重人物內(nèi)心的分析,這與中國傳統(tǒng)小說的表現(xiàn)形式有著很大的差別,但內(nèi)涵上仍具有現(xiàn)實意義。小說主人公雖身處上海大都市,卻執(zhí)意追求一種閑散的慢節(jié)奏生活,內(nèi)心也充滿著對過去美好生活的渴望。在這種種欲求背后,主人公以另一種生活方式表現(xiàn)出自己的孤寂與惆悵,表達了對都市生活的厭惡與不滿,希望回歸自然,尋求一種純真的生活方式。通過《梅雨之夕》不僅僅可以看到作者對于現(xiàn)代主義手法的熟練運用,也可以感受到作者對自然和美的向往?!?/p>

      ①[美]李歐梵:《20世紀的代言人:慶賀施蟄存先生百歲壽辰》,收入施蟄存《十年創(chuàng)作集》,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第642頁。

      ②沈建中:《遺留韻事:施蟄存游蹤》,文匯出版社2007年版,第56頁。

      ③施蟄存:《新年的夢想》,《北山散文集》(第一輯),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第59頁。

      ④李俊國:《“都市里的陌生人”——析施蟄存的小說視角兼談現(xiàn)代都市文學的一種審美特征》,《湖北大學學報》1988年第4期。

      ⑤施蟄存:《關于“現(xiàn)代派”一席談》,《北山散文集》(第二輯),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第728頁。

      參考文獻:

      [1]施蟄存.十年創(chuàng)作集[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施蟄存.北山散文集[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3]沈建中.遺留韻事:施蟄存游蹤[M].上海:文匯出版社,2007.

      [4]李俊國.“都市里的陌生人”——析施蟄存的小說視角兼談現(xiàn)代都市文學的一種審美特征[J].湖北大學學報,1988(4).

      [5]黃德志,肖霞.施蟄存年表[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2003(1).

      [6]楊迎平.現(xiàn)代主義小說在中國的變形——論施蟄存的現(xiàn)代派小說[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2000(4).

      作 者:呂佳,江蘇師范大學文學院漢語言文學(師范)專業(yè)本科生,研究方向:中國現(xiàn)代文學;黃德志,文學博士,江蘇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研究方向:中國現(xiàn)代文學。

      編 輯:趙紅玉Email:zhaohongyu69@126.com

      猜你喜歡
      施蟄存現(xiàn)代主義
      貝聿銘:偉大的現(xiàn)代主義建筑大師
      現(xiàn)代主義與20世紀上半葉中國畫“進步”之定性
      藝術探索(2019年1期)2019-04-17 03:47:40
      格特魯?shù)隆に固┮虻默F(xiàn)代主義多元闡釋
      施蟄存心理分析小說研究
      青年文學家(2017年2期)2017-02-22 16:09:33
      都市的幻想者
      論施蟄存之《魔道》與《夜叉》中的幻覺書寫
      文教資料(2016年19期)2016-11-07 06:53:44
      以精神分析批評方法解讀施蟄存《將軍底頭》
      魯迅與西方現(xiàn)代主義
      唐山文學(2016年11期)2016-03-20 15:26:03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論在中國之探索與發(fā)展
      青春歲月(2015年22期)2016-01-04 11:21:11
      談波特作品中的現(xiàn)代主義主題
      短篇小說(2014年11期)2014-02-27 08:32:43
      台山市| 瑞丽市| 泰来县| 嘉善县| 海城市| 聂拉木县| 云安县| 徐汇区| 和林格尔县| 深水埗区| 宝清县| 兴安县| 东至县| 浑源县| 丰原市| 周宁县| 黄大仙区| 昂仁县| 合肥市| 高平市| 博罗县| 大埔区| 涪陵区| 山西省| 衡阳县| 敦煌市| 太原市| 南岸区| 永和县| 社旗县| 富民县| 津南区| 白银市| 锡林浩特市| 兴山县| 娱乐| 尼勒克县| 运城市| 磐安县| 珲春市| 三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