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
[摘 要]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質的飛越。人們不再只是追求溫飽,更加注重身心健康、精神文明建設。健身公共場所和社會體育服務的日益增多,迫切需要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維護其秩序。本文主要分析基于新公共服務理論的公益性社會土語指導員管理機制存在的問題,并對其提出改革建議。
[關鍵詞]新公共服務理論;公益性;體育指導員;管理機制
[中圖分類號]G8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4)05 — 0046 — 02
一、前言
新公共服務理論是登哈特夫婦提出的,以公民為核心的公共行政管理理論。新公共服務理論的主要內容有:服務是政府的目的,而不是掌控者;公共利益不是商品,而是奮斗目標;為民服務,而非為客戶服務;強調民主權等。新公共服務思想為公益性社會體育組織提供監(jiān)督、管理、運行理論。公益性社會體育服務屬于公共組織,其發(fā)展的目的在于為所有市民提供公益性社會體育服務,這就需要大量的人力參與到公共體育服務和管理中。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在社會體育服務中占據重要地位。
二、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管理機制的現狀
公益性社會體育由其特性——公共性,使其在進行社會體育服務時,要恰當的解決公益服務、以人為本、公平民主等問題。而新公共服務的未成熟發(fā)展,使得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管理不夠完善。本文通過借鑒文獻資料對佳木斯市社會體育指導員管理的現狀進行簡要分析,并依靠新公共服務思想對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管理機制進行分析、探究。
(一)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現狀
各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存在差異,社會體育服務的發(fā)展也參差不齊,擁有的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數量也有差異。通過文獻材料知道至2014年3月,齊齊哈爾市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總數有4647人(其中,國家級31人、一級146人、二級904人、三級3566人),而佳木斯市的總人口卻有553萬,社會體育指導員僅僅是全市總人數的1/1190。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的人數不能滿足廣大公民的正常體育健身的服務,使得社會體育廣招有工作經驗的體育指導員?!?〕
(二)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管理的現狀
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管理機制的現狀主要表現三個方面。不完善的管理機制將會給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管理帶來麻煩。
1.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管理機制結構單一
齊齊哈爾市現狀的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管理機制主要依靠體育局的管理辦法進行。而且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公共管理協會未建立完善,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發(fā)展壯大、管理監(jiān)督、入行審核等工作都受到黑龍江體育總局的社會體育管理監(jiān)督部的管理、監(jiān)督、規(guī)劃;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訓一般是由上級的體育行政部和社會體育培訓中心負責;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平時的工作由社會體育指導中心規(guī)劃。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管理機制單調的管理結構表現在社會體育指導員由省、市體育局的相關部門進行監(jiān)督、管理、培訓等。直線型的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管理結構給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正常工作造成很多問題,主要表現有如下。
(1)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工作缺少責任,工作狀態(tài)松散,缺少明確的工作主線
根據齊齊哈爾市體育局調查,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招募沒有明確、規(guī)范的入行審核,其中,個人招納占46%,親朋關系介紹占28%,體育行政部推薦占21%,相關單位招聘占5%等方式來增加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數量。這就出現部分社會體育指導員沒有具備社會體育服務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服務技能,從而造成其無法正常參加工作。這給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管理帶來壓力,社會體育組織需要對這些指導員進行相關培訓,也給社會體育工作帶來困擾。正因為個體指導員在社會體育指導員中占著較大比重,沒有相關組織、部門的管理,社會體育工作不能順利進行。根據另一個調查結果,齊齊哈爾市的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服務形式一般是固定的鍛煉場所、運動站以及以小組織的組織方法(占58.6%),體育協會組織(占18.3%),個體組織(占11.4%),社會體育健身俱樂部(占8.4%)、街區(qū)體育(占3.3%)。以上數據分析得出,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工作沒有統一合作,較分散,這給管理機制帶來很多困擾。而且以上的體育組織一般都是自發(fā)成立的健身集體,初期缺少體育行政部的參與管理,其的進一步發(fā)展才得到一些關注、資助。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管理機制的結構單調、缺少科學指導,盡管具有熱心指導員參與社會體育服務業(yè),但是卻難以形成健全的科學的管理機制?!?〕
(2)公益性社會體育業(yè)缺少活動場地、組織資源
據調查,齊齊哈爾市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工作場地一般有:公園空地、社區(qū)、體育場、俱樂部等。但是目前的指導員的組織場地較分散且不足,無法滿足廣大市民參加體育運動的需求。這就降低廣大市民的健身積極性和影響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工作積極性。而且一些運動場地較寬敞的公司、學校卻不歡迎外人。造成這狀況的原因是政府對社會體育事業(yè)缺少責任心,公民權利沒得到保障。社會體育的場地、資源得不到保障,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工作無法有序進行。這就需要政府重視社會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給予必要的政策、資金、人力等幫助。
2.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方式不完善
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要想正常入行,需要進行相關的社會體育服務培訓。指導員的培訓是社會體育管理的重要任務。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訓要考慮各地區(qū)地域、文化的差異進行有針對性的、科學的培訓。齊齊哈爾市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訓聘請社會體育專業(yè)指導教授,但是接受社會體育培訓的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反映社會體育培訓的課程內容簡單、沒有實用性;培訓課程內容凌亂,不系統;培訓課程多重視理論知識而缺少實踐等。并且有的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沒有根據齊齊哈爾市的實際情況安排培訓內容和實地實踐,按部就班地把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能力、技術培訓綱要,缺少時代性、先進性、科學性。接收培訓的社會體育指導員很難適應社會體育發(fā)展的步伐。
3.社會體育指導員管理監(jiān)督和鼓勵制度不完善
可行的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管理監(jiān)督機制是提高社會體育事業(yè)效率的可靠制度。齊齊哈爾市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日常工作監(jiān)督管理缺少規(guī)范的制度形式和管理項目不清晰。根據齊齊哈爾市對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問卷調查,有70%以上的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承認、相信相關管理機構對社會體育事業(yè)的管理、指導以及進行定期抽樣檢查。
有益的社會體育鼓勵制度的建立能夠給社會體育指導員在物質、精神上的鼓勵、支持,增加其對公益性社會體育事業(yè)的公共熱情。據齊齊哈爾市調查,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參加社會體育事業(yè)主要原因是:增強身體健康、防止疾病、履行公民服務社會的義務、純屬喜歡等,但也存在一些為了自身利益、事業(yè)發(fā)展、社會認可等。所以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管理機制在對指導員進行監(jiān)督管理時,要適當設置獎勵、鼓勵制度、鼓勵其參與社會體育相關決策管理,讓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感受到為社會體育服務是具有意義的一件事。社會體育事業(yè)缺少實踐意義和社會認可,這讓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干這一行沒有價值?!?〕
三、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管理機制的改進措施
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管理機制處于發(fā)展階段,在人力、物力、管理等方面都存在不足之處,這就需要公益性社會體育根據實際存在的問題采取積極行動,制定可行、科學、重民主的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管理機制。完善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管理機制是社會體育事業(yè)的目標。針對上文分析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管理機制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些改進措施,主要有以下三個內容。
(一)完善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管理機制的管理結構
單一的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管理機制是無法完成社會體育為人民服務。滿足人民對社會體育的要求是政府制服務責任的目標。所以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管理機制必須改變這樣的格局,建立健全網絡化的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管理機制。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注重團隊合作,積極與廣大市民溝通并建立融洽的關系。網絡化的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管理機制積極調動社會體育指導員和人們參與全民社會體育,提高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服務職責和人們的積極參與公益性社會體育的義務。同時一些未對外開放體育場所的公司、學校進行指導,使之逐步意識社會公共設施的公共性,主動把擁有的體育運動資源與社會體育資源接軌形成網絡的資源庫。并且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管理機制在政府的指導下,社會體育協會及相關的公共監(jiān)督、管理、培訓單位主動為維護社會體育,改變單靠政府及相關體育行政部門的監(jiān)督、管理狀態(tài)。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管理機制的監(jiān)督不僅是政府的責任,同時也是人們的義務,完善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管理機制,形成政府指導、服務,指導相關社會人力資源服務于社會體育事業(yè),同時也使公民權得到保護。
(二)完善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機制
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訓不能完完全全地照搬培訓教科書理論,這就如邯鄲學步一樣,最后什么都沒有學到。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訓首先根據個地區(qū)廣大市民對社會體育的需求調整、設置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訓內容、培訓方法等。由于各地區(qū)的經濟、文化、地域不同,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訓不具有普遍性,需要因地制宜制定科學的、有實際價值的培訓模式。其次,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應該詳細系統、全面有用。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訓不僅僅是對理論知識的培訓,還需要實踐技能的培訓,讓接收培訓的指導員能夠適應社會體育事業(yè),完成對人們的服務?!?〕
(三)完善監(jiān)督方式及設置鼓勵制度
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工作需要肯定,適時的鼓勵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這會增加指導員的工作熱情,還可以提高社會體育服務,所以需要制定相關的鼓勵制度。首先改變對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工作監(jiān)督、評估方式。不僅是相關行政部門的監(jiān)督、考察,社會體育指導員之間互相督促,成立監(jiān)督小組、協會等。其次,增加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的鼓勵制度,對于表現優(yōu)秀、有上進心、有創(chuàng)新等突破的指導員適當給予鼓勵,增加指導員的工作熱情。同時鼓勵社會體育指導員積極參加社會體育事業(yè)相關決策管理,讓社會體育指導員不僅是被管理者同時也是社會體育的管理者,增加其服務社會體育的責任心。〔5〕
四、總結
綜上,在新公共服務理論的理論基礎上,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管理機制有了核心理論價值——公民權,圍繞這個核心價值,制定關懷人本、注重人權、表達民意的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管理機制。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管理機制的改進不僅給社會體育事業(yè)帶來了春天,也給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增加對社會體育事業(yè)的信心和工作熱情,廣大公民也能夠享受到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管理機制改革的成果。社會體育的健康發(fā)展,不僅能夠讓公民更加方便地參加體育健身,而且也讓社會能夠進步發(fā)展。
〔參 考 文 獻〕
〔1〕趙猛.新公共服務理論視域下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管理機制研究〔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1,(06):56-59.
〔2〕趙猛,趙德龍,王海龍,孫波.新公共服務理論視域下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管理模式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2,(06):65-70.
〔3〕董傳升.論我國公共體育發(fā)展道路選擇的基礎問題〔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0,(08):6-9.
〔4〕李相如.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發(fā)展歷程與未來走向〔J〕.體育導刊,2010,(11):1-4.
〔5〕李相如,劉國永.關于我國兩種社會體育指導員制度的比較研究〔J〕.體育科學,2010,(03):20-23.
〔責任編輯:陳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