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外語教學中源語言文化失語現(xiàn)象根源探析

      2014-05-30 23:52:37徐杰國春燕
      理論觀察 2014年5期
      關鍵詞:失語源語言外語教學

      徐杰 國春燕

      [摘 要]中國外語教學中普遍存在著輕源語言文化、重目標語文化現(xiàn)象,這導致外語教學越來越脫離文化傳承的本質(zhì)功能,形成了源語言文化的“失語”現(xiàn)象。中國外語教學中源語言文化失語現(xiàn)象由來已久。根源在于在長期的外語教學實踐中,教育體系中缺乏母語語言文化的傳承輸出意識,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缺少包含母語語言文化的傳播媒介,教學實踐中施教者忽略源語言在外語教學中的作用。本文擬從以上三個方面探查中國外語教學中源語言文化失語現(xiàn)象根源。

      [關鍵詞]外語教學;源語言;失語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4)05 — 0119 — 02

      失語癥原本是一個醫(yī)學術語,指大腦的語言功能區(qū)到損害之后,人喪失言語功能或者言語功能出現(xiàn)障礙的癥狀。在文學家和文論家的手里,失語被廣泛地使用。相對于男性的話語權,失語用來表示女性不能掌握充分運用語言的手段而被迫沉默的狀態(tài);相對于西方文論思想的發(fā)展普及,失語用來表示中國文藝理論全盤套用西方話語而沒有發(fā)展出獨立體系的狀態(tài)。語言與文化密不可分的關系使得英語國家文化的學習一直是英語教學中的重點。外語教學中目標語文化的學習排擠了源語言文化的學習,源語言文化被日益邊緣化,導致產(chǎn)生了一種源語言文化的“失語癥”。也就是說外語教學越來越脫離的文化傳承的本質(zhì)功能,形成了源語言文化的“失語”現(xiàn)象。

      20世紀80年代,語言大師許國璋注意到了在外語人才的培養(yǎng)中忽視母語的現(xiàn)象。他認為學外語的人一定要學好漢語,中國人治語言之學,終究要回到自己的語言文化中來。2000年,南京大學從叢教授第一次公開指出外語教學中的中國文化失語現(xiàn)象。繼從叢之后,不少教師都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表達了對大學英語教學中中國文化失語現(xiàn)象的擔憂。一些學者就高校是否存在這種失語現(xiàn)象進行了調(diào)查研究。張為民和朱紅梅(2002)在清華大學以訪談和測試的方式考察了學生翻譯中國典型食物、民俗能力和中國文化占英語課堂比例等問題;劉世文(2003)在集美大學考察了學生翻譯成語故事的能力;鄧文英和敖凡(2005)就四川省高校英語教師對中國文化學習的態(tài)度和課程設置做了研究。宋伊雯和肖龍福(2009)在山東師范大學著重對學生和英語教師的中國文化知識掌握狀況、用英語表達中國文化的能力和對中國文化失語的態(tài)度等問題進行了調(diào)查。各位學者的研究內(nèi)容和研究主體不盡相同,但是得出的結論都驚人地一致:學生在用英語轉述中國特色事物方面能力欠缺;“我國的英語教學中存在著嚴重的中國文化缺失問題”。

      中國的英語學習者花費在英語上的時間和精力有目共睹。為什么廣大英語學習者用英語表達源語言文化的時候如此力不從心呢?這種表達源語言文化的無能更多地源于自身對源語言文化的無知,這種無知從根本上來說絕非學生自身的問題。無知來源于整個教育體系和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上的文化失語。中國外語教學中源語言文化失語現(xiàn)象由來已久。究其根源,原因有三:

      第一、教育體系中缺乏母語語言文化的傳承輸出意識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立命之本。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的加劇,文化全球化也成了當今世界發(fā)展的一種重要現(xiàn)象。文化全球化是民族文化與世界文化的一次整合,是二者雙向互動的過程。文化全球化擴大了文化的發(fā)展空間,促進了世界各民族的交融與發(fā)展,對世界文化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刻的積極影響。但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文化全球化也給民族文化的發(fā)展帶來了負面影響。由于東西方經(jīng)濟發(fā)展的巨大差異,西方國家利用其資本在全球的影響,依托國際公司名牌產(chǎn)品和電影文藝的非領土擴張方式同化侵噬非西方文化這種強勢的文化入侵,常使其他國家不能正視自己的本土文化和其他弱勢文化。與對外交流密切相關的高校英語教學也難免不受其影響,反映在教材上就表現(xiàn)為以英美國家的文化為中心,忽視其他國家的文化。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文化進入了一個變遷期,逐步從封閉的社會文化形態(tài)轉向經(jīng)濟市場化、政治民主化和文化結構開放化的現(xiàn)代社會形態(tài)。伴隨著全球化在各個領域的不斷擴展,我國本土文化的各個方面不可避免地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并呈多元化趨勢發(fā)展。尤其是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快速發(fā)展,使想象力和娛樂性極強的西方文化迅速打開中國市場并快速占領各個領域,受到年輕一代的盲目推崇和膜拜,其文化價值觀也在大量灌輸中受到了洗腦,對西方文化不加選擇地無理智地崇拜,而對自身的優(yōu)秀文明卻嗤之以鼻甚至陷入了一種自虐式的批判,對西方文化的大力推崇致使人們希望了解和學習西方文化,忽視本土文化在外語教學中的意義和作用而只注重西方國家文化的輸入我們在學習、運用外語的同時,應該著意防止它對漢語和中華文化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

      第二、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缺少包含母語語言文化的傳播媒介

      大多數(shù)學者在談到中國文化失語現(xiàn)象時,都不約而同地說到了中國學生普遍缺乏用英語表達中國文化的能力,沒有這個意識。但是大家都忽略了一個問題:中國的英語學習者在客觀上沒有學習用英語表達中國文化的機會。中國的英語學習者主要是學生。一個孩子從7歲起讀完小學、初中、高中、大學至少需要16年的時間,也就是說從7歲兒童到23歲成年的16年的時間里,可以說,孩子們都在按部就班地學習學校提供的課程,且不贅述我們的學生花了多少時間在課本知識的學習上,從課程設置上來看,學生既沒有一門專門學習本民族文化的課程,也沒有一門課程能夠教會學生使用英語去描述本民族文化。誰不想用英語去介紹自己的母語文化,可是由于種種原因的存在,中國的學生被剝奪了這樣的機會。在英語專業(yè)學生的課程設置中,英美文學、英美國家概況、西方文化等課程隨處可見,有關中國文化的課程卻幾乎為空白。實際上,大學學習的自主性比中小學學習的自主性大很多,但是這種自主僅限于學生選課的自主,對于學習內(nèi)容和專業(yè)方向的自主,從而客觀上大學生仍然沒有增加用外語表達母語文化的機會。英國課程論專家 D.Lawton從社會學角度對課程論進行了界定,他認為:課程在本質(zhì)上是社會文化的一種選擇。

      從教材上編寫來看,高校使用范圍最廣的幾套教材在教學內(nèi)容上都充分考慮了英語國家文化的重要性,忽略了源語言文化的存在。筆者調(diào)查了國內(nèi)高校中使用范圍最廣,影響力最大的教材《新視野大學英語》。該教材由國務院批準,是教育部“面向21世紀振興行動計劃”的重點工程,也是“新世紀網(wǎng)絡課程建設工程”項目之一。該教材在編寫的時候不但順應了全球信息化的趨勢,而且“充分考慮了外語教學的主、客體需求”;在教材內(nèi)容的選擇上“注重信息性、趣味性、時代感和文化內(nèi)涵”;教材使用的目標在于“開拓視野,培養(yǎng)人文素質(zhì)和文化意識?!薄缎乱曇按髮W英語》四冊書,共計80篇課文。其中能夠與母語文化內(nèi)容或多或少發(fā)生聯(lián)系的課文僅為2篇,其中一篇為英語學習狀況的介紹,另一篇為洋女婿見中國丈母娘的場景故事。80篇文章中,沒有一篇文章涉及到中國的文化內(nèi)容?!洞髮W英語綜合教程》和《新世紀大學英語》也是使用范圍相對較廣的大學英語教材,課文內(nèi)容涉及到中國文化的也分別只有一篇。如此看來,教材作為文化的載體,目前為止,仍然僅僅載入了西方的文化,對中國的英語學習者來說,只是一種學習,而不是雙向的互動。近幾年第四代英語教材呼之欲出,但是教材的編寫者也僅僅是越發(fā)地注重所選文章的原汁原味,對英語文化內(nèi)容進行選擇時太過厚此薄彼。

      第三,教學實踐中施教者忽略源語言在外語教學中的作用

      ClaireKramsch在《語言教學的環(huán)境與文化》一書中指出:“理解目的語文化需要與自己的母語文化相比較……以跨文化為導向的文化教學不僅是信息傳遞,它還包括對目的語文化及母語文化的深思。”此外,根據(jù)施拉姆傳播模式,交際本身就是一個雙向的過程,參與跨文化交際的不僅有外國文化,母語文化在跨文化交際中的作用決不可被忽視。在課堂教學中,英語教師應有意識地補充母語文化知識,把握母語文化輸出與目的語文化輸入之間的平衡。同時,語言是人類學習的對象,反過來語言又影響人的思維認知。就語言學習而言,首先母語塑造人的概念結構和概念化模式,這種基于母語的概念結構和概念化模式會影響外語學習,而外語學習反過來又會使學習者的母語概念結構和概念化模式發(fā)生改變,出現(xiàn)概念重組等一系列變化。在這一過程中,母語和外語相互作用。教師應該充分發(fā)揮母語的正向遷移作用,不可過分夸大母語的負向遷移作用。如果因為母語的負向遷移作用而放棄發(fā)揮母語的作用,那么外語學習不外乎舍本逐末。既然是二語學習,完全脫離母語學習外語是不可能的?!罢Z言之間有些普遍現(xiàn)象,不參考母語,不與母語對比,會造成莫大損失。”(劉正光 何素秀,2000)

      面對文化全球化形勢,每種文化要成為整體的一部分,都不能僅僅是單方面學習外來文化,而是應該借助各種文化相互交流和碰撞的平臺,有意識地宣傳介紹自己的文化內(nèi)涵。我國的大學英語教學毫無疑問要擔負起這樣的責任:一方面導入了目的語國家的文化,另一方面輸出我們的源語言文化。只有如此,外語教學才能完成自己跨文化交際的使命。如果英語教學中的中國文化失語現(xiàn)象不能得到有效的修正,那么在不遠的將來,我們就一定能悲哀地看到在國際文化交流中中華民族文化的失聲。

      〔參 考 文 獻〕

      〔1〕 劉正光,何素秀. 外語文化教學中不能忽略母語文化教學. 〔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 2000,(06):16-46.

      〔2〕 宋伊雯, 肖龍福. 大學英語教學“中國文化失語”現(xiàn)狀調(diào)查. 〔J〕中國外語, 2009,(06):88-92.

      〔3〕 張為民, 朱紅梅. 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中國文化. 〔J〕清華大學學報,2002,(Z1):34-40.

      〔4〕 從叢.“中國文化失語”:我國英語教學的缺陷〔J〕. 光明日報,2000.

      〔5〕 鄧文英,敖凡。英語專業(yè)學生的中國文化失語癥分析〔J〕. 兵團教育學院學報,2005,(04): 58-61.

      〔6〕 劉世文.對中國文化英語表達能力的調(diào)查及其啟示〔J〕. 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 2003,(01):29-32.

      〔7〕 Lawton,D. Curriculum Studies. Hodder and Stoughton,1983:2.

      〔責任編輯:譚 蕊〕

      猜你喜歡
      失語源語言外語教學
      從震旦到復旦:清末的外語教學與民族主義
      林巍《知識與智慧》英譯分析
      淺析日語口譯譯員素質(zhì)
      北方文學(2018年18期)2018-09-14 10:55:22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速讀·中旬(2018年7期)2018-08-17 07:22:00
      “Less Is More”在大學外語教學中的應用
      針刺配合語言訓練治療中風后失語癥療效觀察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4:49:31
      強權下的失語者
      戲劇之家(2016年14期)2016-08-02 11:50:43
      跨文化視角下對具有修辭手法諺語英譯漢的研究
      速讀·下旬(2016年7期)2016-07-20 08:50:28
      官員“失語”無異于“失位”
      人民論壇(2016年12期)2016-05-04 10:16:08
      沉默的先知
      洪江市| 如东县| 凤山市| 五华县| 青海省| 秦安县| 汶上县| 温宿县| 若羌县| 高州市| 阳高县| 井冈山市| 桃园市| 永兴县| 西丰县| 沁水县| 东平县| 绥江县| 台中县| 阜新| 襄樊市| 海安县| 广昌县| 中江县| 双桥区| 顺义区| 新沂市| 鲁山县| 叙永县| 玉门市| 沅陵县| 常州市| 乳山市| 尖扎县| 岳普湖县| 静安区| 西峡县| 新乡县| 保康县| 柘荣县| 乌拉特后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