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煙臺地區(qū)甘薯病蟲害發(fā)生情況與防治對策

      2014-05-30 10:34王冬梅等
      安徽農學通報 2014年8期
      關鍵詞:甘薯病蟲害

      王冬梅等

      摘 要:該文對煙臺地區(qū)甘薯病蟲害的種類、發(fā)生特點進行綜述,分析了甘薯發(fā)病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

      關鍵詞:煙臺地區(qū);甘薯;病蟲害

      中圖分類號 S435.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08-113-02

      Abstract:The paper states variety and occurrence characters and causes of sweet potato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in Yantai area,and puts forward precaution measures.javascript:;

      Key words:Yantai area;Sweet potato;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ct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甘薯的營養(yǎng)保健作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甘薯生產正逐步由口糧型向經濟效益型轉變,但連年重茬種植及隨意引種帶來的病蟲雜草,使得甘薯病蟲害種類逐年增加且病情呈逐年加重的趨勢,嚴重制約了煙臺地區(qū)甘薯產業(yè)的發(fā)展。

      1 甘薯病蟲害發(fā)生概況

      煙臺地區(qū)甘薯種植多分布在丘陵薄地,主栽品種主要為食用型和加工專用型品種,有些品種不能高抗某種病害,發(fā)病較重的年份減產嚴重,給生產帶來巨大損失。甘薯病蟲害共有21種,有些病蟲害只在南方發(fā)生,煙臺地區(qū)發(fā)生的病蟲害一般有甘薯莖線蟲病、甘薯黑斑病、甘薯根腐病、甘薯軟腐病等。

      1.1 甘薯莖線蟲病 甘薯莖線蟲病是由馬鈴薯腐爛線蟲引起,該線蟲可終年繁殖,在甘薯整個生長期及貯藏期不斷為害。甘薯苗期染病后植株矮小、發(fā)黃,縱剖莖基部,內見褐色空隙。薯塊染病出現糠心型、裂皮型及混合型3種癥狀。隨著甘薯產業(yè)的發(fā)展、種植品種的多樣化,種植面積不斷增加,甘薯莖線蟲病日趨嚴重,尤其牟平地區(qū)發(fā)生較重,有些田塊發(fā)病率達90%,減產70%以上[1]。

      1.2 甘薯黑斑病 甘薯黑斑病是煙臺地區(qū)較為嚴重的病害,由甘薯長喙殼菌引起,在甘薯生育期和貯藏期均可發(fā)生,主要侵害薯苗、薯塊,不為害綠色部位。感染黑斑病菌的薯苗在莖基白色部位產生黑色近圓形稍凹陷斑,莖部逐漸腐爛,植株枯死。薯塊染病后表皮呈現明顯略凹陷的黑綠色病疤,并有苦味,貯藏期可繼續(xù)蔓延,造成爛窖。甘薯黑斑病易發(fā)生在地勢低洼、陰濕、土質粘重的地塊。

      1.3 甘薯根腐病 甘薯根腐病也屬于真菌型病害,由茄類鐮孢菌感染引起。薯苗染病后,根尖至根莖處變黑,形成黑褐色病斑,病斑處表皮縱裂,皮下組織變黑。發(fā)病輕的植株能結薯,但薯塊小;發(fā)病重的植株地下根莖大部分變黑腐爛,分枝少,葉片小、變黃直到干枯脫落,植株死亡。該病的發(fā)生和流行與品種、茬口、土質和氣候密切相關,重茬地和砂土地發(fā)病較重。

      1.4 甘薯黑痣病 甘薯黑痣病是由薯毛鏈孢菌引起的真菌病害。該病主要危害薯塊的表層,發(fā)病的薯塊表皮形成黑褐色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大斑,濕度大時,病斑部出現灰黑色霉層,嚴重時產生微細龜裂。感病薯塊容易失水干縮,影響商品價值。甘薯黑痣病易發(fā)生在夏秋兩季多雨或土質粘重、地勢低洼的地塊以及鹽堿地。

      1.5 甘薯軟腐病 甘薯軟腐病由匐枝根霉菌引起。薯塊染病后表面長出灰白色霉,薯肉變?yōu)榈稚?,并生出大量灰黑色菌絲及孢子囊形成霉毛,發(fā)出惡臭味。該病易發(fā)生在貯藏窖內,薯塊有傷口或受凍傷后易發(fā)病。

      1.6 甘薯病毒病 甘薯病毒病主要毒原有5種。薯苗、薯塊均可帶毒,感染病毒的植株出現的癥狀有6種類型:一是葉片褪綠斑點型,葉片產生明脈或形成紫色羽狀紋;二是形成不規(guī)則花葉斑紋;三是卷葉型,葉片邊緣上卷;四是葉片皺縮型;五是葉片黃化型;六是薯塊龜裂型,薯塊上產生黑褐色或黃褐色龜裂紋,薯肉具黃褐色斑塊。2012年甘薯SPVD病毒在全國發(fā)生較為嚴重,煙臺地區(qū)發(fā)生較輕,只在牟平發(fā)現疑似病株,經檢測病株帶有SPVD病毒。該病的發(fā)生和流行程度取決于種薯、種苗是否帶毒以及傳毒介體的數量、傳毒效能及甘薯品種的抗性。

      1.7 甘薯蟲害 煙臺地區(qū)較為嚴重的甘薯蟲害主要有地下害蟲及煙粉虱、甘薯天蛾、甘薯麥蛾等[2]。地下害蟲主要有蠐螬、金針蟲和地老虎,蠐螬咬食薯塊,造成大而淺的空洞,金針蟲會造成薯塊細而深的空洞,地老虎在薯塊頂部造成凹凸不平的蟲傷疤痕,嚴重影響了甘薯的商品率和品質;煙粉虱及蛾類害蟲主要危害甘薯的葉片和嫩莖,影響葉片正常的光合作用,而且煙粉虱是甘薯病毒病的傳播者,在同時發(fā)生煙粉虱和病毒病的甘薯田,病毒病會較為嚴重[3]。

      2 甘薯病蟲害發(fā)生原因

      2.1 多年重茬種植 煙臺甘薯種植多在土壤貧瘠的丘陵山區(qū),隨著甘薯產業(yè)的發(fā)展,甘薯需求增多,有限的耕地無法實行輪作倒茬,一個地塊多年重茬種植,甘薯病蟲害種類增加且病情逐年加重,甘薯生長不良、植株矮小,導致甘薯減產。

      2.2 亂引種薯種苗 甘薯加工需求的甘薯品種逐漸增多,為了滿足需求,有些甘薯種植戶盲目從病區(qū)引進種薯、種苗,帶病的種薯、種苗造成了甘薯病害的蔓延。

      2.3 農民對甘薯病蟲害防治意識不高 薯塊、薯苗、土壤、糞肥都是甘薯病蟲害傳播的媒介。農民缺少對病害發(fā)病規(guī)律的認識,采收甘薯時沒有對病薯進行集中處理,而是扔到田間、地頭或者用作飼料,造成土壤中、糞肥中病原不斷增多,人為加劇了翌年病害的發(fā)生。

      3 防治對策

      3.1 輪作換茬 實行3a以上輪作制度,與花生、玉米等作物輪作;重病地區(qū)改種棉花、玉米、芝麻、高粱等非寄生作物。

      3.2 培育無病薯苗 保證苗床土壤不帶病,每年育苗苗床更換新土或新沙;種薯上床前進行精選,剔除病薯,將精選的種薯用500~600倍多菌靈溶液浸泡,殺死表層病原,然后上床;育秧期要加強管理,培育無病壯苗。

      3.3 加大高剪苗的推廣力度 據徐州市農科院試驗,高剪苗比平剪苗發(fā)病率低11.40%,比連根拔秧的低18%~30%。因為傳統(tǒng)觀念,煙臺地區(qū)農民要求薯苗為拔苗,不能接受高剪苗。應消除農民對甘薯高剪苗的誤解,打破陳舊觀念,普及推廣高剪苗。

      3.4 加強種薯檢疫 對調運的種薯、種苗實施嚴格的產地或調運檢疫,防止帶病種薯、種苗調出調入,保護無病區(qū)。

      3.5 選用較抗病品種 選用抗病品種是防治甘薯病蟲害最為有效最經濟安全的方法,目前抗莖線蟲的甘薯品種有徐薯25號、鄭紅22、商薯19、煙薯21等;抗黑斑病的品種有冀薯98、徐薯23、煙紫薯1號等;抗根腐病的品種有徐薯25號、鄭紅22、商薯19、煙紫薯1號、煙薯22、徐薯26等。

      3.6 藥劑防治 采用甘薯栽植時穴施藥劑的方法:5%克線丹顆粒劑、5%毒死蜱顆粒劑、3%辛硫磷顆粒劑、5%二嗪啉顆粒劑,667m2施用有效成分100~150g[1,4-5]。防治地下害蟲地老虎可以在低齡幼蟲期,傍晚時用40%毒死蜱乳油1 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噴澆苗間及根際土壤[6]。

      參考文獻

      [1]付波,吳祖善,王傳士.5%神農丹顆粒劑防治甘薯莖線蟲病藥效試驗[J].雜糧作物,2002,22(6):360.

      [2]遲新之,劉漢舒,馮玲,等.甘薯天蛾危害損失及防治指標研究[J].山東農業(yè)科學,1998(3):33-35.

      [3]孫厚俊,謝逸萍.甘薯粉虱研究進展[J].江西農業(yè)學報,2008,20(10):79-83.

      [4]史明武,華小平,錢省,等.甘薯莖線蟲病藥劑防治篩選試驗[J].現代農業(yè)科技,2007(13):68-70.

      [5]謝逸萍,馬代夫,李秀英,等.5種藥劑對甘薯莖線蟲病的防治效果試[J].江西農業(yè)學報,2008,20(2):66-67.

      [6]何靄如,余小麗,李觀康.4種藥劑對甘薯地下害蟲的田間防治試驗[J].廣東農業(yè)科學,2011(18):62-63. (責編:施婷婷)endprint

      猜你喜歡
      甘薯病蟲害
      春季葡萄苗病蟲害咋樣防治
      夏季玉米主要病蟲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蟲害
      益生菌發(fā)酵甘薯汁的工藝優(yōu)化
      矮砧密植蘋果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
      葡萄采收后 病蟲害防治莫忽視
      多管齊下 防好甘薯黑斑病
      甘薯抗旱鑒定及旱脅迫對甘薯葉片生理特性的影響
      牛甘薯黑斑病中毒的鑒別診斷與防治
      甘薯對不同形態(tài)氮素的吸收與利用
      保定市| 酒泉市| 虎林市| 扶风县| 繁昌县| 宁陕县| 碌曲县| 崇仁县| 荣成市| 天祝| 务川| 浙江省| 陆河县| 墨江| 搜索| 新宾| 澄江县| 揭西县| 阳高县| 曲阳县| 津南区| 黑水县| 临安市| 博湖县| 巴马| 普兰店市| 利津县| 化德县| 阿图什市| 察哈| 上饶市| 大埔区| 新沂市| 宜春市| 元江| 玉山县| 淮南市| 安陆市| 兰考县| 海城市| 北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