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剛源
摘 要:該文根據現有通用判定標準結合順昌縣國有林場實際情況進行高保護價值森林判定并提出相應經營措施分析,同時為其他森林經營單位進行高保護價值森林的判定及其經營措施的制定提供重要的實際參考。結果表明:研究區(qū)內森林存在高保護價值1、3、4、5、6,高保護價值森林主要集中在HCV3和HCV4,分別占總HCV面積的58.3%和15.5%。
關鍵詞:國有林場;高保護價值森林;判定標準;經營措施
中圖分類號 S75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08-139-04
Abstract: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the existing criteria Shunchang actual situation of state-owned forest HCVF determine and propose appropriate management measures analysis,in the interim for other forest management units to have formulation of identification and management measures of HCVF,provided an important actual reference.The results showed that:the presence of high conservation value forest areas 1,3,4,5,6,high conservation value forests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HCV3 and HCV4,HCV respectively of the total area of 58.3% and 15.5%.
Key words:State-owned forest farm;High conservation value forests;Identification standards;Management measures
森林是陸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主體,一方面對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和維護生態(tài)平衡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另一方面它作為人類生存和發(fā)展不可缺少的自然資源,對社會經濟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1]。世界環(huán)境與發(fā)展大會于1992年首次提出一種森林資源可持續(xù)經營的管理方式,逐漸被各國所接受并成為森林發(fā)展的基礎理論及框架。在此種背景下,在1999年高保護價值森林概念便被森林管理委員會(FSC)提出并運用于森林認證,它旨在提供一個用來判定那些擁有特殊屬性的森林的基礎系統(tǒng)。
2006年國家林業(yè)局將高保護價值森林概念納入國家森林可持續(xù)經營規(guī)劃指導方針[2]。在對高保護價值森林的研究我國起步較晚,起點不高,對高保護價值森林的判定及其經營措施的研究尚處初步階段,仍需進一步深入進行探討。2010年4月順昌縣國有林場(以下簡稱林場)獲得國際FSC森林認證,在高保護價值森林的判定和具體經營措施等方面持有相對的基礎和實踐經驗,對林場內高保護價值森林的判定及其經營措施進行研究,目的在于為森林經營單位的高保護價值森林判定及其經營提供理論支持。
1 順昌縣國有林場概況
福建省順昌縣國有林場(以下簡稱林場)位于福建省順昌縣。順昌縣位于福建省中部偏北,閩江上游金溪、富屯溪交匯處,地理坐標為東經117°29′~118°14′,北緯26°38′~27°121′。順昌縣地屬中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并且受一定的大陸性氣候影響,夏常東南風,冬常西北風,氣候濕潤溫和,雨量充沛,山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良好。植物種類有187科、713屬、1 399種,國家一級保護植物5種、國家二級保護植物5種、省重點保護植物7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8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47種、省重點保護動物32種。
林場成立于2004年5月,其前身為順昌縣采育總場,是順昌縣林業(yè)局下屬的國有森工企業(yè),下分為8個采育場。林場總經營面積為23 089.4hm2,林地總面積為23 085.3hm2,林木蓄積為2 167 933m3,非林地面積為4.13hm2,森林覆蓋率為96.5%;其中商品林面積
17 696.6hm2,蓄積1 549 364m3;生態(tài)林面積5 388.7hm2,蓄積618 569m3。林場主營松木制品、杉木制品、竹制品;林地、林木開發(fā)經營,包含商品用材林、采種育苗、野生動物開發(fā)利用、經濟林、林地開發(fā)。
2 高保護價值森林的概念及其在林場判定依據和標準
2.1 高保護價值森林的概念 明確高保護價值森林的概念是進行高保護價值森林判定及制定相應經營措施的基礎。高保護價值森林的概念最早由森林管理委員會(FSC)提出并運用于森林認證之中,其對高保護價值森林的定義包括了特殊或重要的生態(tài)屬性、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及社會功能等多個方面的內容。因此,高保價值森林可被定義為因其具有很高的環(huán)境、生物多樣性或景觀、社會、經濟價值而具有顯著重要性的森林[3]。即任何一塊具有特殊意義或至關重要價值的森林均可被定義為擁有高保護價值。
2.2 林場高保護價值森林的判定依據和標準
2.2.1 林場高保護價值森林判定依據 主要依據:(1)國際認可《FSC森林認證原則和標準》及森林認證相關資料;(2)全球通用《高保護價值森林工具包》及高保護價值森林相關資料;(3)《生態(tài)公益林建設導則》、《生態(tài)公益林建設技術規(guī)范》、《生態(tài)公益林建設規(guī)劃設計通則》等主要技術規(guī)定;(4)林場自然保護區(qū)、瀕危動植物、瀕危生態(tài)系統(tǒng)及重要集水區(qū)的規(guī)劃、方案或保護對策等。
2.2.2 林場高保護價值森林判定標準 因此,根據判定依據,可將其具有下列一種及一種以上屬性的森林區(qū)域判定為高保護價值森林[4-6]:endprint
高保護價值森林1(HCVF1):指具有全球、區(qū)域或國家意義的生物多樣性價值(如地方特有種、瀕危種、殘遺種)顯著富集的森林區(qū)域。其確定就是為了保護生物多樣性,在順昌縣,植物的地方特有性是非常明顯的,而動物的地方特有性卻不很明顯。如果森林地區(qū)包含適于它們生存的特有的生境條件,成為具有一定健康種群水平的有代表性的特有動植物物種的富集地,這片森林就應該被確定為高保護價值森林。
高保護價值森林2(HCVF2):指擁有全球、區(qū)域或國家意義的大片景觀水平森林的森林區(qū)域,它被包含在森林經營單位內或它內部包含了森林經營單位,其內部存活的全部或大部分物種保持分布和豐度的自然格局。林場內幾個相鄰的經營單位的林地可能一起構成一片重要的大片景觀水平的森林或一個經營單位全部是重要的大片景觀水平的森林或者是重要的大片景觀森林的一部分,它便屬于HCVF2范疇下的高保護價值森林。
高保護價值森林3(HCVF3):擁有珍稀、受威脅或瀕危生態(tài)系統(tǒng)或者位于其內部的森林區(qū)域。林場范圍內主要包括以下幾種類型:(1)中國特有的植被類型;(2)典型的地帶性植被;(3)為重要的保護物種提供關鍵棲息地的植被;(4)珍稀、瀕?;蜴葸z的群系;(5)分布于特殊生境的植被類型。
高保護價值森林4(HCVF4):指在某些重要情形下提供自然的基本服務功能(如集水區(qū)保護、侵蝕控制)的森林區(qū)域。在林場范圍內河流系兩岸對集水區(qū)非常重要、重要的飲用水源頭、控制侵蝕以及特殊用途的森林區(qū)域,歸為高保護價值森林。
高保護價值森林5(HCVF5):指從根本上滿足當地社區(qū)的基本需求(如生存、健康)的森林區(qū)域。HCVF5是保護森林為當地社區(qū)提供基本生計安全的森林。這些社區(qū)不僅包括完全依賴于森林的社區(qū),也包括從森林獲取大量收入、食物或其它利益的社區(qū)。
高保護價值森林6(HCVF6):對當地社區(qū)的傳統(tǒng)文化特性具有重要意義的森林區(qū)域(通過與當地社區(qū)合作確定森林所具有的文化、生態(tài)、經濟或宗教意義)。HCV6的目的是通過保護那些森林對其文化特性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的社區(qū)所擁有的傳統(tǒng)文化,來維持社區(qū)文化的完整性。
3 順昌縣國有林場高保護價值森林的判定結果
依據高保護價值森林的概念及其判定標準,結合順昌國有林場當地森林經營具體情況,對林場內屬于高保護價值的森林進行判定,其結果如下。
3.1 高保護價值1(HCV1)森林 高保護價值1包括自然保護區(qū)、受威脅種和瀕危種重要的生境以及地方特有種的重要生境。如順昌縣境內擁有華陽山國家3A級名勝風景區(qū)、寶山省級風景名勝區(qū)。九龍山采育場經營區(qū)部分林地納入華陽山國家3A級名勝風景區(qū),該部分森林區(qū)域是上述風景區(qū)經營范圍的有機組成部分,其主要保護對象是豐富的名貴動植物資源、成片原始次生林、野生花果山、毛竹林以及大面積奇松嶺和寶山寺等多處人文景點。林場高保護價值1的森林,均為天然林,總面積53.2hm2,總蓄積5 869m3。
3.2 高保護價值3(HCV3)森林 高保護價值3森林,指珍稀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它可以是任一特定森林的全部或者部分。為了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完整性,必須保證每一種珍稀或者規(guī)模逐漸縮小的生境,都有足夠的面積并處于良好的保護狀態(tài)之下。要達到這一目的,最有效的辦法,就是保證這類生態(tài)系統(tǒng)有足夠的面積在安全的保護區(qū)內。
順昌縣屬常年濕暖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地帶的南嶺東部山地,常綠櫧類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區(qū)—閩中東戴云山、鷲峰山常綠櫧類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小區(qū),其典型的地帶性植被為以櫧栲為主的常綠闊葉林。嵐下鄉(xiāng)郭巖山區(qū)域分布著大面積的以櫧栲為主的常綠闊葉林,林場嵐下采育場的經營區(qū)是該區(qū)域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保護對象是原始的地帶性植被和大面積的珍稀植物腫節(jié)少穗竹。林場高保護價值3的森林,均為天然闊葉樹林,其總面積365.7hm2,總蓄積66 195m3。
3.3 高保護價值4(HCV4)森林
3.3.1 對集水區(qū)至關重要的森林 順昌縣境內水系發(fā)達,主要干流為金溪和富屯溪,其中金溪屬于國家重要生態(tài)區(qū)域的河流之一,林場將金溪及其支流洋坊溪、蛟溪,富屯溪及其支流仁壽溪、麻溪兩岸的林地劃為高保護價值森林以確保保護好集水區(qū),保護面積53.5hm2,總蓄積5 015m3。院尾水庫是順昌縣的重要水庫,水庫面積6.67hm2,該水庫是順昌縣城區(qū)重要的飲用水源頭,林場將水庫周圍山地自然地形的第一層山脊以內的森林、林木、林地,或其周圍平地250m以內的森林及林木、林地劃定為高保護價值森林,面積43.7hm2,蓄積3 927m3。
3.3.2 作為破壞性火災的重要屏障的森林 根據順昌縣水系、農田、村莊、工程設施及現有森林分布情況,林場現有林火阻隔網絡阻隔帶總長3 796km,其中防火林帶(包括生物防火林帶和生土帶)3 796km,均列入高保護價值森林。
3.4 高保護價值5(HCV5)森林 高保護價值5取決于當地社區(qū)對森林的現實依賴程度,而不是將來或者潛在的情況,在結合縣內基本情況分析,高保護價值5森林子項為以保障生活用水、村莊保護以及農業(yè)生產的森林。
順昌縣國有林場具有高保護價值5的森林面積58.2hm2,蓄積5 808m3,主要分布在大歷采育場、官墩采育場和嵐下采育場。其中人工林面積36.9hm2,蓄積
4 106m3;天然林面積21.3hm2,蓄積1 702m3。
3.5 高保護價值6(HCV6)森林 當缺乏森林所包含或提供的價值時,當地社區(qū)就會遭遇到難以接受的文化變化,并且社區(qū)沒有其他的選擇,這類森林就可以被視為高保護價值森林,如大圣文化是順昌縣的傳統(tǒng)文化和大圣文化發(fā)祥地。
大圣文化作為順昌縣的傳統(tǒng)文化和大圣文化發(fā)祥地,在全縣境內保存有10余座道觀、大小寺庵129座,遍布大小山頭。順昌縣國有林場將這些對當地社區(qū)傳統(tǒng)文化特性具有重要意義的森林區(qū)域區(qū)劃判定為高保護價值森林。面積有52.5hm2,蓄積為7 270m3,在這些林分中主要是以天然闊葉樹純林或天然馬尾松與闊葉樹混交林為主。endprint
根據以上的分析劃定可知,順昌縣國有林場中存在的高保護價值森林的類型有高保護價值1(HCV1)、高保護價值3(HCV3)、高保護價值4(HCV4)、高保護價值5(HCV6)和高保護價值6(HCV6)5類。目前尚不存在符合高保護價值2(HCV2)標準的森林,順昌縣國有林場判定結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總面積為626.8hm2的高保護價值森林在整個順昌縣國有林場中占了2.73%的比重,且順昌縣國有林場的高保護價值森林類型以HCV3和HCV4為主,分別占總高保護價值森林面積的58.3%和15.5%。因此分析數據得出順昌縣國有林場的高保護價值森林主要是保護典型的地帶性植被、分布于特殊生境的植被類型、珍稀、瀕?;蜴葸z的群系、重要的飲用水源頭、特殊用途等森林區(qū)域。
4 順昌縣國有林場高保護價值森林經營措施分析
4.1 制定針對性高保護森林經營決策 林場在經營過程中,在充分咨詢相關權益方的意見后,制定了專門的高保護價值森林經營方案及監(jiān)測方案,提出相應區(qū)分、針對、保護和維持高保護價值森林的措施,如林場內提供唯一保障日常生活用水的水源源頭森林HCVF5,該類型主要目標是發(fā)揮森林的水源涵養(yǎng)功能力,其經營措施應首先嚴令禁止采伐現有森林;其次停止人為破壞性活動,對無林地、現實非林地要逐步退耕還林,提高森林覆被率;最后生態(tài)疏伐調整林分的組成、空間結構、密度等因子、單株管護撫育,改善林分的衛(wèi)生狀況[8],優(yōu)化林分空間結構,發(fā)展為能更好地發(fā)揮防護效能的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這些針對性經營決策的制定,對于林場高保護價值森林的經營,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4.2 加強宣傳以提高對高保護價值森林的認識及公眾參與度 林場積極采取措施對高保護價值森林進行宣傳,注重有關高保護森林知識的教育與宣傳從而提高公眾對高保護價值森林的保護意識,加強基層森林經營單位工作人員對高保護價值森林的保護意識,普及高保護價值森林在各社區(qū)居民觀念中的重要性,提倡公共參與經營模式,共同促進林場高保護森林保護經營管理。同時在對經營單位商業(yè)秘密保護良好的情況下,林場可將高保護價值森林經營方案及其監(jiān)測方案在林業(yè)網站、鄉(xiāng)鎮(zhèn)公告等地以摘要的形式向社會公布,以尋求社會共同監(jiān)督與意見交流同時提高核心觀念宣傳。
4.3 加強對高保護價值森林的監(jiān)測 在固有的調查基礎上各采育場加大對高保護價值森林的監(jiān)測力度,以一定周期(年、季度等)進行匯總,針對不同的高保護價值類型其監(jiān)測內容應規(guī)范不同的監(jiān)測指標,監(jiān)測手段可采用“3S”技術對高保護價值森林進行同步實時監(jiān)控,監(jiān)測的核心點為森林經營活動是否會降低或改變原有森林的價值[7]。HCVF1重心在是否會造成生物多樣性降低的監(jiān)測上;HCVF3重心在是否影響或破壞野生動植物的棲息與繁衍;HCVF4重心在是否會破壞對集水區(qū)影響很大的森林區(qū)域,是否會破壞對侵蝕控制作用很大的森林區(qū)域,有特種用途的森林等能夠提供自然基本服務功能的森林區(qū)域;HCVF5重心在是否會影響或破壞該森林區(qū)域為當地社區(qū)提供基本需求的功能,如是否會造成唯一水源地的水質污染以及是否會影響當地居民對生活必要的燃料、食物、藥材等的采集;HCVF6重心放在是否會影響該森林區(qū)域的傳統(tǒng)文化價值,如是否會造成寺廟的香客量下降,是否會影響歷史遺址地或自然文化遺產地的游客量等。
5 小結
高保護價值森林擁有特殊意義或至關重要的環(huán)境、社會及經濟價值。當今社會對森林綜合效益的研究進行得如火如荼,而高保護價值森林概念也越發(fā)奪人眼球,對高保護價值森林判定及其經營措施的不足主要體現在: (1)判斷高保護價值森林具體屬于何種類型有待于對功能區(qū)準確區(qū)劃進行確定。(2)判定的數據都需要從不同渠道獲取,信息采集的不確定性也是影響因素。(3)對高保護價值森林的評價指標和標準各地皆有區(qū)分,個別指標沒有對應的判定標準。(4)目前理論上的經營措施比較完善,具體制定合理性的經營措施需要各方面因素協(xié)調。(5)高保護森林的分散性和特殊性使得經營者在森林經營的實際操作中難以做到真正理解實施。
林場自2010年4月通過FSC森林認證以來,對高保護價值森林認識有了革新性認識,并且積極采取相應措施,對高保護價值森林進行經營和保護,不斷加大監(jiān)測力度,具備了一定的高保護價值森林判定及經營的基礎及經驗。這在很大程度上,對于其他森林經營單位進行高保護價值森林的判定及其經營措施的制定發(fā)展,促進森林認證工作,從而實現森林的可持續(xù)經營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參考文獻
[1]柏章良.林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在國家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中的地位和作用[J].世界林業(yè)研究,1997,1(1):1-7.
[2]尹小康,于春海,王久偉.東寧縣高保護價值森林判定[J].林業(yè)科技情報,2010,42(3):6-7.
[3]北京林學會.高保護價值森林判定與經營指南[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3.
[4]SmartWood.SmartWood評估中國森林經營的臨時標準[M].北京:中國林科院科信所雨林聯(lián)盟中國項目辦,2009.
[5]SGS Qualifor.Forest Management Standard for China[M].SGS,2010.
[6]Steve J,Ruth N,Neil Jetal.The high conservation value forest toolkit[EB/OL].(2013-11-01)[2008-11-01].
[7]徐軍,陳建義,毛華英,等.高保護價值森林的分類、判定與經營措施[J].華東森林經理,2008(3):47-49.
[8]張麗華.北京市高保護價值森林判定標準及保護與經營對策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yè)大學,2008. (責編:施婷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