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癖:身體里的“另一個你”
心理解讀:
在我們每個人身上都能找到可以稱之為“癖”的東西,只不過指向不同,程度不同。有些是不會干擾他人的小習慣,有些雖不影響他人卻會使自己煩惱,還有一些既擾人又會困擾自己。
美國作家查理·布考斯基曾言:“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怪癖。但為了保持正常,符合世界的眼光,他們克服了這些怪癖,因此毀掉了他們的異稟?!?/p>
直面那些小怪癖,也許會發(fā)現(xiàn)潛伏在你身體里的另外一個你。
新聞事件
今年的巴西世界杯上,大家見識了眾多球星的“怪癖”:蘇亞雷斯咬人、勒夫挖鼻孔、克洛斯空翻……德國足球隊主教練勒夫即使面對著攝像機鏡頭,仍然旁若無人地挖著鼻屎。
球星們的各種忍不住的搞怪行為,被認為是一種競技的焦慮,也為自己的狀態(tài)給出了某種理由。
把怪癖當成名詞解釋,就是一個人所有區(qū)別于他人的癖好。
明代袁宏道有句話頗值得玩味:“余觀世上語言無味面目可憎之人,皆無癖之人耳?!泵鞒z民張岱的話更有意思:“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人無疵不可與交,以其無真氣也?!?/p>
他們的觀點是:一個人若無嗜好,則凡事皆無興趣,眼前空無一物,才疏學淺,心浮氣躁,無真情可言,推物及人,對物如此,對人能好到那里?這樣的人,當然不值得交往。
所以,自古迄今,終成大事者,不惟有經(jīng)天緯地之才、堅忍不拔之志,亦有愛物成癡之癖。
按照心理學家的說法,所有怪癖都是內(nèi)心欲望的投射。那么,怪癖到底暴露了我們哪些隱秘的欲望?
我是誰?我有怪癖,我變態(tài)嗎?我這樣做到底為什么?現(xiàn)實中,很多人都會不由自主這樣問自己,也會經(jīng)常懷疑自己的存在價值。其實,那些怪癖可能就是“另一個你”——過于追求完美、強迫癥、多重人格、暴飲暴食、擰巴,任何事任何行為都是有原因的,“怪癖”不過是你所有欲望不能實現(xiàn)的表象而已。
以哲學家尼采為例,他曾以免費生身份進入名校普夫達中學,他成績第一,會寫詩作曲,被稱為神童。可是,他完全無法適應學校規(guī)章,經(jīng)常頭痛,患上風濕癥和黏膜炎。此外,他從小被噩夢困擾,還經(jīng)常受幻聽和幻視之苦。尼采在文字中狂放不羈,可他連在社交場合自由地與女性攀談都做不到。
原因何在?據(jù)說尼采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一家人搬去和祖母與兩位姑姑生活,生活非常困苦。母親把精力全部放在教育兒子身上。她對尼采非常嚴格,時刻揮舞著鞭子,要求尼采做一切“應該做”而不是“想做”的事情。姑姑們也經(jīng)常用冷水浴來鍛煉尼采的意志力,這一切經(jīng)歷使尼采內(nèi)心越來越受束縛,變成了強迫癥。
所以,怪癖并不奇怪,它是我們成長途中各種因素的合力所致;怪癖并不是一種病,那不過是“另一個你”的某種體現(xiàn)。
人人都有怪癖。這是日本心理學家、精神科醫(yī)生岡田尊司通過多年的臨床經(jīng)驗及調(diào)查研究得出的結論。
有人夏天從不穿短袖,有人一天洗三次澡,有人半夜里看恐怖片……有的怪癖是外露的,美其名曰個性、風格;更多的怪癖,是個人的秘密,不為外人知。
在百度貼吧,甚至有一個專門的“怪癖吧”,如果你進入里面,絕對大開眼界,你想到的怪癖,那里都有,你沒有想到的,更何其多。
在心理學博士、主任醫(yī)師駱宏看來,怪癖的引起可以有各種原因,包括生理的、心理的或社會的。例如人體內(nèi)的微量元素鋅或鐵缺乏,就可能導致異食癖。
有些怪癖也有可能是心理因素,例如學習時喜歡咬鉛筆,最初這個行為可能只是為了思考問題,緩解焦慮,久而久之,就變成了一個怪癖。有些習慣則有可能是父母從小教育的結果。例如父母要求孩子吃飯時必須把每粒米都吃掉,長此以往,孩子就養(yǎng)成了吃飯必須吃干凈的習慣。
系統(tǒng)排列導師、NLP(身心語言程序學)執(zhí)行師江浩認為,從嚴格意義上講,人的很多習慣其實都稱不上是怪癖。譬如,男人總是喜歡在家里臭襪子亂扔,但當我們?nèi)タ纯创蟛糠植溉閯游锸窃趺醋龅?,就明白了,母老虎照顧小老虎,而公老虎除了捕食,就是拉尿拉屎,目的是告訴其他動物,這是我的領地,不得進入,而男人在家里的某些表現(xiàn),恰恰和公老虎沒區(qū)別。
他進一步說,中國人喜歡罵別人“變態(tài)”,事實上,“變態(tài)心理學”的準確翻譯應該是非正態(tài)心理學。就像人的智商,80~120是屬于正常的,因為70%以上的人屬于這個范疇,超過這個范疇就是非正態(tài),所以,所謂“變態(tài)”有可能是白癡,也有可能是天才。
江浩認為,怪癖形成的原因大致分以下幾類:
動力系統(tǒng)。很多人出現(xiàn)心理問題,是因為家庭動力系統(tǒng)出現(xiàn)了紊亂。決定家庭成員關系的動力是“愛的牽連”與“愛的流動”。因為愛,任何一個家庭成員都不可能對另一些成員的疾苦熟視無睹。譬如,在一個“鬧離婚”的家庭中,孩子就會“生病”,以此來阻止家庭的分裂。
創(chuàng)傷。江浩曾遇到一個案例:一個20多歲的女孩子,內(nèi)心渴望成年人打她,但不能太重,經(jīng)過訪談,發(fā)現(xiàn)她親子中斷(0~7歲沒有和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她內(nèi)心的聲音是:寧可挨打,也要去父母那里。
人的動物性。有些人喜歡破壞,其實,破壞和創(chuàng)造是人類一個硬幣的兩面,人要生存下去,就必須毀滅食物,當一個人沒有被允許創(chuàng)造時,他的破壞力就成為力量的發(fā)泄出口,就像有些創(chuàng)造力強的孩子,在學校里沒有被允許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就特別喜歡損壞公物。
確切地說,有一些怪癖是可以徹底消除的,有些可以部分消除,有些則很頑固,是無法消除的。至于如何消除,首當其沖的是弄明白其到底屬于哪一類,然后才能夠談如何消除。而對于消除,最重要的是,針對不同的情況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該用藥的,必須用藥;需要改變環(huán)境的,則創(chuàng)造改變環(huán)境的條件;需要心理輔導的,則可以提供心理輔導。
江浩認為,理論上講,所有怪癖都可以消除。實際上,要看這個人愿不愿意去面對。消除怪癖的方法有很多,譬如系統(tǒng)排列、催眠、NLP技巧,還有完形、行為療法、擁抱治療、本體治療等都可以。要根據(jù)具體成因具體運用,同時,也需要當事人有矯正怪癖的主動訴求。
兩位專家提醒,所有怪癖的成因,都可能有很多種原因,在沒有具體個案,沒有當事人的情況下,只是理論的推斷,希望讀者不要對號入座。如果你的怪癖已經(jīng)影響你的工作、生活,請尋找有經(jīng)驗的心理咨詢師咨詢,切勿自行處理。(來源:《杭州日報》 責任編輯/剡鵬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