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沒有想到夏妮會寫詩,直到她參加《南方日報》天空城舉辦的“小學生詩歌節(jié)”獲獎,才想起她四五歲時,我陪意大利的一個作家和導演到吐魯番去,在車上,作家不時地做筆記,坐在后一排的夏妮也有樣學樣,要求給她筆和紙,在抖動的車里,她寫下的,似乎就應算是詩行,當然沒有保存下來。
她之所以從10歲開始寫到現(xiàn)在,堅持了四年,與她從小學升入初中有關,升入初中,壓力和痛苦陡然增加,她有一段時間,寫詩似乎難乎為繼。“現(xiàn)實”是要窒息人,而人如果直面現(xiàn)實,表達現(xiàn)實,發(fā)出聲音,現(xiàn)實就不會只是暴君。夏妮有幸地把詩歌之筆轉向了她的現(xiàn)實:她的教室和班級,她的同學和老師,以及家庭、教會、城市和遙遠的地方。它們在她筆下有著沉甸甸的分量,不是無病呻吟,不是“文青”,不是“文藝范兒”。痛苦就是這種雙刃劍。她走在窄縫中,似乎委屈,但這窄縫也“規(guī)定”她的詩行的走向與長勢。
她不是概念。不是理念。不是講道理。有的讀者說讀過夏妮的詩,很容易記住其中的句子。那可不容易。
你可以不把她寫的東西叫詩,叫什么都行。正如作家張煒說,“她將喧囂無比的現(xiàn)代生活化為了黑白無聲影片——這聲音一開始還有,但是她將音量調至最小以至于沒有。她就在這沉默中擁有了奇怪的能力和魅力?!保ā冻醵甙唷沸蜓裕?/p>
通過寫詩,夏妮接觸到了更廣闊的世界,寫詩使她和一些著名詩人和作家都成了朋友,她的詩歌入選鹿特丹國際詩歌節(jié)中國詩歌單元,被翻譯成英語和日語,大陸和臺灣、香港、澳門的中文刊物都發(fā)表她的詩歌。她的獲獎詩歌《七月》被耶魯大學東亞系的李思琳作曲后在中央電視臺3套播出。她也應邀參加了中國詩歌新發(fā)現(xiàn)夏令營、上海黃浦江渡輪“朱夏妮詩歌朗誦專場”。詩人李笠、黃燦然、王小妮的詩歌朗誦會分別邀請了朱夏妮參加朗誦。她的詩歌不但宣泄了痛苦,也使她加深了對生活的理解。目前她除了《初二七班》外,還出版了詩集《忘帶??ǖ娜恕罚?013年12月詩歌EMS周刊)。
她的詩歌給她帶來了許多快樂,增加了生活的色彩。她的同班同學購買她的詩集,說是作為“初中生活的共同記憶”來珍藏。她剛剛通過了托福考試,被美國一所高中免試錄取,她希望能繼續(xù)用中文來寫詩,將來也能用英語寫作。
我希望更多同學能夠追求自己的夢想,忠于自己的愛好和興趣,而不僅僅是考取一個高分,為父母學,為老師學,為學校學。
(朱又可,朱夏妮的爸爸,資深文學編輯。)
責任編輯 蕭 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