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莉娟
【摘要】目的 探討急重癥患者行血液凈化血管通路的選擇以及相應護理方法。方法 選取我院收治的70例急重癥行血液凈化患者,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分析血管通路的選擇以及護理情況。結果 行外周動靜脈直接穿刺共61例次,以橈動脈穿刺為主,行深靜脈置管共13例次,以頸內靜脈為主。外周動靜脈直接穿刺患者的血流量為140-230mL/min,深靜脈置管患者的血流量為150-240mL/min,所有患者插管后均未發(fā)生導管脫落和感染,導管留置時間為6-60d。結論 急重癥患者行血液凈化時應綜合考慮患者的病情、身體狀況、血管情況以及透析治療次數(shù)等,同時給予相應護理,可保證透析質量。
【關鍵詞】血液凈化;血管通路;護理
Selection and nursing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blood purification vascular access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election and the corresponding nursing methods of acute severe patients blood purification vascular accessMethods selected our hospital received 7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blood purification, their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alyzed the selection of vascular access and nuringResults 61 cases did aeripheral arteriovenous puncture directly, gave priority to with radial artery puncture, deep venipuncture, a total of 13 cases, give priority to with internal jugular vein blood flow of direct arteriovenous puncture in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was 140-230 ml/min, the blood flow for patients with deep vein catheter was 150-240 ml/min, after intubation all patients have not occurred catheter loss and infection, catheter indwelling time was 6 to 60dConclusion acute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blood purification should be considered the physical condition, blood vessels, as well as the number of dialysis of patient and so on, to give corresponding nursing at the same time, can guarantee the quality of dialysis
【Key words】Blood purification;Vascular access; Peripheral arteriovenous;Deep venipuncture; Nursing
【中圖分類號】R47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4)05-0009
隨著臨床上血液凈化技術的不斷完善和成熟,其在治療急重癥疾病方面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血液凈化治療時首先要建立良好、穩(wěn)定且可靠的血管通路,保持血液通暢,血管通路是保證血液凈化順利進行以及充分凈化的的必要條件[1]。為研究急重癥患者行血液凈化血管通路的選擇以及相應護理方法,我院選取收治的70例急重癥行血液凈化患者,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期間收治的70例急重癥行血液凈化患者,其中男46例,女24例,年齡13-79歲,平均年齡(458±26)歲,其中46例急性腎衰竭,15例急性左心衰竭,6例糖尿病高滲性昏迷,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有機磷農藥中毒。
12方法
對70例急重癥行血液凈化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常規(guī)血液透析,分析血管通路的選擇以及護理情況,血液通路包括外周動靜脈直接穿刺和深靜脈置管,外周動靜脈直接穿刺:動脈選擇足背動脈、橈動脈以及肱動脈作為回路,靜脈選擇外周表淺靜脈作為回路。深靜脈置管:選擇頸內靜脈、股靜脈以及鎖骨下靜脈進行置管。
13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tǒng)計軟件處理所得數(shù)據,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頻數(shù)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血管通路的選擇情況
70例患者行外周動靜脈直接穿刺共61例次,其中橈動脈穿刺52例次,足背動脈穿刺7例次,肱動脈2例次,其中橈動脈穿刺所占百分比明顯高于其他部位,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行深靜脈置管共13例次,其中頸內靜脈7例次,股靜脈5例次,鎖骨下靜脈1例次,其中頸內靜脈所占百分比明顯高于其他部位,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血管通路使用情況
外周動靜脈直接穿刺患者的血流量為140-230mL/min,深靜脈置管患者的血流量為150 -240mL/min,所有患者插管后均未發(fā)生導管脫落和感染,導管留置時間為6-60d。
3討論
31血液凈化血管通路護理方法
直接動靜脈穿刺護理時動作要穩(wěn)且干凈利索,穿刺前應動脈位置和走向,以提高穿刺的成功率。透析過程中嚴密觀察穿刺部位,嚴格制動穿刺肢體,觀察穿刺部位有無發(fā)生滲血和血流量不足,若調整針尖位置后血流量仍然不足,可以根據患者的病情補充適量液體,以提高患者的血容量,待患者安靜且平穩(wěn)后再緩慢加大血流量[2]。透析結束后可使用安爾碘消毒針眼,拔出針頭后按壓局部,并使用彈力繃帶包扎壓迫止血,然后使用創(chuàng)可貼外貼針眼,動脈點壓迫2-3h后可拆除繃帶,若發(fā)現(xiàn)出血及時行止血處理。穿刺肢體24h內避免受壓,若疑似出現(xiàn)血腫應行加壓包扎,24h內冰敷穿刺點的周圍腫脹處,使血管收縮,避免或者減少繼續(xù)出血,24h后可改為熱敷,以減輕疼痛,加快對血腫的吸收。深靜脈置管護理穿刺置管結束后要認真檢查是否固定好導管,局部是否出現(xiàn)滲血和血腫,透析治療時常規(guī)消毒導管,使用無菌注射器抽出導管內的肝素以及血液3-4mL,待確認無血栓通暢后夾管[3]。透析過程中嚴密觀察管路是否通暢,及時調整置管位置和方向,透析結束后用注射器分別對動、靜脈管腔快速注入生理鹽水沖凈管腔內血液,并關閉導管,注入肝素時在推注狀態(tài)下夾閉導管以免導管尖端血液回流而發(fā)生凝血。嚴格消毒并清潔創(chuàng)口周圍皮膚,及時更換無菌紗布,并保持穿刺點周圍清潔干燥[4]。
32總結
通過本組資料研究顯示,行外周動靜脈直接穿刺共61例次,以橈動脈穿刺為主,行深靜脈置管共13例次,以頸內靜脈為主。外周動靜脈直接穿刺患者的血流量為140-230mL/min,深靜脈置管患者的血流量為150-240mL/min,所有患者插管后均未發(fā)生導管脫落和感染,導管留置時間為6-60d。直接動靜脈穿刺操作簡單、快速、費用低,且血液透析后患者能夠活動自如,但其缺點是難以留置,容易損傷患者的血管,影響以后建立內瘺。而深靜脈置管具有對損傷血管小,不易脫落,重復治療不用反復穿刺,但其缺點是穿刺針價格相對較貴,且術后易發(fā)生感染、堵管,且患者活動不便[5]??偠灾?,急重癥患者行血液凈化時應綜合考慮患者的病情、身體狀況、血管情況以及透析治療次數(shù)等選擇血液凈化血管通路,同時給予相應護理,可保證透析質量。
參考文獻
[1]張建英,譚志雄,何月,等急重癥病人血液凈化血管通路的選擇與護理[J]全科護理,2009,7(2):386-387
[2]謝萍,王秀明,張東蘭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護理進展[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9,6(13):95-98
[3]Van Haalen FM,Bruggink SC,Gussekloo J,et alWarts in primary schoolchildren: prevalence and relation with environmental factors[J]Br J Dermatol,2009,161( 1) : 148-152
[4]劉國茹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選擇和使用情況調查[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3,12(12):964-967
[5]白振麗連續(xù)性血液凈化治療的護理進展[J]臨床合理用藥,2012,5(11B):178-180
外周動靜脈直接穿刺患者的血流量為140-230mL/min,深靜脈置管患者的血流量為150 -240mL/min,所有患者插管后均未發(fā)生導管脫落和感染,導管留置時間為6-60d。
3討論
31血液凈化血管通路護理方法
直接動靜脈穿刺護理時動作要穩(wěn)且干凈利索,穿刺前應動脈位置和走向,以提高穿刺的成功率。透析過程中嚴密觀察穿刺部位,嚴格制動穿刺肢體,觀察穿刺部位有無發(fā)生滲血和血流量不足,若調整針尖位置后血流量仍然不足,可以根據患者的病情補充適量液體,以提高患者的血容量,待患者安靜且平穩(wěn)后再緩慢加大血流量[2]。透析結束后可使用安爾碘消毒針眼,拔出針頭后按壓局部,并使用彈力繃帶包扎壓迫止血,然后使用創(chuàng)可貼外貼針眼,動脈點壓迫2-3h后可拆除繃帶,若發(fā)現(xiàn)出血及時行止血處理。穿刺肢體24h內避免受壓,若疑似出現(xiàn)血腫應行加壓包扎,24h內冰敷穿刺點的周圍腫脹處,使血管收縮,避免或者減少繼續(xù)出血,24h后可改為熱敷,以減輕疼痛,加快對血腫的吸收。深靜脈置管護理穿刺置管結束后要認真檢查是否固定好導管,局部是否出現(xiàn)滲血和血腫,透析治療時常規(guī)消毒導管,使用無菌注射器抽出導管內的肝素以及血液3-4mL,待確認無血栓通暢后夾管[3]。透析過程中嚴密觀察管路是否通暢,及時調整置管位置和方向,透析結束后用注射器分別對動、靜脈管腔快速注入生理鹽水沖凈管腔內血液,并關閉導管,注入肝素時在推注狀態(tài)下夾閉導管以免導管尖端血液回流而發(fā)生凝血。嚴格消毒并清潔創(chuàng)口周圍皮膚,及時更換無菌紗布,并保持穿刺點周圍清潔干燥[4]。
32總結
通過本組資料研究顯示,行外周動靜脈直接穿刺共61例次,以橈動脈穿刺為主,行深靜脈置管共13例次,以頸內靜脈為主。外周動靜脈直接穿刺患者的血流量為140-230mL/min,深靜脈置管患者的血流量為150-240mL/min,所有患者插管后均未發(fā)生導管脫落和感染,導管留置時間為6-60d。直接動靜脈穿刺操作簡單、快速、費用低,且血液透析后患者能夠活動自如,但其缺點是難以留置,容易損傷患者的血管,影響以后建立內瘺。而深靜脈置管具有對損傷血管小,不易脫落,重復治療不用反復穿刺,但其缺點是穿刺針價格相對較貴,且術后易發(fā)生感染、堵管,且患者活動不便[5]??偠灾?,急重癥患者行血液凈化時應綜合考慮患者的病情、身體狀況、血管情況以及透析治療次數(shù)等選擇血液凈化血管通路,同時給予相應護理,可保證透析質量。
參考文獻
[1]張建英,譚志雄,何月,等急重癥病人血液凈化血管通路的選擇與護理[J]全科護理,2009,7(2):386-387
[2]謝萍,王秀明,張東蘭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護理進展[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9,6(13):95-98
[3]Van Haalen FM,Bruggink SC,Gussekloo J,et alWarts in primary schoolchildren: prevalence and relation with environmental factors[J]Br J Dermatol,2009,161( 1) : 148-152
[4]劉國茹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選擇和使用情況調查[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3,12(12):964-967
[5]白振麗連續(xù)性血液凈化治療的護理進展[J]臨床合理用藥,2012,5(11B):178-180
外周動靜脈直接穿刺患者的血流量為140-230mL/min,深靜脈置管患者的血流量為150 -240mL/min,所有患者插管后均未發(fā)生導管脫落和感染,導管留置時間為6-60d。
3討論
31血液凈化血管通路護理方法
直接動靜脈穿刺護理時動作要穩(wěn)且干凈利索,穿刺前應動脈位置和走向,以提高穿刺的成功率。透析過程中嚴密觀察穿刺部位,嚴格制動穿刺肢體,觀察穿刺部位有無發(fā)生滲血和血流量不足,若調整針尖位置后血流量仍然不足,可以根據患者的病情補充適量液體,以提高患者的血容量,待患者安靜且平穩(wěn)后再緩慢加大血流量[2]。透析結束后可使用安爾碘消毒針眼,拔出針頭后按壓局部,并使用彈力繃帶包扎壓迫止血,然后使用創(chuàng)可貼外貼針眼,動脈點壓迫2-3h后可拆除繃帶,若發(fā)現(xiàn)出血及時行止血處理。穿刺肢體24h內避免受壓,若疑似出現(xiàn)血腫應行加壓包扎,24h內冰敷穿刺點的周圍腫脹處,使血管收縮,避免或者減少繼續(xù)出血,24h后可改為熱敷,以減輕疼痛,加快對血腫的吸收。深靜脈置管護理穿刺置管結束后要認真檢查是否固定好導管,局部是否出現(xiàn)滲血和血腫,透析治療時常規(guī)消毒導管,使用無菌注射器抽出導管內的肝素以及血液3-4mL,待確認無血栓通暢后夾管[3]。透析過程中嚴密觀察管路是否通暢,及時調整置管位置和方向,透析結束后用注射器分別對動、靜脈管腔快速注入生理鹽水沖凈管腔內血液,并關閉導管,注入肝素時在推注狀態(tài)下夾閉導管以免導管尖端血液回流而發(fā)生凝血。嚴格消毒并清潔創(chuàng)口周圍皮膚,及時更換無菌紗布,并保持穿刺點周圍清潔干燥[4]。
32總結
通過本組資料研究顯示,行外周動靜脈直接穿刺共61例次,以橈動脈穿刺為主,行深靜脈置管共13例次,以頸內靜脈為主。外周動靜脈直接穿刺患者的血流量為140-230mL/min,深靜脈置管患者的血流量為150-240mL/min,所有患者插管后均未發(fā)生導管脫落和感染,導管留置時間為6-60d。直接動靜脈穿刺操作簡單、快速、費用低,且血液透析后患者能夠活動自如,但其缺點是難以留置,容易損傷患者的血管,影響以后建立內瘺。而深靜脈置管具有對損傷血管小,不易脫落,重復治療不用反復穿刺,但其缺點是穿刺針價格相對較貴,且術后易發(fā)生感染、堵管,且患者活動不便[5]。總而言之,急重癥患者行血液凈化時應綜合考慮患者的病情、身體狀況、血管情況以及透析治療次數(shù)等選擇血液凈化血管通路,同時給予相應護理,可保證透析質量。
參考文獻
[1]張建英,譚志雄,何月,等急重癥病人血液凈化血管通路的選擇與護理[J]全科護理,2009,7(2):386-387
[2]謝萍,王秀明,張東蘭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護理進展[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9,6(13):95-98
[3]Van Haalen FM,Bruggink SC,Gussekloo J,et alWarts in primary schoolchildren: prevalence and relation with environmental factors[J]Br J Dermatol,2009,161( 1) : 148-152
[4]劉國茹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選擇和使用情況調查[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3,12(12):964-967
[5]白振麗連續(xù)性血液凈化治療的護理進展[J]臨床合理用藥,2012,5(11B):178-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