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德馨
一、 讀項羽
寒風蕭蕭,冷雨凄凄。金戈鐵馬,刀光劍影。楚漢相爭的最后一搏,悄悄地拉開了帷幕,驚心動魄。
四面楚歌,如針如錐,聲聲刺剜著熱血沸騰的胸口。西楚霸王揮舞長劍,仰天長嘆:虞兮虞兮奈若何?曾經(jīng)“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豪情已蕩然無存,懸在眼角的淚,晶瑩剔透。面對滔滔烏江水,只留給江東父老最后的一聲嘆息。
究竟是什么能讓你揚起堅定的寶劍,與三千里江山做最后一別?是范增的那句“豎子不足與謀”?抑或是虞姬的吻別逝去?還是那個背負了太久太久又沉重的“西楚霸王”標簽?
誠然,你身經(jīng)七十余戰(zhàn),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你應(yīng)該知道戰(zhàn)場風云瞬息變幻,“勝敗兵家事不期”,因此,不應(yīng)拘于一戰(zhàn)一役之成敗,而應(yīng)退一步,汲取教訓(xùn),以期東山再起。
歷史撕裂歲月的傷口,告訴我們:項羽之所以決絕自刎,裁斷所有的希望,是因為不能接受垓下之敗的現(xiàn)實,自認為無面目見江東父老,顯然受常勝霸王的虛名所累。他若能撕破這沉重的標簽,重新開始,歷史或許重新改寫。一位偉人曾經(jīng)用“不可沽名學(xué)霸王”來諄諄告誡他的部屬,可見項羽重虛名而壞實事,人們喲切記,不要為虛名所累,不要被困于標簽之下。
二、 讀荊軻
荊軻,當你手持匕首刺向秦王時,可曾想過后世的毀譽參半?
有人說,秦的存在是歷史的必然,荊軻無疑是那只逆流而上的小舟,荊軻注定是摻雜著血淚與失敗的英雄。
我想,你是想過的。當你伴著擊筑的昂然,高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fù)還”時,肩上擔負的不僅是燕太子丹期盼的目光,不僅是燕國的興衰盛亡,更多的是撕破標簽的決心。你目睹過,你耳聞過:當秦軍破關(guān)奪隘,攫取他國土地時,一路上,生靈涂炭,哀鴻遍野,有多少屋宅被焚,有多少戰(zhàn)俘遭坑,有多少田園荒蕪……你清楚,華美標簽下的秦國,不過是個腥風血雨的殘暴政權(quán),你則是那個要撕破標簽的孤獨勇夫。
行刺的結(jié)果固然是失敗的,可你堅定的目光卻穿越千古,向世人揭露一個道理:甘心隱藏于標簽下的人只會墮落,只有勇于撕破標簽的人才能獲得永生。因此,那蕭蕭寒風中的易水,已被那壯士泣血的悲歌磨礪成一把刺秦那樣的利刃,其鋒芒映現(xiàn)了舍生取義之士的身姿,也反照出秦舞陽們蒼白的臉孔。它,可以直指人們的心懷,拷問人們的靈魂。
三、 述感懷
項羽迷戀虛名,落得個身亡烏江的下場,也枉得李清照吟唱“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倍G軻撕破標簽,因此成為孤膽英雄,至今,易水河畔的壯歌依然回蕩在人們的心頭。
標簽無疑是個枷鎖。帶上枷鎖,它會禁錮你的思想,你的行為;脫去枷鎖,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于是乎,只有無視標簽的人,才能撕破標簽,那些被標簽蒙蔽雙眼的人,也必然毀于標簽。
我們生活在一個種植著欲望與恐嚇并存的果園里,它們用虛幻的標簽引誘人們。君不見,某些人與人見面,遞出來的名片上,印滿了各種頭銜。究其實,有幾項是實至名歸呢?炫耀這些光環(huán),無非是加大這塊敲門磚的分量而已。對比著作等身、業(yè)績輝煌的季羨林老先生堅辭“大師”的舉止,孰高孰低,就一目了然了。
應(yīng)該說,名片上多印幾個頭銜,也就是個人所為,反映了一種心態(tài)罷了。而更為人們所詬病的、嚴重損害黨和政府形象的,是時下一些官員,追求表面政績,搞華而不實、勞民傷財?shù)摹靶蜗蠊こ獭薄K麄儼堰@些“工程”,作為顯示政績的標簽,作為向上爬的階梯。這種標簽,為百姓所惡,為民眾所斥,應(yīng)該識別其背后的私利目的,理當給予撕破。凡此種種,告訴我們:在繁雜的誘惑面前,要有平和的心態(tài),以清醒的目光,辨別種種浮名,看清各類實質(zhì),權(quán)衡上下利弊。這樣,我們才能走出一條正確的道路。
路,是一跬一步走出來的;樓,是一磚一瓦蓋起來的。要讓我們的生命放出光彩,要讓我們的人生不愧于祖國的青山綠水、不愧于人民的瑰麗事業(yè),我們就得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為此,我們要做的就是:撕破標簽,不為浮名所羈,不被虛榮所累。
為人民大眾的利益,切切實實干些事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