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叫Candy Chang,是一位美國新奧爾良的華裔藝術家。幾年前她失去了生命中最愛的人,這場失去讓她開始思考死亡。為了提醒周圍的朋友在有限的人生里思考什么是真正重要的,Chang在一個廢棄房子的墻上制作了一個巨大的黑板,并在板上印上一句簡單的填空:“Before I die,I want to _______.”
未料,第二天,各種回答就把大黑板填寫得滿滿的。人們在這里發(fā)出了自己的心聲:在我死之前,我想要“對一百萬人歌唱”,我想要“游遍世界”,我想要“領養(yǎng)一個孩子”,我想要“完完全全成為自己”,我想要“吃遍世界上所有的糖果和壽司”,我想要“再一次擁抱她”,我想要“出版一本小說”,我想要“干一回海盜”……
這場藝術實驗改變了Chang,也改變了很多人?!八馈笔莻€大限,對它的思考,最有力地廓清了“生”的內容和意義。Chang說,“Before I die,I want to”這個簡單的問題,會不斷拓展思想的“公共的空間”,使人們更了解自己的真實需要,增進彼此的真正交流,更好地促進大家的生活。之后,在世界上2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人們建起了Before I Die的黑板,去重新思考自己想成為怎樣的人,要過怎樣的生活。很多人也寄送自己的照片,寫上愿想,發(fā)到Before I Die的分享網(wǎng)站。
死亡讓人明白生之要義,然而很少有人會這樣直截了當?shù)貑栕约骸霸谖宜乐?,我想要……”。似乎現(xiàn)實總是無趣茫然、忙碌壓抑、殘酷冰冷,我們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過怎樣的生活,做怎樣的自己,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只是機械地活著。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心愿并非死于不能實現(xiàn),而是很多人死了,來不及實現(xiàn)心愿。
生與死;理想;珍惜;自我;反思。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