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華北落葉松人工林林緣土壤化學性質(zhì)研究

      2014-06-23 11:13:19鄭素珊張育松張忠洋
      安徽農(nóng)學通報 2014年9期
      關鍵詞:林緣人工林

      鄭素珊 張育松 張忠洋

      摘 要:通過以冀北山地6種不同密度華北落葉松人工林為研究對象,分析林分邊緣不同距離土壤pH、有機質(zhì)和速效養(yǎng)分含量等化學性質(zhì)主要得出以下結(jié)論:中密度條件下華北落葉松林分邊緣的土壤有機質(zhì)和速效養(yǎng)分含量較高。華北落葉松林分邊緣土壤有機質(zhì)含量、pH值和速效養(yǎng)分含量并未隨林緣距離的增加而表現(xiàn)出較為明顯的邊緣效應。

      關鍵詞:華北落葉松;人工林;林緣;化學性質(zhì)

      中圖分類號 S57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09-83-04

      華北落葉松(Larix principic-rupprechtii)是北方地區(qū)重要的森林生態(tài)樹種。主要分布在我國河北、山西、陜西、內(nèi)蒙古、山東等省,其中河北省北部山地分布最為廣泛。該樹種是我國蓄積量較大的樹種,是用于景觀生態(tài)的主要樹種之一,多用于較高海拔和緯度地區(qū)的景觀配置。冀北山地廣泛的華北落葉松是緩解北方沙塵天氣對京、津地區(qū)侵襲的重要天然屏障。目前,國內(nèi)外學者對華北落葉松的研究多集中在林木器官生物分配、生物量變化規(guī)律、群落結(jié)構(gòu)和林下枯落物土壤水文效應等方面,而對不同密度下華北落葉松林分邊緣土壤理化性質(zhì)等方面的研究還較少[1]。因此,本文通過分析冀北山地6種不同密度華北落葉松人工林林緣不同距離土壤pH、有機質(zhì)和速效養(yǎng)分等的規(guī)律,找出華北落葉松林分邊緣不同距離土壤的化學特征及最能反映林分邊緣效應的因子,為冀北山地華北落葉松合理經(jīng)營提供參考。

      1 研究內(nèi)容及方法

      1.1 標準地設置 采用典型標準地法進行抽樣調(diào)查。在河北圍場縣木蘭林管局管轄下的八英莊林場選擇密度分別為630株/hm2、920株/hm2、1 180株/hm2、1 500株/hm2、

      1 850株/hm2、2 150株/hm2的30a生華北落葉松人工純林,設置30m×30m的標準地,分別記錄不同密度下標準地的坡度、坡向、坡位、海拔、郁閉度等環(huán)境和生態(tài)因子;對標準樣地內(nèi)胸徑超過5cm的華北落葉松人工林進行每木檢尺,統(tǒng)計出標準地內(nèi)林分的平均樹高、胸徑、灌幅、枝下高等(見表1)。

      1.2 樣點設置及化學性質(zhì)測定 已有研究表明,不同程度的植被邊緣效應主要發(fā)生在距林緣30m的范圍以內(nèi)[2-3]。因此,本研究所調(diào)查的樣帶選取為與華北落葉松人工林邊緣垂直的30m×1m的連續(xù)樣帶,走向為東西走向(林緣-林內(nèi))。每5m布設一個樣點,采集土壤樣本。每次做3次重復,取其平均值。各測定方法如下:

      土壤pH值采用酸度計法;土壤有機質(zhì)含量采用重鉻酸鉀容量法-外稀釋法進行測定;土壤堿解氮采用堿解擴散法測定;土壤速效磷采用鉬銻抗比色法測定;土壤速效鉀采用NH4OAc浸提-火焰光度法測定[4]。

      2 數(shù)據(jù)處理

      采用Excel和spss17.0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

      3 結(jié)果分析

      3.1 不同密度及林緣不同距離對土壤pH值的影響 土壤酸堿性能是衡量土壤化學性質(zhì)的重要指標之一。土壤酸堿性的變化不僅對土壤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化學過程產(chǎn)生影響,而且對土壤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生物變化過程具有明顯的制約作用[5]。同時,土壤養(yǎng)分的遷移和重金屬的污染均可能對土壤的化學性質(zhì)產(chǎn)生重要影響。圖1顯示了不同密度下華北落葉松不同林分邊緣土壤pH值的變化規(guī)律。由圖可以明顯看出,6種不同密度林分和不同林緣處土壤pH值均呈現(xiàn)出弱酸性,pH范圍在4.91~6.02之間。同一密度華北落葉松人工林土壤pH值與距林分邊緣的距離沒有明顯變化規(guī)律。而處于1 850株/hm2的華北落葉松人工林林緣的土壤pH值相對較高。

      對華北落葉松林地6種不同密度及距林分邊緣距離分別做單個變量S-N-K多重檢驗,并對林緣處土壤pH值做雙因素方差分析,得出結(jié)果如表2所示。通過組間效應可得,不同密度下林分邊緣處土壤pH值差異性極顯著(F=171.526,顯著水平0.000<0.01);距林分邊緣不同距離與土壤pH值之間差異性不顯著(F=1.955,顯著水平0.107>0.05)。對密度進行多重檢驗可得,密度為630株/hm2和2 150株/hm2的華北落葉松人工林林緣土壤pH值均值分別為5.043 9和5.059 6,均值比較他們的概率p值為0.562,大于0.05,因此,可認為該密度下兩者林緣處土壤pH值沒有明顯差異;而處于其他四種密度下的華北落葉松人工林則分別與其他密度林緣處土壤pH值差比較顯著。由此可知,不同林緣處的土壤pH值不能反應華北落葉松林的邊緣效應。

      3.2 不同密度及林緣不同距離對土壤有機質(zhì)的影響 土壤中有機質(zhì)不僅是土壤中氮、磷等重要營養(yǎng)物質(zhì)的來源,而且對土壤理化性質(zhì)具有調(diào)節(jié)作用,是土壤中各種微生物活動所需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6]。土壤中有機質(zhì)的含量一定程度能反映土壤的健康狀況。圖2顯示了華北落葉松人工林林緣不同距離土壤有機質(zhì)的變化規(guī)律。由圖可明顯看出,不同密度下林緣土壤有機質(zhì)含量大小不一,有機質(zhì)含量在55.48~93.45g/kg。同一密度華北落葉松林分,其林緣土壤有機質(zhì)含量與林緣距離的大小沒有明顯的關系。

      對華北落葉松人工林6種不同密度及距林分邊緣不同距離分別做單個變量S-N-K多重檢驗,并對林緣處土壤有機質(zhì)含量做雙因素方差分析,得出結(jié)果如表2所示。通過組間效應可得,不同密度下林分邊緣土壤有機質(zhì)含量差異性極顯著(F=6.172,顯著水平0.000<0.01);林緣不同距離處土壤有機質(zhì)含量差異不顯著(F=0.105,顯著水平0.996>0.05)。由此可知,不同林緣距離處的華北落葉松人工林林緣土壤有機質(zhì)含量不能較好的反映出邊緣效應。通過密度的多重檢驗可得,密度為630株/hm2、1 850株/hm2和2 150株/hm2的林分林緣土壤有機質(zhì)含量均值分別為72.814 6、63.097 1和69.398 4,均值比較他們的概率p值為0.072,大于0.05。由此可見,該3種密度下華北落葉松人工林林緣土壤有機質(zhì)含量間沒有明顯差異;密度為1 500株/hm2的林分林緣土壤有機質(zhì)含量均值為76.413 3,將其與密度為630株/hm2和2 150株/hm2進行比較可得,三者之間均值比較的概率p值為0.292,大于0.05,因此,該3種密度下林緣土壤有機質(zhì)含量同樣沒有差異;密度為920株/hm2、1 180株/hm2的林分土壤有機質(zhì)含量均值分別為82.797 5、81.534 8,兩者分別與630株/hm2、1 500株/hm2密度林分均值比較的概率p值為0.108,同樣大于0.05,由此可知,該4種密度下華北落葉松人工林林緣土壤有機質(zhì)含量之間無明顯差異。endprint

      3.3 不同密度及林緣不同距離對土壤速效養(yǎng)分的影響 氮、磷和鉀等一些養(yǎng)分在土壤中通常為無效狀態(tài)的,當這些養(yǎng)分被植物利用前必須由無效態(tài)轉(zhuǎn)變?yōu)橛行B(tài)的堿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鉀等。在植物體內(nèi)從無效態(tài)到有效態(tài)的轉(zhuǎn)換這一平衡過程中,利用速效態(tài)養(yǎng)分(如堿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鉀等)在植物體內(nèi)的含量大小,可以較好的衡量植物對養(yǎng)分的需求[7]。表3顯示了速效磷等華北落葉松人工林林緣不同距離土壤的3種速效養(yǎng)分含量。可以明顯看出,不同密度下華北落葉松林緣土壤各速效養(yǎng)分含量與距林分邊緣距離大小沒有明顯關系,由此表明,土壤中速效養(yǎng)分含量不能較好顯示華北落葉松林分的邊緣效應。

      對華北落葉松人工林六種不同密度及距林分邊緣距離分別做單個變量S-N-K多重檢驗,并對林緣處土壤速效養(yǎng)分含量做雙因素方差分析,得出結(jié)果如表4所示。通過組間效應可得,不同密度下林緣邊緣處土壤堿解氮含量差異性極顯著(F=19.419,顯著水平為0.000<0.01);而土壤中堿解氮含量與距林分邊緣不同距離的差異性不顯著(F=0.162,顯著水平為0.0.986>0.05)。通過多重檢驗可知,密度為1 850株/hm2的林分土壤堿解氮含量均值是54.768 0(均小于其他密度下堿解氮含量),明顯與其他密度條件下土壤堿解氮含量存在差異;密度為630株/hm2、920株/hm2、1 500株/hm2和2 150株/hm2的華北落葉松人工林林緣土壤中堿解氮含量均值為75.857 6、69.757 8、68.833 7和75.983 8,均值比較他們的概率p值為0.088,略大于0.05,由此可得,該4種密度下華北落葉松人工林林緣土壤堿解氮含量間沒有明顯差異;而在密度為1 180株/hm2的華北落葉松人工林林分土壤中堿解氮含量為80.535 7(均大于其他密度下的堿解氮含量),這一均值與密度為630株/hm2和2 150株/hm2的華北落葉松林分林緣土壤中堿解氮含量均值進行比較的概率p為0.258,明顯大于0.05,由此可知,該3種密度下華北落葉松林林緣土壤堿解氮含量間沒有明顯差異。

      對林緣土壤速效磷含量分析可知(表4),不同密度華北落葉松人工林林分邊緣土壤速效磷含量存在顯著差異,其中F=7.062,顯著水平為0.000<0.01,而距林緣不同距離土壤速效磷含量沒有明顯差異性(F=0.157,顯著性水平為0.987>0.05)。通過多重檢驗可得,密度在630株/hm2、1 180株/hm2、1 500株/hm2和2 150株/hm2的華北落葉松人工林林緣土壤速效磷含量均值分別是24.220 9、20.840 8、21.640 6和24.469 6,對他們的均值比較的概率p值為0.517,明顯大于0.05,由此可得,該4種密度下華北落葉松林緣土壤速效磷含量之間沒有明顯差異;密度為1 850株/hm2的華北落葉松人工林林緣的土壤速效磷含量均值是30.556 9,這一均值與密度為630株/hm2和2 150株/hm2的華北落葉松林緣土壤中速效磷含量均值進行比較的概率p為0.054,稍大于0.05,由此可知,該3種密度下華北落葉松林分林緣土壤速效磷含量間沒有明顯差異。而密度為920株/hm2的華北落葉松人工林林緣土壤速效磷含量均值是32.985 6(均大于其他密度下的速效磷含量),這一均值與密度為1 850株/hm2的華北落葉松林分土壤中速效磷含量均值進行比較的概率p為0.361,明顯大于0.05,由此可知,該2種密度下華北落葉松林分土壤速效磷含量間沒有明顯差異。

      對林緣土壤速效鉀含量分析可知(表4),不同密度華北落葉松人工林林分邊緣土壤速效鉀含量存在顯著差異,其中F=14.273,顯著水平為0.000<0.01,而距林緣不同距離土壤速效鉀含量沒有明顯差異性(F=0.849,顯著性水平為0.545>0.05)。通過對密度的多重檢驗可得,密度在630株/hm2、920株/hm2和1 500株/hm2的華北落葉松人工林林緣土壤速效鉀含量均值分別是93.868 9、126.948 2和126.940 9,對他們的均值比較的概率p值為0.099,明顯大于0.05,由此可得,該3種密度下華北落葉松林緣土壤速效鉀含量之間沒有明顯差異;密度在1 850株/hm2和2 150株/hm2的華北落葉松林分邊緣土壤速效鉀含量均值分別是147.379 4和140.379 3,這一均值與密度為920株/hm2和1 850株/hm2的華北落葉松林分邊緣土壤中速效鉀含量均值進行比較的概率p為0.557,明顯大于0.05,由此可知,該4種密度下華北落葉松林分土壤速效鉀含量間沒有明顯差異;而密度為1 180株/hm2的華北落葉松林分邊緣的土壤速效鉀含量均值是217.605 2(均大于其他密度下的速效鉀含量),這一均值明顯與其他密度下林分土壤速效鉀含量間存在差異。

      4 結(jié)論

      中密度條件下華北落葉松林分邊緣的土壤有機質(zhì)和速效養(yǎng)分含量較高。不同密度下華北落葉松林分邊緣土壤有機質(zhì)含量、pH值和速效養(yǎng)分含量均存在極顯著差異;而在林緣不同距離處土壤中有機質(zhì)含量、pH值和速效養(yǎng)分含量的差異性卻不顯著。由此表明,華北落葉松林分邊緣土壤有機質(zhì)含量、pH值和速效養(yǎng)分含量并未隨林緣距離的增加而表現(xiàn)出較為明顯的邊緣效應。

      參考文獻

      [1]田超.冀北山地華北落葉松人工林不同經(jīng)營密度及林緣效應研究[D].保定: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2011.

      [2]王如松,馬世駿.邊緣效應及其在經(jīng)濟生態(tài)學中的應用[J].生態(tài)學雜志,1985,2:38-42.

      [3]肖篤寧,李秀珍,高峻,等.景觀生態(tài)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4]鮑士旦.土壤農(nóng)化分析[M].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2002:25-282.

      [5]王海燕,雷相東,陸元昌,等.海南4種典型林分土壤化學性質(zhì)比較研究[J].林業(yè)科學研究,2009,22(1):129-133.

      [6]趙廣亮,王繼興,王秀珍,等.油松人工林密度與養(yǎng)分循環(huán)的研究[J].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2006,28(4):39-44.

      [7]陳聲明,林海萍,張立欽.微生物生態(tài)學導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責編:徐煥斗)endprint

      3.3 不同密度及林緣不同距離對土壤速效養(yǎng)分的影響 氮、磷和鉀等一些養(yǎng)分在土壤中通常為無效狀態(tài)的,當這些養(yǎng)分被植物利用前必須由無效態(tài)轉(zhuǎn)變?yōu)橛行B(tài)的堿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鉀等。在植物體內(nèi)從無效態(tài)到有效態(tài)的轉(zhuǎn)換這一平衡過程中,利用速效態(tài)養(yǎng)分(如堿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鉀等)在植物體內(nèi)的含量大小,可以較好的衡量植物對養(yǎng)分的需求[7]。表3顯示了速效磷等華北落葉松人工林林緣不同距離土壤的3種速效養(yǎng)分含量??梢悦黠@看出,不同密度下華北落葉松林緣土壤各速效養(yǎng)分含量與距林分邊緣距離大小沒有明顯關系,由此表明,土壤中速效養(yǎng)分含量不能較好顯示華北落葉松林分的邊緣效應。

      對華北落葉松人工林六種不同密度及距林分邊緣距離分別做單個變量S-N-K多重檢驗,并對林緣處土壤速效養(yǎng)分含量做雙因素方差分析,得出結(jié)果如表4所示。通過組間效應可得,不同密度下林緣邊緣處土壤堿解氮含量差異性極顯著(F=19.419,顯著水平為0.000<0.01);而土壤中堿解氮含量與距林分邊緣不同距離的差異性不顯著(F=0.162,顯著水平為0.0.986>0.05)。通過多重檢驗可知,密度為1 850株/hm2的林分土壤堿解氮含量均值是54.768 0(均小于其他密度下堿解氮含量),明顯與其他密度條件下土壤堿解氮含量存在差異;密度為630株/hm2、920株/hm2、1 500株/hm2和2 150株/hm2的華北落葉松人工林林緣土壤中堿解氮含量均值為75.857 6、69.757 8、68.833 7和75.983 8,均值比較他們的概率p值為0.088,略大于0.05,由此可得,該4種密度下華北落葉松人工林林緣土壤堿解氮含量間沒有明顯差異;而在密度為1 180株/hm2的華北落葉松人工林林分土壤中堿解氮含量為80.535 7(均大于其他密度下的堿解氮含量),這一均值與密度為630株/hm2和2 150株/hm2的華北落葉松林分林緣土壤中堿解氮含量均值進行比較的概率p為0.258,明顯大于0.05,由此可知,該3種密度下華北落葉松林林緣土壤堿解氮含量間沒有明顯差異。

      對林緣土壤速效磷含量分析可知(表4),不同密度華北落葉松人工林林分邊緣土壤速效磷含量存在顯著差異,其中F=7.062,顯著水平為0.000<0.01,而距林緣不同距離土壤速效磷含量沒有明顯差異性(F=0.157,顯著性水平為0.987>0.05)。通過多重檢驗可得,密度在630株/hm2、1 180株/hm2、1 500株/hm2和2 150株/hm2的華北落葉松人工林林緣土壤速效磷含量均值分別是24.220 9、20.840 8、21.640 6和24.469 6,對他們的均值比較的概率p值為0.517,明顯大于0.05,由此可得,該4種密度下華北落葉松林緣土壤速效磷含量之間沒有明顯差異;密度為1 850株/hm2的華北落葉松人工林林緣的土壤速效磷含量均值是30.556 9,這一均值與密度為630株/hm2和2 150株/hm2的華北落葉松林緣土壤中速效磷含量均值進行比較的概率p為0.054,稍大于0.05,由此可知,該3種密度下華北落葉松林分林緣土壤速效磷含量間沒有明顯差異。而密度為920株/hm2的華北落葉松人工林林緣土壤速效磷含量均值是32.985 6(均大于其他密度下的速效磷含量),這一均值與密度為1 850株/hm2的華北落葉松林分土壤中速效磷含量均值進行比較的概率p為0.361,明顯大于0.05,由此可知,該2種密度下華北落葉松林分土壤速效磷含量間沒有明顯差異。

      對林緣土壤速效鉀含量分析可知(表4),不同密度華北落葉松人工林林分邊緣土壤速效鉀含量存在顯著差異,其中F=14.273,顯著水平為0.000<0.01,而距林緣不同距離土壤速效鉀含量沒有明顯差異性(F=0.849,顯著性水平為0.545>0.05)。通過對密度的多重檢驗可得,密度在630株/hm2、920株/hm2和1 500株/hm2的華北落葉松人工林林緣土壤速效鉀含量均值分別是93.868 9、126.948 2和126.940 9,對他們的均值比較的概率p值為0.099,明顯大于0.05,由此可得,該3種密度下華北落葉松林緣土壤速效鉀含量之間沒有明顯差異;密度在1 850株/hm2和2 150株/hm2的華北落葉松林分邊緣土壤速效鉀含量均值分別是147.379 4和140.379 3,這一均值與密度為920株/hm2和1 850株/hm2的華北落葉松林分邊緣土壤中速效鉀含量均值進行比較的概率p為0.557,明顯大于0.05,由此可知,該4種密度下華北落葉松林分土壤速效鉀含量間沒有明顯差異;而密度為1 180株/hm2的華北落葉松林分邊緣的土壤速效鉀含量均值是217.605 2(均大于其他密度下的速效鉀含量),這一均值明顯與其他密度下林分土壤速效鉀含量間存在差異。

      4 結(jié)論

      中密度條件下華北落葉松林分邊緣的土壤有機質(zhì)和速效養(yǎng)分含量較高。不同密度下華北落葉松林分邊緣土壤有機質(zhì)含量、pH值和速效養(yǎng)分含量均存在極顯著差異;而在林緣不同距離處土壤中有機質(zhì)含量、pH值和速效養(yǎng)分含量的差異性卻不顯著。由此表明,華北落葉松林分邊緣土壤有機質(zhì)含量、pH值和速效養(yǎng)分含量并未隨林緣距離的增加而表現(xiàn)出較為明顯的邊緣效應。

      參考文獻

      [1]田超.冀北山地華北落葉松人工林不同經(jīng)營密度及林緣效應研究[D].保定: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2011.

      [2]王如松,馬世駿.邊緣效應及其在經(jīng)濟生態(tài)學中的應用[J].生態(tài)學雜志,1985,2:38-42.

      [3]肖篤寧,李秀珍,高峻,等.景觀生態(tài)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4]鮑士旦.土壤農(nóng)化分析[M].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2002:25-282.

      [5]王海燕,雷相東,陸元昌,等.海南4種典型林分土壤化學性質(zhì)比較研究[J].林業(yè)科學研究,2009,22(1):129-133.

      [6]趙廣亮,王繼興,王秀珍,等.油松人工林密度與養(yǎng)分循環(huán)的研究[J].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2006,28(4):39-44.

      [7]陳聲明,林海萍,張立欽.微生物生態(tài)學導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責編:徐煥斗)endprint

      3.3 不同密度及林緣不同距離對土壤速效養(yǎng)分的影響 氮、磷和鉀等一些養(yǎng)分在土壤中通常為無效狀態(tài)的,當這些養(yǎng)分被植物利用前必須由無效態(tài)轉(zhuǎn)變?yōu)橛行B(tài)的堿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鉀等。在植物體內(nèi)從無效態(tài)到有效態(tài)的轉(zhuǎn)換這一平衡過程中,利用速效態(tài)養(yǎng)分(如堿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鉀等)在植物體內(nèi)的含量大小,可以較好的衡量植物對養(yǎng)分的需求[7]。表3顯示了速效磷等華北落葉松人工林林緣不同距離土壤的3種速效養(yǎng)分含量??梢悦黠@看出,不同密度下華北落葉松林緣土壤各速效養(yǎng)分含量與距林分邊緣距離大小沒有明顯關系,由此表明,土壤中速效養(yǎng)分含量不能較好顯示華北落葉松林分的邊緣效應。

      對華北落葉松人工林六種不同密度及距林分邊緣距離分別做單個變量S-N-K多重檢驗,并對林緣處土壤速效養(yǎng)分含量做雙因素方差分析,得出結(jié)果如表4所示。通過組間效應可得,不同密度下林緣邊緣處土壤堿解氮含量差異性極顯著(F=19.419,顯著水平為0.000<0.01);而土壤中堿解氮含量與距林分邊緣不同距離的差異性不顯著(F=0.162,顯著水平為0.0.986>0.05)。通過多重檢驗可知,密度為1 850株/hm2的林分土壤堿解氮含量均值是54.768 0(均小于其他密度下堿解氮含量),明顯與其他密度條件下土壤堿解氮含量存在差異;密度為630株/hm2、920株/hm2、1 500株/hm2和2 150株/hm2的華北落葉松人工林林緣土壤中堿解氮含量均值為75.857 6、69.757 8、68.833 7和75.983 8,均值比較他們的概率p值為0.088,略大于0.05,由此可得,該4種密度下華北落葉松人工林林緣土壤堿解氮含量間沒有明顯差異;而在密度為1 180株/hm2的華北落葉松人工林林分土壤中堿解氮含量為80.535 7(均大于其他密度下的堿解氮含量),這一均值與密度為630株/hm2和2 150株/hm2的華北落葉松林分林緣土壤中堿解氮含量均值進行比較的概率p為0.258,明顯大于0.05,由此可知,該3種密度下華北落葉松林林緣土壤堿解氮含量間沒有明顯差異。

      對林緣土壤速效磷含量分析可知(表4),不同密度華北落葉松人工林林分邊緣土壤速效磷含量存在顯著差異,其中F=7.062,顯著水平為0.000<0.01,而距林緣不同距離土壤速效磷含量沒有明顯差異性(F=0.157,顯著性水平為0.987>0.05)。通過多重檢驗可得,密度在630株/hm2、1 180株/hm2、1 500株/hm2和2 150株/hm2的華北落葉松人工林林緣土壤速效磷含量均值分別是24.220 9、20.840 8、21.640 6和24.469 6,對他們的均值比較的概率p值為0.517,明顯大于0.05,由此可得,該4種密度下華北落葉松林緣土壤速效磷含量之間沒有明顯差異;密度為1 850株/hm2的華北落葉松人工林林緣的土壤速效磷含量均值是30.556 9,這一均值與密度為630株/hm2和2 150株/hm2的華北落葉松林緣土壤中速效磷含量均值進行比較的概率p為0.054,稍大于0.05,由此可知,該3種密度下華北落葉松林分林緣土壤速效磷含量間沒有明顯差異。而密度為920株/hm2的華北落葉松人工林林緣土壤速效磷含量均值是32.985 6(均大于其他密度下的速效磷含量),這一均值與密度為1 850株/hm2的華北落葉松林分土壤中速效磷含量均值進行比較的概率p為0.361,明顯大于0.05,由此可知,該2種密度下華北落葉松林分土壤速效磷含量間沒有明顯差異。

      對林緣土壤速效鉀含量分析可知(表4),不同密度華北落葉松人工林林分邊緣土壤速效鉀含量存在顯著差異,其中F=14.273,顯著水平為0.000<0.01,而距林緣不同距離土壤速效鉀含量沒有明顯差異性(F=0.849,顯著性水平為0.545>0.05)。通過對密度的多重檢驗可得,密度在630株/hm2、920株/hm2和1 500株/hm2的華北落葉松人工林林緣土壤速效鉀含量均值分別是93.868 9、126.948 2和126.940 9,對他們的均值比較的概率p值為0.099,明顯大于0.05,由此可得,該3種密度下華北落葉松林緣土壤速效鉀含量之間沒有明顯差異;密度在1 850株/hm2和2 150株/hm2的華北落葉松林分邊緣土壤速效鉀含量均值分別是147.379 4和140.379 3,這一均值與密度為920株/hm2和1 850株/hm2的華北落葉松林分邊緣土壤中速效鉀含量均值進行比較的概率p為0.557,明顯大于0.05,由此可知,該4種密度下華北落葉松林分土壤速效鉀含量間沒有明顯差異;而密度為1 180株/hm2的華北落葉松林分邊緣的土壤速效鉀含量均值是217.605 2(均大于其他密度下的速效鉀含量),這一均值明顯與其他密度下林分土壤速效鉀含量間存在差異。

      4 結(jié)論

      中密度條件下華北落葉松林分邊緣的土壤有機質(zhì)和速效養(yǎng)分含量較高。不同密度下華北落葉松林分邊緣土壤有機質(zhì)含量、pH值和速效養(yǎng)分含量均存在極顯著差異;而在林緣不同距離處土壤中有機質(zhì)含量、pH值和速效養(yǎng)分含量的差異性卻不顯著。由此表明,華北落葉松林分邊緣土壤有機質(zhì)含量、pH值和速效養(yǎng)分含量并未隨林緣距離的增加而表現(xiàn)出較為明顯的邊緣效應。

      參考文獻

      [1]田超.冀北山地華北落葉松人工林不同經(jīng)營密度及林緣效應研究[D].保定: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2011.

      [2]王如松,馬世駿.邊緣效應及其在經(jīng)濟生態(tài)學中的應用[J].生態(tài)學雜志,1985,2:38-42.

      [3]肖篤寧,李秀珍,高峻,等.景觀生態(tài)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4]鮑士旦.土壤農(nóng)化分析[M].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2002:25-282.

      [5]王海燕,雷相東,陸元昌,等.海南4種典型林分土壤化學性質(zhì)比較研究[J].林業(yè)科學研究,2009,22(1):129-133.

      [6]趙廣亮,王繼興,王秀珍,等.油松人工林密度與養(yǎng)分循環(huán)的研究[J].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2006,28(4):39-44.

      [7]陳聲明,林海萍,張立欽.微生物生態(tài)學導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責編:徐煥斗)endprint

      猜你喜歡
      林緣人工林
      三代“林緣”
      資源導刊(2021年9期)2021-10-02 13:05:15
      重慶地區(qū)野生大百部資源調(diào)查
      生長季毛竹林內(nèi)和林緣空氣顆粒物日變化規(guī)律研究
      不同生境下的象頭花光合生理特性探究
      灰楊克隆繁殖、自身養(yǎng)分與土壤養(yǎng)分季節(jié)變化及其耦合關系的林緣—林內(nèi)差異
      植物研究(2019年3期)2019-06-06 02:30:40
      鄰體干擾模型在遼東油松人工林中的應用
      我國人工林生態(tài)輪伐期探討
      人工林生產(chǎn)力提升對策探析
      山東林業(yè)科技(2016年5期)2016-07-05 00:43:04
      濕地松人工林生長規(guī)律
      历史| 保康县| 海伦市| 阳谷县| 屏东县| 昭通市| 合川市| 九龙县| 桐梓县| 桂平市| 思茅市| 汾阳市| 青冈县| 石门县| 调兵山市| 霍州市| 瓮安县| 册亨县| 旌德县| 沙洋县| 穆棱市| 铜鼓县| 汕尾市| 碌曲县| 镇雄县| 林口县| 芮城县| 通州区| 古丈县| 藁城市| 恩平市| 项城市| 大安市| 伊金霍洛旗| 鸡西市| 偃师市| 兴业县| 大埔区| 天柱县| 尼勒克县| 台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