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會麗
摘要:
明代文學家馮夢龍“三言”中的名篇《賣油郎獨占花魁》以細膩的筆觸塑造了花魁女莘瑤琴的典型藝術形象。莘瑤琴敢于反抗,敢于追求,通過不懈的斗爭與努力終于獲得了勤勞能干又衷情于自己的賣油商人秦重的愛情與自己的美滿人生。
關鍵詞:馮夢龍;莘瑤琴;藝術形象
明代文學家馮夢龍 “三言”(《 醒世恒言》卷3)中的名篇《賣油郎獨占花魁》,是我國古代文學史上最為優(yōu)秀的白話短篇小說作品之一。作品以宋代“靖康事變”發(fā)生之后為社會背景,在那個動蕩的歲月里,金兵南下,徽、欽二帝被擄,百姓背井離鄉(xiāng)逃離戰(zhàn)亂。出身于汴京城外商人家庭的莘瑤琴在幼年逃離戰(zhàn)亂的過程中被奸人拐賣到臨安城中一家妓院,成為名震京都的花魁娘子。機智聰慧的花魁女為了贖回自由之身每日欣然與王孫公子結交以便私蓄贖身銀兩,暗地里卻一直在尋找可以托付終身的從良對象。同樣從汴京逃難到臨安城的賣油郎秦重做生意厚道、為人忠厚善良,偶然看見花魁女之后,對其一見傾心,費盡周折結識了花魁女?;跀?shù)次感動于其真情之后,最終選擇了秦重這樣一個賣油的小商販作為從良對象,收獲愛情的同時,也與離散多年的父母相聚,獲得了真正的幸福人生。作品是創(chuàng)作于明代資本主義萌芽時期的小說,對莘瑤琴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不僅反映了明代社會資本主義商業(yè)經濟發(fā)展時期市民階層的思想情感、道德觀念及生活面貌,也顯示了明代市民文化的興起,更突破了同類題材作品中才子佳人式的愛情創(chuàng)作模式,將京都名妓的擇偶目光首次從貴族子弟身上挪向賣油小商人這樣的一般市民,也是對莘瑤琴這一追求美好人生與愛情青樓女子形象的突破。莘瑤琴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的創(chuàng)新,進一步奠定了明代短篇小說《賣油郎獨占花魁》在我國文學史的地位和作用。
一、才貌雙全之“京都花魁”
南宋年間臨安城里名震京都的青樓女子王美娘(原名莘瑤琴)出身于汴梁城附近家道殷實的經商之家,自小便生得清秀,資性聰穎,被父母送至村學讀書,十歲便能吟詩作賦,十二歲時不僅精于女工,更善于琴棋書畫,被父母視若寶貝,此等靈巧多能美貌之女,雖求親者眾,卻難尋其配,尚不曾許配人家。誰知不幸遇上“靖康事變”,一家人在逃難途中被亂兵沖散,可憐年僅十二歲的莘瑤琴被騙入妓院,被鴇母王九媽改名為王美,被家人呼為“王美娘”。一年有余的教導之后,王美娘更是吹彈歌舞,無不盡善,十四歲時便已嬌艷異常,很快就贏得“花魁娘子”的雅號,她所在的妓院門前車水馬龍,鴇母一再提高價碼,嫖資高達一夜白銀十兩,仍然你爭我奪,車馬不斷。
二、堅強不屈,捍衛(wèi)尊言與人格
自幼便知書達理的良家女兒莘瑤琴有著自己的獨立人格,被騙入娼門之后,本來只想做青倌人(只賣藝,不賣身的歡場女子),不愿接客,指望她賺錢養(yǎng)家的鴇母設計將其賣身于一金性員外。第二天醒來后痛不欲生、心灰意冷,本想一死了之的莘瑤琴,在劉四媽的開導之下,為了將來能夠遇上一位能夠托付終身之人,能夠盡早脫離苦海過上正常人的生活,她必須要積攢一定數(shù)量的銀兩,為以后的贖身及生活做打算。莘瑤琴從此以后,便欣然從命,成為京都花魁。
但具有獨立人格精神的莘瑤琴雖然誤入風塵,也有自己的尊言與審美標準,并不為了攢錢而毫無選擇地去接待所有的達官貴人。如有錢有勢的福州太守公子吳八,雖“廣有金銀”,但卻因“氣質不好”,一直被拒絕接待。為了維護自己的尊言與人格,她敢于反對鴇母的某些安排,鴇母將她看作自家的搖錢樹,指望她為自己支撐門戶,因其才貌雙全又性情孤傲,倒也敬她三分,因她“性格有些古怪”,所以“等閑不敢觸她”,認為“逢著客來,她要接便接。她若不情愿時,便是九牛也休想牽得她轉!”這些語言描寫從側面刻畫出莘瑤琴為了維護內心深處的尊言而堅強不屈的性格特征。
花魁娘子莘瑤琴是一位富有反抗精神的女子。金二員外與王九媽設計騙取莘瑤琴處子之身后,當金二員外再來親近之時,卻被其“劈頭劈臉,抓了幾個血痕”。此后她哭了一日,不沾茶飯,托病不肯下樓,不愿會客,面對服從命運的勸告,發(fā)出反抗之聲:“若要我倚門獻笑,送舊迎新,寧甘一死,決不情愿!”以此來表達對鴇母的反抗、對自身命運的不屈服。
吳八公子因多次被拒絕,惱羞成怒,縱使惡仆將瑤琴從房中強行拖出,強拉著跑過大街,拽到船上后又對其辱罵,逼其陪酒。莘瑤琴死抱欄桿啼器拒絕陪酒,她雖然地位低微,身份下賤,但面對強權,她并不懼怕,并不屈服,在哭泣聲中維護著自己的尊嚴,也深刻體現(xiàn)著她內心深處的反抗精神。
三、機智聰慧,芳心終許賣油郎
莘瑤琴是一位機智聰慧、有膽有識有主見的女子。她在劉四媽的分析之下,明白了自身的處境,清楚自己只有三條路可走:要么死;要么聽眾命運的安排,甘于墮落;要么忍辱負重,等待時機,跳出娼門從良。她在與離散父母團圓的盼望之中,在對擁有自由與愛情美好生活的追求之中,欣然選擇了立志從良的人生道路。她將積攢下來的金銀錢財,寄放于“相知的人家”,處處為以后的從良做打算。
她不愿意接見“氣質不好”的人,因為自同意接客之時起,便是她尋找從良對象的開始。才高氣傲的她一開始將自己的從良對象定位于年青英俊、情投意合的高門子弟。這樣的人是她每天迎來送往的對象,但是這樣的對象偶而與她說笑玩樂還可以,又有哪個真正從心眼里愿意娶她進門呢,哪怕是做妾都是難以被接受的。聰慧的莘瑤琴因其階級局限性剛開始沒有想到這一點,直到她遇到了秦重。
莘瑤琴一開始并不愿接見這位無財無勢的賣油郎,后來,雖然感動于秦重對自己的盡心服侍與呵護有加,但還是認為他并不符合自己的選擇標準。此后在逢場作戲的日子里,尤其是受到紈绔子弟的羞辱之后,便會經常想起并感動于秦重對自己的尊重與呵護,對秦重的感情與日俱增,認為他“又忠厚,又老實,又且知情識趣,隱惡揚善,千百中難遇此一人??上鞘芯?,若是衣冠子弟,情愿委身事之?!?/p>
受到吳八公子侮辱之后一心尋死的莘瑤琴,巧被秦重救助。此后,她更加珍惜秦重對自己的疼惜,也終于明白秦重就是自己多年尋找的從良對象,處事果斷的莘瑤琴想明白之后,立即向秦重吐露心聲:“我要嫁你!” 面對秦重對日后難以提供優(yōu)越生活的憂慮,她堅定說出“布衣蔬食,死而無怨”;面對秦重難以拿出千金贖金的憂慮,她從容說出“我自有道理”。簡單的幾個字,可以表明莘瑤琴早已成竹在胸。在接下來的贖身、結婚、酬恩等事宜有條不紊的進行過程中,莘瑤琴不斷展現(xiàn)其智、其謀、其識、其略。
機智聰慧的莘瑤琴收獲愛情的同時,驚喜地發(fā)現(xiàn)丈夫秦種所收貿的莘善夫婦竟然是自己離散多年的父母,對秦重更為感激、敬重。將自己的巨額私蓄拿出買宅置地,發(fā)家致富,最終實現(xiàn)了愛情與事業(yè)的雙重勝利。
在我國文學史上,尤其是唐宋以來,描寫青樓女子愛情題材的作品大多講述的是文人士子與妓女之間的愛情悲喜劇,如唐傳奇中《李娃傳》、《霍小玉傳》等,李娃、霍小玉等青樓女多衷情于家世顯赫的貴族子弟,《賣油郎獨占花魁》中的莘瑤琴卻完全打破了原來“才子佳人式”的愛情模式,這曲市井衷情于市井小民,這一形象的塑造,則賦予了妓女愛情題材的古典小說作品以嶄新的時代內涵。
【作者單位:河南農業(yè)職業(yè)學院人文社會科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