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冷
懷抱一種夢想生活,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它會讓我們平凡的人生變得生動而充實;懷抱一種責任工作,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它會讓我們枯燥的勞作變得輕松而崇高。
從農(nóng)村出身的“泥娃”,到工廠的產(chǎn)業(yè)“藍領”,再到報社的版面“小編”,一路走來,我與夢想的距離越來越近,也總能在接近夢想的旅程中尋找到自己的人生價值。作為扎蘭屯市市委機關報《扎蘭資訊》的一名工作人員,我從事編輯工作近10年,不但負責編輯部的總體安排,還擔負要聞、綜合新聞及實時信息三個版面的責編、美編、責校工作,苦與累不言而喻。閑暇之余,想到兒時當作家掙大錢的夢想,不禁莞爾!一次次反問自己“難道自己存在的價值就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為他人做‘嫁衣嗎?我的夢想在哪里?”直到一個小小的新聞事件過后,我才如夢初醒!
8年前的一個中午,我正準備下班,只聽見辦公室走廊內(nèi)傳來“踢踢踏踏”的腳步聲,單位來了祖孫三人。原來,年幼的孩子患有馬蹄足疾病多年,正常行走還需要人攙扶,再不醫(yī)治將變成終生殘疾,可是家住農(nóng)村,家庭貧困,祖孫三人無奈之下來到報社請求媒體關注。
聽完講述,我的心一沉。確實,對于靠天吃飯的農(nóng)村貧困家庭來說,幾千元也不是一個小數(shù),而讓我更加感動的是年過花甲的長者是中年男子的繼父,一個繼父能為孫子這樣著想難能可貴。于是我撰寫了一篇稿件,并請祖孫三人吃了頓便飯。長者道謝說:“你真是個好記者啊,已經(jīng)下班了還耐心聽我們口嗦家事,又請我們吃飯,做我的干兒子吧!”我婉言謝絕:“大爺,這是我應該做的,做干兒子就不必了?!遍L者用期盼的眼神看著我:“是不是嫌棄我這個農(nóng)村老頭沒啥用???”老人的質(zhì)樸與誠懇讓我動容,“既然大爺有這份真情,我就做您的干兒子!”
此新聞經(jīng)過報紙刊發(fā),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孩子的疾病得到了醫(yī)治,每當逢年過節(jié),我也像看望自己的父母一樣去看望我的干爹,這份情誼愈久彌深,我也從這份沉甸甸的感情中找到了自己的價值和“禿筆頭”所應該承擔的責任!
從此,我的心安定下來了,我的夢有了方向。道路積水百姓出門難、10歲男孩重度燒傷、花季少女生命危在旦夕……一篇篇貼近百姓、反應民生的稿件呈現(xiàn)在我的筆下,每一次報道的問題得到解決,就意味著一個家庭、甚至一個群體的夢想得以如愿。不斷地幫助別人圓夢,我的夢想伊甸園也更加芬芳絢爛。
在如今的編輯工作中,通訊員的“處女作”雖然稚嫩,但我堅持反復修改予以刊發(fā),這是一份鼓勵;讀者的來信有些比較荒唐,但我做到“家書”必復,這是一份信任;百姓群眾的訴求雖然有些難以實現(xiàn),但我做到如實力挺,這是一份責任。其實,要實現(xiàn)我們的“中國夢”,要靠一種精神,它既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是我們每個人在各自崗位上盡職盡責的無數(shù)正能量的精神匯聚。
(作者單位: 扎蘭屯市《扎蘭資訊》編輯部)
(本欄編輯/胡麗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