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生活審判更沉重的,是道德審判。
生活審判如果是處死的話,道德審判就是凌遲處死。同樣是一個壞結(jié)局,生活審判重在處罰你,道德審判重在折磨你。
道德審判是一種社會審判,它的特點是居高臨下。居高臨下的意思是,它永遠對,你永遠錯。所以,道德是這個世界最大的泥坑。你洗不凈自己的靈魂,是因為你無法洗凈別人看你的眼睛。
還有一種更隱秘的審判,那就是良知審判。人做過的每一件非分的事情,都要經(jīng)過良知的審判。問心有愧和問心無愧,就是這種審判的兩個結(jié)果。做自己的法官比做別人的法官更有意義。熱衷于站在道德的高度上對別人指手畫腳,卻從不律己的人,其道德是被劫持了的道德,或者說,道德成了衛(wèi)道士的幫兇。
無惡不作和欺世盜名的人,不會有良知審判。他們不是眼里沒有自己,而是眼里沒有世界。失卻了良知審判的人,難有真正的自我醒悟和自我救贖。所以,不對這類人心存僥幸,是一種基本的理性和認知。當然了,當?shù)赖聦λ麄兪ゼs束力的時候,生活最終會懲罰他們,這就是生活審判。
然而,生活審判又有著極強的偶然性。所謂“因果報應”,不過是一份美麗的期許,卻也是人們心底的一份美好的約束,它讓人們知道:良知,是一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的底線。良知泯滅,萬惡肇始。
有的人,為曾經(jīng)犯下的錯誤而悔恨,一輩子內(nèi)心備受煎熬,這是良知審判對自己的懲處。一個社會,如果有強大的良知審判,就很容易形成集體的自律。較之于道德審判,良知審判是自內(nèi)而外的,更容易讓人收斂行跡,按捺欲望,韜養(yǎng)自我。
在道德審判的范圍內(nèi),會發(fā)現(xiàn)壞人;在生活審判的視線里,會看到命運;在良知審判的約束下,會產(chǎn)生堅守。
彼岸有威儀,此岸自會站出風姿。
人的原形,有時需要這些審判才能得以維持。如果缺失了這些審判,妖魔鬼怪就會橫行。
人心中的惡,有時迷于慫恿,有時亂于放縱,有時逸于狂妄。沒有了節(jié)制和約束,惡就會毀滅人。所以,無論是內(nèi)在的審判還是外在的審判,于一個人,都是適當?shù)摹?/p>
審判,很好地平息了自我的不安分。
無論人類怎樣進步,人性深處的惡將永在。因為欲望不滅,惡便會與欲望相生相伴。
幾千年的文明史,不過是善惡交鋒的歷史,要么是這個人與那個人交鋒,要么是一個自己與另一個自己交鋒。人在欲望中實現(xiàn)著自己,也在更大的欲望中毀滅著自己。道德審判,是把欲望約束在社會規(guī)范的范圍內(nèi);良知審判,是對曾經(jīng)的欲望進行深刻的反思和自省。
任何審判,都不能完成一個人真正的自我救贖。審判的意義是一步一步走近救贖。救贖的前提是自我否定,多次的審判,若能完成一個自我否定,就是成功。因為,這個世界極難做到的事情,就是否定自己。
幾千年的光陰里,盡管人性的進化步履遲滯緩慢,但人類的進化依舊鍥而不舍,一步一個腳印。
一切都在光陰里,光陰審判著一切。
(嘉 嘉摘自新浪網(wǎng)馬德的博客,龐 彥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