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世界各國中大部分的國內外政策都具有市場經濟和民主政治的元素,但建設自由市場關系以及建立真正的民主是一個復雜而長期的過程。在此期間,獨立不久的國家面臨的任務更加復雜多變,它們應該積極加強政治概念,運用最合理的方式實行國內必要的改革,如此才能保障安樂、捍衛(wèi)人權以及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以豐碩的成果進入國際社會的公共事務中[1]。
哈薩克斯坦建國不久,但作為一個新興國家,在20年左右的時間內它的外交方針獲得了廣泛的國際認同。那么,哈薩克斯坦在外交政策中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哈薩克斯坦的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針又是什么?本文以宏觀的視角,從地緣政治上分析考慮哈薩克斯坦的外交政策,在關注每一個功能的運用中,通過新地緣政治方法解答以上問題。
關鍵詞:哈薩克斯坦;地緣政治;外交政策;國際社會;合作關系
作者簡介:Kenzhegaliyeva Gaukhar(高哈爾);性別:女;生日:1990年7月;國籍:哈薩克斯坦;單位:蘭州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2011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國際政治。
[中圖分類號]:D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4)-09--02
一、哈薩克斯坦在新地緣政治條件下的特性
如果考慮哈薩克斯坦的地理和經濟特性,就先應該注意到它在歐亞大陸中的戰(zhàn)略地位和它的豐富資源。從地理特性和經濟基礎設施來看,哈薩克斯坦在自由市場生產體系中主要有石油和天然氣工業(yè)、冶金工業(yè)、重機器制造業(yè)、熱力工業(yè)、礦物化肥生產、交通運輸業(yè)等,因此,在建設它的外交政策中地理和經濟功能所起的作用很重要[1]。
哈薩克斯坦的意識形態(tài)形成于經濟嚴重衰退和政治混亂的時期。蘇聯解體以后,新建立的國家需要重新確定自己民族文化的特性。
政策方面,總統治理被選為共和國的政治模式,這一選擇注定要改革舊的管理制度,這需要極大的努力和重大的結構性轉變[2]。此外,起初哈薩克斯坦面臨的問題是安全問題。如前所示,在這些情況下,對于拒絕從蘇聯繼承核武器在現在看來是正確的決定,哈薩克斯坦為世界大國提供了安全保障。
因此,在當前情況下,哈薩克斯坦建立外交的政策有兩條主線:一方面,位于兩個核大國之間,哈薩克斯坦幾乎完全依賴以前的宗主國才能夠保護共和國;另一方面,哈薩克斯坦需要創(chuàng)造良好的國際形象吸引國外投資[3]。這些任務成為哈薩克斯坦外交政策概念的基礎。
二、哈薩克斯坦對外政策的方針傾向
哈薩克斯坦作為中亞國家,處于俄羅斯和中國、歐洲、美國和穆斯林世界的地緣政治利益十字路口。它的外交政策戰(zhàn)略要求保障本國安全和經濟發(fā)展,同時保持當前權力平衡[4]。
哈薩克斯坦外交政策概念的逐漸形成。第一階段 (1992-1993年)是進行合作,主要是根據國際法律依據形成。當時哈國的外交決定了它在國際社會的進入。在第二階段 (1994-1995年),主要任務是促進本國在世界上的戰(zhàn)略利益。因此,哈薩克斯坦在亞洲大陸上建立安全結構,這包括在獨聯體的舉措。第三階段 (1996-1999年)的特點是外交政策概念的完成和哈薩克斯坦外交基礎結構的形成[5]。
現在哈薩克斯坦共和國對外政策中形成了六個主要的方向:
第一,哈薩克斯坦與俄羅斯的關系。俄羅斯是哈薩克斯坦的歷史和戰(zhàn)略盟國。過去表明,俄國的內政力量格局基本上決定其他獨聯體國家的政治路線。尤其是,弗拉基米爾· 普京的上臺在俄羅斯與中亞共和國之間的關系中帶來了重大的變化[6]。
現代的哈薩克斯坦和俄羅斯之間存在著不僅是歷史、廣闊的邊境線、人民的心態(tài)等方面的關系,還有各種各樣的經濟、金融、軍事、文化和科學的鏈接以及雙方的問題,例如拜科努爾的使用、軍事站點、里海地區(qū)的問題、區(qū)域安全、鋪設輸油管道和其他交通設施到南部的問題、民族問題、國籍問題、哥薩克人問題等等。這些都表明了哈俄關系的新形勢。2000 年6月 18-20日在莫斯科舉行了會議,期間各方在所有的問題上表明相互諒解,進行政治合作、油氣合作、電力和煤炭合作、軍事技術合作等,特別是在俄羅斯訓練哈薩克斯坦的軍事干部和使用俄羅斯制造的軍事裝備,以及準備空間探索,使用宇宙發(fā)射場拜科努爾和人道主義的合作[7]。從新的地緣政治的角度來看,哈俄關系現狀表明雙邊合作中的平衡狀態(tài)和巨大潛力。
第二,哈薩克斯坦與中亞其他國家的關系。這個關系也很重要,因為與這些國家的關系的密切程度對哈薩克斯坦日益明顯的經濟復蘇形勢和國家的安全保證有很大聯系。1994 年,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三國總統簽署了關于建立統一經濟空間的條約,后來塔吉克斯坦也參加簽署條約,成立中亞經濟共同體(CAEC),主要是為了通過共同的努力實現經濟復蘇的愿望。在中亞經濟共同體成立之后的時期,各方簽署了有關穿越國境問題、遷移問題、健全的利用錫爾河水電資源問題、運輸和通訊、金融、科學和技術信息、衛(wèi)生、地震學等范圍的問題的一些協定。但是,各國之間在外交政策方面,包括稅收政策方面存在的不同觀點對它們之間互惠互利的商業(yè)關系還是帶來一些影響。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哈薩克斯坦參加了歐亞經濟共同體(于2000年10月10日在阿斯塔納設立)。由俄羅斯、白俄羅斯和三個中亞國家--哈薩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成員國組成,新國際組織的主要目的是一體化和溝通國家經濟。成員國在相互間的商業(yè)活動中確立自由貿易機制,它們之間沒有海關關稅和數量限制,希望歐亞經濟共同體成為有效的結構,從而利于經濟復蘇和成員國一體化。
中亞國家的歷史共同性和文化接近以及他們在地域安全方面存在的普遍威脅決定了它們在政治和國防方面的一體化。綜合以上原因,哈薩克斯坦外交政策優(yōu)先方針是加強與中亞國家關系。
第三,哈薩克斯坦與中國的關系。哈薩克斯坦與中國的關系在亞太地區(qū)有著戰(zhàn)略重要性。因為60-70年代中國與蘇聯的關系很緊張,這影響到哈薩克斯坦與中國關系[8]。因此,哈薩克斯坦獨立之后,建立與中國的友好關系成為本國外交的主要方向。1992年,兩國建立正式關系,從那時候起雙方密切合作,解決現有的分歧,例如,經過長期的談判之后兩國基本完全解決邊界問題。目前,在上合組織框架內的合作對兩國關系的發(fā)展很重要。1996年,中國、 俄羅斯、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哈薩克斯坦這些國家簽署了上海第一項協定。2000年7月,在杜尚別召開的上海條約成員國主席會議中簽署了重要文件--關于反恐、反非法販運武器和麻醉品、反非法移民等等合作。中國港口連云港運輸哈薩克貨物的使用對哈國向亞太地區(qū)發(fā)展鋪平道路,在那里已形成了最有前途的全球市場。
第四,哈薩克斯坦與美國的關系。1994年2月,兩個國家的元首在華盛頓簽署的《有關民主伙伴關系的憲章》成為哈薩克斯坦與美國在一系列雙邊合作的伙伴關系深化和發(fā)展的基本文件。
眾所周知,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石油消費國,它每年消費全世界的四分之一的原油。因此,美國對哈薩克斯坦的最大利益在于本國的地理因素,換言之,它的中心地理位置和豐富石油資源[9]。在新世紀哈薩克斯坦作為全球市場的新的主要石油出口國,美國十分重視與哈薩克斯坦關系。哈薩克斯坦和美國的公司--雪佛龍、美孚、德士古、阿莫科、??松裙居袕V泛的長期合同。這些公司的活動幫助哈薩克斯坦的石油等一系列工業(yè)吸引美國投資。
哈美關系的另一個領域是在軍事和國防合作,特別是在北約組織的框架內,在綱領框架內兩國建立了寬泛的合作。哈薩克斯坦與美國之間的雙邊合作為保證安全、增強哈國際地位和國家經濟的復蘇有著重要作用。
第五,哈薩克斯坦與歐盟的關系。對哈薩克斯坦而言,與歐盟的關系有利于獲得技術援助、物資和貸款[10]。哈薩克斯坦正在積極努力讓歐洲聯盟承認本國"市場經濟"地位,推動哈薩克斯坦產品進入歐洲市場,對某些出口產品廢除反傾銷稅和提供新的資金融通和投資,另一方面,歐洲聯盟對哈薩克斯坦的能源以及整個中亞地區(qū)的穩(wěn)定發(fā)展有興趣,所以雙方的合作取得了重大成果。2000年7月11日,在布魯塞爾舉行的“哈薩克斯坦共和國--歐洲聯盟”會議上達成了一些重要的協議,包括在歐洲市場出口哈薩克斯坦物資、建立哈薩克歐洲政治和資源中心。按照對獨立國家聯合體和格魯吉亞的技術援助方案的綱領,哈薩克斯坦為了解決咸海和米巴拉金斯克試驗場的問題得到歐盟的支持。那么,與歐安組織合作對哈國加速安全進程、經濟改革和民主化具有重要作用。
在歐盟國家的雙邊關系中,哈薩克斯坦與德國合作關系最為重要。納扎爾巴耶夫總統在發(fā)言中強調,德國之所以放在優(yōu)先級,是因為該國巨大的經濟潛力和在哈薩克斯坦的多數德國散居國外者。除了德國,哈薩克斯坦與英國、法國、意大利、比利時、荷蘭、西班牙等國家保持友好關系。歐洲聯盟是一種有代表性的國際一體化,因此,與歐盟的合作有助于哈薩克斯坦與歐洲區(qū)域和整個國際社會一體化。
第六,哈薩克斯坦與周邊中東國家的關系。1992年11月為了與伊斯蘭世界國家建立關系,哈薩克斯坦加入經濟合作組織,1995年12月,成為了伊斯蘭會議和伊斯蘭開發(fā)銀行的正式成員。大部分阿拉伯國家(埃及、科威特、敘利亞、蘇丹、沙特阿拉伯、約旦等)的經濟模型都是基于熟練和成功地資源利用。因此,在實踐中,哈國與周邊中東國家發(fā)展關系的重要原則是基礎經濟的可行性,伊斯蘭因素并不是決定性的。
在中東地區(qū)哈薩克斯坦與土耳其和伊朗的關系具有決定意義,由于其地理上的接近和積極參與地區(qū)事務,伊朗是哈薩克斯坦最大的貿易伙伴。伊朗出口產品是糧食、 金屬、 焦炭、石油等等。兩個國家之間充分利用石油,改善了鐵路、海運、公路和航空運輸。那么對土耳其來說,在過去的時間內兩國已經建立了強大的商業(yè)關系,它們之間的雙邊貿易已經超過 20 億美元。
具體來說,哈薩克斯坦與伊斯蘭東方國家關系的特點主要是加強在經濟、政治、社會和人道主義方面的合作、互利互惠的伙伴關系。
三、結論
從新地緣政治觀點來看,在外交政策中的成功源于正確選擇國家利益。正如我們所看到的,哈薩克斯坦已逐漸運用靈活和理性的方式處理各種不同的國際事務,取得了重大的外交成果--獨立的20年后已獲得世界的承認與影響力。
今天,哈薩克斯坦不僅是區(qū)域事務的積極參與者,也是許多重要政治舉措的倡議者,如召開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由于這些活動,哈薩克斯坦不僅博得一項“愛好和平”的美譽,同時,在沒有強大的軍事力量的情況下,哈薩克斯坦巧妙地運用和平方式達到了加強區(qū)域和全球安全的目標。
因此,哈薩克斯坦共和國總統的現代性政治思維、正確的外交政策戰(zhàn)略,在遵守原有風俗的情況下,為哈薩克斯坦在國家體制改革上,翻開了歷史性的嶄新的一頁。
參考文獻:
[1]徐慧芳:?哈薩克斯坦的對外政策與輿論?,阿拉木圖,俄文版,2000:6。
[2]努·納扎爾巴耶夫: ?獨立五年?, 阿拉木圖, 哈薩克斯坦出版社, 俄文版,1996:42。
[3]卡·托卡耶夫: ?在獨立的旗幟下?, 阿拉木圖, 知識出版社, 俄文版, 1997:15、20 。
[4]傅仁坤:?哈薩克斯坦的地緣政治:過去與前途?,阿拉木圖,俄文版,2000: 308。
[5]Токаев К.К. Основные аспекты процесса становления и развития внешней политики Республики Казахстан// Актуальные проблемы внешней политики Казахстана. М., 1998. С.13.
[6]Известия. 2000. 24 мая.
[7]Казахстанская правда. 2000. 21 июня.
[8] Fu, Jen-kun. Taiwan and the Geopolitics of the Asian-American Dilemma. N.Y.: Praeger, 1992. P. 100-101.
[9]Нургалиев Б. Казахстанско-американские отношения:отвзаимопониманияк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у // Актуальные проблемы внешней политики Казахстана. М., 1998. С. 235.
[10]Европейский Союз и Центральная Азия. Алматы, 2000. С. 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