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紅蕾
《項脊軒志》是一篇出色的抒情散文,作者“借一閣以記三代之遺跡?!睗撔膶徸x,對記敘文寫作會有很多啟迪。以此文為例指導學生寫作時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上課時就圍繞它的事細情深展開。這篇文章從日常生活中選取富有表現(xiàn)力的細節(jié),用簡潔樸素的語言寫人敘事,寄托自己的真摯感情,文章雖然選材角度很小,但寫得委婉動人、清新質樸。這對苦于生活平淡、無話可寫的學生來說,無疑是很有借鑒意義的。況且情感缺失與情感虛假是目前學生作文中的一大通病。而近年來,高考作文把文章的“感情”作為一個重要的評分標準。發(fā)展等級要求“感情真摯,有自己的深切感悟”。要想寫出真情實感,必須選取自己感受最深的材料,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多少經(jīng)歷過令人難忘、感動的事。如果學生在習作中,根據(jù)題目要求,選擇那些感受最深的生活細節(jié)就容易表達真情實感。但是,要寫好細節(jié)卻非易事。動人的細節(jié)是要在平時的寫作活動中精心打磨的。反觀《項脊軒志》的選材,它選取的都是家庭瑣事、書齋生活、家族往事、母子之情、祖孫之情,沒有一樣是“轟轟烈烈”的,但都寫得真切感人。由此可見歸氏此文對學生作文的啟示了。
鑒于此,在執(zhí)教此文時,筆者有意識地進行了寫作方面的指導,并在課后布置了相應寫作練習,收效較好。
一、傾心朗讀悟妙處
好的朗讀能走進作者的心田,觸動人的心靈。《項脊軒志》是一篇情真意切的美文,如果能創(chuàng)設情境帶領學生走入那段時空,必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故課前我準備了相應的背景音樂,在上課時讓朗讀水平較好的學生深情朗讀,獲得了意料不到的效果。課堂靜悄悄的,學生沉浸其中,讀到“娘以指扣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 ”以及‘語未畢,余泣,嫗亦泣不少學生都為之動容。而讀到“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的細節(jié)時學生的悲戚之色溢于言表,個別女生還抹起了淚。文字的感染力是無窮的,而細節(jié)給予人的絕不僅僅是單純的主題,而是靈魂的撞擊!我重申歸文善于從日常生活中選取那些感受最深的細節(jié)和場面,從瑣屑事件的敘述中抒寫出真切感情的特點。并趁熱打鐵,讓學生自己繼續(xù)自由朗讀,特別注意對細節(jié)的咀嚼品味。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傳情達意評細節(jié)
歸文語言淺顯,感情真摯,學生沒有多少閱讀上的困難。一般都能感受到作者回憶往事、思念親人、感嘆世事滄桑的強烈情感。但全文直接寫到作者內心情感的只有“多可喜,亦多可悲”、“余泣,嫗亦泣”、“令人長號不自禁”數(shù)句而已,而這幾句本身并不足以動人。文章動人心處,全隱藏在對平凡小事的簡單敘述之中。所以,在前面朗讀的基礎上,我試著讓學生帶著一顆易感的心,走進文本,走入歸有光的內心。去體悟歸有光那濃烈而又節(jié)制的情感。讓學生試著寫下最感動自己的細節(jié)并進行適當點評。下面是幾則較為優(yōu)秀的學生點評:
“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比艘讶?,只留下與之相關的物來思念。令人感慨萬千,真的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當初的美好皆成回憶,只有庭院中的枇杷樹還在茁壯地成長,見證他們曾經(jīng)相愛過。作者對妻子的愛也像這棵枇杷樹一樣有增無減,但終究是陰陽相隔,不免惋惜。
“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逼婆f的軒子中,空留作者一人,內心的悲苦又向何人訴說。唯有庭中的枇杷樹,仍靜靜地站立在那里,它清楚地鐫刻著過去的美好歲月……只是,沒等他緩過神來,時光便毫不留情地一把將其拖走。是的,只有一個煢煢孑立的身影迎著黃昏,枇杷樹枝深深地印刻在蒼穹中,似往昔的歲月般清晰凸顯,伴隨著夜幕的降臨,被孤獨地埋藏進長久的黑暗中……
枇杷樹是歸有光亡妻親手所植,而今亭亭如蓋,人亡物在,物是人非,觸目傷懷。這兩則點評,都抓住這一細節(jié)展開,可謂精到之筆!面對亡妻所栽植的枇杷樹,睹物思人,怎不黯然銷魂!這正是不言情而情濃于中,不喚人人自現(xiàn)于前。
“迨諸父異爨,內外多置小門墻,往往而是?!贝司鋵懗隽藲w有光的家族分家后的那種不堪之景。一個大家族就這樣走向衰敗,令人嘆息不已。分家往往是由于利益沖突而產(chǎn)生的,都是骨肉至親,卻由于利益而樹倒猢猻散,著實讓人感嘆。歸有光此時正直青春年少,本應在大家族的庇護下享受美好年華,現(xiàn)在卻不得不承擔重任,振興門楣。古人的“學而優(yōu)則仕”、“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壓得他喘不過氣,令人憐憫敬佩。
這則點評從分家的細節(jié)中見微知著,讀到了家族的衰敗和作者慘淡的人生。
以上幾則學生點評抓住細節(jié)展開聯(lián)想想象,可謂深諳細節(jié)之妙,我用課件形式在全班同學面前展示。并讓其他學生對這幾則點評再次點評,以了悟妙處所在。同時進行討論交流讓學生意識到,好的細節(jié)描寫要做到“細微”,一是取材要小而具體;二是描寫要細致入微。
三、小試牛刀展才華
有了以上情感上的鋪墊和寫作上的訓練,學生在思想上已經(jīng)充分意識到了細節(jié)之于文章的重要性。于是,順理成章地,我提出了大作文的要求。讓學生寫一篇記敘文,規(guī)定文中必須用到三個細節(jié)。這次寫作完成得出乎意料地順利,大部分同學都寫得有血有肉,不再是言之無物空洞乏味的湊字數(shù)作文了。學生的習作中,有些整篇雖未必出彩,但個別細節(jié)還是頗能打動人心的。
如一個學生在文章中寫到祖父對自己的疼愛和呵護:
夏日清晨的街道上,攤位前冒著縷縷熱氣。你把我架在肩膀上,挑了一個沒有太陽光的地方。你拿扇子輕輕地搖,堆滿皺紋的臉笑得很慈祥,藍灰色的襯衣過去正合適,現(xiàn)在卻顯得肥大了。粗糙的手不時將我額頭前被汗水浸濕的頭發(fā)撥到耳朵后,那破舊的扇子搖得更快了。餛飩沒過多久就被端了上來。一只只晶瑩剔透在水中顯得十分誘人。隔著皮就能看見里面的豬肉餡,湯面上漂浮著一粒粒蔥花、蝦仔、紫菜,香油的味道一陣又一陣。你拿著勺子將餛飩撈出兩三只,放在一只小碗里,再澆上幾勺湯,把碗捧過肩膀,低頭把嘴夠到嘴邊吹幾口氣,才將碗又放回我桌前。看我吃得開心,用手拍拍我的后腦勺。
——陳列君《你看得見嗎》
這個吃餛飩的場景用祖父“扇子搖得更快了”,餛飩端上來后怕我燙“吹幾口氣”, 以及看我吃得開心“拍拍我的后腦勺”的幾個傳神細節(jié),寫出了祖父對孫女的關愛。
又如一個學生寫母愛,沒有選擇送傘、送衣等寫了又寫的老題材,而是獨辟蹊徑,選擇了蒲扇作為切入點。這就在選材上勝人一籌了,越是細微瑣碎的東西,越能牽動人的敏感纖弱的神經(jīng)。以下是習作片段:
我躺在床上,再次拿起身邊的蒲扇,細細端詳。這應該是幾年前買的了,有幾處已經(jīng)微微裂開了??吹狡焉炔唤肿屛蚁肫鹆四赣H。上午從家里來時,她叮囑我說:“你不是說學校風扇吹不到你那床位嗎?拿著咱家的扇子吧,興許管些用!” 記得以前,家里一到晚上總停電,母親就買了把扇子,到了晚上,我們坐在院子里,母親就拿著它,為我扇風?,F(xiàn)在,拿起身邊的蒲扇,搖幾下,自有那股氣息,淡淡的,如同母親為我扇風時的味道,彌漫在空氣中。
——孫雷江《我身邊那把蒲扇》
蒲扇,多普通而不起眼的東西,卻很好地傳達了母親對兒子的關心。這是母愛的象征,扇風細節(jié)讓人沐浴在母愛的光輝下。這個細節(jié)比多少“辛苦”“偉大”之類的空話都更有表現(xiàn)力,也更感人!
以上是學生作文中寫得比較好的細節(jié)片段,也有領悟力比較強的學生有意識地讓細節(jié)貫串全文,用細節(jié)的紅線串起了整篇文章。比如《花、狗和爺爺》:
我家院子里常種著些普通的花花草草,爺爺閑來無事便把養(yǎng)花作為他自娛自樂的方式。院子前是一條干凈的水泥小路,時常有鄰居到家里來串門,和爺爺閑聊些生活瑣事,而此時鄰居的目光便會停留在院子里的花草上??吹洁従恿w慕的眼神,爺爺便會熱情地向他們介紹。爺爺就像一個自豪的父親,向鄰居介紹他出色的孩子一樣。聽到鄰居贊許的話語,爺爺會像小學生聽到老師表揚一般高興,灰白色的眉毛也舒展開來。
爺爺熱愛生活,更珍愛每個生命。有一天,我和爺爺在院外散步,看到不遠處的曬場上躺著一只蜷縮的小狗,小狗和空曠的曬場組成了一個小天地,仿佛是一葉生命的孤舟靜靜飄蕩在深沉的大海懷抱里。我快步上前,蹲下來仔細地看著小小的它。這是一只灰黑色的家狗,毛發(fā)之間還夾雜著細小的土顆粒。我看見它的肚皮一鼓一鼓地,便覺得好笑。
爺爺這時也走過來了。狗聽到了一些響動,忽地驚醒了,它睜著圓溜溜的大眼睛,耷拉著的耳朵極不安分地豎起來,就像看到了恐怖分子一樣,一個轉身就驚恐萬分地溜走了。它跑跳了一小段路后,扭頭看我們并未追上來,就在旁邊的電線桿邊上小心地躺了下來,這真是一條有趣的狗??!爺爺說,那真的很像“動物世界”里的袋鼠呢,說著,我們不約而同地笑起來。不過一會兒爺爺又同情起來:“那只狗大概是被人趕出來的,可憐又瘸著腿,唉……”爺爺很少嘆氣,我見他若有所思,灰白色的眉毛此時也緊湊在一起。爺爺遠遠地望了那狗一眼,不再多說什么。
一連好幾天,我都能看到那只狗,狗的樣貌比先前好了許多。毛發(fā)既干凈又整潔,真像是一位紳士。爺爺一走出院門,狗就十分親昵地迎上去,歡快地繞著爺爺跑跳著。爺爺彎下腰,輕輕地撫摸著狗的毛發(fā),狗也十分地配合,輕輕地伏在爺爺?shù)哪_邊上,毛茸茸的尾巴愜意地搖動著,狗也通人性??!
花狗之間,爺爺?shù)男蜗缶统霈F(xiàn)了,這是一個熱愛生活、尊重生命、極富愛心的老人。文中寫爺爺?shù)拿济@一細節(jié)極為傳神,灰白色的眉毛時而舒展,時而緊湊,很好地傳達出了爺爺?shù)膬刃摹D菞l可愛的小狗描摹得也很出色。小作者有一雙極為敏銳的慧眼,善于抓住細節(jié)來記事寫人。由此可見好的細節(jié)能增強文章的生動性、真實感,讓筆下的人物形象更豐滿。
閱讀和寫作是語文教學中的密不可分的有機體。在閱讀教學中不斷提取寫作因子,給學生以寫作上的啟示和示范,能更好地體現(xiàn)葉圣陶先生所說的“教材無非是個例子”的教學原則。歸有光的散文《項脊軒志》正是這樣一個極好的“例子”。 它從瑣屑事件的敘述中抒寫出了真切的感情,讓我們充分感知了細節(jié)的魅力。正如穆青所說:“有時候,一個細節(jié)比千言萬語生動得多,深刻得多,有力得多?!弊魑闹校瑹o論你對想表現(xiàn)的人物有多么崇高的情感,多么深刻的理解,都必須落實到最凡俗最平常的細節(jié)上,學會從細節(jié)處生發(fā)升華。細節(jié)成就美文!這可以說就是歸文對于我們的最大啟示。
(作者單位:紹興縣越崎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