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雪
關愛是教育的前提,著名教育家夏丏尊說過:“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成其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
關愛學生首先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學生作為獨立的生命個體,與教師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因為人的尊嚴是超越年齡、智力、知識水平、道德狀況及其他一切價值的。彼此尊重能夠創(chuàng)設和諧的師生關系,失去了尊重,愛就成為支配和控制,愛就變成了苛求,愛就是輕薄的、形式的和單向的。
課堂教學是教學工作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教師與學生聯(lián)系最緊密、學生受益最直接的環(huán)節(jié)。因此,教學中應把尊重學生放在第一位,只有這樣才能點燃學生學習的激情。那么,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尊重學生人格主要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呢?
一、 正確對待學生的差異
學生之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作為教師不能回避這個問題,不能幻想所有的孩子都是一個模子。正是由于先天素質(zhì)和成長環(huán)境的不同,造成學生的差異,教師就應該區(qū)別對待,因材施教。
學生的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智力、情感態(tài)度方面等個性特征上。既然這些差異客觀存在,教師就不應該回避,應該用客觀的態(tài)度,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的不同,努力創(chuàng)設各種適宜的、能夠促進學生全面、充分發(fā)展的教學手段、方法和策略。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善于發(fā)現(xiàn)和開發(fā)學生潛在素質(zhì)和閃光點,不用“一把尺”去衡量所有學生,使學優(yōu)生學得好、中等生學得會、學困生有進步,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所得,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
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中最常用的一種教學手段,教師在課堂提問時應該考慮到學生的差異性,應該使每個學生都有自己要解決的問題,都能在現(xiàn)有的基礎上通過思考解答問題有收獲,有所提高。比如解決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難點或一個重點問題時,需要設計一組問題,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解決問題。
閏土人物形象的賞析是《故鄉(xiāng)》這篇課文教學的重點、難點,分析這個人物時我設計了這樣一組問題:①文章寫了幾個階段的閏土?②這幾個階段的閏土有變化嗎?③具體說說有哪些變化?④造成閏土變化的原因是什么?⑤作者用什么寫法來塑造閏土這個人物?有什么作用?我把簡單、容易的第①②③題留給學困生,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增強學習動力。對一般難度的第④題可以讓中等生先回答,然后其他同學補充。對優(yōu)等生提的問題要比較難,具有一定的綜合性,讓他們完成第⑤題。因為設計的問題有一定的層次性、漸進性,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一層進一層,所以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課堂學習氛圍很好。
二、公正平等地對待學生
愛能融化堅冰。教師就應該帶著一顆愛心去教學,愛每一個孩子,平等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孩子。冰心說:“世界上沒有一朵鮮花不美麗,沒有一個孩子不可愛。” 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人,他們都有極強的自尊心,都希望得到老師的重視。教師應該秉持孔子“有教無類”的施教原則,公正、客觀、一視同仁、不偏不倚地把愛傾注到每一個學生身上。對學生的熱愛,決不能以相貌、性格、學習成績、家庭條件為標準而有所取舍。事實證明,“偏心眼兒”的教師是學生最反感的一類老師,有些膽大的學生就會通過惡作劇、講話來破壞課堂紀律,有的甚至會當堂質(zhì)問老師來表現(xiàn)抗議;膽小的學生敢怒不敢言,私下里生悶氣,也就無心學習了。如果師生之間不能和諧相處,無形中會降低教育的質(zhì)量。
課堂練習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教師獲得反饋信息的主要手段,是教師及時調(diào)整教學情況的依據(jù);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學生鞏固課堂知識有著重要作用。而對課堂練習的及時性評價更是課堂中的清醒劑,能夠讓學生的思維活動向著正確的方向進行。在對學生的課堂練習的評價時也要注意公正平等,盡量一碗水端平。執(zhí)教《春》這篇課文后,或布置了一道課堂練習,讓同學們寫一段“秋”的片段。十五分鐘后,我讓語文成績一般的A同學和語文成績比較好的B同學分別讀了他們寫的片段。我評價A學生:抓住了秋的特點來寫,條理清楚,但語言比較蒼白。評價B學生,不光抓住了秋的特點,更能學以致用,學習了《春》的寫法,綜合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生動形象,但條理不夠清楚。客觀地說,A學生是良,B學生是優(yōu)。但在評價這兩段片段時,我沒有厚此薄彼,而是實事求是,公正平等地評價他們,既表揚了他們各自的優(yōu)點,也指出了不足。自從這次之后,我發(fā)現(xiàn)A同學學習語文的興趣比以前提高了,上課回答問題積極了,語文成績也進步了。公正平等地對待學生可以更大地發(fā)揮學生的潛能。
三、維護學生的尊嚴
學生的尊嚴,就是我們常說的“面子”,就是自尊。每個學生都有強烈的自尊需要,他們都希望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認可,都特別希望在課堂上樹立自己良好的形象。如果教師能在課堂教學中把握學生的這一特點,在對所有學生提出適當高期望的同時,注意維護學生的自尊,就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
維護學生的尊嚴,就是要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點,經(jīng)常給予表揚,表揚的內(nèi)容可以是課堂表現(xiàn),也可以是理解能力,還可以是進步的某方面。教師要對學生毫不吝嗇地、實事求是地、充滿真情地表揚,就會產(chǎn)生很強的感染力和激勵作用。教授完《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和《己亥雜詩》兩首詩歌后,我布置了課堂作業(yè)——當堂背誦這兩首古詩,看誰背得最快、最準確。五分鐘后,我抽查了幾個在學習上有差異的學生,其中有個學生,平時背書特別困難,但兩首詩歌都比較準確、流利地背了出來,我當時就對他進行了表揚。無獨有偶,有一次作文評講課,讓一位優(yōu)秀生讀了篇美文后,接下來,我問,還有一篇美文誰來讀,幾位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都要讀,一個平時成績落后的學生也喊著:“我來讀!”這時,我就讓落后生來朗讀,很多同學向他投去鄙夷的眼光,我用我的堅持,維護了這個同學的尊嚴,這個同學朗讀時非常賣力,聲音響亮,雖然不很流暢,但是最后還是得到了同學們真誠的掌聲。此后,我發(fā)現(xiàn)這位同學背書變得積極了,上語文課也認真了,在期末的測試中,語文成績也進步了不少。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學生在課堂上難免會有過錯,有過錯就要指出來,這是老師的職責。學生在課上打瞌睡,一邊講課,一邊不動聲色地走到他桌位邊,輕輕地拍拍他,是維護學生的“面子”;剛剛講過的問題,提問他,他卻回答不出來,請他坐下,讓他下課到辦公室一趟,是維護學生的“面子”;考試中,發(fā)現(xiàn)學生傳小抄、和邊上同學對答案,沒有當堂點名批評他,只是用嚴厲的眼神暗示,并在課后找時間和他交流、溝通,了解他思想的動態(tài),是維護學生的“面子”……課堂上學生出現(xiàn)問題時,給學生留點面子,既沒有影響課堂教學,影響其他同學,也讓學生感受到了老師的愛及對他們的尊重,他們會樂于接受批評并自覺嚴格要求自己。
總之,只有尊重學生,才會有和諧的教學氛圍;只有尊重學生,才能贏得學生的尊重;只有尊重學生,才能最終真正地提高教學效率。
(作者單位:蘇州吳中區(qū)迎春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