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明明
小時候,爸爸給我講了個蟋蟀的故事。
明朝年間,皇帝喜歡斗蟋蟀,于是要全國各地進貢出色的蟋蟀。有個叫成名的窮書生,被縣官逼著捉好蟋蟀進貢。他早出晚歸,尋山問野,始終沒有捉到一只像樣的蟋蟀。眼看期限到了,愁得要上吊,幸虧妻子花錢求巫婆占了一幅畫,按圖索驥,在寺廟里的癩蛤蟆旁邊捉到一只俊美健壯的大蟋蟀。成名小心翼翼地將寶貝裝在籠子里帶回家,準(zhǔn)備期限一到就獻給皇上。誰知道,九歲的兒子趁家里無人,打開籠子觀看,不料蟋蟀跳了出來,兒子急忙捕捉,卻失手拍死了。兒子知道闖了大禍,嚇得跳了井,幸虧發(fā)現(xiàn)得早,被救上來沒有死,卻一直昏迷不醒。原來兒子變成了一只其貌不揚卻英勇無比的蟋蟀,斗敗全縣無敵手,甚至敢和公雞斗,咬住雞冠子,把它打個落花流水。成名把這只蟋蟀獻給皇帝,龍心大悅,重重封賞了成名,升官發(fā)財,后來兒子也蘇醒了,一家人過上了好日子。
我聽得入神,媽媽一聲呵斥打斷了:“講什么蟋蟀,還嫌玩心不夠大!”爸爸笑了笑,摸摸我的腦袋說:“哪個孩子不貪玩?大人有時還想玩呢?!?/p>
爸爸永遠是慈愛的樣子,只可惜在幾百里遠的省城上班,一年難得回幾趟家。天天陪伴我的是嚴(yán)厲的媽媽。媽媽念過私塾,進過學(xué)堂,自打外公去世后,家道中落,輟學(xué)挑起家庭重擔(dān),養(yǎng)成了剛強、冷峻的性格。從我記事起,媽媽給我訂了數(shù)不清的清規(guī)戒律。比如食不言、寢不語,我故意吃飯時嚼東西發(fā)出聲響,媽媽便訓(xùn)斥:“吃飯吧唧嘴,長大沒出息!”再比如坐如鐘、站如松,我坐在沙發(fā)上翹起二郎腿,媽媽立刻喝道:“腿放下!”接著訓(xùn)斥:“坐沒坐相,站沒站相,長大吊兒郎當(dāng)!”……媽媽教我讀“慈母手中線”,我心里嘀咕,孟郊一定是筆誤,應(yīng)該是“嚴(yán)母手中線”才對啊。
爸爸講的蟋蟀的故事,沒有因為媽媽的呵斥減弱對我的吸引。傍晚我蹲在院里,屏住呼吸,聆聽墻根有沒有蟋蟀的叫聲,望望一街之隔的城墻,冥想著有一只打敗公雞的神奇蟋蟀,斗敗了雜貨鋪“二鼻涕”的“大青頭”“二青頭”,哈哈,看他還搖頭晃腦神氣什么?流鼻涕去吧。夜里做了個夢,我家的狗狗“小花”變成了一只花頭大蟋蟀,斗敗了紅公雞,又斗敗了黑公雞,兩只公雞“咯咯咯”叫著落荒而逃。咦?怎么變成了“喔喔啼”,睜眼一看,天亮了,院里的蘆花雞在打鳴,小花搖著尾巴,舔我的腳丫呢。我有些懊喪,坐起來拍了拍小花的腦門,嘆了口氣。唉,小花從來不去井邊,哪能指望它跳井呢。
俗話不俗,“蒼天不負有心人”,我家大雜院里又搬來一戶新鄰居,祖孫倆,孫兒比我大兩歲,叫個奇怪的名兒“半盆兒”,我們成了好朋友,是他圓了我的“蟋蟀夢”。
半盆兒哥長得眉清目秀,補丁摞補丁的衣衫遮不住細膩如玉的身體,瘦巴巴的像個女孩,可是“硬”起來,一條街的孩子都怕他。街坊四鄰都說:“送子娘娘忙昏了頭,公子哥投錯了人家?!彼錾鷷r娘因為大出血送了命,五歲又死了爹。名字有個傷心的來歷,為爹送葬那天,“攙孝”的堂兄千叮嚀萬囑咐,“摔老盆”時一定要舉過頭,摔個粉碎。起靈時不知是力氣小,還是“老盆”太重,剛舉起便掉落在地,摔成兩半,堂兄只好一腳踹碎??礋狒[的人嘁嘁喳喳:“哎呀,這孩子命忒硬,還不知以后克誰呢!”辦完喪事,奶奶說:“孩子啊,你命太硬,改個名兒挫挫罷,往后就叫‘半盆兒吧?!?/p>
半盆兒哥天資聰慧,雖然家里窮上不起學(xué),可是學(xué)啥會啥,聽評書過耳不忘,什么“三國”“水滸”“說唐”,張嘴就來,繪聲繪色。一班孩子常常圍著他聽評書,如癡如迷,忘記了回家吃飯。評書里的眾多英雄中,他最佩服秦瓊。過年別人家貼門神,一邊門上是秦瓊,另一邊門上是尉遲恭,他家兩邊門上都是秦瓊。就是養(yǎng)蟋蟀,最厲害的角色,也被命名為“秦將軍”。
半盆兒哥是蟋蟀高手,“捉”有絕技,“養(yǎng)”有高招。跟著他十天半月,我便成了行家里手。捉蟋蟀先要學(xué)會聽叫聲,有的不僅叫聲洪亮,而且變換有節(jié)奏,有時像吹小號,有時像彈三弦琴;根據(jù)聲音強弱,便能判斷出蟋蟀的品相。院里墻角旮旯的蟋蟀都是“弱狗仔”,只有在城墻外的大壕溝里才能捉到能打善戰(zhàn)的“角斗士”。循聲搜索,深草叢、石頭邊、瓦礫間,都能捉到好蟋蟀?!岸翘椤彼麄冇绣X的孩子用捕網(wǎng),我和半盆兒哥赤手空拳一樣捉到讓他們羨慕得流哈喇子的“靚蟲”。捉到的蟋蟀放進事先備好的紙筒里,兩邊封好,看看有了七八只,便開始挑選“種子選手”。
選一塊平坦沒草的地方,拔根蛐蛐草剝出絨毛,這種蛐蛐草玩蟋蟀的都認得,用絨毛拂一下蟋蟀的下顎,蟋蟀就會齜開厲牙,振翅高歌。半盆兒哥脫下一只鞋當(dāng)賽場,我倆趴在地上,放兩只蟋蟀進鞋里。用蛐蛐草逗引,只見蟋蟀對目相視,一只齜牙鳴叫,另一只不聲不響上去就是一口,兩只撕咬在一起,你退我進,弓身打滾,肚皮朝上還不肯松嘴,敗下陣的會被勝利者追得四處逃竄。有時幾個回合下來難分勝負,遍體鱗傷還咬住對方不松嘴,這時半盆兒哥就會分開撕咬的兩方,雙雙入選。留下種子選手,其余的便放生。
種子選手帶回家,養(yǎng)在小罐里,瓦罐最好,透氣陰涼。先在罐底放些黃土,撒少許水夯實,這就成了蟋蟀的宮殿。蟋蟀吃的東西很雜,飯粒、豆瓣、嫩玉米……半盆兒哥喂的東西與眾不同,蟬蛹加蒜瓣,這樣喂出的蟋蟀又壯又兇。果不其然,我們養(yǎng)的“秦將軍”,首戰(zhàn)告捷,打敗了“二鼻涕”的“大青頭”“二青頭”,此后一路凱歌,所向披靡,橫掃三街五巷無敵手。手捧“秦將軍”,走在街上底氣足、腰板硬,那才叫神氣威風(fēng)。
一連好幾天,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可是“風(fēng)水輪流轉(zhuǎn)”,“二鼻涕”仗著家里有錢,買了一只叫“虎王”的蟋蟀,來到家門口叫陣。“虎王”不可小覷,身體碩大,腿壯尾長,細觀額頭有三道花紋,像是“王”字。我們的“秦將軍”和“虎王”連戰(zhàn)五個回合,多處負傷不敵強虜,敗下陣來。氣得我咬牙跺腳,半盆兒哥卻坦然,拍拍我的肩膀,像是在說評書:“勝敗乃兵家常事,關(guān)公還有走麥城的時候呢。日后逮只靚蟲,再與那廝決一雌雄。”
偏偏這時媽媽說,過罷夏天送我上學(xué)堂,加大了作業(yè)量。每天早早買了菜,媽媽搬個凳子坐在門邊,一邊納鞋底,一邊監(jiān)視我“描紅模”。我滿耳朵都是蟋蟀的鳴聲,找棉花塞住耳朵還是不行,看看媽媽嚴(yán)厲的目光,只得硬著頭皮描“惟德學(xué)”。描著描著,怎么是只蟋蟀?你別說,還真是一只十分精神的大個頭蟋蟀,用它一定能斗敗“虎王”,正洋洋得意地自我欣賞,屁股上挨了一巴掌,媽媽喝道:“不長進的東西,描紅還是畫畫?看你就是蟋蟀迷了心竅!”一把扯碎了寄托希望的蟋蟀,好可惜喲。
這天又是好天氣,趁媽媽去買菜,我和半盆兒哥一溜煙跑出了家門,翻過城墻,直奔三里外的百草溝。這是條一眼望不到頭的長溝,長滿了形形色色的野草,有狗尾巴草、牛舌頭草、滿天星、打碗花……百草溝名不虛傳。草叢里百蟲爭鳴,有洪亮的、有低沉的、有粗獷的、有纖細的……組成田野交響曲。
我倆在交響曲中分辨出蟋蟀的叫聲,不大工夫便捉了五六只,只是沒有出色的。失望之際,忽然聽到異常洪亮雄壯的蟋蟀叫聲,循聲找去,果然發(fā)現(xiàn)了一只碩大的蟋蟀。倆人圍堵,三撲兩抓,蟋蟀鉆進了一個小洞里。洞很深,半盆兒哥讓我往里面撒尿。依計而行,“忽”地從洞里躥出一條花紋蛇,嚇得我尖叫一聲,提著褲子就跑。半盆兒哥抬腳踩住蛇,旋即抓住蛇脖子拎了起來,哈哈大笑:“別怕,這是無毒蛇,不傷人的?!眲x那間,在我眼里半盆兒哥不僅是勇士,還是百科博士。
六月天,小孩臉,說變就變,抬眼一望,北邊烏云黑壓壓翻滾著過來。半盆兒哥叫聲“不好”,扔掉手里的蛇,顧不得尋找蟋蟀,拉起我就跑。沒跑出一里地,棗大的冰雹劈頭蓋臉砸下來,看看四周無處躲避,半盆兒哥脫下小褂,蓋住我的頭,光著脊梁一手拉著我,一手護著頭,飛快朝家跑。聽著冰雹噼里啪啦砸在地上,我心里害怕,哆哆嗦嗦一個勁問:“快到家了嗎?”半盆兒哥牙齒咯咯作響,故作鎮(zhèn)靜安慰我:“別……別怕,前面就是城墻了,馬上……”話沒說完,一個響雷在頭頂上炸開,半盆兒哥倏地抱住我伏在地上。過后我才弄明白,這是躲避雷擊。
望見城墻了,冰雹停了,我倆慢下腳步。我毫發(fā)未傷,半盆兒哥身上青一塊紫一塊。我輕輕撫摸傷痕,哽咽說:“很疼吧?都是為了我才……”他故作輕松,扮個秦叔寶躍馬姿勢:“傷些皮毛,何足掛齒。”把小褂拋起,來個“空中穿衣”,“諸君請看——什么也沒有啦?!倍何移铺闉樾Α?/p>
來到城墻下,一撥人正在議論紛紛。原來下冰雹前,城墻下發(fā)生了一起慘禍,年代久遠的土城墻坍塌,把兩個捉蟋蟀的小孩埋在里面,一個救活,一個喪命。我倆感覺有些不妙,家里人一定在尋找我們,忐忑不安地加快了腳步。
還沒有到家,就聽見媽媽喊我倆的名字,聲音都變了。媽媽看見我們,鐵青著臉,什么也沒說,一把拖我進了家,我知道一場暴風(fēng)雨是躲不掉了。媽媽把我按在床上,來不及找雞毛撣子,鐵掌便雨點似的落在屁股上。開始我咬牙挺住,不及兩下,便鬼哭狼嚎了。
吃晚飯時,我的屁股火辣辣的疼,不敢挨凳子,只好站著吃飯。媽媽兩眼紅紅的,低著頭扒拉飯,假裝沒看見。晚上半盆兒哥見了我,心事重重的樣子,什么也沒問,褪下褲子看了看我紅腫的屁股,眼淚吧嗒吧嗒落下。第二天他把蟋蟀全部送給了街上的小伙伴,以后再也沒有捉過蟋蟀。
爸爸回家聽說了挨打的事,仔細察看我還未消腫的屁股,張嘴想說什么卻沒說,搖了搖頭,上街買了盒萬金油,又買了一個蟈蟈籠子,里面有兩只蟈蟈。蟈蟈籠子很精致,掛在廊檐下,蟈蟈叫得很響亮,可是我總覺得沒有蟋蟀好聽。
發(fā)稿/丁愛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