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蔚蔚
“文包詩”是蘇教版教材中一種特殊的教學內容,它既不同于一般課文,又不同于詩歌,而是根據那些千古名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詩人的創(chuàng)作經歷編寫成的一個生動活潑、語言優(yōu)美的故事,即“文”是由“詩”演化而來的。這類課文,有的是全詩照引,詩文共融,如《李廣射虎》;有的是凸現名句,寫出場景,文章中包含詩句,如《少年王勃》,故名“文包詩”。在這類課文中,文章(故事)是詩歌的擴展和闡釋,詩歌是文章(故事)的濃縮和提煉,詩話互照,情景同現,是融古今之美于一體的佳作。
縱觀我們傳統的古詩教學,無論在教材編排上,還是在教學形式上,都不免有些單調,經常按照“初讀知背景,細讀明詩意,再讀悟詩情”這三步曲進行教學。而看似行文簡短的詩歌,傳遞給讀者的卻是豐富的意蘊,常有“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妙處。這些問題對于年齡小,閱讀理解能力都相對有限的小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拔陌姟北闶菓\而生的一種創(chuàng)新型課文,是蘇教版小語教材的一個創(chuàng)舉。它把一首古詩巧妙地包含在一篇淺顯易懂的文章中,以一個生動的故事再現詩歌的創(chuàng)作情境。所以,“文包詩”此類文章的教學,不同于一般課文的教學,它要借文學詩,旨在引導學生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習得某種方法,以理解詩意,體會詩人的情感,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美。
那么“文包詩”作為蘇教版獨有的新體裁,該怎樣進行教學呢?前不久,我執(zhí)教了蘇教版第四冊《母親的恩情》一課,課文圍繞古詩《游子吟》展開,用細膩的語言文字生動地展現了孟郊在遠行之際,母親為他操心、送行的情景。下面我就結合《母親的恩情》來談談我對“文包詩”教學的一點淺見。
一、未成曲調先有情——渲染情境美
《母親的恩情》語言生動,意境深遠,感情真摯。為了讓學生能盡快走入情境,上課伊始,我就采用聽寫句子導入:“山,沒有母親的愛高;海,沒有母親的情深?!蓖ㄟ^學生有感情地復述和教師富有詩意的語言烘托,課堂很快就彌漫在濃濃的母愛情中,為全文的教學奠定了良好的感情調。
二、詩情潤物細無聲——體會意境美
1.借助想象,體會意境美
豐富的想象是創(chuàng)造的翅膀,在“文包詩”的教學中,指導學生觀察課文中的圖畫,展開想象,對深入理解詩歌所包含的意蘊有著不可小覷的作用。“夜深了,勞累了一天的母親還守在昏暗的油燈前為兒子一針針一線線地縫補著衣服,她一邊縫一邊想”。我使用聲像結合的方法把學生帶入文中的情境,讓學生通過觀察畫面中母親的神情、動作展開想象:母親一邊縫一邊會想些什么呢?學生根據畫面再結合自身的實際,說出一段段真情的話語。這樣的設計不但為學生提供了想象的材料,而且提供了想象的空間,既讓學生體會了母親對子女深深的關愛,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力,進行創(chuàng)新思維的訓練。
2.借助體驗,體會意境美
教學中,我結合小學生模仿能力強,表演欲望高的特點,緊扣關鍵字眼,深入發(fā)掘,采用師生合作表演的形式,化抽象為具體,幫助學生理解詩中的藝術形象?!安恢挥X,天亮了!熬了一夜的母親把孟郊送到村外。臨別時,孟郊會對母親說些什么呢?今天啊,老師就來做一做這位老母親,和同學們把這離別的場景表演出來?!睘榱耸贡硌莶涣饔谛问剑苷嬲龓椭鷮W生理解文本,體會意境,我表演進行了預設,“(1)兒啊,你一定要早日歸來啊?。?)孩子,出門在外要照顧好自己?。?)郊兒,一人在外要注意冷暖,天涼記得加衣裳!”通過這三個有層次的師生對話表演,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在表演中從淺顯的“早歸對白”向深層的“子對母的感恩”過渡,體會到母子依依惜別之情。
3.讀中促思,體會意境美
閱讀是個性化的心靈活動,但是學生的個性化體驗不是空穴來風,而是建立在對文本反復深入研讀的基礎之上的。只有讀通了,讀深了,讀寬了,才能真正讀懂,才能轉化為自己的體驗。在第三小節(jié)的教學中,我先讓學生讀該小節(jié),觀察圖畫中的太陽、小草,思考兩者之間的聯系,由于這個問題難度不大,學生理解起來并不困難。接著,我再引導學生默讀全文,結合在前面兩小節(jié)中感受到的母子情深,體會太陽與小草,孩子與母親之間的聯系實則有異曲同工之妙:沒有太陽無私地播灑陽光,就沒有小草生機勃勃地生長;沒有母親對我們的關愛,就沒有我們的茁壯成長。到此,這篇課文中對于“詩”通過“文”所傳遞的情感,已經得到了很好的詮釋,此時,“詩”的出現也顯得水到渠成。
三、好詩不厭百回讀——咀嚼韻律美
《語文課程標準》規(guī)定:“小學各年級的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弊鳛榍Ч帕鱾鞯脑娮鳎處煾鼞源藶槠鯔C,讓學生感受古詩詞韻律的美感。在對文章的意境美充分體驗后,這首《游子吟》讀來更覺瑯瑯上口,“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痹诿恳淮蔚睦首x中,學生們仿佛聽到了母親對兒子的聲聲叮嚀;仿佛看到了母子依依惜別的情景;在讀中,他們分明已經感悟到了母親那份濃濃的愛。
文包詩,為我們提供了全新的文本,也提供了探索的舞臺,“人的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個需要被點燃的火把?!睂τ趯W生是如此,對于我們教師更是如此。讓我們做一個熊熊燃燒的火把吧,在語文教學的道路上,必將讓課堂收獲更多的美麗,讓學生收獲更多的精彩,也必將讓我們自己飛得更高,走得更遠!
【作者單位: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東沙湖學校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