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娟
【教學實錄】
一、聽放兒歌,放飛詩夢
(課前播放兒歌《蟲兒飛》的flash,使教室里氤氳著童真的浪漫氣息。 )
師:孩子們,你們都讀過詩嗎?
生:(齊聲)讀過。
師:喜歡嗎?
生:(部分)喜歡。
師:有沒有人自己試著寫過詩??? 偷偷地、寫給自己看,或者給好朋友看的,有沒有?。?/p>
生:(有的笑,有的搖頭)沒有。
師(笑):孩子們,蘇軾老先生告訴我們“詩酒趁年華”。 十三四歲,正是多愁善感、多思多夢的年齡,我們有那么新鮮的想象,有那么豐富的情感,有那么熱烈的心跳,怎么能夠不讀詩不寫詩呢? 今天,就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放飛詩夢,讓我們一同來為你的天空掛上一枚詩歌的太陽。
(出示“放飛詩夢”彩色頁面,喚起孩子的興趣。)
二、說唱兒歌,喚醒詩心
師:小時候念過兒歌嗎?
生:(點頭)念過。
師:還記得哪些? “紅蘿卜,蜜蜜甜,看到看到就過年。 ”(師用四川方言朗誦,生隨之應(yīng)和。 )
“洋娃娃,睡洋床,莫得鋪蓋蓋衣裳。 ”
“爬山豆,藤藤長,爬山爬地去看娘。 ”
“斗蟲蟲,蟲蟲飛。 飛到家婆菜園里,撿個簸箕蛋,拿給家婆下稀飯。 ”
(師生一起用四川方言朗誦,學生興致高昂。 )
師:孩子們,這些兒歌,其實就是最質(zhì)樸、最有趣的小詩。 雖然現(xiàn)在我們長大了,可是這些兒歌,始終留存著我們成長歲月中最溫暖動人的回憶。 大家一起來唱一唱這首我們熟悉的《蟲兒飛》,好不好? (出示音樂flash《蟲兒飛》)
師生:(和樂齊唱)“黑黑的天空低垂/亮亮的繁星相隨/蟲兒飛蟲兒飛/你在思念誰/天上的星星流淚/地上的玫瑰枯萎/冷風吹冷風吹/只要有你陪……
(師生動情歌唱,結(jié)束后,課堂有片刻靜默。 )
師:孩子們,剛才念著、唱著這些兒歌時,你們心里是什么感受???
生1:我想到了小時候那些無憂無慮的日子。 那時候什么煩惱都沒有,每天就是玩兒啊玩兒啊……
生2:我心里覺得特別開心。
生3:我很想我外婆。 小時候她對我特別好,有什么好東西都給我吃。
生4:我覺得有點難過,因為童年再也沒有了。
……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老師發(fā)現(xiàn),你們都有一顆豐富而敏感的心。 現(xiàn)在,老師想再為難一下大家,能用一個精彩的比喻句來表達你對兒歌或童年的感受嗎?
生沉默,思考。
生1:童年像一個遙遠的夢,裝滿了我們美好的回憶。
師:很漂亮的比喻,如夢如幻的童年。
生2:童年像湯里飽滿多汁的白蘿卜,水靈靈的。
師:這個比喻很新鮮,童年如在眼前。
生3:兒歌就像母親眼里星星點點的亮光,灑在孩子幸福的臉頰上。
師:多么溫暖的比喻!
生4:兒歌仿佛五彩的氣球,拽著我們的心,在童年的夢里飄啊飄。
師:一個文思飛揚的比喻句。
……
師(小結(jié)):同學們的比喻句造得真不錯,想象豐富,語言優(yōu)美。其實啊,大家剛才這么做,就是在開始嘗試寫詩了。 因為對于兒歌或童年的感受是一種很抽象的情感,可是我們通過比喻的方式,找到了一個具體的形象,也就是物象,把這種情感生動而具體地傳達出來了。這就是詩歌創(chuàng)作的第一步“尋找物象”。(板書:尋找物象)
三、賞讀詩句,激發(fā)詩情
師:好,下面我們就來賞讀詩句。 同學們這學期學了朱自清先生的《春》,這是一篇精美的散文。老師試著根據(jù)朱自清先生的《春》寫了一首小詩,你們想不想聽一聽? 愿意的話,同學們可以和我一起朗讀。老師讀一節(jié),你們讀一節(jié),好不好?
(出示圖畫與詩歌,同時俏皮的音樂響起。 )
師:盼望著,盼望著/春來了/你瞧/山含情/水含笑/太陽當空照/我們踏進春天的門檻/揮揮手, 說一聲/春天,你好!
生: 你瞧/小草偷偷地鉆出地面/向著春天的陽光/跳起了輕盈的舞蹈/星星點點的野花/也把淡淡的芬芳/溶進了春天的懷抱
師:你瞧/春風像母親的手/拂開了如雪如霞的花苞/春雨密密地斜織/染綠了小草兒纖細的身條
生: 你瞧/蜜蜂在花叢里嗡嗡地鬧/小粉蝶在春光里招搖/許多小小的風箏/爭先恐后地把藍天擁抱/幾只剛筑好巢的小鳥/也唱起了愉快的歌謠/啊,春天真好!
師:同學們的朗誦為這首小詩增色不少。剛剛你們讀詩的時候,心里是什么感覺?。?/p>
生:溫暖、活潑、愉快、溫馨……
師:為什么會有這種感覺呢?
生:因為小草跳起了輕盈的舞蹈,小鳥唱起了愉快的歌謠,這些都是讓人感覺很快樂的事。
師:也就是說,詩里的草啊,花啊,風啊,雨啊,都帶有讓人愉快的情感, 所以我們讀詩時也才會感到快樂,是不是這樣?
生:(齊聲)是。
師:這就叫“寄情于物”。 (板書:寄情于物)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作者在找到物象之后,還要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上面。 比方說, 如果你心里正是美滋滋的時候,看到學校林陰道上那棵銀杏樹,你覺得那樹葉是怎樣的???
生:我會覺得樹葉的眼睛都笑得瞇起來。
師:如果你心中感到憂傷或者憤怒呢,又會覺得怎樣?
生:……
師:所以,在詩歌創(chuàng)作過程中,找到物象之后,還要善于將自己內(nèi)心的情感,寄托在物象之上。得到了寄托著自己主觀感情的物象,你也就收獲了“詩歌的意象”。 (板書:收獲意象)
師:讀了這首改編的小詩,同學們還可以和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比較一下, 你覺得詩歌的語言有什么特點呢?
生1:有節(jié)奏。
師:詩歌通常有內(nèi)部的韻律。讀起來會有一種節(jié)奏感。
生2:要短一些。
師:對。 詩歌的語言在長度上一般要受到限制。句式通常短小。
生3:有點押韻。
師:現(xiàn)代詩可以押韻,也可以不押韻。
……
師:同學們剛才總結(jié)得很好,詩歌的語言往往簡短而精美。 我們再回顧一下:
師生:(共同小結(jié))在詩歌創(chuàng)作過程中,首先要尋找物象,然后寄情于物,最后收獲意象,同時語言要簡短、精美。
四、編寫詩歌,品味詩意
師:下面請同學們根據(jù)老師提供的圖片,為這幅圖配一首精美的小詩。
出示圖片:
師:大家從這幅圖上找到了哪些可以寄托自己的情感的物象???
生:(紛紛)櫻花、月亮、夜空、小女孩……
師:藍色的夜空下,一輪圓月,滿天飛舞的櫻花,櫻花樹下還有一個小小的人兒, 這個小人兒可能是你,可能是我,也可能是她……這樣一幅圖會勾起你怎樣的心緒,又會撥動你怎樣的情弦呢?現(xiàn)在我們要以音樂時長為限,為這幅圖配一首小詩。咱們看看誰的詩才最敏捷,誰寫的小詩最有味兒。
(輕柔的鋼琴聲響起,學生安靜寫作,教師巡視。 )
師:剛才這段音樂時長3 分40 秒。 讓老師非常意外的是同學們竟然在這么短的時間內(nèi)寫出了那么多,那么美的讓老師嘆服的小詩?,F(xiàn)在,我們就來開一個小小的誦詩沙龍,大家一起來分享一下同學們的詩作。
(生朗誦自己寫的詩歌,師相機點評。 )
【學生詩作示例】
生1:美麗的月光/灑在地上/鋪成銀霜/爛漫的櫻花/飄在肩上/綴成肩章
生2:櫻花樹下望明月/思念隨那櫻花飄/愿把思念托明月/隨那櫻花/飄到親人心上
生3:飄落的櫻花之下/朦朧的月色之下/千年的輪回/千年的等待/是誰為了誰/又是誰等著誰
生4:小小的櫻花/沐浴在淺淺的月光下/披上一層銀白的紗/跳啊,笑啊/媽媽,我要在你溫柔的目光下/獻給你一朵美麗的櫻花
生5:夜幕四合/櫻花圍著山頭唱著優(yōu)美的歌/有誰在花海中匿笑/月光如宣泄的音符/譜寫著少女青澀的情懷
生6:月亮圓圓像月盤/櫻花朵朵像星星/呼,風一吹/滿天的星星飄進了人的心
(師生共同品讀、評點。 )
師:祝愿同學們帶著一顆充滿幻想的心步入詩歌的自由王國,收獲青春的靈動與美麗。謝謝大家!下課!
【教學反饋】
一、來自學生的聲音
很感謝老師為我們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語文課。并且,我發(fā)現(xiàn),這堂課同學們都很積極,都爭先恐后地舉手發(fā)言。 這堂課我學會了如何以自己的青春最佳時刻,來譜寫最真實、最有感情、最有情意的詩句,這是我以前都沒想到的。其實,寫詩也不過如此,就那么簡單,寫出來的語句也蠻生動的。這堂課我頗有感觸,不僅掌握了寫詩的要領(lǐng)、關(guān)鍵,還明白了寫詩的方法,讓我受益匪淺。 這節(jié)課的表現(xiàn),不說大家,不說老師,至少,我自己是非常滿意的!
(成都十七中七年級3 班 斯楨珍)
如此活躍/如此深刻/……/這一堂課/僅僅四十分鐘/我們/賽出了水平/賽出了風采
我們在尋找鑰匙/我們在開啟房門/老師在為我們講解/我們在為班級爭光/
從優(yōu)秀/到卓越/是我們班所追求的/不久的將來/這個優(yōu)秀的初一三班/會更上一層樓/會詮釋祖國的強大/我們今天真的很優(yōu)秀!
(成都十七中七年級3 班 劉莎)
何老! /您如春風吹進了我們心中/溫暖著我內(nèi)心的深處! /可親可尊,和藹溫柔/是您的最平常
你像蠟燭/不,您比蠟燭更光耀/您像花朵/不,您比花兒更芳香/您像園丁/不, 您比園丁都勤勞/一時間,我竟找不出與您相媲美的事物/哦,你的靈魂已越平凡
看著您遠去的身影/心中如洪波/平靜不下來/心中再涌起……
(成都十七中七年級3 班 鄭杜翀)
二、來自同仁的聲音
初一的學生三四分鐘就能寫出一首詩, 而且是當堂完成,詩作還不乏真情實感。 你能相信嗎? 這不是虛構(gòu), 這情景就出現(xiàn)在12 月24 日上午成都十七中初一(3)班的語文課上,而讓這群孩子放飛詩夢的人,就是錦江區(qū)教師進修學校的語文教研員何娟老師。
憶兒歌,講真趣,寫童詩,何老師一片赤誠,一顆詩心引領(lǐng)孩子們重溫童年的生活, 重拾漸漸遠去的夢想,激起了孩子們內(nèi)心的強烈共鳴。 “感人心者莫乎情?!焙卫蠋煹囊伙A一笑,一舉手一投足,甚至一個平平常常的嘆詞“噢”從她的嘴里吐出,也變得有滋有味,韻味十足,讓學生領(lǐng)略到了語言的藝術(shù)魅力和詩意的牽人魂魄。于是,幾十個孩子情不自禁地搖頭晃腦,跟著何老師一起淺吟長嘯,陶醉于詩歌的優(yōu)美意境之中了。
“盼望著, 盼望著/春來了/山含情/水含笑/太陽當空照/我們踏進春天的門檻/揮揮手,說一聲/春天,你好……”何老師就像一位高明的剪輯師,巧妙地把朱自清的散文《春》與孩子們心中的“春”組合起來,撥動孩子們內(nèi)心的琴弦。 從“尋找物象”到“寄情于物”到“收獲意象”,一個個對于高中學生來說也較為深奧枯燥的概念像一個個跳躍的音符, 叩擊著孩子們純真的情感世界,激活了他們想象的翅膀。 于是,一首首小詩就像一個個小精靈從他們的筆下蹦跳出來:夜空明月當頭照/櫻花紛飛香氣飄/孤身徘徊櫻花下/夢里思念家鄉(xiāng)人……
孩子們的詩情令人驚詫,何老師詩一般的語言更讓我們享受到語文課的醇厚韻味。 難怪孩子們會如癡如醉,詩興大發(fā),彩筆輕輕一揮,詩夢泉涌而出了。
倪歡歡同學課后寫到:“……我自己都陶醉其中了。 我做了一首詩,但不敢念出來,我只覺得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我在這堂課上的感受——聽君一堂課,勝讀十年書。 ”張瀟月同學說:“一堂快樂的課總是很短暫的。 這是讓我永遠都記得的一節(jié)語文課! ”
讓我們以學生姚玉林的一首詩來為這節(jié)課做結(jié)吧:
如詩的課堂/兒歌在耳邊徘徊/我們沉浸其中
如春的課堂/讓我們回憶著童年/我們陶醉其中
充滿歡笑的課堂/讓我們充滿歡笑/我們回味無窮
課堂上我們充滿想象/寫出一首首動聽的詩謠/我們沉醉其中
三、來自自己的聲音
我一直以為,詩歌的語言和它所寄居的世界,是那么純凈而美好,它就像人們心中的一束天堂鳥,永遠棲息在離人間最遠的枝頭。所以,我總是想讓青春妙齡的孩子在他們最純真美好的年紀里和詩的距離近一些,再近一些,讓他們不必在小小的年紀就遺失了夢與天真。
從語言的角度看,我也一直認為詩歌的語言是世上最好的語言,它精致、微妙、充滿情感和想象。就像美學家朱光潛先生所說, 懂得親近詩歌才懂得如何親近語言。
要感謝孫艷老師的課例《童心詩趣》,讓我從中領(lǐng)悟到詩歌的大門原來可以以童詩的方式向孩子們開啟。
于是, 我決定以情感的鋪墊和趣味的浸染為基礎(chǔ), 以符合這些孩子的智力背景和認知邏輯的方式與程序推進為核心,精簡教學過程,凸顯教學主干,彰顯學生性靈。再后來的一切,就出乎意料地讓我驚嘆和感動了。感謝這些孩子,因為他們除了讓我真切地明白了什么是學情, 更讓我再一次領(lǐng)略到課堂的快樂與意義;感謝十七中的老師和朋友,他們的傾聽與意見是我今后重要的學習資源。事實上,關(guān)于這節(jié)研究課, 我從學生和老師那里收獲的遠遠比我所付出的要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