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書畫同源”名稱與性質(zhì)的辨析

      2014-07-12 16:23:19劉勝民聊城市陽谷縣第一中學山東聊城252000
      名作欣賞 2014年24期
      關(guān)鍵詞:畫論象形聊城市

      ⊙劉勝民[聊城市陽谷縣第一中學,山東聊城252000]

      “書畫同源”名稱與性質(zhì)的辨析

      ⊙劉勝民[聊城市陽谷縣第一中學,山東聊城252000]

      “書畫同源”是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基本理論之一。這一理論由唐代美術(shù)史論家張彥遠首先系統(tǒng)地提出后,一千多年來被不斷地闡發(fā),其影響至今不衰,并且還從畫壇擴大到了書壇。對于“書畫同源”的具體含義,因各人理解的角度不同、層次不一,往往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其中雖不乏真知灼見,亦難免有誤解和曲解之處,以致在實際運用中造成了一些不良影響。本文認為談“書畫同源”應該將書畫的起源與書畫的創(chuàng)作這兩個問題嚴格地區(qū)分開來,即應分別從歷史和藝術(shù)兩個方面來考察。茲詳述之,以就正于同道。關(guān)于“書”和“畫”具有共同的源頭的資料在歷代的書論和畫論中隨處可見,在這些書論和畫論的敘述,對后來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有著重要的意義。但在這里有個疑問,“書”與“畫”是否同源,孰是源?孰是流?應上溯到何時?古人記載中也沒有明確的答案。

      書畫同源名稱性質(zhì)辨析

      “書”和“畫”在性質(zhì)上不同源

      筆者對“書畫同源”先從考古學和人類學來考察“書”與“畫”是否出現(xiàn)在同一時期。我們根據(jù)摩爾根的《古代社會》一書中寫到文明社會“始于標音字母的使用和文獻記載的出現(xiàn)”,“刻在石頭上的象形文字可以視為與標音字母相等的標準”①。這個觀點今天大家都普遍接受,我們談論到古代文明史時,如埃及文明、印度文明、中國文明等,都是以文字記錄作為證據(jù)的。如果是這樣,那么史前的文明就沒有文字記載。由此推斷文字的起源是晚于繪畫的起源。張安治在《中國原始社會至漢代繪畫泛論》一文中寫道:“據(jù)一些巖畫專家和生物化石考古學者研究的結(jié)論,以為陰山巖畫中部分早期之作,所畫的某些動物,在這一地區(qū)舊石器時代晚期至新石器時代初期(約一萬年前)即已絕跡,它們的制作年代當不會晚于此時?!雹谝灾袊年幧綆r畫等大量的例子為證,說明繪畫的起源遠遠早于文字。我們再來看文字,文字用以記錄語言,是一種幫助并代替記憶的符號系統(tǒng)。在古代傳說中上古是結(jié)繩記事,伏羲氏始作八卦,后來倉頡發(fā)明文字。這雖不可盡信,也不能說完全虛妄。根據(jù)民族學的研究,結(jié)繩的古風在現(xiàn)代落后民族中仍有遺留,有的學者認為八卦與結(jié)繩之間似有某種聯(lián)系。③八卦的含義從古至今不知有多少種解釋,弄得玄乎其玄,但可斷言,它的原型不過是一種較結(jié)繩更為進步的記事符號。從考古發(fā)現(xiàn)來看,我國最原始的文字應早于甲骨文,文字的濫觴可追溯到仰韶文化陶器上的刻劃符號,距今已有六七千年。那些符號是抽象的,看不出一點象形的跡象,但已具有六書中“指事”字的性質(zhì),這證明“指事”早于或至少不晚于“象形”,是文字發(fā)展的初級階段。根據(jù)目前的考古資料,龍山文化晚期才出現(xiàn)少數(shù)象形符號,象形文字的成熟則要到商代。甲骨文中的象形字雖然以象形為基礎(chǔ),在本質(zhì)上也有別于繪畫,如牛、羊等字僅像其頭部之形,含有一定的“指事”成分,具有符號所特有的抽象意義和功能??梢?,文字起源于“指事”這一功用目的,“象形”字也只是一種指事的符號,因而等到約定俗成之后,象形文字便由于追求實用的便利而不斷簡化、抽象化和規(guī)范化。如果是這樣的話,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敘畫之源流》中所說的“是時也,書畫同體而未分,象制肇創(chuàng)而猶略”④這種觀點是不存在的。

      明清之后的“書畫同源”說

      唐代張彥遠所說“書畫同體”應是從實用“書”和“畫”的形式而言,而不是“書”與“畫”的根源。關(guān)于“書畫同體”《漢書·藝文志》名之曰“六書體”,其六曰“鳥書”,以謂:“在幡信上書端象鳥頭者,則畫之流也”;又據(jù)《周禮·地官》“保氏掌六書”注文之說,以謂“六書,其三曰象形,則畫之意也,是故知書畫異名而同體也”。以上文字我們再次推斷這里所說的“書”不是指“書法”,而是文字,這里的“畫”也不是“繪畫”,應是“圖畫”,其功用不同。

      關(guān)于“書畫同源”說,應該在明清時較為普遍,在明清人的畫論中我們隨處可見。在他們的畫論中,是把書畫中的“同源”和“同法”歸入一義,是“書畫同源”名稱上的一種誤解。明代何良俊對“書畫同源”的論證:“夫書畫本同出一源,蓋畫即六書之一,所謂象形者是也。虞書所云,彰施物采,即畫之濫觴矣。古五經(jīng)皆有圖,余又見有《三禮圖考》一書?!雹?/p>

      何良俊在此指出“書畫本同出一源”。又有后來清代的張庚則將漢揚雄有關(guān)“心畫”的名言作了另一種解讀:“揚子云曰,書,心畫也。心畫形,而人之邪正分焉。畫與書一源,亦心畫也。握管者可不念乎。”⑥

      后又有清人鄒一桂,在《小山畫譜》卷下,專門有一節(jié)專論“書畫一源”。稱:“倉頡造書,史皇制畫。書畫非異道也。非書則無記載,非畫則無彰施,二者殊途而同歸。六書始于象形,象形乃繪事之權(quán)輿。形不能盡象而后會之以意;意不能盡會,而后諧之以聲;聲不能盡諧,而后求之以事;事不能盡指,而后轉(zhuǎn)注、假借之法興焉。書者,所以濟畫之不足也。使畫可盡,則無事書也?!雹?/p>

      鄒一桂認為“書”是為“濟畫之不足”才出現(xiàn)的,并將“書畫同源”四字列為首條標題,影響所及,畫苑幾奉之為金科玉律。到清后期,盛大士則以古代傳說對“書畫同源”進行了另一種闡釋:“書畫本出一源”。“昔圣人觀河洛圖書之象,始作八卦。有虞氏作繪作繡,以五彩彰施于五色,日月星辰山龍華蟲之屬?;潴w制,多取象形?!雹?/p>

      至此為止,“書畫同源”成為被書畫家掛在嘴邊的口頭語。

      現(xiàn)代我們所說的“書畫同源”大多都是沿襲明清人的觀點,也是為當時的風氣所趨。宗白華《中國書法里的美學思想》中,以殷商、甲骨的象形字作為文字演進的“第一期”,即所謂“以圖畫表達思想,全無文字”為“純圖畫時期”,其后進入所謂“圖畫佐文字時期”,即“第二期”,則乃為“在一篇文字里往往夾雜著鳥獸等形象”,于是得出結(jié)論,“我們說中國書畫同源是有根據(jù)的”。宗白華在這里他也沒有弄清楚“書”和“畫”的真正概念,就談“書畫同源”;筆者認為應先弄清楚我們所說的“書”和“畫”在藝術(shù)史上的概念,而不是在文字和圖畫的起源和發(fā)展史上來說的。

      “書”和“畫”的相同性

      關(guān)于“書畫同源”我們應從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角度來說,更應該確切地說是書法與繪畫創(chuàng)作上的相通性。關(guān)于書法與繪畫相同性較早有北宋黃庭堅曰:“世傳南唐李主作竹,自根至梢,極小者一一勾勒,謂之‘鐵鉤鎖’,自云惟柳公權(quán)有此筆法。”(《山谷集》)南宋陸游曰:“我評此畫如奇書,顏筋柳骨追歐虞?!保ā短葡Q叛o》)

      宋代又有劉道醇曰:“畫之謂屋木,猶書之有篆籀,蓋一定之體,必在端謹詳備,然后為最?!保ā妒コ嬙u》)。以作為“書畫同源”最有力依據(jù)的是元代趙孟題柯九思畫竹詩:“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應八法通。若也有人能會此,須知書畫本來同?!雹?/p>

      王世貞也認為書法和繪畫是同法的。董其昌的《畫禪室隨筆》中記載:“趙榮祿枯樹,法李成、郭熙,不知實自飛白結(jié)字中來也”;清代張岱《瑯文集》中有“今見青藤諸畫,離奇超脫,蒼勁中姿媚躍出,與其書法奇崛略同”;劉熙載《藝概》中有“書和畫異名而同品”;沈曾植曰:“書畫筆道相通,黃筌父子清雅,近王侍書?!?/p>

      以上所舉歷代名家的言論中都是表明一個共同的特點,也就是書法和繪畫的相通性。書畫不應在源流上“同源”,應在藝術(shù)的契機上“同源”。

      ①[美]路易斯·亨利·摩爾根:《古代社會》,馬雍等譯,商務印書館1977年版,第11頁。

      ②《中國美術(shù)全集·繪畫編一》,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86年版。

      ③趙壹:《非草書》。

      ④(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敘畫之源流》(卷一),見《畫史叢書》,第1頁。

      ⑤(明)何良?。骸端挠妖S畫論》,鄧實、黃賓虹編《美術(shù)叢書》(第二冊),江蘇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1465頁。

      ⑥(清)張庚:《畫論·論性情》,《美術(shù)叢書》(第二冊),第1416頁。

      ⑦(清)鄒一桂:《小山畫譜》(卷下)“書畫一源”,《美術(shù)叢書》(第一冊),第526頁。

      ⑧(清)盛大士:《溪山臥游錄》(卷一),《美術(shù)叢書》(第二冊),第1338頁。

      ⑨(明)汪珂玉:《珊瑚網(wǎng)》(卷八)。

      作者:劉勝民,山東聊城市陽谷縣第一中學書法教師,首都師范大學中國書法文化研究院藝術(shù)碩士,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研究生院張榮慶書法藝術(shù)工作室首屆訪問學者;現(xiàn)為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聊城市書法家協(xié)會主席團委員,聊城市青年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

      編輯:水涓E-mail:shuijuanby@sina.com

      猜你喜歡
      畫論象形聊城市
      “中得心源”與“心物熔冶”——論唐至近代畫論的師心論轉(zhuǎn)向
      國畫家(2023年1期)2023-02-16 07:58:56
      畫論·園林·水
      國畫家(2023年1期)2023-02-16 07:58:48
      中國畫論中的“逸品”本義辨析
      國畫家(2022年6期)2022-11-25 03:35:58
      聊城市召開2021年度部門聯(lián)合“雙隨機、一公開”監(jiān)管聯(lián)席會議
      《說文解字》“象形”辨
      山東省聊城市老年大學校歌
      聊城市夏秋季大氣VOCs特征及OFP分析
      高中英語單詞象形教學法
      高中英語單詞象形教學法
      象形數(shù)字
      柳河县| 桂林市| 塘沽区| 南丹县| 郧西县| 雅安市| 新乡市| 永仁县| 固安县| 霸州市| 天门市| 南皮县| 荔波县| 唐海县| 志丹县| 多伦县| 玉门市| 红河县| 雷山县| 蒙自县| 安乡县| 平遥县| 安达市| 永康市| 丹棱县| 南丰县| 丽水市| 修武县| 天津市| 恭城| 襄樊市| 瑞金市| 霍山县| 长治市| 福安市| 基隆市| 蓬安县| 香港| 平和县| 卓尼县| 重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