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芳 要曉麗
中國夢,西廂夢,是雷建德夢中之夢!
日前,三晉作家、旅游文化學者、《西廂記》研究創(chuàng)作傳播專家雷建德的工作室,繼精心營造的融思想性、藝術性、知識性、趣味性、可觀性并重的“西廂記網(wǎng)絡展覽館”域名注冊成功之后,又通過新浪、網(wǎng)易網(wǎng)絡平臺相繼推出“雷西廂”“雷西廂展示館”“西廂記網(wǎng)絡展覽館(推介)”等博客,填補了國內(nèi)外《西廂記》主題文化傳播展示的一項空白。它將通過系列文字、圖片、聲音、視頻及三維動畫、虛擬現(xiàn)實、卡通動漫等多角度呈現(xiàn)《西廂記》相關珍品,即從傳統(tǒng)意義上陳列,演變?yōu)榫W(wǎng)絡化,推動《西廂記》文化的數(shù)字化,進而促進《西廂記》優(yōu)秀資源的共享化,為雷建德先生故鄉(xiāng)永濟普救寺里西廂記故事的人文景觀畫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時任山西省美協(xié)副主席、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山水畫學會會長、山西畫院院長王朝瑞先前題寫了館名。著名書畫大家、北京語言大學教授、中國現(xiàn)代繪畫藝術研究院院長林蘭子專門為之賀詩:“梨花院落鎖春深,拂墻花影弄玉人。對月酬韻情難悅,雨叩窗欞垂淚痕。一曲西廂千古韻,三十八載求本真。柳陌街巷成熱議,方顯雷君赤子魂?!R雷建德西廂記網(wǎng)絡展覽館注冊成功。”
記者眼前的網(wǎng)絡化、虛擬化、數(shù)碼化并重的“西廂記網(wǎng)絡展覽館”,運用虛擬現(xiàn)實技術、三維圖形圖像技術、計算機網(wǎng)絡技術、立體顯示系統(tǒng)、互動娛樂技術、特種視效技術,將西廂記相關的文字、圖片、音響、視頻以三維立體的方式呈現(xiàn)于網(wǎng)絡,看起來既古樸典雅又不失大氣之風。
“西廂記網(wǎng)絡展覽館”由網(wǎng)絡展示部分、圖片上傳部分、文友網(wǎng)友互動部分,還設置有即時交流、在線咨詢、視聽演示等專用模塊。同時,通過《西廂記》主題文化展示的拋磚引玉,網(wǎng)絡展館還將承載著網(wǎng)絡西廂記有關圖片文獻的收集和傳播,從而實現(xiàn)高效、及時、方便靈活的展示效果。
《西廂記》是我國古代四大著名戲劇之一,是一部風靡了七百多年的文學杰作,由元代大劇作家王實甫根據(jù)唐代傳奇改編而成。元末明初劇作家賈仲明譽其為“新雜劇,舊傳奇,《西廂記》天下奪魁”;明末清初文學批評家金圣嘆將其列之為與《莊子》《離騷》《史記》《杜詩》《水滸》五書齊名的“六大才子書”之一?!段鲙洝穯柺酪詠?,經(jīng)久不衰,讀者眾多,版本也多,可謂家喻戶曉,傳播廣泛,影響深遠,為中國古典戲曲之最。
隨著全球經(jīng)濟一體化的延伸,使人們產(chǎn)生了世界性廣泛交流的強烈愿望。如何早點讓古典戲曲《西廂記》相關數(shù)據(jù)、圖像和語言信息交互性融合?怎樣盡快使古典名著《西廂記》數(shù)碼化、網(wǎng)絡化、虛擬化與資源共享化?建立高效的網(wǎng)絡虛擬《西廂記》展示博覽館,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絡上人們對《西廂記》有關的展品欣賞、學術探討、西廂講堂、友情鏈接,總結《西廂記》文化保護的方法和發(fā)展的規(guī)律,使多元的民族文化得以保存,使世界互通交流更加豐富多彩。
雷建德先生先后到美國、法國、德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日本、新西蘭、斐濟、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越南、緬甸及前蘇聯(lián)等國進行國外大百科全書有關評介《西廂記》的探尋考察,一次次將《西廂記》推向世界人民的視野。也正是這些國外大百科全書和國內(nèi)研究專著對《西廂記》的記述和溢美之詞,激發(fā)了他收集、整理、研究、寫作、傳播《西廂記》的濃厚興趣。
雷建德盡心盡力做一位西廂文化虔誠的保護者、搜集者、珍藏者與解釋者,與外界交流是自然的、平靜的,讓更多的人了解《西廂記》,關心《西廂記》,喜歡《西廂記》,參與《西廂記》的集錦與傳播。網(wǎng)絡傳播領域與傳統(tǒng)傳播領域并重,擴大《西廂記》和普救寺的知名度。上網(wǎng)取存相關文字、圖片、器物的信息,加大直觀性容量,增加用戶的效用,力使多種文字擴大訪問者的范圍。這已經(jīng)成為雷建德圓夢《西廂記》的原點。
記者面前的雷建德先生當仁不讓,因為責任感、使命感、槡梓情使其與《西廂記》結下不解之緣,在《西廂記》研究、普及、傳播、再創(chuàng)作的行道里,他擁有營造“西廂記網(wǎng)絡展覽館”不可多得的資源,他要用當代高科技手段繼續(xù)講述他為之耗盡心血的《西廂記》。
“西廂記網(wǎng)絡展覽館”展示一(西廂記專家大師廳):除展示專家大師雕塑、簡歷外,還重點展示雷建德珍藏的國內(nèi)外著名專家學者畫家及領導王季思、吳曉鈴、趙尋、馬少波、郭漢城、董壽平、田中謙二、伊維德、寒聲、霍松林、王朝瑞、趙春寧以及姬鵬飛、李雪峰、張維慶、楊波等予以《西廂記》的親筆題詞、賀詩、序言、書信、合影及研究論文、專著等。
“西廂記網(wǎng)絡展覽館”展示二(普救寺景觀欣賞廳):不需要千里迢迢趕到旅游點,不受天氣因素影響,也不受時間限制,隨心隨意、隨時隨地只需鼠標輕點就能步入西廂記故事發(fā)生地場館仿真的普救寺,進入一個觸手可及的憶夢亦幻的三維環(huán)境:步移景換地進入山門,登上臺階瀏覽左右對稱的鐘鼓樓,途經(jīng)古色古香的三大士佛洞,聆聽鶯鶯塔下震撼的蛙鳴,感受大雄寶殿繚繞的香火,重溫梨花小院那遠去的愛情……。利用虛擬現(xiàn)實及網(wǎng)絡手段等先進技術,旅游者便可以瀟灑地進行場館虛擬廉價旅游觀光一番。
“西廂記網(wǎng)絡展覽館”展示三(西廂記館藏珍品廳):世界各地博物館館藏《西廂記》精品,散落在民間的清代、民國、建國后主要的《西廂記》題材的古籍、手抄折子、影印本,瓷器、木雕、磚雕藝術品等。
“西廂記網(wǎng)絡展覽館”展示四(西廂記圖書閱讀廳):大家公認的研究《西廂記》的著作明代有69種,清代有50多種,近現(xiàn)代有45種,加上多年來沉迷于百十多種原著的搜集研究再創(chuàng)作當中的雷建德,陸續(xù)出版過《西廂軼事·民間傳說》《西廂記·電視文學劇本》《白話西廂記·章回小說》《西廂軼事·連環(huán)畫》《西廂記與普救寺·電視風光專題片》《西廂記·民族交響敘事曲》《白話西廂記(后傳)·電視文學故事》《<西廂記>與<羅密歐與朱麗葉>縱橫向比較·論文》《普救寺小記》等著作,還有《人民日報》《人民日報海外版》《光明日報》等數(shù)十家報刊以及人民網(wǎng)、新華網(wǎng)、中新網(wǎng)等二百三十多家網(wǎng)站相關評介文章。
“西廂記網(wǎng)絡展覽館”展示五(西廂記民間藝術廳):雷建德工暇抱著《西廂記》原著如癡如醉地通讀之外,游走在鄉(xiāng)間村落收集與《西廂記》有關的火花、撲克牌、參觀卷、鼻煙壺、扇面、泥塑、集郵、磚雕、浮雕、糖人、陶瓷畫、瓷板畫、宣傳畫、琺瑯瓷盤等,包括更多的是草根階層、民間文化對《西廂記》的詮釋,他還考證過乾隆29年,西洋貢品機器人上演過《西廂記》等。endprint
“西廂記網(wǎng)絡展覽館”展示六(西廂記書畫展示廳):雷建德收藏毛澤東書法《西廂記》唱詞23幅影印件、王淑暉工筆畫、劉偉力、林蘭子、裴希敏等有關西廂記字畫等。
“西廂記網(wǎng)絡展覽館”展示七(西廂記影視戲劇廳):觀眾喜歡的全國各地戲劇、話劇、皮影、木偶劇、歌舞劇、廣場舞、二人轉、影視劇《西廂記》等等,均可通過友情鏈接方式以饗廣大受眾。
“西廂記網(wǎng)絡展覽館”展示八(西廂記言論交流廳):古今中外專家和平民有關《西廂記》的評價、論文、言論等。
雷建德用網(wǎng)絡傳遞西學,將靜止在國內(nèi)外每個角落的《西廂記》相關文字、圖片、音樂和珍品實物,借助網(wǎng)絡的存在與發(fā)展,讓其輕盈靈活,舉手之勞地自由地“移動”到世界上任何一個關愛《西廂記》的地方?!盃I造‘西廂記網(wǎng)絡展覽館的道路還很長,今后通過在互聯(lián)網(wǎng)絡上人們對《西廂記》有關的展品欣賞、學術探討,總結《西廂記》文化傳播的方法和發(fā)展的規(guī)律,使多元的民族文化得以保存,使世界更加豐富多彩”,這正是雷建德畢生圓夢《西廂記》的理想。
在《西廂記》研究、普及、再創(chuàng)作行業(yè)里,在愛情故事圣地普救寺旅游點周邊,提起雷建德,可謂人人皆知,家喻戶曉,但是他,卻是一位頭上罩著矚目光環(huán)卻能安安穩(wěn)穩(wěn)地白天在本職工作崗位上盡職盡責服務行業(yè)報刊,晚上在他的淡然書齋里潛心研讀偏袒了大半生的《西廂記》。既不為名所累,又不為利所困。雷建德置身于竹雨松風琴韻、茶酒梧月書聲之中,悠哉樂哉。
五十七年前,雷建德出生在黃土高原上一個不起眼的小鎮(zhèn)風陵渡。由于父母從醫(yī)問藥的緣故,合轍押韻的中藥“湯頭歌”的韻律便成了他日后舞文弄墨的“啟蒙”老師。高中畢業(yè)正趕上上山下鄉(xiāng)接受“再教育”,于是中條山下黃河岸邊的永濟蒲州村里多了一個酷愛鉆故紙堆的“青年老學究”,《西廂記》雜劇中的名言警句雷建德也能夠倒背如流。插隊點不遠處的普救寺院,不但是他心目中的愛情圣地,更是他尋求創(chuàng)作靈感的圣地。三年后他被安置在普救寺下的一座偏辟的變電站當了一名運行工,使他更有機會接觸到一串串有關西廂記的民間傳說故事和神話故事。這個階段——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雷建德工暇或抱著《西廂記》原著如癡如醉地通讀,或游走在鄉(xiāng)間村落向老人們搜集西廂相關故事。他一邊收集、一邊整理、一邊研究、一邊寫作、一邊發(fā)表,所撰寫的系列有關西廂記的民間故事和神話故事先后被《山西民間文學》《山西婦女報》《運城報》等多家報刊連載,引起不小的轟動,并引起國內(nèi)外專家關注。
1988年7月,旅游民間文學《西廂軼事》由陜西旅游出版社出版。西廂記專家馬少波認為“此書作為拾遺補缺的史料,融藝術、知識、趣味為一爐,‘填補了《西廂記》研究的一項空白”。(1989年8月21日《人民日報》海外版,第二版)該書出版時,馬老又欣然命筆專門寫來賀詞:“離愁千縷從何剪,全憑著情真意堅。有情人都成美眷,早些也月兒圓,遲些也月兒圓?!?/p>
普讀、精讀、研讀的過程,是一個學者、專家成長的必由之路,更是一個無異于常人的人想干出不尋常成績的必由之路。除此之外,雷建德還對相關的西廂遺跡、西廂趣話、西廂詩抄及與西廂記相關的文化產(chǎn)品進行了細致的整理和研究,《西廂軼事》出版時,這些成果作為該書的一部分一并問世,當時成為業(yè)余文化生活十分匱乏的人民群眾的精神快餐。需要補闕的是,許多民間藝人,好多是山村的老太太,根據(jù)雷建德早前創(chuàng)作的西廂故事,創(chuàng)作了幾十幅剪紙作品,《西廂軼事》首次將其中的十幾幅收入書中,并套紅印刷,成為該書的亮點之一。
從此,雷建德一步一個腳印,時有新作面世。1989年9月,他的第二本著述《電視文學故事西廂記》由陜西旅游出版社出版。中山大學中文系主任王季思不顧年邁體衰,戴著老花鏡酌字逐句審看了樣書,在百忙中為該書作序并題詞:“稱其‘突破了原著的局限,‘糾正了前人的誤解”。王老專門賀詩:“白馬將軍義薄云,書生筆陣掃千軍。中條山色黃河水,常與鶯娘駐好春?!敝麘騽±碚摷摇騽』顒蛹亿w尋予以題詞:“普救寺內(nèi)一片情,牽動多少兒女心,堅貞豈止傳元宋,鶯鶯塔上有回聲?!?/p>
1990年11月,由雷建德編劇的《西廂記與普救寺》電視風光專題片分別在中央電視臺神州風采欄目、山西電視臺五彩繽紛欄目黃金時段相繼播出,全國和省級主要媒介予以評介,與此同時獲得國家級大獎?!度嗣袢請蟆贰按蟮亍备笨鎸Υ撕迷u:“它通過簡潔明快的藝術手法,既展現(xiàn)了新修復的普救寺的俊逸風采,又擷取了《西廂記》中的主要故事情節(jié),首次將普救寺的風光和歷史名著相交流,充分體現(xiàn)了‘西廂‘普救連理紅的主題”。
不久,1991年11月雷建德的第四本著述——《白話西廂記》也相繼在陜西旅游出版社出爐。這是一部可讀性很強的章回體小說。二十個章回《白話西廂記》的面世,使王實甫的古典戲劇《西廂記》以另一種語言狀態(tài)與廣大讀者見面,人為地擴大了受眾面。印度國際大學中國學院教授,巴黎大學北京漢學研究所通檢組主任,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研究員、文學研究所研究員,著名的西廂專家吳曉鈴作序并題詞,認為“《白話西廂記》是返祖之作,其文筆流暢,雅俗共賞:上焉者能咀嚼其選用的王作原本佳句,下焉者能提高欣賞水平。”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共中央華北局第一書記兼北京市委第一書記李雪峰題寫書名。中國劇協(xié)副主席,中國戲曲學會副會長,我國著名戲劇大家郭漢城為本書出版賀詩一首:“蒲關驛道去行人,小院梨花誰掩門,一度憑窗腸一斷,中條山竹染啼痕?!?/p>
走筆至此,記者想說幾句雷建德的“不唯書、不唯古”的唯實求真精神。面對《西廂記》這樣一部厚重的歷史名著,面對王實甫這樣的大手筆,雷建德追求盡善完美,原著唱詞中的關于楓葉的部分,應為當?shù)厥寥~所誤。不管是從歷史記載也好,從他身臨其境也罷,蒲州是沒有楓樹的,倒是漫山遍野長滿了柿子樹。此可稱其為“糾正了前人的誤解”。原著中類似于此類的“誤解”經(jīng)他糾正了達十幾種幾十處之多。同時,在尊重原著的前提下,在考證史料及聽取故事后,再創(chuàng)作時,有意增加、豐富了17處內(nèi)容,比如為了表現(xiàn)相國崔夫人的尊貴,專門為她“添”了貼身丫環(huán)彩珠;為了充分體現(xiàn)張生的才氣,在他到寺中借宿時,特意設置讓寺中和尚給他出題酬韻的情形等等。這和今人眾多專家學者的“按圖索驥”式的研究有迥異之別。endprint
凡事有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質變又能推動量變。其間,雷建德發(fā)表在相關專業(yè)報刊上的論文——《<西廂記>與<羅密歐與朱麗葉>》,將13世紀我國的元雜劇《西廂記》與17世紀英國沙翁筆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這兩部世界公認的反封建反禮教作品進行橫向及縱向的比較,從二者的題材(愛情)、體裁(戲劇)、主人公的思想性格、作品的悲喜劇因素等方面,都進行了同中見異、異中有同的比較研究。該論文的發(fā)表在一定程度上標志著雷建德對《西廂記》的研究達到了一個新的層次、一個新的高度。
也正是基于他的不俗成績,繼“西學”研究的王(王季思)、吳(吳曉鈴)二位泰斗耄耋之年舔犢之情外,日本早稻田大學教授田中謙二、原荷蘭國立大學漢學院院長、現(xiàn)美國哈佛大學教授伊維德等專家也對他的研創(chuàng)成果予以肯定。即使如此,雷建德也沒有歇筆,緊張的工作之余,又在完成他的下一本西廂專著,推進我國的西廂記學研究,滿足人們美育的需求。
1997年12月,著名畫家還根據(jù)雷建德的《西廂軼事》改編成連環(huán)畫畫冊,為普救寺增色不少。序者說:“《西廂軼事》畫冊的問世,展示的是一個靈魂對另一個靈魂的呼喚,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的愛撫,一種超越自己的付出,一種凄婉悱惻的情感……”。
由雷建德作詞的民族交響敘事曲作品由《初遇》《聽琴》《幽會》《離別》4個樂章組成,早在1993年5月就由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了,時隔14年后的2006年7月,經(jīng)音樂大家宗國昌譜曲、張福全先生配器的民族交響敘事曲《西廂記》也在香港正式出版了。時任山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文化廳廳長、省文化廳黨組書記,現(xiàn)任省人大常委會教育科學文化衛(wèi)生工作委員會主任楊波看了民族交響敘事曲《西廂記》的書稿后,為該書撰寫的序中講道:“《西廂記》的愛情故事,在國內(nèi)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在國外也可謂舉足輕重?!段鲙洝返母黝惏姹竞芏啵妹褡褰豁憯⑹虑氖址ū憩F(xiàn)這部名劇,還是頭一次。有關專家認為,民族交響敘事曲《西廂記》不但具有原始性創(chuàng)新,而且它還填補了中國西廂記拓展的一項空白,同時也填補了用民族交響樂手段描寫歷史名劇的空白。專家相信,民族交響敘事曲《西廂記》如果在世界著名的音樂殿堂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出,以歌言情,以詞抒意,其效果也毫不遜色。”時任山西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國家計生委主任,曾任全國政協(xié)常委會人環(huán)委主任張維慶予以題詞祝賀。深圳書法家協(xié)會會長劉偉力題寫書名。
雷建德40年來沉迷于原著及百十多種業(yè)余研究專著當中,不斷地說夢、解夢、點夢、圓夢,結出了一個又一個沉甸甸的果實。尤其是《人民日報》《山西日報》等報刊都在主要位置編發(fā)他出版西廂新書的消息,使他成為海內(nèi)外頗有影響的西廂記研究學者之一。
2012年11月,由淡然書齋編輯的畫冊《雷建德西廂記研究成果集錦》面世。書中收錄了雷建德研究《西廂記》的主要著述成果。這些著作原版以圖片形式分類展示,翔實生動。
推出《西廂記》十部曲是雷建德創(chuàng)作過程中逐步形成的想法,不料想開弓沒有回頭箭,拿起筆就放不下,與《西廂記》結下不解之緣。在結束本篇文章的時候,雷建德贈與記者又一本新著——旅游電視文學《白話西廂記后傳》。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兼秘書長、國務院副總理兼秘書長、原外交部長、中聯(lián)部長、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姬鵬飛在世時特地留下墨寶。中國劇協(xié)副主席,中國戲曲學會副會長,我國著名戲劇大家郭漢城予以題詞,印入扉頁:“山圍平野已無城,剩得黃河萬古聲。紅葉霜林曾怨女,斜陽鞭影舊啼痕。江山再造新蕭寺,文采長流重會真。想象西廂今晚月,夜深恍欲覓伊人?!敝麜嫾?、北京語言大學教授、中國現(xiàn)代繪畫藝術研究院院長林蘭子也為之題詞:“一部西廂描有情眷屬不朽實甫,半生心血酬因果菩提立言建德?!眱删漕}詞談古論今,既點明了《西廂記》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更生動概括了雷建德的西廂情緣。
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雖然雷建德理解這一點,但是,雁過留聲、人去留名的古訓還是讓他不能釋懷。雷建德如今人過知天命之年,正是思維與筆力成熟、老到的時候。記者想,有眾多文友網(wǎng)友朋友旅友和讀者的關愛,雷建德的西廂夢一定會很圓很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