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慧
當前,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關注教學過程和學生的學習,注重引導學生以適應自身的學習方式來學習,以形成思考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由于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是處在不斷發(fā)展與改變的過程中,都有自己的一套最佳的學習方式,因而各人的知識建構方式不一定相同。讓每一個學生都學會學習,最重要的是課堂上要給足學生主動探索的時間與空間,讓孩子們在學習的海洋中自由活動、主動探索、親身體驗、自我感悟。這是學生獲得真知、學會學習的重要途徑。在數(shù)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如何實施差異教學,滿足學生個別學習的需要,以促進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充分發(fā)展已成為現(xiàn)代教育面臨的巨大挑戰(zhàn)。
小學數(shù)學教學差異化教學自主學習一、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不良現(xiàn)象
長期以來,在應試教育的陰影下,教師實施的課堂教學采用“一刀切”的教學計劃、教學目標、教學方法、評估標準,無視學生的差異,批量生產(chǎn)統(tǒng)一規(guī)格的“產(chǎn)品”,忽視學生獨特的個體,忽視學生自身興趣、能力等發(fā)展的不平衡。致使學生處在一種狹小的學習空間,淪為缺乏個性、缺乏創(chuàng)新的僵死知識的儲存器,并無奈地接受煩瑣的標準化試題對僵死知識“復制”程度的檢測,從而嚴重抑制了靈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智慧的發(fā)揮。但在信息化時代,對于學生來說,掌握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更為重要。
二、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差異教學的探索
(一)內容的設計有差異
在了解學情的基礎上,教師可設計具有現(xiàn)實背景的開放性問題和探索規(guī)律的問題,使每個學生都能對其中的一些問題給出自己的想法,體會成功的喜悅;還可以設計一些生動有趣的材料供學生選擇閱讀。做到對優(yōu)秀層次的學生少講多練,注重培養(yǎng)其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提高其自學和學習技巧的能力;對中等層次的學生,則實行精講精練,注重案例教學法的運用,著重在掌握基礎知識和訓練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對欠佳層次的學生,則要求低,坡度小,放低起點,查漏補缺,還需要單獨為他們多次重復講解,爭取使他們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二)教學方法選擇有差異
在教學方法上,不同的教學內容應有不同的教學方法,針對不同的學生也應有不同的教學方法。俗話說:“理兒只有一個,方法卻有萬千?!睂W生是一個個具有鮮明個性特點的個體,他們的興趣、性格、氣質等方面的差異性,使他們對學習的方法產(chǎn)生不同的適應水平,只有找到了適合他們自己的學習方法時,學習效率才會大大提高。于是,在課堂教學中,我鼓勵學生運用自己熟悉的符號、擅長的方法、適宜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只要方法對頭,教師一般不要硬性規(guī)定,然后再通過交流來優(yōu)化學法,促進學法選擇的提高。
(三)課內外的作業(yè)有差異
課堂作業(yè)要有不同層次的要求,諸如知識的多少,思維成分的多少,也包含知識的深淺,思維水平的高低等。平時課堂上所使用的練習可分為“必做題”和“選做題”兩部分,“必做題”強調知識的直接運用,屬于基礎的操作命令和技能,是全體學生都必須完成的。“選做題”則有一定的綜合性和探究性,給予較高層次的同學以充分展示自我的余地,并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因而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課外作業(yè)也安排不同要求的習題。好的同學在完成課本上的習題外可適當布置一些課外書上的補充題,開拓他們的視野,發(fā)展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學困生對課本上較難的思考題可暫時不布置他們,只布置基本題和一般的綜合題,使他們具有獨立完成作業(yè)的信心和能力。如《圓柱和圓錐的復習》我設計了以下練習供學生選擇度。
1.求下列各圓柱的體積
(1)底面圓的半徑是3厘米,高是2.1厘米。
(2)底面直徑是6分米,高直徑的1倍。
(3)底面圓的周長是0.1256米,高是10厘米。
2.求下列各圓錐的體積(內容同上)
3.填空
(1)把一根圓錐體木料削成一個最大的圓錐體,圓錐體重0.2千克,削去的木料是()千克。
(2)體積是45立方分米,高是9分米的一個圓柱,它的底面積是()。等體積等高的圓錐體的底面積是()。
4.判斷(對的打“√”,錯的打“×”)
(1)圓錐體體積是圓柱體體積的13。
(2)一個圓錐體和一個圓柱體的體積相等,底面積也相等,這個圓錐體的高與圓柱體的高的比是3:1。()
5.改錯
(1)一個圓柱體的底面周長是12.56分米,高是5分米,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
解:12.56×5=62.8(立方分米)答:體積是62.8立方分米。
(2)圓柱底面半徑擴大2倍,商不變,體積就擴大。(8倍)
(3)一個圓柱的高縮小2倍,底面半徑擴大2倍,體積(不變)
6.應用題
(1)一根圓鋼長4米,底面周長是6.28厘米,每立方厘米鋼重7.8克,這根圓鋼重多少千克?
(2)一個圓柱形容器,底面半徑10厘米,里面盛有水,現(xiàn)將一個底面積為157平方厘米的圓錐體鐵塊全部浸入水里,水面上升1厘米,求圓錐體鐵塊的高是多少厘米?
這樣既達到了教學目標的“下限要求”,又體現(xiàn)了教學目標的“上限要求”,使不同起點的學生在同一練習過程中都有所發(fā)展。長期堅持,學生就會在無形中學會了選擇,學會了學習。
(四)評價的方式有差異
1.由于它有很強的知識性和實踐性,所以其評價應該是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的,每次作業(yè)都可以作為一次簡單的評價,教師在平時批改和講評作業(yè)過程中,不能只滿足于有沒有完成練習,是對是錯,簡單打分,還要指出錯誤的原因和糾正的方法,并且要求學生立即予以修正。
2.根據(jù)學生的特點,考核評價應該拋棄統(tǒng)一標準答案的做法,采用因層次不同而不同的方法,只要學生相對于自身有所進步,哪怕只是一點點,都要給予積極的獎勵,并在分數(shù)上體現(xiàn)出來。具體方法有:與訓練差異相對應,在試卷上設置必做題和選做題;對于比較差的同學,可以給予多次的考試機會,甚至教師給予關鍵性的輔導。方法不一而足,目的只有一個,教師不是把學生考死,而是在考核過程中讓他們有所收獲和進步。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相信,只要教師深鉆細挖教材,在教學中給予學生足夠的學習空間,不斷地進行培養(yǎng)和訓練,久而久之,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一定會得到發(fā)展。做到人人學有價值的數(shù)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shù)學;不同的人在數(shù)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將來,我們大家都會讓自己的天空常藍,讓學生的心靈溫暖。
參考文獻:
[1]王麗杰,關文信.新課程理念與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實施.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2]王祖琴.小學數(shù)學新課程教學設計.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6.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全日制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2.
[4]方運加.中小學數(shù)學.中小學數(shù)學雜志社出版,200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