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素平
朗讀小學生興趣自信朗讀,是一種出聲的閱讀方式,它是小學生完成閱讀教育任務(wù)的一項重要的基本功,就語文學習而言,朗讀是最重要的。朗讀是閱讀的起點,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因此,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苯鼛啄甑拈喿x教學改革,也充分突出了讀的地位和作用。因此,語文教學必須重視加強對朗讀的指導和訓練。那么,怎樣才能讓朗讀更有效、更藝術(shù)呢?我在實踐中做了如下的嘗試。
一、造成氣氛,激發(fā)興趣
早上、下午課前10分鐘,帶領(lǐng)學生在輕松愉快沒有壓力的氛圍下進行讀經(jīng),甚至把讀經(jīng)作為班級集合的一種信號,不僅有利于學生積累知識,且書聲瑯瑯,情緒昂揚,造成了課堂上應(yīng)有的文學氣氛,有利于集中注意力,上好語文課。同時,多次這樣訓練,潛移默化、熏陶感染,可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此外變換朗讀形式,引導學生感受讀書的樂趣。為了讓學生把課文讀好讀到位,達到以讀代講,以讀促解的目的,在閱讀教學中就要采取多種朗讀形式,像分角色朗讀、表演式朗讀、競賽式朗讀、想象式朗讀、配樂朗讀。
如《鄧小平爺爺植樹》一課的第三自然段,用連續(xù)的動詞“挖”“挑選”“移”“填”“扶”把鄧爺爺植樹的過程描寫得非常具體。為了加深對這一段的理解,特別是學生平時接觸不多的“挖”和“填”這兩個動作的理解,在朗讀這一段時,我安排讓學生一邊做動作,一邊讀,在做做讀讀中,深化了對課文的感悟理解。
二、滲透朗讀技巧
朗讀技巧,是指為了準確地表達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和感情而對有聲語言所進行的設(shè)計和處理。這些設(shè)計和處理要從課文內(nèi)容出發(fā),正確處理語言的斷和連、輕和重、抑和揚,使語言生動形象,富有表現(xiàn)力和音樂性。教師在教學中,可從課文內(nèi)容出發(fā),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情感體驗等,逐步滲透這些知識,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掌握一些評價的標準、尺度。如課文《我是什么》中有句話:“我在空中飄浮著,碰到冷風,就變成小水珠落下來,人們叫我雨。有時候我變成小硬球打下來,人們叫我冰雹。到了冬天,我變成小花朵飄下來,人們叫我雪?!边@段話中的“落、打、飄”三個動詞形象地寫出了水的三種不同形態(tài)。我故意設(shè)疑:“既然都是水的變化,三個動詞可以互換嗎?”學生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明確地回答:“不可以,因為雪很輕,冰雹很重?!蔽翼槃菀龑W生通過反復練習朗讀,并揣摩、比較,明白了“打”字重讀可體現(xiàn)冰雹的力度,“落”字稍讀輕些,“飄”字可讀得更輕些且略微拖長以表現(xiàn)雪的輕盈飄逸,這樣朗讀的語感便出來了,學生也漸漸明白了詞語可根據(jù)不同情況有不同的讀法。
三、運用激勵語言,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自信
每個孩子都喜歡聽到老師的表揚,得到別人的肯定,如果我們教師在朗讀訓練中,能及時對他們進行恰當?shù)狞c評,特別是從糟糕的朗讀中挖出閃光點,就會大大地提高他們讀好書的信心與興趣。如省級骨干教師黃亞香老師在持教《鄉(xiāng)下人家》時,當學生從第一自然段找出描寫鄉(xiāng)下人家風景獨特、迷人的語句,并把它讀出來,盡管讀得不是很好,但她及時點評:“你的書讀得真好!讓我聞到鄉(xiāng)下人家泥土的香味?!苯又埩硪粋€同學讀,而這個同學讀得很好,黃老師則說:“你讀得真棒!讓我聞到瓜的清香?!蓖ㄟ^這種激勵性的語言進行評價,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同時也自然而然地愛上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