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東
在農村,小學生寄宿制是一種集中化的辦學模式,其針對的是一些偏遠山區(qū),由于不便利的交通、分散的教學區(qū)域、不平衡的教學配置以及過于落后的教學設施等現(xiàn)狀,而探究出的一種符合實際情況的教學模式。小學生寄宿制不僅是學校式的家庭,更是家庭式的學校。就小學寄宿制的管理情況,針對性地提出了幾點意見和對策。
農村小學寄宿制管理一、加強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
一般而言,在家里,小學生的日常生活都有父母照顧和料理,而到學校后,一切都必須由自己動手,包括穿衣、吃飯、打掃等。此外,還要盡快適應集體化的學習和生活。對于小學生來說,自理能力、衛(wèi)生意識以及協(xié)作意識都較差,在學習和生活上也缺乏良好的習慣。因此,針對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寄宿制學習管理下,學校的首要任務便是應該加強對學生自理能力以及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yǎng)。在每學期開學時,學校都應該開展養(yǎng)成教育訓練,包括疊被子、洗衣服、打掃衛(wèi)生等一些日常生活的技能,然后引導學生制定合理的生活和學習計劃,按照學校的規(guī)定準時吃飯、準時休息等。學校還可以利用多樣化的活動方法,在有效激發(fā)學生自理積極性的同時,使學生更好地適應學校的寄宿制生活。此外,學校也應該將對學生的生活管理教育滲透到學校事務的方方面面。固定地每周為學生開展一堂生活課,并根據(jù)目標對學生展開實際的教學活動。
二、配備專門的指導教師
首先,對于寄宿制學生來說,他們大都年齡較小,自理能力較差,因此為了使學生能更好地適應學校的寄宿制生活,學校應該配備專門的指導老師,為學生的生活提供及時、必要的幫助,同時,學校應該加強對指導老師的培訓,使指導老師全面、深入地掌握必備的教育方法以及管理知識。對于指導老師來說,其主要負責的是學生宿舍內的安全工作以及衛(wèi)生保潔工作,通過指導老師的管理,在消除各種潛在危險的同時,保證學生的人身安全以及財產安全。
其次,作為學生的生活指導老師,在平時的工作中,接觸范圍十分之廣且較為復雜,這就對指導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開展工作時,指導老師應該對學生實行精細化的管理。第一,就“吃”而言,指導老師應該引導學生學會有秩序地打飯、正確地吃飯,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文明用餐以及衛(wèi)生習慣。第二,就“穿”而言,指導老師應該對學生進行及時的指導和全面的監(jiān)督,要時刻關注學生,若發(fā)現(xiàn)學生沒有及時更換衣服、鞋子,要及時給予溫馨的提醒。在洗滌衣物方面,指導老師應該引導或幫助學生學會換洗自己的衣物,以保證學生的衣物干凈以及整潔,保持個人衛(wèi)生。第三,就“住”而言,對于學生宿舍管理,指導老師應該針對宿舍設施進行每日一查,以確保學生的安全。此外,也要每天堅持為宿舍開窗透氣。每天晚上都要對學生的就寢情況進行巡查,并提醒學生蓋好被子等。針對學生宿舍的物品擺放,指導老師要給予充分的幫助和指導,以保證宿舍的整潔和美觀。第四,就“心”而言,指導老師要為學生進行必要的心理輔導,幫忙學生排解心里的不良情緒。
再次,指導老師與學生長期生活在一起,對于學生來說,指導老師的言行舉止都會對他們產生較大的影響。因此,學校應該加強對指導老師的職業(yè)道德建設,以提高老師綜合素質。在加大對指導老師培訓以及學習力度的基礎上,通過確定目標以及追蹤管理的方法,促進指導老師的道德水準以及責任心的提高,并能積極地投身于學生宿舍的管理和監(jiān)督中。
三、完善學校的管理制度
想要完善對寄宿制學生的管理,學校就應該對相關的制度和規(guī)定進行逐漸健全。通過實行不同層次的負責制,加強對學生的管理。學校可以將學生的管理工作細分為若干個部分,如學習輔導、寢室管理等,針對不同的部分,安排不同的老師進行負責,從而實現(xiàn)定人定崗。在寄宿制工作長期探索實踐中,學校逐步地建立和完善了各項管理制度,這不僅有利于加強對學生的制度化、規(guī)范化管理,還在很大程度上實現(xiàn)了寄宿制學生管理工作的有制可依、有章可循。在制度管理的基礎上,學校應該堅持學生出入學校的嚴格審批和登記以及課余時間對學生的安全巡視。在晚上休息的時段內,學校也應該安排專人值班、負責。此外,學校的安全管理也不容忽視,不管是火、盜,還是災、疫等,學校都應該加大監(jiān)管力度,并制定必要的應急處理方案。
四、加強對學生的管理
第一,寄宿制學校應該及時轉變自己的角色和觀念,從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及實際情況出發(fā),加強對學校生活環(huán)境的建設,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溫馨、和諧的氛圍,讓學生充分體驗到家的溫暖,從而更快更好的適應學校的寄宿制生活。
第二,在生活上,老師應該和學生做朋友,給予學生足夠的關心和照顧,通過溝通、交流,盡量減少學生“想家”情緒的出現(xiàn)次數(shù)。在學習上,老師應該有意識以平等的態(tài)度和學生進行交流,努力創(chuàng)建和諧、民主的良好師生關系。
第三,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對父母都存在很強的依賴性,加上年齡小就離家住校難免會出現(xiàn)不適應的情況,從而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致不高以及情緒不佳,針對這種情況,學校應該加強對學生的心理輔導,對于不同的學生出現(xiàn)的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方法進行疏導及排解,在緩解學生不良情緒的同時,對學生的心理障礙進行及時排除。
第四,學校應該通過多樣化課外活動的開展,為學生提供良好的發(fā)展平臺以及空間,在培養(yǎng)學生個性化的同時,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
五、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農村小學實行寄宿制學生管理,可以從加強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配備專門的指導教師、完善學校的管理制度以及加強對學生的管理這四個方面出發(fā),通過對相關資源的優(yōu)化利用,學校在創(chuàng)新管理思想以及完善管理制度的前提下,不斷探索新的管理經(jīng)驗,在加強對學生寄宿制管理的同時,促進農村辦學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王義寶.農村寄宿制小學教育功能完善之探析[J].武漢商業(yè)服務學院學報,2012,(06).
[2]汪淳玉,潘璐.“文字上移”之后——基于三地農村小學寄宿生學習生活現(xiàn)狀的研究[J].中國農業(yè)大學學報,2012,(04).
[3]董世華.我國農村寄宿制學校發(fā)展趨勢及特征的實證分析——基于五省部分縣(市)的調查數(shù)據(jù)[J].現(xiàn)代教育管理,2013,(03).
[4]余期洪.農村小學寄宿制背景分析與影響研究[J].老區(qū)建設,2009,(02).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