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文+焦淑萍+岳朝陽+張新平
摘要:為了提高對棗縮果病的監(jiān)測預報與持續(xù)控制水平,對新疆吐魯番地區(qū)棗縮果病的空間分布格局和抽樣技術進行調查研究。應用聚集指標法、Taylor冪指數、Iwao m*-m回歸分析法測定了棗縮果病病果的空間分布型。試驗結果表明:棗縮果病病果在田間的分布趨于聚集分布。運用Iwao m*-m回歸中的2個參數α、β值,建立了理論抽樣數模型:N=1.962D21.238 6m+0.023 69,可為棗縮果病的林間抽樣調查及防治提供一定依據。
關鍵詞:新疆;棗縮果?。豢臻g分布格局
中圖分類號: S436.629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2-1302(2014)02-0099-03
收稿日期:2013-06-28
基金項目: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科技重大專項(編號:201130102-3)。
作者簡介:張靜文(1983—),女,新疆五家渠人,碩士,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森林病蟲害的研究。Tel:(0991)4693292;E-mail:zjia1116@126.com。
通信作者:張新平,研究員,主要從事林業(yè)有害生物的防治研究。Tel:(0991)4614581;E-mail:zxp74@163.com。棗縮果病又稱棗鐵皮病、棗黑腐病、棗干腰縮果病、棗萎蔫果病、棗霧蔫病、棗褐腐病等,俗稱霧抄、霧焯、霧焯頭、霧落頭、鐵焦、黑腰病等,是棗樹的三大病害之一,發(fā)生相當普遍,危害日趨嚴重,是棗果的毀滅性病害[1-3]。我國20世紀70年代后期開始有棗縮果病的正式報道[4]。目前,棗縮果病遍及全國各大棗區(qū),在我國的河南、河北、山東、陜西、山西、安徽、寧夏、甘肅、遼寧等棗區(qū)均有大面積成災的報道[5]。
1材料與方法
1.1調查地概況
研究地點位于新疆吐魯番地區(qū)的吐魯番市。吐魯番市地處吐魯番盆地的中心,為獨特的暖溫帶大陸性干旱荒漠氣候,有日照長、氣溫高、晝夜溫差大、降水少、風力強五大特點。研究地點每年4—10月的累計日照時數達2 000 h,平均每天的日照時數達10 h以上,且光照度強、溫差大,有利于紅棗可溶性固形物和糖分的積累。全年平均氣溫為14 ℃,夏季平均氣溫在30 ℃左右,全年平均有99 d為氣溫高于35 ℃的炎熱天氣。總體來說春季短暫,夏季漫長,冬季較短,冬季平均僅 95 d,且風小雪稀,天氣晴好,寒冷期短。
調查樣地設在新疆吐魯番市亞爾鄉(xiāng)五道林和吐魯番市艾丁湖鄉(xiāng),共調查8塊樣地,林分類型為純林,主栽品種為駿棗,株行距為2 m×3 m,土壤為沙壤土,肥力中等,排灌方便。
1.2調查方法
于2012年8月下旬至9月中旬棗縮果病危害盛期對吐魯番棗縮果病的空間分布格局進行調查。在調查地點選擇8個栽植密度一致、立地條件相似、有代表性的棗園,采用五點取樣的方法,每個調查點選取5株棗樹,每株按東、南、西、北4個方位選取25個果,每株共調查100個果,以1個樣株為1個樣方,記錄病果數,統計各樣方的病果率。
1.3空間分布格局的研究方法
1.3.1聚集度指標檢驗[6-11]選用以下幾種聚集度指標進行分析:
1.3.2線性回歸方程檢驗m*-m回歸分析法。Iwao[12]、陳方[13]建立了以下回歸式:
1.3.3理論抽樣技術 根據Iwao提出的抽樣理論,理論抽樣數公式為:
2結果與分析
2.1聚集度指標分析
2.2線性回歸方程檢驗
2.3理論抽樣數
3結論
通過聚集度指標法、Iwao法和Taylor冪法則的檢驗,表明吐魯番棗縮果病病果在田間的空間分布格局呈聚集分布。其中Iwao m*-m回歸方法分析表明,病株在大田中存在明顯的發(fā)病中心;Taylor冪法則分析表明,棗縮果病病果個體的空間格局隨著病果密度的升高而趨于聚集分布,當株發(fā)病率較低時,其聚集程度也下降。棗縮果病的空間分布特征與病原菌的生物學特性、風雨等自然條件有關,因此其病株在大田的分布表現為不均勻狀態(tài)。
植物病害的抽樣難度很大,樣方的大小對統計分析結果的影響顯著,應用Iwao抽樣通式建立了理論抽樣模型,由此制定吐魯番棗縮果病在不同病果率、不同允許誤差時的理論抽樣數表作為測報調查時的參考,隨著發(fā)病率的增加,所需抽樣數遞減。因此在實際調查中要根據人力與時間的情況而選擇相應的允許誤差,并確定該調查地塊的病果密度,然后查表確定詳細的調查株數[11]。
參考文獻:
[1]姚俊蕊,徐廣益. 棗樹縮果病發(fā)生原因及其防治對策[J]. 中國植保導刊,2007,27(7):20-21.
[2]Zhang C H,Liu Y,Liu M J,et al. Occurrence and pathogens of fruit shrink disease in Ziziphus jujuba Mill.[J]. Frontiers of Agriculture in China,2011,5(3):351-355.
[3]張鋒,陳志杰,李英梅,等. 陜西棗樹縮果病流行因素研究[J]. 中國農學通報,2008,24(11):384-387.
[4]韓金聲. 北方果樹病害及其防治[M]. 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79:192-194.
[5]李瑞霞. 棗縮果病的發(fā)生規(guī)律及防治措施[J]. 河北林業(yè)科技,2004(4):41.
[6]劉愛華,張新平,王登元,等. 蘋果小吉丁刻柄繭蜂幼蟲空間分布型和抽樣技術研究[J]. 新疆農業(yè)科學,2011(7):1292-1295.
[7]唐啟義,馮明光. 實用統計分析及其DPS數據處理系統[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383-400.
[8]姚乃忱,王艷輝,孟慶輝,等. 楊樹腫莖潰瘍病空間分布型及抽樣技術[J]. 河北林業(yè)科技,2010(3):14,19.
[9]楊堅偉,楊廉偉,丁靈偉,等. 春玉米粗縮病空間分布型的初步研究[J]. 浙江農業(yè)科學,2011(2):371-373.
[10]張圭松,吳婷芳,羅英才,等. 水稻細菌性條斑病株的空間格局及其應用[J]. 植物保護,1989,15(2):24-26.
[11]張鋒,李英梅,李瑞婷,等. 棗樹縮果病空間分布格局和抽樣技術研究[J]. 植物保護,2010,36(4):123-126.
[12]Iwao S. A new regression method for analyzing the aggregation pattern of animal populations[J]. Researches on Population Ecology,1968,10(1):1-20.
[13]陳方. 在昆蟲學研究中正確應用Iwao的理論抽樣數公式[J]. 西南林學院學報,1992,12(1):105-107.endprint
摘要:為了提高對棗縮果病的監(jiān)測預報與持續(xù)控制水平,對新疆吐魯番地區(qū)棗縮果病的空間分布格局和抽樣技術進行調查研究。應用聚集指標法、Taylor冪指數、Iwao m*-m回歸分析法測定了棗縮果病病果的空間分布型。試驗結果表明:棗縮果病病果在田間的分布趨于聚集分布。運用Iwao m*-m回歸中的2個參數α、β值,建立了理論抽樣數模型:N=1.962D21.238 6m+0.023 69,可為棗縮果病的林間抽樣調查及防治提供一定依據。
關鍵詞:新疆;棗縮果病;空間分布格局
中圖分類號: S436.629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2-1302(2014)02-0099-03
收稿日期:2013-06-28
基金項目: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科技重大專項(編號:201130102-3)。
作者簡介:張靜文(1983—),女,新疆五家渠人,碩士,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森林病蟲害的研究。Tel:(0991)4693292;E-mail:zjia1116@126.com。
通信作者:張新平,研究員,主要從事林業(yè)有害生物的防治研究。Tel:(0991)4614581;E-mail:zxp74@163.com。棗縮果病又稱棗鐵皮病、棗黑腐病、棗干腰縮果病、棗萎蔫果病、棗霧蔫病、棗褐腐病等,俗稱霧抄、霧焯、霧焯頭、霧落頭、鐵焦、黑腰病等,是棗樹的三大病害之一,發(fā)生相當普遍,危害日趨嚴重,是棗果的毀滅性病害[1-3]。我國20世紀70年代后期開始有棗縮果病的正式報道[4]。目前,棗縮果病遍及全國各大棗區(qū),在我國的河南、河北、山東、陜西、山西、安徽、寧夏、甘肅、遼寧等棗區(qū)均有大面積成災的報道[5]。
1材料與方法
1.1調查地概況
研究地點位于新疆吐魯番地區(qū)的吐魯番市。吐魯番市地處吐魯番盆地的中心,為獨特的暖溫帶大陸性干旱荒漠氣候,有日照長、氣溫高、晝夜溫差大、降水少、風力強五大特點。研究地點每年4—10月的累計日照時數達2 000 h,平均每天的日照時數達10 h以上,且光照度強、溫差大,有利于紅棗可溶性固形物和糖分的積累。全年平均氣溫為14 ℃,夏季平均氣溫在30 ℃左右,全年平均有99 d為氣溫高于35 ℃的炎熱天氣??傮w來說春季短暫,夏季漫長,冬季較短,冬季平均僅 95 d,且風小雪稀,天氣晴好,寒冷期短。
調查樣地設在新疆吐魯番市亞爾鄉(xiāng)五道林和吐魯番市艾丁湖鄉(xiāng),共調查8塊樣地,林分類型為純林,主栽品種為駿棗,株行距為2 m×3 m,土壤為沙壤土,肥力中等,排灌方便。
1.2調查方法
于2012年8月下旬至9月中旬棗縮果病危害盛期對吐魯番棗縮果病的空間分布格局進行調查。在調查地點選擇8個栽植密度一致、立地條件相似、有代表性的棗園,采用五點取樣的方法,每個調查點選取5株棗樹,每株按東、南、西、北4個方位選取25個果,每株共調查100個果,以1個樣株為1個樣方,記錄病果數,統計各樣方的病果率。
1.3空間分布格局的研究方法
1.3.1聚集度指標檢驗[6-11]選用以下幾種聚集度指標進行分析:
1.3.2線性回歸方程檢驗m*-m回歸分析法。Iwao[12]、陳方[13]建立了以下回歸式:
1.3.3理論抽樣技術 根據Iwao提出的抽樣理論,理論抽樣數公式為:
2結果與分析
2.1聚集度指標分析
2.2線性回歸方程檢驗
2.3理論抽樣數
3結論
通過聚集度指標法、Iwao法和Taylor冪法則的檢驗,表明吐魯番棗縮果病病果在田間的空間分布格局呈聚集分布。其中Iwao m*-m回歸方法分析表明,病株在大田中存在明顯的發(fā)病中心;Taylor冪法則分析表明,棗縮果病病果個體的空間格局隨著病果密度的升高而趨于聚集分布,當株發(fā)病率較低時,其聚集程度也下降。棗縮果病的空間分布特征與病原菌的生物學特性、風雨等自然條件有關,因此其病株在大田的分布表現為不均勻狀態(tài)。
植物病害的抽樣難度很大,樣方的大小對統計分析結果的影響顯著,應用Iwao抽樣通式建立了理論抽樣模型,由此制定吐魯番棗縮果病在不同病果率、不同允許誤差時的理論抽樣數表作為測報調查時的參考,隨著發(fā)病率的增加,所需抽樣數遞減。因此在實際調查中要根據人力與時間的情況而選擇相應的允許誤差,并確定該調查地塊的病果密度,然后查表確定詳細的調查株數[11]。
參考文獻:
[1]姚俊蕊,徐廣益. 棗樹縮果病發(fā)生原因及其防治對策[J]. 中國植保導刊,2007,27(7):20-21.
[2]Zhang C H,Liu Y,Liu M J,et al. Occurrence and pathogens of fruit shrink disease in Ziziphus jujuba Mill.[J]. Frontiers of Agriculture in China,2011,5(3):351-355.
[3]張鋒,陳志杰,李英梅,等. 陜西棗樹縮果病流行因素研究[J]. 中國農學通報,2008,24(11):384-387.
[4]韓金聲. 北方果樹病害及其防治[M]. 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79:192-194.
[5]李瑞霞. 棗縮果病的發(fā)生規(guī)律及防治措施[J]. 河北林業(yè)科技,2004(4):41.
[6]劉愛華,張新平,王登元,等. 蘋果小吉丁刻柄繭蜂幼蟲空間分布型和抽樣技術研究[J]. 新疆農業(yè)科學,2011(7):1292-1295.
[7]唐啟義,馮明光. 實用統計分析及其DPS數據處理系統[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383-400.
[8]姚乃忱,王艷輝,孟慶輝,等. 楊樹腫莖潰瘍病空間分布型及抽樣技術[J]. 河北林業(yè)科技,2010(3):14,19.
[9]楊堅偉,楊廉偉,丁靈偉,等. 春玉米粗縮病空間分布型的初步研究[J]. 浙江農業(yè)科學,2011(2):371-373.
[10]張圭松,吳婷芳,羅英才,等. 水稻細菌性條斑病株的空間格局及其應用[J]. 植物保護,1989,15(2):24-26.
[11]張鋒,李英梅,李瑞婷,等. 棗樹縮果病空間分布格局和抽樣技術研究[J]. 植物保護,2010,36(4):123-126.
[12]Iwao S. A new regression method for analyzing the aggregation pattern of animal populations[J]. Researches on Population Ecology,1968,10(1):1-20.
[13]陳方. 在昆蟲學研究中正確應用Iwao的理論抽樣數公式[J]. 西南林學院學報,1992,12(1):105-107.endprint
摘要:為了提高對棗縮果病的監(jiān)測預報與持續(xù)控制水平,對新疆吐魯番地區(qū)棗縮果病的空間分布格局和抽樣技術進行調查研究。應用聚集指標法、Taylor冪指數、Iwao m*-m回歸分析法測定了棗縮果病病果的空間分布型。試驗結果表明:棗縮果病病果在田間的分布趨于聚集分布。運用Iwao m*-m回歸中的2個參數α、β值,建立了理論抽樣數模型:N=1.962D21.238 6m+0.023 69,可為棗縮果病的林間抽樣調查及防治提供一定依據。
關鍵詞:新疆;棗縮果?。豢臻g分布格局
中圖分類號: S436.629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2-1302(2014)02-0099-03
收稿日期:2013-06-28
基金項目: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科技重大專項(編號:201130102-3)。
作者簡介:張靜文(1983—),女,新疆五家渠人,碩士,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森林病蟲害的研究。Tel:(0991)4693292;E-mail:zjia1116@126.com。
通信作者:張新平,研究員,主要從事林業(yè)有害生物的防治研究。Tel:(0991)4614581;E-mail:zxp74@163.com。棗縮果病又稱棗鐵皮病、棗黑腐病、棗干腰縮果病、棗萎蔫果病、棗霧蔫病、棗褐腐病等,俗稱霧抄、霧焯、霧焯頭、霧落頭、鐵焦、黑腰病等,是棗樹的三大病害之一,發(fā)生相當普遍,危害日趨嚴重,是棗果的毀滅性病害[1-3]。我國20世紀70年代后期開始有棗縮果病的正式報道[4]。目前,棗縮果病遍及全國各大棗區(qū),在我國的河南、河北、山東、陜西、山西、安徽、寧夏、甘肅、遼寧等棗區(qū)均有大面積成災的報道[5]。
1材料與方法
1.1調查地概況
研究地點位于新疆吐魯番地區(qū)的吐魯番市。吐魯番市地處吐魯番盆地的中心,為獨特的暖溫帶大陸性干旱荒漠氣候,有日照長、氣溫高、晝夜溫差大、降水少、風力強五大特點。研究地點每年4—10月的累計日照時數達2 000 h,平均每天的日照時數達10 h以上,且光照度強、溫差大,有利于紅棗可溶性固形物和糖分的積累。全年平均氣溫為14 ℃,夏季平均氣溫在30 ℃左右,全年平均有99 d為氣溫高于35 ℃的炎熱天氣??傮w來說春季短暫,夏季漫長,冬季較短,冬季平均僅 95 d,且風小雪稀,天氣晴好,寒冷期短。
調查樣地設在新疆吐魯番市亞爾鄉(xiāng)五道林和吐魯番市艾丁湖鄉(xiāng),共調查8塊樣地,林分類型為純林,主栽品種為駿棗,株行距為2 m×3 m,土壤為沙壤土,肥力中等,排灌方便。
1.2調查方法
于2012年8月下旬至9月中旬棗縮果病危害盛期對吐魯番棗縮果病的空間分布格局進行調查。在調查地點選擇8個栽植密度一致、立地條件相似、有代表性的棗園,采用五點取樣的方法,每個調查點選取5株棗樹,每株按東、南、西、北4個方位選取25個果,每株共調查100個果,以1個樣株為1個樣方,記錄病果數,統計各樣方的病果率。
1.3空間分布格局的研究方法
1.3.1聚集度指標檢驗[6-11]選用以下幾種聚集度指標進行分析:
1.3.2線性回歸方程檢驗m*-m回歸分析法。Iwao[12]、陳方[13]建立了以下回歸式:
1.3.3理論抽樣技術 根據Iwao提出的抽樣理論,理論抽樣數公式為:
2結果與分析
2.1聚集度指標分析
2.2線性回歸方程檢驗
2.3理論抽樣數
3結論
通過聚集度指標法、Iwao法和Taylor冪法則的檢驗,表明吐魯番棗縮果病病果在田間的空間分布格局呈聚集分布。其中Iwao m*-m回歸方法分析表明,病株在大田中存在明顯的發(fā)病中心;Taylor冪法則分析表明,棗縮果病病果個體的空間格局隨著病果密度的升高而趨于聚集分布,當株發(fā)病率較低時,其聚集程度也下降。棗縮果病的空間分布特征與病原菌的生物學特性、風雨等自然條件有關,因此其病株在大田的分布表現為不均勻狀態(tài)。
植物病害的抽樣難度很大,樣方的大小對統計分析結果的影響顯著,應用Iwao抽樣通式建立了理論抽樣模型,由此制定吐魯番棗縮果病在不同病果率、不同允許誤差時的理論抽樣數表作為測報調查時的參考,隨著發(fā)病率的增加,所需抽樣數遞減。因此在實際調查中要根據人力與時間的情況而選擇相應的允許誤差,并確定該調查地塊的病果密度,然后查表確定詳細的調查株數[11]。
參考文獻:
[1]姚俊蕊,徐廣益. 棗樹縮果病發(fā)生原因及其防治對策[J]. 中國植保導刊,2007,27(7):20-21.
[2]Zhang C H,Liu Y,Liu M J,et al. Occurrence and pathogens of fruit shrink disease in Ziziphus jujuba Mill.[J]. Frontiers of Agriculture in China,2011,5(3):351-355.
[3]張鋒,陳志杰,李英梅,等. 陜西棗樹縮果病流行因素研究[J]. 中國農學通報,2008,24(11):384-387.
[4]韓金聲. 北方果樹病害及其防治[M]. 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79:192-194.
[5]李瑞霞. 棗縮果病的發(fā)生規(guī)律及防治措施[J]. 河北林業(yè)科技,2004(4):41.
[6]劉愛華,張新平,王登元,等. 蘋果小吉丁刻柄繭蜂幼蟲空間分布型和抽樣技術研究[J]. 新疆農業(yè)科學,2011(7):1292-1295.
[7]唐啟義,馮明光. 實用統計分析及其DPS數據處理系統[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383-400.
[8]姚乃忱,王艷輝,孟慶輝,等. 楊樹腫莖潰瘍病空間分布型及抽樣技術[J]. 河北林業(yè)科技,2010(3):14,19.
[9]楊堅偉,楊廉偉,丁靈偉,等. 春玉米粗縮病空間分布型的初步研究[J]. 浙江農業(yè)科學,2011(2):371-373.
[10]張圭松,吳婷芳,羅英才,等. 水稻細菌性條斑病株的空間格局及其應用[J]. 植物保護,1989,15(2):24-26.
[11]張鋒,李英梅,李瑞婷,等. 棗樹縮果病空間分布格局和抽樣技術研究[J]. 植物保護,2010,36(4):123-126.
[12]Iwao S. A new regression method for analyzing the aggregation pattern of animal populations[J]. Researches on Population Ecology,1968,10(1):1-20.
[13]陳方. 在昆蟲學研究中正確應用Iwao的理論抽樣數公式[J]. 西南林學院學報,1992,12(1):105-1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