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生才+蔣景文
我校在教學中提出構建“綠色課堂”、課堂教學“七有效”“三講、三不講”等教學理念,在具體實施中本人根據(jù)學科和學生實際在上述理念的指導下,摸索出了課堂教學中的“五步式”教學法,較好地調(diào)動了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識,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課堂效果較好,具體過程如下。
一、引
引就是教師在上課后利用1~2分鐘時間,結合生活實踐、新聞時政、社會熱點、已有知識引導出本節(jié)課所要學習探究討論的內(nèi)容,明確學習的目的要求,讓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目標有個清晰的了解和認識,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為下面的活動做好準備。
二、讀
讀就是讓學生自己先閱讀教材。在每一節(jié)課先給學生大約10分鐘的時間閱讀教材,讀前,教師要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要求學生閱讀時由宏觀到微觀,由總到分,按照課題→導言→節(jié)題→框題→標題→正文→輔助文等的順序,了解教材結構,分清層次,了解基本概念,找出基本原理、重點、難點。
在閱讀時要求學生必須手拿鉛筆,一邊看一邊把課文中的主要時間、地點、人名、事件、概念、原理等畫出來做相應標記。同時可互相詢問遇到的問題,或自己查閱工具書、相關資料中與課本有關的內(nèi)容。
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在學生中走動,詢問閱讀的情況,解答個別學生碰到的一些問題,或進一步指導學生一些閱讀學習的方法。
通過閱讀,學生在總體上了解了教材內(nèi)容,有利于培養(yǎng)、提高學生閱讀的能力,同時為下一階段學生進行分析、思考、歸納、整理課本線索和結構創(chuàng)造了條件。
三、思
思就是讓學生進行思考。教師在學生閱讀前或閱讀中把所學內(nèi)容所涉及的重點、難點精心設計成幾道問題,通過板書或投影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在閱讀完課本后用大約5分鐘時間,結合課本思考,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
期間,教師要深入到學生中間,指導一些學生思考的角度、方法,提醒學生在思考中應注意的問題,同時檢查、詢問個別學生思考解答的情況。
教師提出的問題必須要緊扣教材,有易有難。易的讓學生在課本中能直接找到答案,難的就是學生必須經(jīng)過認真思考聯(lián)系前面所學知識才能回答。有易有難,才會適應不同能力學生的要求。
四、議
議就是分組討論、探究。讓學生在個體思考之后,讓他們大約用5分鐘時間討論、交流和對照各自的觀點。通過討論、探究、交流檢查自己的思考是否到位、準確、全面,并進行相互補充,從而形成一個較為全面、完整的結論,指定發(fā)言組長,以便交流發(fā)言。
五、理
理就是理清課本的知識結構線索,歸納出主干知識體系,板書后讓學生加深理解和記憶。這一過程在學生討論結束后,或者在討論發(fā)言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共同用10分鐘時間,以提問的方式一起進行。方式可用圖表法、投影法、板書法。
引、讀、思、議、理五步是一個有機的統(tǒng)一整體,它們相互聯(lián)系、相互影響。引是整個環(huán)節(jié)的前提;讀是基礎;思、議是學生發(fā)揮主體性作用,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的關鍵,也是課堂教學提高學生能力的重要措施和手段;理是概括總結。
(作者單位 甘肅省古浪縣第三中學)
?誗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