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燕
【摘 要】因方言影響,很多安徽學生在說英語時有濃重的安徽腔,導致部分學生不敢張開口用英語交流。本文針對此現(xiàn)象從語音方面進行了調(diào)查研究并提供了對策。
【關鍵詞】皖籍 方言 語音
一、引言
眾所周知,語言最基本的功能是交際。而語言學習的最根本目的是與人交流??纱蠹也浑y發(fā)現(xiàn):很多中國學生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來學習英語,可最終卻不敢張開口去交流,亦即我們所熟知的“啞巴英語”。通過走訪調(diào)查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在于他們擔心自己的語音不標準,怕惹人嘲笑。而他們的語音缺陷中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在于方言的影響。本文通過對所教授的安徽外國語學院2013級英語專業(yè)86名新生語音狀況的調(diào)查,分析了皖籍學生語音缺陷中方言因素的形成原因、類型和對策。
二、研究對象
本次調(diào)查時間為2013年12月。參加本次研究的學生共計86人,女生68人,比例為79%,男生共18人,比例為21%。其中,合肥市:16人;蚌埠市:8人;蕪湖市:2人;淮南市:2人;馬鞍山市:4人;淮北市:2人;銅陵市:1人;安慶市:5人;黃山市:3人;阜陽市:7人;宿州市:9人;滁州市:3人;六安市:6人;宣城市:3人;巢湖市:6人;池州市:3人;亳州市:6人;基本涵蓋了安徽各大方言區(qū),具有一定代表性。
三、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以抽樣調(diào)查為主,同時輔以問卷調(diào)查和統(tǒng)計分析。抽樣調(diào)查以從各方言區(qū)中分別抽取若干同學進行詳細的個案筆錄形式進行。具體方法為:筆者提供一份由50組發(fā)音極其相似的單詞組成的問卷,讓受試者逐一朗讀并記錄下他們所犯的語音錯誤,并對結(jié)果加以統(tǒng)計分析。抽樣調(diào)查后,再以問卷調(diào)查的方式調(diào)查學生形成這些錯誤的原因。調(diào)查分析結(jié)果顯示:首先,安徽方言雖然各不相同,但對于英語語音學習的影響具有某些相同性;其次,鑒于方言的地區(qū)性,除了共性外,還存在著一些明顯的地區(qū)差異性。
四、結(jié)果分析
(一)形成原因
據(jù)調(diào)查,在86名參與調(diào)查的學生中有55人,即64%的學生從初中開始接觸英語,只有31人,即36%的學生從小學開始;而在這86名受試者中,76人,即88%的學生純粹是模仿英語老師的發(fā)音,而這些老師中有40%以方言授課。其余10人,即12%的學生通過電視、電腦、電影等各種手段自學語音。但據(jù)受試學生稱,因中小學階段老師只注重學生的筆試分數(shù),基本沒有一個學生受過系統(tǒng)的語音教育,即便自學模仿,也只是模擬大概發(fā)音,并不具備系統(tǒng)的語音知識。
(二)語音缺陷詳情及對策
在調(diào)查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皖籍學生語音缺陷中的共性在于:
①長短音不分。
以/i∶/和/i/為例,絕大部分同學在口語中不能區(qū)別這兩個音。如將 Where did you see the sheep/∫i∶p/?(你在哪兒看到的綿羊?)說成Where did you see the ship/∫ip/(你在哪兒看到的輪船?)。這樣很容易造成誤會。若將兩詞放到一起比較,大部分同學也只是利用相同的舌位簡單的將長音發(fā)音延長,而沒有考慮到質(zhì)的不同,即發(fā)音時發(fā)音器官的不同:發(fā)/i∶/時牙床近乎全合,舌尖抵下齒,舌前部抬得很高,升向硬腭,雙唇扁平。而發(fā)/i/時舌前與硬腭之間的距離更窄一些,且有輕微的摩擦。具體說來,即發(fā)/i/時舌在口腔中的位置比發(fā)/i∶/時要低一些。也就是說/i∶/在發(fā)音時牙床近于全合,而/i/則屬半合;其次,發(fā)/i/時,舌頭抬高的最高點要比/i∶/更靠后一些;另外,在發(fā)/i∶/時雙唇呈扁平狀,口腔肌肉緊張,而發(fā)/i/時雙唇居扁平與中常之間,口腔肌肉較為放松。 出現(xiàn)類似錯誤的還有/з:/和/з/、/u∶/和/u/以及/﹚∶/和/﹚/等。
②齒間音和齒齦音不分
這主要體現(xiàn)在/s/、/θ/、/z/和//上。比如很多同學都會把Do you have“faith”?(你有信仰嗎?)說成Do you have “face”?(你有臉嗎?),從而鬧笑話。
在這兩組音標中,/θ/和//是齒間音。發(fā)音時,舌尖抵上齒內(nèi)側(cè),或置于上下齒之間,舌身平放口中,氣流從舌尖與上下齒之間形成的縫隙中擠出,摩擦生音。而/s/和/z/是齒齦音。發(fā)音時,舌尖抵上齒齦,氣流從舌前端與齒齦間擠出,產(chǎn)生摩擦。另外,/θ/和/s/是清輔音,而/z/和//是濁輔音。但在所測試學生中,很少有學生注意到該兩組詞發(fā)音部位及清輔的差異。
③部分單元音不分
其中以/ɑ: /和//最為常見。例如在筆者所帶班級學生中就有很多同學會把The girls are always “l(fā)arky”.(女孩子們總是愛玩鬧) 說成The girls are always “l(fā)ucky” .(女孩子們總是很幸運)。同樣,他們在聽別人說這兩句話時也無法清晰地辨別出來。
在語音教學中應告知學生:發(fā)/ɑ:/時,口要盡量張大,牙床全開,雙唇中常,舌尖離開下齒,舌位放到最低點,同時向后縮。//雖然在有些版本教材中將其歸為后元音,但也有直接將其歸為中元音的。發(fā)//時,舌頭在口腔里平放著,舌面中部略抬起,牙床半開,舌位比中元音/з:/要低,雙唇中常,肌肉松弛。練習這兩個音時要特別注意/ɑ: /的舌位比//后;且音口的開張度比//大。
④尾音加音或吞音現(xiàn)象嚴重
加音現(xiàn)象最常見的莫過于很多學生在單詞詞尾人為地加音,如將some//讀成/sm/。同時,也有同學走反向極端,將尾音干脆吞掉不讀,如將good/gud/讀成/gu/。
除了以上所列共性之外,由于各地獨特方言的影響,皖籍學生在語音上還存在地區(qū)差異。
①/n/與/l/不分。
除懷遠、定遠、淮南市之外,多地/n/與/l/的發(fā)音都不分。例如,很多來自于合肥、六安等地的學生會把I like the color of sloe.(我喜歡黑刺李的顏色)說成I like the color of snow.(我喜歡雪的顏色)。endprint
而n與l不分又可細分為以下四種情況:
第一,只會發(fā)鼻腔音/n/。這部分學生會將所有的/n/與/l/都讀成鼻腔音/n/。譬如他們會將句子On a light night like tonight 讀成On a night night nike tonight. 讓人完全不知所云。
第二,只會發(fā)口腔音/l/。與上面情況正好相反,這部分學生會將所有的口腔音鼻腔音一律讀成口腔音。而上面所提到的句子會被讀成On a light light like tonight.
第三,口腔音鼻腔音都會發(fā),也能聽出區(qū)別,但自己卻不能準確的應用,造成口腔音鼻腔音混用,毫無規(guī)律可言。
第四,也是最嚴重的,對于這部分學生來說,他們耳中的n與l的發(fā)音完全沒有區(qū)別。
針對上述情況,我們在語音教學中就應該提醒學生注意舌位的放置以及氣流的掌控:/n/是齒齦音,也是鼻腔音,在發(fā)音時要利用舌尖抵住上齒齦,逼迫氣流從鼻腔發(fā)出成音。而/l/發(fā)音時雖然也是利用舌尖抵住上齒齦,但氣流從一側(cè)或兩側(cè)逸出。
②/h/與/f/不分。
因方言的影響,/h/ /f/不分以淮南最為嚴重。在普通話中,這部分學生常將飛機說成灰機,同樣在英語中也會將fight說成hight。所以在教學中應告知學生/h/是聲門摩擦音,在發(fā)音時摩擦不是發(fā)生在口腔中,而是張開口,略微收縮聲門,使氣流通過聲門時發(fā)出輕微摩擦,類似人們長出一口氣。而/f/是唇齒音中的清輔音。發(fā)音時上齒挨下唇將氣流向外擠出。
③/v/與/w/不分。
這以亳州等地為代表。該地區(qū)學生常會將very well說成 very vell或 wery well。
針對這部分學生,我們應讓他們明確/w/ 與/v/在發(fā)音上的區(qū)別:發(fā)/w/時舌向軟腭抬起,雙唇収圓,略向前突出。而/v/是唇齒音,發(fā)音時上齒緊挨下唇,然后將氣流向外擠出。
五、結(jié)語
通過以上調(diào)查與分析,我們不難看出:皖籍學生若想說一口流利標準的英語,必須克服上述語言障礙,突破方言的影響,針對地區(qū)差異有目的地加以訓練。這不僅需要學生的努力,更需要我們的語音老師加以引導,因材施教,讓學生擺脫安徽腔。這樣我們的學生才會更加自信,更樂于用英語去交流,才能真正達到我們學習英語的根本目的。
【參考文獻】
[1]王桂珍. 英語語音教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高文成. 語言學精要與學習指南[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3]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P]. 現(xiàn)代漢語詞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