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妤穎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弊魑氖菍W生字、詞、句、段、篇的綜合練習,是提高學生思想水平和語言表達的一個重要標志。因此,如何引導學生抒發(fā)自己的情感,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在抒寫中體驗作文的快樂,是當前小學作文教學中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
一、創(chuàng)造情境,激發(fā)情感動機
作文教學時,要創(chuàng)設一定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用感官去感知事物,親身體驗到他所將要獲得的寫作素材,激發(fā)學生潛在的情感動機。
1.走近大自然的真實情境
學生作文時寫得最多的是他們對生活的體驗,沒有源自生活的生動體驗,怎樣去描述愉快的寒假、難忘的一件事……抒寫激動、高興、傷心、懊悔?因此,教學中我經常要求學生走向大自然,選取富有美感的場景。如教學“找春天”,我讓同學們去尋找春天的笑臉,在小河邊,在田野里,孩子們發(fā)現(xiàn)了春天的足跡:“柳枝伸著長長的臂膀”、“油菜花兒開放了”……是啊!春天無處不在,在枝頭、在田野……孩子們沉浸在大自然的美景中,即興描述著他們的所見所聞,回去后同學們寫出了一篇篇精彩的習作,真所謂“情動而辭發(fā)”。
2.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
第五冊“積累·運用一”的習作是寫人作文,要求寫出自己最喜歡、最熟悉的人。我便請學生說說自己最喜歡的人是誰?為什么喜歡?有的學生說:“我最喜歡老師,因為老師不但教給我們知識,而且關心我們……”接著便講出老師如何冒著滂沱大雨送她回家的感人故事;有的學生說:“我最喜歡媽媽,因為她最愛我們……”孩子們爭先恐后地回答,“既然那么喜歡就動筆夸一夸吧!”我說。只見一張張因激動而漲得通紅的小臉上興奮無比,教室立即安靜下來,只聽見沙沙的書寫聲。
二、指導閱讀,調動寫作欲望
1.文字閱讀
閱讀能力是指學生積極涉獵書海,不斷接受文化熏陶,為作文大量儲備知識的能力。教師應引導學生走進書的美妙世界,讀中外名著,讀百科知識,學會粗讀細品。實踐告訴我們,大量閱讀既可以開闊學生的生活視野,拓寬知識面,又可以引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提高鑒賞能力,還可以逐步豐富他們的語言、寫作素材。當那些經典、純凈的文學語言在學生的心中積淀、內化、成為其思想表達的工具時,我們何愁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文學修養(yǎng)不提高?
2.摘錄筆記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除了閱讀,還應摘抄,做到讀抄結合,才能擁有大量的詞匯。我要求每個學生都準備一個摘錄筆記,教給他們摘錄方法,并分類摘抄。一般來說,精彩警策的語句、活潑有趣的對話乃至優(yōu)美的詞語,都可以分類摘錄。寫作時,學生就可以運用這些摘抄的詞語,使習作錦上添花。
三、鼓勵練筆,學會寫作技巧
要想寫好作文,無外乎多練。生活中遇到感觸良多的事就隨時記錄,不拘體裁形式,但要說實話、心里話。我布置的小練筆,大多取之于生活中的小事,或就班級中出現(xiàn)的事寫自己的感想。其實,課文也是很好的小練筆的來源。學了“槐鄉(xiāng)的孩子”一文后,我便布置孩子們寫出自己的感想。接著,要求孩子們幫家長做一個星期的家務后,并在班級里談自己的感受和體驗,再來寫感想。這樣既練了筆,又讓孩子們真正了解槐鄉(xiāng)孩子的了不起。除此之外,當學生在閱讀中獲得的心靈感觸和生活際遇發(fā)生強烈共鳴時,鼓勵孩子記錄下自己獨特的閱讀感受,展開想象,縱筆而談。
四、評改激勵,培養(yǎng)寫作興趣
1.多鼓勵 少批評
閱讀批改“好作文”老師固然開心,然而不少學生的作文是不盡人意的,那么對于這些作文怎么辦呢?教師應善于呵護、激勵學生,尤其是對寫作水平較差的學生,應放大他們在作文上的優(yōu)點,或是一個優(yōu)秀句子,或是一個好詞……如:“你這次作文進步真大,老師為你高興”、“這個詞語用得真好”等。多鼓勵,少批評,讓學生既嘗到成功的喜悅,又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樹立習作的信心。
2.優(yōu)化評改
好文章是“改出來”的。作文不能由教師一手包辦,而是要恰當的引導,設法教會學生批改作文的方法和技能。每次修改,要有明確的標準,如“字詞句的錯誤、表達得通順清楚”,比如寫童年趣事的作文,好文章的標準就是“怎么將有趣的特點寫出來,讓人讀了覺得有趣”,學生依照這個標準來批改,有據可依,操作起來就有了抓手,自己修改完,小組內再進行互評,他們在批改中認真切磋,取長補短,在不知不覺中自身的寫作水平有了提高。等批閱完,老師再針對學生的作文和學生的批改進行總評,真正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積極參與到作文評改中。
作文需要自由,作為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一定要掌握好策略,運用好方法,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讓孩子情不自禁地愛上寫作!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