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芹
小學美術課堂教學向學生傳授美術的基礎知識,提高學生藝術素養(yǎng)。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也是小學美術學科的教學目標之一。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美術課堂改變以往過分強調技能和美術造型等方面的教學,側重于美術知識的應用及審美感受與藝術觀念的表現,讓學生在充滿想象力藝術空間中,展示自己獨特的審核能力和藝術素養(yǎng)。小學美術教師要結合豐富多彩的美術教材,在生動有趣的課堂氛圍中,訓練、發(fā)展和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
一、結合生活實際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
學生的想象力不是自然產生的,它是在日常生活經驗中逐步積累并發(fā)展起來的。以生活中的感性材料為基礎,通過豐富的想象力,聯想出實際生活中不存在的事物的形象,構成這些形象的感知材料歸根結底是來源于生活。教師在美術教學中,要從實際生活入手,要求學生在平時細致觀察,并通過親身體驗來豐富他們的直觀感受,不斷積累想象素材,增加想象的儲備。例如通過教材中的“拼拼擺擺”認識圓,并通過圓不同的分解形狀,讓學生聯想到生活中的不同物體,如樹葉的千姿百態(tài)等。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到校園內觀察校園的不同形狀的與圓形有關的外形特征。這些大小不同近似的圓形讓學生充分聯想到圓形不同的變化形式。當學生認識了圓形之后,再讓學生進一步仔細觀察其他與圓近似不同的外形,就更進一步加深了學生的觀察記憶,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
二、通過問題引導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
合理設計問題,促進學生聯想,同時發(fā)展邏輯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根據教材設計新穎、有趣的問題,能夠調動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豐富的想象力。例如一節(jié)“風來了”的繪畫課,要求學生通過平時的觀察,憑自己的想象描繪記憶刮風時周圍事物和人物的變化。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來引導學生:“你了解微風、龍卷風、陣風的不同嗎?感受過微風、龍卷風、陣風了嗎?用心去感受,聆聽‘沙沙的聲音,這就是我們非常熟悉的朋友,它是誰?風來了,你能說說周圍事物和人物有什么變化嗎?”通過這樣的問題,讓學生能夠很好地投入想象中,并且能夠形象生動地描述風,周圍事物和人物的變化情況,在豐富的想象力下,學生就能更好的繪畫出事物的不同形態(tài)。再如展示草叢中豐富多彩的鳥兒、昆蟲等繪畫課上,通過欣賞表現春天的歡快的樂曲,通過播放放幻燈展示春天的各種花草、樹木、動物,學生逐個認識,并能說出每種花草樹木及動物的名字、顏色、形狀等。當然,草叢中有許多種花草樹木及動物是幻燈片里沒有的,你知道是什么嗎?它們的形狀怎樣的?通過恰當的啟發(fā)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力,各自獨立的說說畫畫,拓展學生的思維與想象力。在教師合理的引導下,學生畫出許多色彩艷麗的圖案,充分表現出春天的勃勃生機。
三、通過教學掛圖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
兒童的思維是以形象思維為主,根據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掛圖,充分利用生動、形象的掛圖進行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的重要手段,它能夠為學生插上展開想象的翅膀,創(chuàng)造出美麗的圖畫。例如在教學《想象中的怪獸》一課時,學生通過豐富的想象力,繪畫出各種奇形怪狀的怪獸。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展示課前準備的各種怪獸的掛圖,充分展示怪獸在形象上的千奇百怪,無比可愛和面目可憎的各種不同類型。根據掛圖展示的不同類型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畫出各種不同類型的怪獸的形狀,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體驗想象創(chuàng)造的快樂。同時也了解古今中外的神話傳說,進一步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作力,拓寬知識面。
四、將美術作品通過故事的形式展示出來,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
兒童最喜歡聽故事,故事不僅僅使兒童增長知識,陶冶心靈,還能激起兒童對故事情節(jié)的想象。在教學實踐中如果將美術作品通過故事的形式展示出來,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興趣,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在一次省級公開課上,一位教師在教學《森林王國》一課時是這樣導入的:“六一兒童節(jié)快到了,動物世界里要開運動會了,小動物們都穿著節(jié)日的盛裝,來參加舞會,瞧那滿身花紋的小斑馬、搖搖晃晃的小企鵝、脖子長長的長頸鹿、威風凜凜的小老虎……都是那樣有趣可愛。你能用你的智慧的畫筆將這些小動物畫出來嗎?下面我們就來畫出其中的一小部分?!蓖ㄟ^這段小故事,能夠把小動物的形象藝術化地添進了學生的腦海,學生不僅從故事中感受到生動的形象,而且可以想象出成人無法想象的畫面,構思新穎、有趣,構圖飽滿,想象力特別豐富。
凡·高曾說:“想象確實是我們必須發(fā)展的才能,只有它能夠使我們得以創(chuàng)造一種升華了的自然?!币虼?,小學美術教師應該充分挖掘教材的內涵,通過引導、啟發(fā)等各種有效教學手段使學生想象的翅膀能在廣闊的藝術天空中翱翔。這是每位小學美術教師都應該做到的,更是新課程理念下,小學美術學科教學所追求的目標之一。
(特約編輯 熊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