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麗
英語口語訓練素質(zhì)教育在教學中,教師必須完全走出以“我”為核心的誤區(qū),實施“大學生、小教師”的原則,以興趣引路,在口語上作文章。教師還必須廣開思路,尋求多種生動、活潑的途徑并持之以恒,定會受益深廣。筆者行之有效的途徑之一便是“課前交際十分鐘”,具體分以下三個步驟。
一、自我表述式(起始階段)
在初一新生入學的第一節(jié)課,我沒有急于講教材,而是先向?qū)W生介紹自己和學校的情況,同時表達了對新生強烈的喜愛之情。隨之課堂上呈現(xiàn)出熱烈、愉悅、輕松的氣氛,我便隨意地走到幾位學生面前問幾個簡單的諸如名字、畢業(yè)學校等問題。然后讓同學們4人一組互相介紹自己。下課前的十分鐘里讓同學們隨便站起來向全班同學談自己、談學校、談自己想談的任何問題,一些勇敢的學生紛紛發(fā)言,這時完全形成了Free Talk的那種隨意、輕松的氣氛,為下一步的課前交際打下了良好的基礎(chǔ)。最后要求從下節(jié)課開始每天必須有一人進行3~5分鐘的Free Talk。規(guī)定所談內(nèi)容有二:一是必須談當天的天氣和出缺習情況及原因(1分鐘左右);二是向新同學介紹自己,包括畢業(yè)學校、家庭、英語學習情況、新學校及新同學印象。
二、表演問答式(發(fā)展階段)
提高學生“說”的素質(zhì)要以循序漸進為原則。主要從強化“興趣、情感、競爭”三大機制入手。教師應(yīng)充分發(fā)揮其“引導、點撥”的角色作用,落實“大學生、小教師”的原則。完成起始階段后可以針對下一輪Free Talk的形式、內(nèi)容作民意調(diào)查。從每人交上來的調(diào)查表中,教師集中采納多數(shù)人的意見,實現(xiàn)他們的表演欲望,提高口語表達質(zhì)量。
三、話題討論式(提高階段)
“說”的素質(zhì)還包括思維的敏捷性和條理性以及表達的靈活性??陬^表達的特點是“想”和“說”幾乎是同步進行。隨著學習的深入,必須使學生逐漸擺脫“心譯”。教師應(yīng)再度充分發(fā)揮其“啟發(fā)、轉(zhuǎn)化”的角色作用。雖然老師的表面作用越來越小了,但學生的能量越來越大了。在表演問答訓練進行了一個學期之后,我又采取新的做法使Free Talk在實際意義上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具體形式是話題討論式,每次由一個人主持。主持人事先想好話題(別人談過的話題不許重復(fù)),用兩三分鐘引出主題,引子要精彩,不得少于七句話,然后精心設(shè)計大話題下的具體問題,要求設(shè)計出能引發(fā)同學們廣泛參與討論的問題。最后主持人簡短歸納其話題的意義,抒發(fā)自己的感受。為便于學生及早進入話題思維,要求主持人頭一天晚上公布Topic,但具體問題守口如瓶。同學們開動腦筋,話題豐富多彩,無所不涉。
另外,在講解課文時,為達到加強口語訓練的目的,我還采取了以下方法:(1)簡化課文聽說法,即教師把課文簡化后編成小故事講給學生聽。(2)問答法。教師若適度地運用疑問句進行課文教學,可將學生“聽、說、讀”訓練有機結(jié)合一體,達到一箭三雕的目的。(3)閱讀理解法。這種方法與“問答法”相似?!伴喿x理解法”以選擇題和判斷題的形式,以突出理解課文和處理課文信息為目的。
總之,我認為語言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要突出“實際運用”四個字。離開了這個根本,也就喪失了語言教學的實質(zhì)。而教師在教學中只有注重了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才能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