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潔
近兩三年聽課中筆者發(fā)現(xiàn)一個細節(jié),許多教師教授新單詞時都會運用相同音素的舊詞幫助學生“建構”學習新詞。比如,學習bedroom,要求學生先讀drink,再讀bedroom。這種方法看似非常流行,被英語教師普遍認可并廣泛運用,以至于造成許多教師“逢教單詞必建構”的現(xiàn)象。姑且不論這種教法是否是對建構主義理論的曲解,單從學生的角度冷靜地思考一下,也會覺得有些不妥。筆者觀察到,教師出示bedroom時,有部分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語感和經(jīng)驗準確地讀出了新詞,教師卻表現(xiàn)淡然,仍舊點出舊詞drink,帶領學生朗讀“drink drink bedroom bedroom”。試想,如果教師是那位不需建構就能讀出bedroom的學生,可能會覺得既難過又奇怪:老師沒有因為我能讀出新詞表揚我,反而不知緣由地出示另一個詞。
為什么每學一個新詞,都要用一個舊詞建構呢?我不贊成“逢教單詞必建構”的做法,因為:第一,它切斷了學生連貫性的學習活動;第二,它低估了部分學生的學習能力;第三,有些“舊詞”比“新詞”還難讀,抑或存在學生遺忘舊詞、讀不準的風險;第四,當任何事情成為一種跟風和模式時,都是我們需要警惕并保持距離的時候。
我贊成佐藤學在《教師的挑戰(zhàn)》一書中的觀點:“‘串聯(lián)是教學的核心。但考察教師的活動時會發(fā)現(xiàn),‘切斷的情況比‘串聯(lián)的情況更加普遍?!?/p>
其實,學習新詞的方法很多,劉道義曾總結過“How is vocabulary learned”:1.音、形、義結合;2.語境中猜詞;3.直觀教學;4.英語釋義;5.使用詞典;6.構詞法;7.類比;8.聯(lián)想;9.歸類;10.組塊。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綜合選擇應用。
那么,怎樣教bedroom呢?我們可以出示圖片和新詞,引導學生試讀新詞,注意傾聽學生試讀新詞的方法,串聯(lián)學生試讀時的想法,適當點撥即可。我們也可以用TPR游戲,先做一些如go to bed,sleep,read a book等動作,啟發(fā)并詢問:Where can we do these things?答:We can do these in the bedroom.我們還可以先看圖說話:Look at this room. What can you see?A bed, a table ... So here are some words. Can you guess what this room is for?除了用舊詞建構外,我們可以回歸到詞匯學習的規(guī)律,獨立思考,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教學風格和學生學習特點的方法。
回到之前,為什么教師熱衷于“逢教單詞必建構”?因為被某名師用過,因為符合某理論,因為好用。歸根結底就是對教學技術的追求。教師對教學技術的追求和崇拜還表現(xiàn)為:某些游戲經(jīng)由公開課的亮相后立刻會風靡開來;某些教學方法(如本文所說的“逢教單詞必建構”)被不斷機械復制;某些教師邊聽課邊“刷”學生作業(yè),下課時唯要課件了事;某些教師QQ群、網(wǎng)站,擠滿了狂熱的下載群體;某些教師無比渴求外出聽課、觀摩賽課的機會,卻難以靜下心來讀一本有關教學規(guī)律的書;等等。教師熱衷于收集一切看似流行管用的方法資源,并不加思考和變通地運用,讓我們越來越遠離了對教學規(guī)律的遵循和信仰。
較之教學技術,我更喜歡《教學勇氣》一書的作者帕爾默的“經(jīng)驗之談”:方法固然重要,然而,我們做什么,最能獲得實踐效果的東西是,在操作中去洞悉我們內心發(fā)生的事。越熟悉我們的內心領域,我們的教學就越穩(wěn)健,我們的生活就越踏實。真正好的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層面,真正好的教學來自教師的自身認同與自身完整。
只有我們能夠與自己的內心對話,深入到學生的內心中,我們的教學才有可能踏上正確的道路。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市工人新村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