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之于我,別有一番感情。父母給我取名春地,寓春回大地勃勃生機之意;而我自己偶有小文,也署名春天。最為感懷的,是1998年的春天,在那個春意盎然的日子,我走進時代青年編輯部,成為了一名時代青年人。
當(dāng)年的我25歲,正是勃勃生機之時。15年一晃而過,如今我已不惑,不再是那個初涉社會的小編輯,做著另一個雜志社的總編,可是我依然如那個春天一般,激情昂揚,充滿生機。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時代青年,就是一個鮮活的源頭,多年來活水汩汩,源源不斷,讓我生機盎然地在春天里生長。
編輯業(yè)務(wù)能力的培養(yǎng),是時代青年這個源頭最清新明快的汁液,一直融入我編輯生涯的生命血液中。一整套的培訓(xùn)方案,字詞句的編輯要領(lǐng),大到編輯思路,小到數(shù)字符號,從國家社會的需求,到個人成長的關(guān)注,都是時代青年編輯培訓(xùn)的內(nèi)容。時代青年把新編輯的成長、業(yè)務(wù)能力的提高,作為單位的一件要事來抓。記得自己的第一篇文章,是采訪“大眼睛的小姑娘”蘇明娟,成文之后,頗為自得,可是交到李勇軍老師(時任編輯室主任)那里,他給我從大小標(biāo)題,到字句修辭,共改了二十處之多,正是這一篇文章,才真正開啟了我的編輯生涯。記得馬新朝老師(時任主管副總編)審閱我采寫的一篇西峽有為青年種楊樹奉獻社會的文章,竟然修改了一半以上的文字;記得李樺老師(時任美術(shù)編輯)給我講的選稿標(biāo)準(zhǔn):可讀可用——一句話照亮了我作為編輯的一生……相關(guān)的事件,還有很多很多,那些場景自今清晰如昨,十幾年來這些教育一直在引領(lǐng)著我向優(yōu)秀編輯的高地邁進,并一直把這種追求精湛編輯的理念向下傳承。
在時代青年這個源頭,最清澈明亮的還是那種濃濃的友愛。這里有領(lǐng)導(dǎo)對部下的無私關(guān)愛:記得王幅明總編無數(shù)次的關(guān)心關(guān)懷,還曾在百忙之中為我主持婚禮;記得李秋海副總編無數(shù)次的噓寒問暖,還曾時常載我在自行車后一路暢談……這里有同事間純潔真誠的情誼,那些年輕干凈的美好面孔及兄弟間的水晶情誼不止一次鉆入我的夢里:帥氣多才的音樂王子陳維建,曾無數(shù)次與我暢飲共醉訴說我們年輕的抱負;美麗活躍的俏佳人李清,她的歌聲總是給我們無限的歡悅與朝氣;懷揣夢想的詩歌王子趙瑜,與我同一天進入編輯部,如今已實現(xiàn)了他的夢想成為專業(yè)作家,我們是“打”出來的過命交情:曾在年輕的碰撞中打過一架,而我們的心靈之后走得更近;與我一樣出身貧寒農(nóng)家的王大偉,和我一起為生存打拼,而今我倆都成了一個實際的出版人……這些人與事,時常在夢境里穿梭,那深厚的情義不止一次濕潤了我的眼睛。
離開時代青年,前往新單位上任之時,現(xiàn)任社長李秋海老師送了我一幅對聯(lián):為人摯誠春長在,處世謙恭地廣收。他把“春地”二字嵌入聯(lián)中,并給予贊許與祝?!,F(xiàn)在的我,談不上“地廣收”,如果說還有一絲成績的話,也是時代青年這個源頭給了無盡的源泉。不過,年過四旬的我,雖然青春不再,可是一直心懷青春斗志,昂揚行走在編輯之路上,這個“春長在”確是有的,它的源頭,是1998年的春天,那個給了我年輕人生的單位。
那個單位,年滿65歲,卻仍是時代青年。此時的她,正是“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歲月不老,人生長情。真誠地祝愿時代青年青春不老,祝愿時代青年人永遠年輕!
作者簡介
王春地,男,中共黨員,1973年1月出生于河南省固始縣,1998年進入時代青年雜志社,歷任編輯,編輯部副主任,
endprint
時代青年·視點2014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