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寶
小周同學一連三次將沙土扔向辦公室的玻璃。玻璃被打出了一道裂紋,好在沒有人受傷。但是,當班主任找到他時,他卻堅決否認。當作為年級主任的我來了以后,小周又變成了矯情:“我不針對誰,也沒傷害誰!”看著他那副神情,我對他語重心長地說:“小周,到底是因為什么,究竟是怎么想的,跟我說一說,老師們是不會跟你過不去的。”可他不僅堅決不肯認錯,反而情緒更加激動起來,還對老師們不停地使用“你”的稱呼。我繼續(xù)說道:“我從剛才的交談中了解到,是你抓沙土并扔向玻璃。你說你不為什么,也不針對誰,但是,如果你沒來理工附中上學,你會這樣對待那塊玻璃嗎?那塊玻璃和你之間又沒有發(fā)生什么事情,你用得著生那么大的氣嗎?剛才,在和老師們的交談中,你多次使用‘你,而不使用‘您,這同以前的你怎么有這么大的不同呢?我看,你的行為還是針對人的。”沒想到,我的話讓小周更加暴躁,大聲地對我嚷起來。
這時,下午上課的鈴聲響了,我便讓他先去上課了。
下午放學后,我們將小周的父母請來,并當著小周的面與他們作了詳細溝通。小周的父母對孩子的這種現(xiàn)狀也表示擔憂,他的母親說:“上小學時,他就有這個苗頭。當時,一位歲數(shù)大的女班主任老師被他氣得生病了,一位年輕的數(shù)學男老師被他氣得調(diào)到分校去了。他就這樣,老師越生氣他越高興!”我對小周說:“你想過要把你的中學老師也氣成什么樣嗎?”他氣呼呼地說:“中學老師水平高一些。不過,只要能夠讓你們生氣,我就會高興!”說實話,聽到這話,我心里真有點生氣,但沒表現(xiàn)出來,而是對小周說道:“一個剛出生的孩子,如果沒有人關(guān)心,是無法順利成長起來的。你從小到大,也有許多人的關(guān)心,你哪能不感激他們反而還以讓他們生氣為樂呢?”此時的小周,依然沒有任何改變的意思。此時的家長,則給人一種干著急沒辦法的感覺。
小周這種學生,在早期教育階段,由于種種原因形成了較為偏執(zhí)的心理狀態(tài)、思維方式和不良行為習慣。到了中學階段,他們往往表現(xiàn)出更為嚴重的行為偏差。記得一位名人說過,讓一個孩子最不幸的辦法就是任其隨心所欲。小周的問題的形成已“非一日之寒”,如果得不到及時解決,肯定會變得越來越嚴重、越來越麻煩??扇绻娴摹坝才鲇病保粫е赂鼮閲乐氐钠渌麊栴}的發(fā)生,肯定也不是我們解決此類問題的初衷??墒?,這種帶有如此嚴重問題的學生,如果其本人沒有受到應有的心靈觸動與同時被給予的前進希望,他的偏執(zhí)心理、思維方式和不良行為習慣又怎么能夠得到矯正呢?
記得我校本著“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則,在班級治理與校級處分之間設立年級批評通報,曾經(jīng)使得這類學生不用上交到學校就能夠“深感觸動,大有改正”,從而把問題控制在較低層面便迎刃而解了。但是,當我們提出這個解決方案時,小周和他的家長一時都不能夠接受。我們便將其調(diào)整為“解決方案已定,只是決而待宣”。這樣,我們就在努力促使小周敢于面對現(xiàn)實問題的同時,給他設立了一個主動承擔自己責任的行為習慣調(diào)整期。對此,小周和他的家長都表示愿意接受,并共同約定了在此期間經(jīng)過他本人努力能夠滿足的“最終不予宣布和撤銷處理決定”的具體條件。事實上,在這個緩沖期內(nèi),小周果然變得越來越好。
在對極端偏執(zhí)學生不斷進行明理教育,并在他們逐步感到教育溫暖的基礎上,本著責任擔當性、應受觸動性、適當懲戒性、可接受性和努力方向性等教育原則,對他們采取降級處理、懸而待決、決而待宣甚至秘而不宣等緩沖性懲罰教育措施。這些具有輔助功能的個性化教育手段,可謂看似沒有解決問題,實則是解決學生心理、行為等問題的有效方法。
■ 編輯江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