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民國文學史”概念的厘清和審視

      2014-07-25 06:37:00廖梅清
      北方文學·下旬 2014年4期
      關鍵詞:現(xiàn)代文學文學史

      摘 要:厘清“民國文學史”概念有利于更清晰地看清其優(yōu)缺點,發(fā)現(xiàn)其存在的局限性:模糊不清的屬性問題和缺乏核心評價體系,這些都是需要加以審視和反思的,目的在于促進現(xiàn)代文學史編寫更好的發(fā)展。

      關鍵詞:“民國文學史”;現(xiàn)代文學;文學史

      近年來,出于學科的發(fā)展需要,“民國文學史”被提出并成為當前學術研究一個熱點命題。隨著研討的深入發(fā)展,許多學者提出了各種各樣的觀點和建議,因而有關“民國文學史”概念的理論維度也就亟待厘清,而對此所存在的局限和問題也需要加以審視和反思,意在促進現(xiàn)代文學史編寫更好的發(fā)展。

      一、“民國文學史”概念的厘清

      “民國文學史”這一學術命題從提出到現(xiàn)在,學術界仍停留在理論層面上的討論和分析?!懊駠膶W史”概念的內(nèi)涵、外延、邏輯框架以及價值評估等等,都還沒有具體明確的結(jié)論。迄今為止,學術界對這些問題的爭論一直居高不下,內(nèi)部依然存在著諸多不確定的因素。當下,張福貴、秦弓、丁帆、等學者,都對此問題進行了詳細辨析和熱烈討論,大聲呼吁建構(gòu)“民國文學史”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但是,部分問題依然處于一種擱置爭議的狀態(tài),沒有最終形成彼此都完全認同的結(jié)論。其實,“民國文學史”概念在大陸很早就被提出。早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民國文學”的概念即被提出并運用在研究中,出現(xiàn)了《中國民國文學史》等著述。[1]1999年,陳福康借助史學界的概念,建議中國文學的現(xiàn)代/當代之名不妨“退休”,代之以中華民國文學/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學之謂。[2]但概念在提出的當初卻沒有得到學界足夠的注意。2003年,張福貴指出,以“民國文學”取代“現(xiàn)代文學”意在“從意義概念返回到時間概念”。他認為,“文學史的命名,不同于文學評論,也不同于文學史本身,應該獲得最大限度的認同。從這一點來說,作為一種存在事實的陳述,文學史因為盡量淡化命名的傾向性,而突出中間性。時間概念又具有中間性,不包含思想傾向,沒有主觀性,不限定任何的意義評價,只為研究者提供一個研究的時空的邊界。”因而,他建議突破單一的歷史局限,將現(xiàn)代文學的命名從現(xiàn)代的意義框架還原于時間框架,以時間概念的無限包容性、豐富性、可能性為其重新命名,以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轉(zhuǎn)型為背景,對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的命名進行重新的梳理和辨析,把 1949 年以前的文學稱“中華民國文學”,1949 年以后的文學稱謂“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學”。[3]秦弓則從民國史的視角對現(xiàn)代文學學科進行了反思,對“歷史還原”進行了詳細解讀。他認為,首先是追溯現(xiàn)代文學的傳統(tǒng)根源;其次是還原現(xiàn)代文學的發(fā)展脈絡和歷史原貌;最后是探究現(xiàn)代文學的社會文化背景。也就是說,現(xiàn)代文學的“歷史還原”,不能僅僅局限于新民主主義的視角,而是應該引進民國史視角,全面解讀辛亥革命的重要性,勇于正視民國為現(xiàn)代文學提供的發(fā)展空間,還原面對民族危機的民國姿態(tài),進而復原現(xiàn)代文學史的原生態(tài),才能準確地理解現(xiàn)代文學的作家、作品和其他文學現(xiàn)象。[4]丁帆則從文學史的斷代層面切入問題,他認為“晚清文學”歸屬清代文學,“民國文學”就是民國文學。他還提出,“民國文學”的表述在大陸自 1949 年中斷之后,在臺灣地區(qū)仍可以繼續(xù)沿用。他進而提出了“民國文學風范”的概念,旨在說明作為一種區(qū)域性非常明顯的文學形態(tài),臺灣地區(qū)在 1949 年以后,依然保留了五四新文學的傳統(tǒng)(這里特指五四前后包括俗文學在內(nèi)的“人的文學”的內(nèi)涵)。[5]李怡則運用“民國機制”的概念,來重新審視現(xiàn)代中國文學是在“民國”這一特殊生存環(huán)境和文化環(huán)境之中產(chǎn)生的,他認為“民國機制”至少包括三個層面的含義:“作為知識分子一種生存空間的基本保障;作為現(xiàn)代知識文化傳播渠道;作為精神創(chuàng)造、精神對話的基本文化氛圍。”[6]我們由此可以看出,上述學者從各自的學術立場出發(fā),站在時代發(fā)展的新高度,詳細回答了“民國文學史”作為一種相對合理的文學史命名方式,到底具有怎樣的特質(zhì)和優(yōu)勢,究竟在什么層面上去除了“中國新文學史”、“現(xiàn)代中國文學史”、“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等系列命名的局限性,此種稱謂的合法性究竟表現(xiàn)在什么地方等等。

      二、關于“民國文學史”概念的審視

      在理論層面上,從概念明確、便于操作的角度,“民國文學史”優(yōu)勢明顯:所謂“民國文學史”,就是在民國時期出現(xiàn)的文學,它包括這一時期的白話文學,也包括了這一時期出現(xiàn)的文言文學、舊體詩詞以及通俗文學;它的時長可以靈活考慮,既可以僅僅包含1912年至1949年的中國文學,也可以在此基礎上加上1949年之后的臺灣文學;它的編寫方式可以靈活多樣,可以有所側(cè)重,也可以采取“博物架”式的寫法,總之避免了“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可能出現(xiàn)的一切問題。然而,“民國文學史”所預設的種種優(yōu)勢真的存在嗎?如果真正進入到文學史研究實踐中,它在理論層面上的優(yōu)勢能否得到展示?這應該加以審視和反思。

      “民國文學史”的屬性問題。張福貴建議用純粹的時間概念為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的命名進行重新的梳理和辨析。因為在他看來,“時間概念又具有中間性,不包含思想傾向,沒有主觀性,不限定任何的意義評價,只為研究者提供一個研究的時空的邊界?!盵7]然而,“民國文學”難道真的只是一個單純的時間性概念?這樣的一種歷史敘述模式真的不存在任何思想傾向,沒有主觀性?答案是否定的。正如韋勒克、沃倫所說:“不能同意認為文學時代只是一個為描述任何一段時間過程而使用的語言符號的那種極端唯名論觀點。極端的唯名論假定,時代的概念是把一個任意的附加物加在了一堆材料上,而這材料實際上只是一個連續(xù)的無一定方向的流而已;這樣,擺在我們面前的就一方面是具體事件的一片渾沌,另一方面是純粹的主觀的標簽?!盵8]因而,當大家所預設的理想的客觀純粹的時間性概念破滅之后,應該思考“民國文學史”這一概念的意義指涉是什么。學界認為,在“民國文學史”的“敘史”框架中,可以實現(xiàn)“歷史還原”,回到文學史本身,回到文學本身。[9]在理論上,不可否認,在“民國文學史”的框架中,確實有利于還原這個歷史時期文學的真實歷史境遇,展示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存在和發(fā)展的“民國生態(tài)”。然而,當理論家們引用伊格爾頓“審美意識形態(tài)”,指出“純文學”的虛妄性,通過“知識考古”的方式探索出“純文學”背后的政治意識形態(tài)的時候,在政治視野下的“歷史還原”,回到文學史本身以及回到文學本身只能是幻想,而且很容易被打破?!懊駠膶W史”的概念建立于政體的更替而命名,將民國文學背后的政治力量——民國政府及其主宰者看作是文學成長的核心的制約力量和控制力量。這就很容易使人質(zhì)疑“民國文學史”歷史敘述范式具有明顯的民國政治意識形態(tài)。當學界詬病“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的意識形態(tài)書寫的時候,“民國文學史”會不會也成為下一個意識形態(tài)書寫者?

      “民國文學史”的核心評價體系問題。學術界預想借助“民國文學”這一“時間性”概念去擴展研究疆域,將這一時期的“通俗文學”、“文言文學”和“舊體詩詞”等“被遮蔽”的對象以及更多因素,以客觀的方式納入研究視域。然而,這樣的歷史敘述模式真的可以包羅萬象,可以容納各種各樣的文學樣式?表面上看這是這是“要不要入史”,在本質(zhì)上卻是“能不能入史”、“怎樣入史”的問題,也就是說,“民國文學史”有沒有一套“入史”評價機制能夠兼容各種文學樣式和文學想象。正如張?zhí)抑匏f的那樣,“當‘民國文學成為論者所期待的某種‘可以包羅萬象的時間容器時,這個概念面臨的最大難題或許恰恰是,無法確定一個像‘現(xiàn)代文學的‘現(xiàn)代那樣的理論支撐點。一旦一個文學史概念是‘包羅萬象的,它就會因為邊界過于寬泛而使內(nèi)質(zhì)變得模糊?!盵10]“民國文學史”的研究不能僅僅著眼于研究范圍的擴大、研究材料的增加,而應該依托研究觀念和方法的更新,找到一套核心評價機制才能真正彰顯這一概念的內(nèi)在效力。這是研究實踐中無法避免的也是真正困難之處。類似的嘗試和努力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中并不缺乏。在20世紀90年代,嚴家炎就嘗試過將金庸的作品納入到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中,為此撰文闡述金庸作品的“現(xiàn)代性”。 雖然嚴先生的努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金庸成功地從一位“通俗小說家”躋身到“嚴肅小說家”的行列中,但他并沒有改變文學史“列席”人員的尷尬:金庸小說的“現(xiàn)代精神”,無論怎么講,都無法與魯迅、巴金、茅盾的小說的“現(xiàn)代精神”等同起來,它們是兩種不同的“現(xiàn)代性”闡述方式。這樣的問題在“通俗文學”、“舊體詩詞”研究中同樣存在,它們沒有被寫進文學史的根本問題還在于闡釋框架。例如,錢理群、溫儒敏和吳福輝等人的合著《中國現(xiàn)代文學三十年》(修訂本)把原來沒有寫進文學史的通俗文學和臺港文學部分正式納入到文學史教材之中。他們秉持鮮明的“現(xiàn)代”理念與維度,認定“現(xiàn)代文學就是用現(xiàn)代文學的語言和文學形式,表達現(xiàn)代中國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學?!盵11]倘若按照傳統(tǒng)的文學史觀來看,這些似乎顯得有點自相矛盾。由此可見,在文學史的編寫實踐中,沒有一套較為完善的“入史”評價體系或闡釋框架是不能實現(xiàn)這樣的理想的:兼容“通俗文學”/“嚴肅文學”、“白話文學”/“文言文學”、“新詩”/“舊詩”并打破它們的芥蒂和隔膜。

      三、結(jié)語

      對“民國文學史”概念所存在的局限進行審視和反思并不是要否定其價值意義,而意在促進現(xiàn)代文學史編寫更好地發(fā)展?!懊駠膶W史”命題在中國大陸提出的時間也不短了,但以“民國文學史”為核心觀念的研究范式的建構(gòu)到目前為止仍處于醞釀和起步的階段,亟待一部真正的“民國文學史”的成果出現(xiàn)。

      參考文獻:

      [1]葛留青、張占國:《中國民國文學史》,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陳??担骸稇摗巴诵荨钡膶W科名稱》,見《民國文壇初探》上海書店出版社,1999年版。

      [3] [7]張福貴:《從意義概念返回到時間概念——關于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命名問題》,香港《文學世紀》2003年4期。

      [4]秦弓:《現(xiàn)代文學的歷史還原與民國史視角》,《湖南社會科學》2010年第1期。

      [5]丁帆:《給新文學重新代的理由》,《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2011年第3期。

      [6]李怡:《五四與現(xiàn)代文學民國機制的形成》,《鄭州大學學報》2009年第4期。

      [8]韋勒克、沃倫:《文學理論》,劉象愚等譯,三聯(lián)書店,1984年版,第302頁。

      [9]王學東:《“民國文學”的理論維度及其文學史編寫》,《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2011年第4期。

      [10]張?zhí)抑蓿骸兑饬x與局限——作為文學史視角的“民國文學”》,《文藝爭鳴》第2012年第9期,第45頁到48頁。

      [11]錢理群、溫儒敏、吳福輝等:《中國現(xiàn)代文學三十年》(修訂版),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第1頁。

      作者簡介:廖梅清(1989-),女,漢族,廣西貴港人,2012級碩士研究生,就讀于廣西師范大學文學院,研究方向為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

      猜你喜歡
      現(xiàn)代文學文學史
      研究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第三只眼——評季進、余夏云《英語世界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綜論》
      國際漢學(2020年1期)2020-05-21 07:23:42
      現(xiàn)當代詩詞文學史地位大家談
      當代詩詞怎樣才能寫入文學史
      作品選評是寫好文學史的前提——談20世紀詩詞寫入文學史問題
      現(xiàn)代文學源頭下的韓國文學探析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7:06
      中國現(xiàn)代文學教堂書寫的空間敘事
      論中國現(xiàn)代文學多重視角下的鄉(xiāng)土敘事
      唐山文學(2016年11期)2016-03-20 15:25:59
      辯證理解現(xiàn)代文學史書寫的“真實性”
      江漢論壇(2015年7期)2015-02-27 16:05:30
      端木蕻良:草原文學在現(xiàn)代文學中發(fā)聲
      小地方文學史的可能與向度——冉隆中和《昭通文學三十年》
      西南學林(2014年0期)2014-11-12 13:09:14
      海兴县| 江山市| 即墨市| 丹江口市| 静宁县| 海宁市| 尤溪县| 乐都县| 涟源市| 上杭县| 麻江县| 平昌县| 来凤县| 城市| 恩施市| 赣州市| 六安市| 湘乡市| 静宁县| 昭平县| 湄潭县| 湘乡市| 云浮市| 神农架林区| 隆子县| 安龙县| 五原县| 定陶县| 广东省| 平安县| 安顺市| 象州县| 合山市| 杭州市| 古丈县| 宜君县| 巴彦淖尔市| 阜康市| 南安市| 临沧市| 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