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忠明
一頁由著名愛國人士黃炎培先生手書的扇面,存放在滬上寶山路一間老房子中近60個春秋,紙上銹跡斑斑,布滿歲月痕跡,但墨彩鮮亮依舊。上海書法教師馮建麟向筆者講述了此件墨寶的主人、他父親、民主建國會老會員馮執(zhí)中先生在抗戰(zhàn)時期的漢口與黃炎培先生一段鮮為人知的往事。
“8·13”淞滬會戰(zhàn)后,上海淪陷,日寇進攻南京,國民政府已遷往武漢,當年11月馮執(zhí)中在漢口江漢路任新華銀行武漢分行總務股長。某日,馮接到新華銀行總經(jīng)理王志莘一封來信說,有位老者來此暫住,一切由馮接待安排起居飲食,來人的其他事情不必多問。于是,銀行的三層閣樓被布置成簡單客房,老者來到,方知是當時的國民參政會議員黃炎培先生,他來此開展抗日救國活動(王志莘是黃炎培的學生) 。于是,一些知名愛國人士絡繹來訪,小閣樓的燈火常常亮到下半夜才熄。
1938年5月,日寇進攻武漢,武漢保衛(wèi)戰(zhàn)開始,不久,黃炎培離開漢口,臨行前他拿出一包東西請馮妥善保管,并書贈此扇面給馮執(zhí)中,詩曰:“羅浮仙蝶夢徘徊,庾嶺陽光泄早梅。孤負南天好風景,此行不為看山來。百丈春虹臥不波,當年人未隔銀河。卻因萬戶推籠遍,想像從來市虎多。執(zhí)中先生正,戊寅六月黃炎培”。此刻的黃炎培先生面對祖國大好河山被日寇野蠻侵略踐踏,國人生靈涂炭,心情十分沉重,下筆蒼勁含憤,墨色悲愴凝重,憂國憂民之情充溢于此頁扇面之中。
是歲十月,漢口淪陷,馮與四位銀行同仁留守在租界內(nèi)的滿沙街辦事處。不久,或許是有人告密,一天傍晚,突然有個漢奸帶了一隊日本兵持槍沖進銀行強行搜查,到處亂翻,一個鬼子在庫房的櫥頂上發(fā)現(xiàn)一包東西,此物正是黃炎培寄存的。就在小鬼子的刺刀行將挑開這紙包的危急時刻,忽聽得外間“轟隆”一聲巨響,鬼子全都沖到外間,原來是馮的一位同事見事不妙,暗中順手把一只大扁櫥拉倒,壓在一日本兵腳上,疼得那小子殺豬般“哇哇”嚎叫。馮在里面趕緊用一包彩票施調(diào)包之計……后來才知道這包東西是當時事關(guān)抗日救亡活動的重要文件。
1939年馮執(zhí)中離開漢口調(diào)往上海。上海解放前夕,黃炎培特意請馮執(zhí)中在飯店會面敘舊,席間又送了一副黃老自己新寫的書法對聯(lián)給馮執(zhí)中,感謝他在漢口保護了那包重要文件和掩護、幫助了一些愛國民主人士。可惜,那副黃炎培先生所寫、有馮執(zhí)中上款的對聯(lián)在“文革”中被抄走,如今不知流落在何處。只剩下當年被“紅衛(wèi)兵”扔在火堆旁揉成一團的黃炎培墨跡扇頁,被家人偷偷撿起收藏至今,作為馮家最珍貴的紀
念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