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
【摘要】為適應素質(zhì)教育的需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在歷史教學中構(gòu)建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挖掘并充分利用歷史素材,不僅能讓課堂變得生動有趣,而且可以通過這些素材與歷史教材有效的結(jié)合, 對學生進行熏陶、教育、潛移默化地施加影響從而達到推動學生人格、品德的建塑,完善教學的目的。
【關(guān)鍵詞】素材趣味思考 趣味與深度結(jié)合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5-0029-01
中國歷史文化源遠流長, 博大精深, 歷史知識多姿多彩,浩如煙海。在我們很多人看來上歷史課應該是生動有趣,引人入勝的。但事與愿違, 在教學過程中常碰到這樣的情況,教材在編寫上過于刻板教條,教師上課枯燥乏味,學生聽起來昏昏欲睡,使教學陷入尷尬的境地。其實歷史課是可以上得相對有趣和精彩的,這需要我們的教師開動腦筋、積極探索,大膽創(chuàng)新,靈活利用各種素材,巧妙與教材相結(jié)合,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活躍課堂。
這里的素材我們可以理解為輔助歷史教學的所用文字材料、圖片和音像資源。挖掘并充分利用歷史素材,不僅能讓課堂變得生動有趣,而且可以通過這些素材與歷史教材有效的結(jié)合, 對學生進行熏陶、教育、潛移默化地施加影響從而達到推動學生人格、品德的建塑,完善教學的目的。那么,如何在有限的課堂里充分合理的利用好這些素材呢?在選擇素材時應該注意四個問題:
第一,趣味性強,所選的素材應該是內(nèi)容經(jīng)典、語言精妙,生動有趣。
第二,針對性強,必須圍繞教學目的展開,要與相關(guān)教材內(nèi)容有一定的聯(lián)系,便于引用,引發(fā)興趣。
第三,教育意義大,以勵志、激勵、磨練教育為主,起到引導人們積極上進,奮發(fā)進取的作用。對學生的品德和心智培養(yǎng)有一定的教育意義。
第四,思考空間大,文字優(yōu)美,短小精悍,論述精辟,有一定的思維空間,能激發(fā)學生進行思考。
歷史教學中可以選用的素材通常有以下五個大類:
一、故事類:神話、傳說、典故、成語、笑話
選用這一類的素材,教師必須認真?zhèn)湔n,精心挑選有確實可用、生動有趣的材料,最好放在開始上課前講,作為教材的導入語,它能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調(diào)動學生的注意力和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例如《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我先給學生講一個題為《圓明園是誰燒的?》笑話:一個教育局的領(lǐng)導到一所學校進行教學工作的檢查,他 問兩名初中學生:“圓明園是誰燒毀的?”其中一名學生答:“不知道,不是我燒的?!绷硪粋€學生也回答:“也不是我燒的?!睂W生的班主任對校長說:“這兩個學生是我班上最好的學生,他們說不是他們燒的那肯定就不是他們燒的。”此時,其中一名學生家長來了,一聽此事,立即對校長說:“不就是圓明園嗎?燒了就燒 了,多少錢?我賠!”大凡聽到這,學生總會開懷大笑,之后,我設計學生感興趣的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學生各抒己見,然后以一個設問“圓明園究竟是誰燒的 ”導入課堂。講完課本內(nèi)容之后再提出一個問題:這個笑話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讓學生思考、發(fā)表見解,改變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形態(tài),形成師生之間的互動,充分聽取學生的想法,并給他們一個恰當妥切的回應,最后再做一個總結(jié)陳述,讓學生明白這個笑話蘊涵的道理:缺乏歷史知識使人愚昧無知,忘記歷史意味著背叛??蛇x用的成語、典故有 :班門弄斧、圍魏救趙、退避三舍、問鼎中原等,教師可根據(jù)具體情況引用。
二、警示類:名人名言、警句、俗語、諺語
有警示作用的名言警句,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形成良好健全的品格意志有一定的教育意義。在教學中有的放矢的穿插一些名言警句、俗語、 諺語等,不僅能讓教師的語言流溢文采,活躍課堂氣氛,還能充分展示歷史課的內(nèi)涵和深度,經(jīng)過教師的巧妙設計,引發(fā)學生正確思考,提高歷史思辨能力。
三、傳記類:名人傳記、秩事
古今中外眾多歷史名人猶如燦爛群星在歷史的天空中與日月同輝,他們對推進人類社會發(fā)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對整個人類文明的進步產(chǎn)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了解他們的成長或創(chuàng)業(yè)過程中所經(jīng)歷的一些有意義的事情,能夠給予學生一定的思考和啟迪。特別是針對學生崇拜名人、英雄的特點,教學中可以結(jié)合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所表現(xiàn)的高尚的氣節(jié)、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小故事,充分利用優(yōu)秀人物的人格魅力來感染學生,幫助其養(yǎng)成矢志不渝的頑強意志,樹立遠大的理想,使學生明白只有把自己的前途命運與國家利益相結(jié)合,才能充分體現(xiàn)個人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又如介紹布魯諾、諾貝爾、伽里略等人的事跡培養(yǎng)學生追求科學、真理的奉獻精神。
四、文學類:詩、詞
在中國古典文學中,詩與詞可謂是兩朵奇葩。它們的語言優(yōu)美、結(jié)構(gòu)完善、寓意深刻、意境悠遠。在教學中恰當?shù)厥褂靡恍┰?、詞,不僅能豐富學生的知識, 陶冶學生的情操, 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文學修養(yǎng), 還能拓展學生視野, 從不同的角度展示歷史的精髓和魅力。
近代中國伴隨著外國侵略者的炮火和本國封建統(tǒng)治者的屠刀, 給中國人民帶來了無窮的災難, 同時也驚醒了中國人民, 他們開展了如火如荼的反侵略反封建的斗爭。在這個過程中產(chǎn)生的近代詩歌很自然地反映了時代特色, 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內(nèi)涵, 凸現(xiàn)了愛國主義的情懷。充滿尖銳矛盾斗爭的近代社會歷史背景, 給敏銳頭腦和卓越膽識的詩人提供了豐富的題材, 彰顯著愛國主義的鮮明時代感。聞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黃遵憲先生的《贈梁任父同年》、《哀旅順》、《臺灣行》及丘逢甲所作《春愁》等等,這些詩作在社會上起著抑惡揚善,針砭時弊, 抒發(fā)情志倡言是非的作用。在中國近代史教學中恰當?shù)厥褂靡恍┰姼? 它不僅能豐富學生的知識, 陶冶學生的情操, 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文學修養(yǎng), 而且還能活躍課堂氣氛, 開闊學生視野, 通過多側(cè)面多角度地評說歷史, 強烈的說服力和藝術(shù)感染力更能觸動學生的心靈。
五、音像類:音樂、影像資源
影音資源主要來自電影和電視片,這些素材大多是節(jié)選自國內(nèi)外的歷史片、紀錄片的某些小片段,在多媒體教學中運用非常廣泛,不再贅敘。音樂和歌曲作為一種藝術(shù) 形式,也多見于多媒體教學,其實把音樂和歌曲欣賞引入歷史教學,應該不拘泥于多媒體教學,通過對古今中外音樂作品的欣賞,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情趣,開闊視野,提高鑒賞能力,培養(yǎng)高尚的情操。特別是通過對我國民歌、民族音樂的欣賞,使學生熱愛祖國民族音樂文化激勵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如結(jié)合抗日戰(zhàn)爭可以給 學生欣賞《長城謠》、《松花江上》、《大刀進行曲》、《黃河頌》等向?qū)W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激起學生的愛國之情。教學中,如果我們的教師能自己唱上一兩首歌曲,或者指導學生們一起合唱,更能讓學生身臨其境,去享受歡樂,感受痛苦,去體驗困難,從而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樂世界,就能喚起他們愛國主義的感情,讓他們感到勞動和學習的自豪,懂得今天珍惜來之不易學習生活,關(guān)注世界和平,敬仰先烈的英雄行為,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心靈的凈化。
選用素材,不僅僅是為了把一節(jié)歷史課上得生動好聽,引進學生的興趣,更重要的是能夠針對所選用的素材調(diào)動學生的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fā)學生的思考能力,把歷史課上得既有趣味又有深度。這要求我們教師多閱讀,不斷豐富自己的內(nèi)涵、擴大自己的知識面,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認真?zhèn)湔n。只有這樣,歷史課才能洋溢著歡愉生氣,活色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