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屆中央政府把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作為開門第一件大事來抓,相關改革舉措密集推出,各地迅速跟進,極大地激發(fā)了市場活力、發(fā)展動力和社會創(chuàng)造力。可以說,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推進簡政放權,已成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和當頭炮。我們必須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明確目標任務,理清工作思路,切實增強改革的緊迫感和責任感,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改革精神和要求,扎實做好相關工作,確保改革成效。
一、充分認識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這項工作。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要進一步簡政放權,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減少政府對微觀事務的管理,市場機制能有效調節(jié)的經濟活動,一律取消審批,對保留的行政審批事項要規(guī)范管理、提高效率;直接面向基層、量大面廣、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經濟社會事項,一律下放地方和基層管理。國務院提出,本屆政府任期內國務院部門行政審批事項減少三分之一以上。繼去年取消下放416項審批事項后,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各部門審批事項再取消下放200項以上。前不久,國務院60個部門集中向社會曬出權力清單,釋放出改革的強烈信號,使廣大人民群眾看到中央深化改革的勇氣和決心。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中央部署,結合我省經濟社會發(fā)展實際,提出了更高的目標要求。省委《關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精神的意見》提出,5年內省級行政審批事項再削減二分之一左右;省政府和省編委先后出臺《關于推進政府職能轉變簡政放權減少行政許可的意見》(魯政發(fā)[2013]15號)、《省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的實施意見》(魯編[2014]10號),都把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作為重中之重,作了安排部署。大家一定要把思想認識和行動統(tǒng)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上來,下更大決心、花更大氣力,堅定不移地做好這項工作。
(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是釋放改革紅利、加快我省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李克強總理指出,做好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既利當前又惠長遠,是打造經濟升級版的關鍵一招。當前,我省正處于加快鳳凰涅槃、促a進經濟社會發(fā)展轉型提升的關鍵時期。保持經濟穩(wěn)中求進、進一步激發(fā)市場活力、改革創(chuàng)新的任務非常艱巨,經濟發(fā)展中政府與市場、社會之間的職責邊界不清晰,政府對于微觀經濟活動干預過多等體制機制問題依然存在,具體表現為前置審批過多、市場準入門檻過高、行政壟斷過多等,制約了經濟發(fā)展活力。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是發(fā)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fā)揮政府作用的重要結合點,通過改革,大力減少行政審批事項,該取消的取消、該下放的下放、該整合的整合,可以降低市場準入門檻,使企業(yè)在更大程度上擁有生產經營活動的“拍板權”,進一步激發(fā)市場主體的創(chuàng)造力;同時,也可以使政府把更多的精力用到加強事中事后監(jiān)管上,規(guī)范市場秩序,營造良好的發(fā)展環(huán)境,使改革紅利得以真正釋放,推動我省經濟加快轉型升級。
(三)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是建設服務政府和廉潔政府的內在要求。行政審批是政府權力的具體體現,“一張嘴、一支筆、一個章”,直接面對人民群眾。目前,各級政府在實施行政審批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流程繁瑣、時限過長、收費過高等問題。有的部門領導特別是中層干部對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重要性、緊迫性認識不到位,管理理念陳舊,重審批輕監(jiān)管,不愿削減審批事項,中梗阻問題比較突出。一些審批權力過于集中的部門和崗位,已成為腐敗的多發(fā)領域,影響了政府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形象。通過改革,大力減少審批項目,優(yōu)化審批流程,可以最大程度方便群眾、企業(yè)和基層。同時,公開權責清單,規(guī)范權力運行,推動行政權力陽光透明運行,可以有效防止政府部門和工作人員權力“尋租”,消除滋生腐敗的土壤,真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因此,我們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對于加快服務政府、廉潔政府建設,更好地為人民服務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準確把握當前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目標任務
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關鍵是要緊緊圍繞政府職能轉變這個中心,牢牢把握“放”和“管”這兩翼?!胺拧本褪且言摲诺臋鄨詻Q放開放到位,“管”就是要加強事中事后監(jiān)管,把該管的事管住管好。要實現“一體兩翼”的目標,必須下力氣抓好“亮家底、削權力、優(yōu)程序、控新增、重監(jiān)管”五項重點任務。
一是亮家底,就是摸清現有審批事項底數,建立行政審批事項目錄管理制度。這項工作是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起點。只有把底數弄清楚了,才能確保審批事項的真實性、準確性和規(guī)范性。否則,取消和下放就會變成“數字游戲”,嚴控新增也會變成一句口號,規(guī)范審批行為更無從談起。目前,省級行政審批事項目錄正在征求各方面意見,近期提請省政府審議后向社會公布。市縣政府也要抓緊編制本級審批事項目錄,10月底前必須向社會公布。今后,凡未納入目錄的行政審批事項,一律不得實施。
二是削權力,就是大力取消下放行政審批事項。圍繞實現本屆政府省級行政審批事項再削減二分之一左右的目標,去年,省級取消下放了200多項審批事項,應該說開了個好頭,但改革的力度還不夠大,特別是取消下放的審批事項含金量不夠,真金白銀少,企業(yè)和老百姓感覺還不夠解渴。最近,我們結合編制審批事項目錄,研究提出了今年省級第一批取消下放審批事項的意見,報省政府審定后公布。計劃下半年再取消下放1-2批,爭取年內完成削減任務的30%左右。在注重數量的同時,還要更加注重質量,重點加大投資審批、生產經營活動審批、資質資格許可和認定、社會管理領域審批事項的取消下放力度,真正把那些“含金量”高、社會受益面廣的事項取消下放到位,進一步激發(fā)社會投資創(chuàng)業(yè)熱情。
同時,要重視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的清理問題。目前,除了依法設定的行政許可事項外,各級各部門還存在著大量以紅頭文件設定的非行政許可事項,這些對企業(yè)和老百姓來說是一樣的,都要跑到你那兒蓋章辦手續(xù),因此,這也是審批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近日,國務院下發(fā)《關于清理國務院部門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的通知》(國發(fā)[2014]16號),明確要求國務院各部門一年內全部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同時對各級政府也提出了要求。各級各部門要不等不靠,結合編制審批事項目錄和取消下放工作,抓緊對“紅頭文件”設立的各類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進行集中清理,該取消的堅決取消,該調整的依法調整,真正堵住“偏門”,消除灰色地帶。
三是優(yōu)程序,就是對保留下來的審批事項,規(guī)范審批程序,優(yōu)化審批流程,提高行政效率。首先,各部門要將所有審批事項的設定依據、受理方式、提交材料、審批環(huán)節(jié)、審批時限、審核標準、是否收費等向社會公布,讓社會公眾在辦理審批事項時有章可循、有據可查。其次,要進一步優(yōu)化審批流程,減少審批環(huán)節(jié)、縮短審批時限、降低收費標準。目前,全省市縣都建立了政務服務大廳,下一步要在完善運行機制上下功夫,積極推動審批事項“兩集中兩到位”,實行“一個窗口受理、一站式審批、一條龍服務”的運行模式,推行網上審批、并聯(lián)審批,切實提高審批效率,為企業(yè)和群眾辦事提供更多便利。再次,要細化審批的規(guī)則和標準,規(guī)范審批權限,最大限度減少自由裁量權。
四是控新增,就是在大力削減現有行政審批事項的同時,以更加嚴格的措施控制新增審批事項。這是防止審批事項反彈的治本之策,否則這邊減那邊增,按下葫蘆浮起瓢,改革就很難見到實效。省政府確定,今后各級各部門一般不再新設審批事項,確因工作實際需要新設的,必須嚴格遵守行政許可法和嚴格控制新設行政許可的有關規(guī)定,從嚴把握設定標準,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加強合法性、必要性和合理性審查論證。凡未能通過審查論證的,一律不得新設,防止審批事項邊減邊增、明減暗增。
五是重監(jiān)管,就是更加注重加強和改進事中事后監(jiān)管,更好發(fā)揮政府作用。要適應簡政放權的新形勢新要求,改變過去重審批輕監(jiān)管的做法,抓緊建立健全后續(xù)監(jiān)管制度,完善監(jiān)測體系,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監(jiān)管網絡和科學有效的監(jiān)管機制。要結合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優(yōu)化職能配置,進一步強化部門監(jiān)管責任。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推進執(zhí)法重心下移。探索建立科學的抽查制度、責任追溯制度、經營異常名錄和黑名單制度,規(guī)范市場主體行為,防止監(jiān)管“缺位”。特別是對食品安全、環(huán)境保護、安全生產等事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的領域,要進一步提高監(jiān)管能力,改進監(jiān)管方式,建立起功能完善、防控嚴密、執(zhí)行高效的監(jiān)管體系。
三、采取有效措施確保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取得實效
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責任重大,任務艱巨。特別是經過前幾輪的改革,容易清理的審批事項都已取消下放,剩下的都是“硬骨頭”,涉及部門核心權力,傷筋動骨,改革的難度很大。我們要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和勇氣,采取更加積極有效的思路辦法,堅決打好這場改革攻堅戰(zhàn)。
一要強化組織領導。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是各級政府的自我革命,也是各部門的自我削權。能否取得成功,關鍵看各級各部門領導的認識和態(tài)度。只有認識到位了、態(tài)度堅決了,才能采取強有力的措施加以推進。各級各部門一定要增強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切實把這項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主要領導要親自抓、負總責,分管領導要周密部署,切實做到思想認識到位、組織領導到位、工作措施到位。目前,全省大部分市縣都將審改工作牽頭部門調整為機構編制部門,并明確了工作機構,但有的只有兩三個人,很難適應改革工作的需要。機構和人員沒有到位的地方要抓緊到位。機構編制部門要發(fā)揮牽頭作用,勇于擔當改革責任,加強調查研究,完善政策措施,及時反映和研究解決改革中遇到的問題,為黨委、政府當好參謀助手。
二要加強統(tǒng)籌規(guī)劃。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是一項長期的任務,不可能一蹴而就,這要求我們必須搞好統(tǒng)籌規(guī)劃和總體安排,規(guī)范有序地推進。魯政發(fā)[2013]15號和魯編[2014]10號文件明確了本屆政府職能轉變、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目標任務和工作安排,確定了改革的路線圖和時間表。目前,省編辦正在抓緊制定市縣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的指導意見,文件下發(fā)后,各地在制定改革方案時,要把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作為重要內容,作出規(guī)劃安排,明確目標任務、工作重點、責任分工和時限要求,統(tǒng)籌推進改革工作。
三要堅持開門搞改革。“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作為行政審批相對人,哪些事項應該取消、哪些事項適合下放,企業(yè)和老百姓最清楚、最明白。要堅持開門搞改革,加大信息公開力度,讓企業(yè)、社會組織和專家學者發(fā)表意見,讓群眾說得上話、插得上手,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協(xié)同推進改革。最近,省里專門成立了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咨詢委員會,并召開了第一次會議,對省級行政審批事項目錄進行了論證,取到了較好效果。各地在推進改革過程中,要通過各種形式廣泛征求意見,向社會公開審批事項信息,公布監(jiān)督電話,全方位接受社會監(jiān)督,形成推進改革的合力。
四要與教育實踐活動相結合。當前,市縣正在集中開展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本身就是各部門整改的內容。我們要借機借勢借力,把推進改革與搞好活動結合起來,建立相互促進機制。省編辦將加強同省委督導組的溝通聯(lián)系,將各地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納入督導范圍,及時反饋工作開展情況。各地要通過教育實踐活動助推審批制度改革,以審批制度改革的成果來檢驗教育實踐活動的成效,使兩者相互促進、相輔相成。
五要狠抓督促落實。省委、省政府確定,將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納入了省科學發(fā)展綜合考核體系,如果改革落實不到位,將影響對各地和省直部門領導班子的考核。各市縣也要根據樹清省長的批示精神,把審改工作納入考核體系。各級機構編制部門要充分利用這一有力抓手,會同組織部門進一步突出考核重點,細化標準,創(chuàng)新方式,科學有效地搞好考核工作;要會同黨委、政府辦公室(廳)、監(jiān)察部門建立督查機制,定期對各部門推進改革情況進行督促檢查,及時了解已取消下放審批事項的執(zhí)行情況、存在問題,總結推廣典型經驗,對工作開展不力的要進行問責。下半年,省編辦將會同有關部門對各地審改工作進行督導,并在全省范圍內通報進展情況?!醣疚臑閯⑿翘┲魅卧谌⌒姓徟贫雀母锕ぷ黝I導干部專題培訓班上的講話摘要,題目為編者所加 E:FQJ
關鍵詞:行政審批制度改革 簡政放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