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紹先
本來想用“漢傳佛教的危機”作標題,擔心太刺眼而改??赡芎芏嗳瞬煌馕业奶岱?,太聳人聽聞了吧?佛教不是興旺的很嗎?
如果到名剎古寺,或是到一些所謂的佛教文化景區(qū)去掃一眼,你當然會得出佛教正在興旺的結論。那金碧輝煌高大壯觀的佛像;那人山人海香煙繚繞的場面。媒體報道,2014年正月初一這天,北京僅雍和宮就涌進8萬人拜佛燒香;杭州半夜就有很多人到靈隱寺排隊等待第二天一早燒頭香。佛教怎么會有危機呢?
依我看這正是佛教危機的癥候之一:高燒虛熱。
佛教本以療救人心為基本出發(fā)點,讓人遠離世俗的誘惑是佛教存在的根本理由。無論是印度的佛教,還是漢傳佛教,都以救苦救難為己任。什么時候佛教開始要錢才度人的?為了錢而給人福報,那還是佛教嗎?今天你在漢傳佛教地區(qū)(不包括臺灣,但也包括很大一部分藏傳佛教地區(qū)),已經(jīng)很難找到不交錢也讓進的大廟了。進廟收門票這種佛教史上聞所未聞的怪事,就這樣理所當然的在當代普及了。
如果統(tǒng)計燒過香的人群數(shù)量,那無疑會得出佛教興旺發(fā)達蒸蒸日上的結論。但是,這些燒過香的人,可能轉身又去拜了老子、孔子,或者關公、媽祖、土地公,甚至去請了“跳大神”的巫師。他們對于佛陀完全采取了直接的實用主義策略,他們不了解佛陀與老子、孔子、關公,或者“跳大神”的有什么實質性的區(qū)別。他們沒有認真地研讀過哪怕是一部佛經(jīng);他們也沒有認真地聽過一堂法師的講經(jīng)課。他們其實是一群沒有宗教信仰的俗人。他們之所以去拜佛,主要是因為心里有自己無法開釋的由欲望纏結而成的焦慮。
“求財”“求官”“求子”“求平安”是國人拜佛的主要原因。國人另一個拜佛的動機就更可笑,是求佛替自己遮掩形形色色的“丑行”。貪官和奸商拜佛的比例超過普通人群不是偶然的。如果他們覺得其它偶像更靈,就會毫不猶豫地拋棄佛陀,另選其它神靈。
正是因為存在如此龐大的精神心理曖昧不清的人群,使很多精明的商人看到了巨大的商機。他們用金錢打通各種關節(jié),在名聞遐邇的古寺內外,或入股,或承包,利用龐大的燒香人群大賺其錢。許多名剎的住持出于種種原因,默許甚至支持商人用金錢綁架菩薩。
能用“信眾”這個概念來稱呼成千上萬拜佛的人群嗎?信佛的人至少應該了解佛教的基本教義吧?至少應該知道“四諦”、“六根”、“六度”是什么意思吧?不了解《圣經(jīng)》的人,肯定不能算基督徒。同理,我覺得只有達到準“居士”水平的人,才能稱為真正的“佛教信眾”。
這造成了漢傳佛教危機的第二個癥候:吞金中毒。
不知從何時起,燒香拜佛的人群相信這樣一個邏輯:出錢越多,拜佛越靈;廟和佛像越氣派,拜佛越靈。商業(yè)化的寺廟當然會聞風而動。各大寺廟和佛教景區(qū)爭相在佛像“最大”“最高”“最奢華”上做文章:你貼玉,我鑲金;你有81尺如來,我立108米觀音;你弄中國之最;我來世界第一。在這場佛陀寺院質料和形式的價值競賽中,贏的是商人,輸?shù)氖欠鹄怼?/p>
你要燒香嗎?一般的香不行,三枝太少。高香的體量越來越大,兩米以上稀松平常,當然價錢和利潤都上去了。煙熏火燎的寺院成了空氣最糟糕的地方,真該讓環(huán)保局到此來檢測一下PM2.5超標了多少倍!.
中國大部分的寺廟都被這種商業(yè)浪潮所裹挾,用銅臭熏天烏煙瘴氣來形容并不過分。本來可以凈化人心的佛教,反而加入了污染人類精神生態(tài)的商業(yè)與欲望的濁流之中,真讓人扼腕長嘆!
佛教危機的癥候之三是:失明自閉。
我在大學教書30多年,目睹了基督教在高校影響越來越大的過程,佛教則看不出有什么進步。學校幾乎每屆都有自認是基督徒的學生,身邊亦不乏入了基督教的同事。而從未發(fā)現(xiàn)自稱是佛教信徒的學生,身邊教職工中也未見達到居士水平的人。
反觀基督教,自誕生之日起,就把“基督的世界化”與“世界的基督化”作為根本任務。以“彼岸”、“天國”為號召的基督教,其實更重視現(xiàn)世的建設。在基督教的鼎盛時期,國家從頂層組織到基層社區(qū)都在基督教監(jiān)管之下;個人從出生到死亡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也都在基督教的掌控之下。
基督教自進入中國,就企圖用基督教教義改造中國社會,而不是讓基督教適應中國社會。他們不僅建教堂,也建學校、醫(yī)院和慈善機構。他們更下功夫的地方是中國的城鄉(xiāng)社區(qū),著眼點在于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爭奪人心?;浇痰慕塘x與現(xiàn)代性格格不入,但基督教的組織形式卻與現(xiàn)代社會結構高度契合?;浇痰慕虆^(qū)制,瞄準的就是城鄉(xiāng)的社區(qū)形態(tài)?;浇桃越烫?、傳教士為核心,以教民為紐帶,不斷向非教民滲透,其效率之高,不輸給任何黨派和組織。例如,美國的“福音”教派自1907年起,就在中國農村開展了“鄉(xiāng)村建設運動”(參見《中國基督教鄉(xiāng)村建設運動研究》劉家峰,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我們今天關于“西醫(yī)”是科學的觀念,就是清代一個叫德貞的英國傳教士教給我們的,中醫(yī)因此一度被置于絕境??梢哉f,在中國的現(xiàn)代化進程中,基督教文化已經(jīng)深深的楔入中國社會的方方面面,成為中國現(xiàn)代文化的組成部分,并在20世紀80年代以后在中國城鄉(xiāng)社區(qū)呈加速發(fā)展之勢。相反,佛教文化在中國的現(xiàn)代化進程中卻明顯地表現(xiàn)出退化與不適應狀態(tài)。這是中國當下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自秦漢以來,中國傳統(tǒng)社會構成一直是“皇帝的天下和家族的社會”,沒給宗教組織留下發(fā)展的空間,這是漢傳佛教和道教的僧團組織不得不離開“人間”,走向叢林的主要原因。無怪有學者稱基督教等外來宗教為“制度性宗教”(竊以為叫“組織性宗教”更恰當),把漢傳佛教和道教稱之為“分散性宗教”(也應該稱為“非組織宗教”)。
佛教在傳入中國之初,為了求存,必須與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博弈。這逼著佛教在各個方面變革,直接造成了佛教在隋唐之際名家輩出,流派紛呈的盛況。之后,在中國站穩(wěn)了腳跟的佛教逐漸趨于保守,坐等香客上門,滿足于僧伽內部的習經(jīng)禮佛與談玄說妙。譬如,佛教以徹底的“止殺”“和平”著稱于世,但除了僧侶信徒買生放生之外,基本上流于空談。漢傳佛教未能削弱中國歷史上連綿不斷的軍閥戰(zhàn)爭;日本的佛教也未能阻止法西斯戰(zhàn)爭狂人上臺。這是佛教應該反省的歷史教訓。
當基督教指導教民對抗金錢欲望方法的時候,佛教滿足于廣進香火錢。當基督教募捐主要是做慈善的時候,佛教募捐主要是來造佛像;當基督教的社區(qū)神父在教民中辛勤布道的時候,佛教的僧侶多半在佛堂中打坐;當基督徒每個周日必去教堂禮拜時,佛教信徒可能一年也進不了幾次佛堂?;酵接袀鹘痰呢熑魏驮竿鸾掏酱蠖歼x擇獨善其身。長此以往佛教在中國的結局自不必待言。
變革是必須的。
太虛大師早在1928年就提出了“人生佛教”的主張,并身體力行,首開中國近代佛教變革之風。之后,海峽兩岸都有高僧大德將這一精神發(fā)揚光大。星云大師1967年便在臺灣大張旗鼓推行“人間佛教”思想;趙樸初居士也在1983年全國佛教協(xié)會上明確提出“人間佛教”的改革方向。1993年,凈慧長老倡導以“覺悟人生、奉獻人生”為宗旨的“生活禪”。其住持的柏林禪寺舉辦了一年一度的“生活禪夏令營”活動。對“人間佛教”推廣最有力的是星云大師。他先后于世界各地創(chuàng)建二百多所佛教道場,海內外設立20余所美術館、圖書館、出版社、書局、醫(yī)院、佛教學院,興辦各類學校,創(chuàng)辦美國西來、澳洲南天等多所大學。星云大師還相繼成立大慈育幼院、仁愛之家,收容撫育孤苦無依之幼童、老人及從事急難救濟等福利社會。星云大師獲得了“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第二屆“中華之光——傳播中華文化年度人物”獎。江澤民、胡錦濤和習近平都會見過星云大師。2014年2月18日,習近平接見星云大師時特別表示:“大師送我的書,我全都讀完了?!?這可能是個耐人尋味的信號。
但是,必須看到“人間佛教”的理論與實踐還未成為漢傳佛教的主流。特別是在中國大陸,還屬個別寺廟的局部行為,影響有限。
佛教危機的癥候之四是:骨質疏松。
新中國成立后,家族型社會土崩瓦解,中國大陸社會演變?yōu)辄h團組織為骨架的單位社區(qū)型結構,宗教組織迭遭重創(chuàng)。至“文革”期間,佛教(包括其他宗教)領受了堪稱歷史上最嚴重的“滅佛”運動——廟宇被毀,人才凋零?!拔母铩鼻皩W養(yǎng)深厚的高僧到今天已寥若晨星。這是漢傳佛教在商業(yè)大潮中把持不住自己的重要原因。自凈慧長老2013年在黃梅四祖寺圓寂后,大陸漢傳佛教還有幾人能配得上是“大德高僧”已成疑問。從表面來看,新人的數(shù)量,學歷都上去了,但修行的功力不是佛學院給的,特別是在紅塵滾滾誘惑無處不在的當下,佛教人才的成長更為不易。媒體不斷爆出住持級的和尚破規(guī)犯戒,恐怕不都是空穴來風。
危機就是轉機,佛教義理蘊含著深刻的拯救人類精神的元素。從佛教的基本信條來看,佛教應是人類宗教中最接近時代精神的一種。其在寬容與非暴力、敬畏生態(tài)等兩個方面的體系資源都非常深厚。這正是當今人類世界亟待破解的困局。
“寬容大度”是佛教對待外界外物的基本態(tài)度。佛教在堅持自己主張的同時,不強迫他人表態(tài);不用權力與暴力傳教;更不搞違心的皈依。這是除了道教之外,其它名門宗教不能比擬的。當基督教等宗教將世人區(qū)分為“非教徒”,甚至是“邪教徒”,用各種殘酷的手段分而治之的時候,佛教寬容地看待既拜佛陀,也拜老君、孔子和其他神靈的人。星云大師公開表示“佛教徒可以信多個宗教”。寬容大度的佛教倫理可以為避免人類的宗教與民族沖突作出重大貢獻。
狹隘的宗教主張和狹隘的民族主義是對當今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脅。在世界各地的種種暴力沖突和恐怖主義行徑的背后,都不難看出這兩個魔影在作祟。歷史上基督教等宗教鼓動“圣戰(zhàn)”,用火槍加圣經(jīng)的辦法傳教,給世界帶來了深重災難。如果佛教徹底的和平主義與非暴力主張,能首先為世界各大宗教接受,人類遠離殺戮的夢想就實實在在進了一步。
生態(tài)災難是人類面臨的另一大威脅,中國的生態(tài)噩夢尤甚。2014年初,中國竟有六分之一的國土被霧霾覆蓋!在生態(tài)災難面前所有人都是受害者,保衛(wèi)生態(tài)應該是最容易達成共識的問題。然而保護生態(tài)的口號在中國喊了30多年,還是不能扭轉環(huán)境日益惡化的趨勢。癥結何在?當我們還是把生態(tài)視為市場資源,可以收費污染的時候,破壞生態(tài)就是無法避免的欲望沖動。正如2014年“兩會”期間陜西省省長接受采訪時說的那樣:“陜西犧牲環(huán)境支持全國發(fā)展”。這就是生態(tài)在中國價值體系里的真實位置?!盃奚h(huán)境求發(fā)展”是中國上上下下通吃的行為邏輯。嚴刑峻法對于生態(tài)保護而言,無異于緣木求魚。在如此之大的舞臺上玩“警察抓小偷”的游戲,我們得養(yǎng)活多少警察?何況很多警察會變成小偷。要我說,“人心不變,生態(tài)無望”。
如果我們有一半的人能像佛教徒那樣看待生態(tài),中國的環(huán)境就有救了。佛陀的“眾生平等”命題,用今天的西式話語來說就是“超越了人類中心主義的平等”。這個西方用了2000多年才達到的生態(tài)主義高度,佛陀在2000多年前已經(jīng)主張并開始實踐了?!氨娚降取钡母拍?,在生態(tài)意義上也優(yōu)于儒家“天人合一”的這種似是而非的說法。
2014年2月的一個周末,我在??诎咨抽T海邊目睹了佛教僧侶和信眾“放生”的場面。放入海中的有珍貴的玳瑁和各種魚類,它們是信眾集資在市場上買回來的。據(jù)現(xiàn)場的參加者介紹,??谑蟹鸾绦疟娪袑iT的放生組織,活動已經(jīng)常態(tài)化?!叭煲恍》?,一周一大放”。一位60來歲的女信眾,突然跑向在附近釣魚的一個年輕人,跪了下去,一邊磕頭,一邊泣不成聲的央求:“行行好,你放過他們吧,放過他們吧?!蹦莻€年輕人因窘迫而遠遁。這位女信眾又鍥而不舍的跪求其他的釣魚人放手。這個場面讓我震撼。這就是信仰的力量在一個人身上的體現(xiàn)。雖然就海洋資源的保護來說,??诜鸾绦疟姷男袨閮H僅具有象征意義,但其中與現(xiàn)代生態(tài)精神相通相容之處十分可貴。
當然,佛教儀式中也有悖于生態(tài)之處。當初漢傳佛教用燒香的形式禮佛,絕沒有料到近世俗人“燒高香”的攀比心理會如此強烈;也沒有料到商人乘機把香做得越來越大,包裝越來越精美,質量卻越來越差。結果把佛堂的空氣弄得污濁不堪。現(xiàn)在大陸有些寺廟開始給香客免費提供三柱“清香”,以清潔寺院的空氣,方向對頭,可還不夠,很多香客照樣扛著高香進來,你能不讓他燒嗎?還是臺灣的佛光山來得徹底:不燒香,改用花束來禮佛。不是也很好嗎?佛教的變革要從大處著眼,更要從小處入手。星云大師就把基督教的“童子軍”經(jīng)驗拿來化為己用,發(fā)展成佛光山系統(tǒng)規(guī)模越來越大的“菩薩義工”制。我們在佛光山系統(tǒng)考察體驗7天,所有的安排都由義工負責,其效率之高,服務之熱情,遠超大陸的任何專業(yè)公司。
如果拷問一下國人的精神生態(tài),大致可以在“人心浮躁”至“人欲橫流”區(qū)間來衡量。這恐怕是大多數(shù)人認可的符合實際的判斷。以種種方式的造假為例,可以說從政府部門到企業(yè)公司漸成常態(tài),假話、假數(shù)據(jù)、假貨、假專家滿天飛,大家已見怪不怪。30年來各種“打假”運動表明,僅僅依靠嚴刑峻法達不到扭轉社會風氣的目的。
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看,相信有宗教信仰的人群撒謊的比例最低?!安煌Z”就是佛教“五戒十善”的根本要求。中國政府應該適時反省僵化的宗教政策,容許,鼓勵善意的宗教組織參與全社會的“人心建設工程”。誠如星云大師所言:“人間佛教有益于國家、社會、人心的建設?!?/p>
被很多人認為是世界上最講科學和法治的美國,其實是個宗教色彩很濃的國家。在美國的國歌、憲法、議會和錢幣等諸多地方,都不難發(fā)現(xiàn)基督教的胎記。例如,美國參議院傳統(tǒng)上都以祈禱儀式作為每個會期復會的標志。人們印象中這個最民主、最自由的機構,卻被濃濃的基督教氣氛包圍著。從1789年起,美國參議院便設置了指導神父一職,實際上就是參議院的專職神父。基督教在整個美國國家的發(fā)展史上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一直是美國人的精神支柱。
美國人并不擔心美國會變成基督教國家,從而影響其“自由”“民主”的形象;這意味著基督教在美國已經(jīng)不是中世紀與世俗政權為敵時的那個基督教了。
中國需要佛教,中國社會文化的各種危機治理需要佛教。畢竟千百年來佛教是距離中國人心最近的宗教。但是,當下中國需要的不是談玄說妙的叢林佛教,也不是買票燒香的旅游佛教,而是有助于挽救人心,凈化世風的“人間佛教”。
(作者單位:海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