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上市公司非稅成本的識別與計量

      2014-07-31 06:52李彩霞蓋地
      河北經(jīng)貿大學學報 2014年4期
      關鍵詞:非稅稅款稅務

      李彩霞+蓋地

      摘要:自有效稅務籌劃理論提出后,非稅成本開始被學術界所矚目,然而,受難以識別和構成較為復雜等因素的制約,非稅成本識別與計量一直是會計領域中的經(jīng)驗稅務研究難題之一。以非稅成本的內涵和構成為基礎,通過因子分析法構建非稅成本指數(shù),對中國上市公司非稅成本進行識別與計量,可為非稅成本相關研究提供思路。

      關鍵詞:非稅成本;識別與計量;非稅成本指數(shù);因子分析;財務報告成本;應納稅款;稅務機關;樣本上市公司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101(2014)04-0043-08

      一、引言

      自邁倫·斯科爾斯(Myron S.Scholes)與馬克·沃爾夫森(Mark A.Wolfson)等人提出有效稅務籌劃理論之后,非稅成本研究就成為學術界關注的問題,然而受非稅成本難以識別、構成較為復雜等因素的制約,非稅成本識別與計量一直被認為是會計領域中的經(jīng)驗稅務研究難題之一。

      “非稅成本”概念最早追溯于有效稅務籌劃理論,通常采用列示方式進行界定,如斯科爾斯、沃爾夫森等人(1992)認為非稅成本涉及代理成本(Agency costs)、財務報告成本(Financial Reporting Costs)、管理成本(Management Costs)、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s)和監(jiān)管成本(Regulatory Costs)等。本文認為,非稅成本是因納稅行為而產(chǎn)生的,除稅金(稅款)之外的一切形式的顯性和隱性支出,主要包括財務報告成本、交易成本、代理成本、違規(guī)成本和稅收遵從成本,而財務報告成本因利益相關者不同可以進一步劃分為債務契約成本、稅務稽查成本、資本市場監(jiān)管成本和政治成本。

      基于非稅成本的內涵和構成,本文通過因子分析法構建非稅成本指數(shù),嘗試對中國上市公司非稅成本進行識別與計量,以期推進與非稅成本相關的經(jīng)驗研究。

      二、文獻回顧

      近年來,隨著實證研究方法的發(fā)展,“非稅成本的量化問題已經(jīng)慢慢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1]。學者們嘗試以不同方式識別和計量非稅成本,一般是根據(jù)研究需要尋求替代變量反映非稅成本水平,如Ayers等[2](1996)選擇商業(yè)風險(Business risk)、所有權結構(Ownership structure)、規(guī)模(Size)、公司經(jīng)營年限(Year)、行業(yè)(Industry)等指標計量非稅成本,借以研究企業(yè)組織形式與稅收的關系;Lillian和Newberry[3](P13)(2001)選取所有者類型(Ownership Type)、債務限制(Debt Constraints)、紅利計劃約束(Bonus Plan Thresholds)、賬面盈利類型(Book Income Patterns)等指標計量非稅成本,以研究稅收成本、非稅成本與會稅報告差異(Book-Tax Reporting Differences);Hodder等[4](P302)(2003)選取成長性、監(jiān)管成本、財務杠桿等非稅成本的計量指標,研究稅與非稅因素對銀行組織形式選擇的影響。此外,少量文獻提出采用設定取值區(qū)間的方法計量非稅成本,如Engel等[5](1999)在研究信托優(yōu)先股時,通過估計企業(yè)為改善資產(chǎn)負債表而愿意付出的最高成本與最低成本計量非稅成本。相對而言,國內對非稅成本識別與計量研究起步較晚,現(xiàn)有實證研究在嘗試計量非稅成本時,主要分析財務報告成本的計量問題,并通常以財務杠桿指標替代財務報告成本,如王躍堂[6](89)(2009)、李增福和鄭友環(huán)[7](P120)(2010)、蓋地和胡國強[8](P23)(2012)等。

      非稅成本識別與計量研究雖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處于起步階段,某些關鍵問題仍未解決,主要涉及:(1)過于側重財務報告成本的計量,忽視了其他非稅成本的識別與計量;(2)在分析多項非稅成本時,未考慮各非稅成本計量指標間的相關性,也并未綜合考察各非稅成本項目;(3)選取非稅成本替代變量時,未結合我國的稅制結構和經(jīng)濟制度環(huán)境。鑒于此,本文試圖采用因子分析法構建非稅成本指數(shù),借以識別與計量我國上市公司的非稅成本。

      二、研究設計

      (一)研究方法

      非稅成本構成較為復雜,不僅涉及各利益相關者的財務報告成本,還涉及市場完備性的交易成本、代理成本等,并且各非稅成本計量指標之間也可能存在一定的相關性。為了從眾多非稅成本指標中找尋綜合因素,以全面反映各計量指標所包含的主要信息,減少信息處理工作量,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構建非稅成本指數(shù)?;谝蜃臃治龇椒ù_定非稅成本指數(shù)的步驟如下:(1)對原始樣本X進行無量綱化處理,即對非稅成本的各個研究變量進行標準化處理。(2)計算非稅成本各個研究變量之間相關系數(shù)矩陣,確定評價指標是否適合采用因子分析方法;采用KMO檢驗(Kaiser-Meyer- Olikin)和巴特利球形檢驗(Bartletts Test of Sphericity)判斷各非稅成本變量采用因子分析的合適程度。(3)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確定公共因子個數(shù),以主成分的方差累計貢獻率為標準選擇非稅成本的公共因子。(4)求因子負荷矩陣并進行因子旋轉,使公共因子的貢獻率較分散,每個指標僅在1個公共因子上有較大載荷,而在其余公共因子上的載荷較小。采用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轉法進行因子旋轉,使非稅成本各項目在公共因子上的作用更明顯,更便于解釋。(5)計算每個公司的非稅成本在所有公共因子上的得分,得到非稅成本公因子得分矩陣,根據(jù)因子得分矩陣計算因子得分。(6)以各因子的方差貢獻率為權重,采用加權求和方式,計算非稅成本因子得分的綜合得分,即構建非稅成本指數(shù)。

      (二)數(shù)據(jù)來源與樣本選擇

      1. 數(shù)據(jù)來源。本文所采用的上市公司年報數(shù)據(jù)均來自中國經(jīng)濟金融數(shù)據(jù)庫(CCER)、銳思數(shù)據(jù)庫(RESSET)和國泰安數(shù)據(jù)庫(CSMAR)。其中,違約成本數(shù)據(jù)根據(jù)RESSET數(shù)據(jù)庫中“重大事項違規(guī)處罰”子庫和CCER數(shù)據(jù)庫中“上市公司違法違規(guī)數(shù)據(jù)庫”子庫所整理,其他數(shù)據(jù)來自RESSET數(shù)據(jù)庫中“非金融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子庫和國泰安數(shù)據(jù)庫。

      2. 樣本選擇。本文選取A股上市公司為初始樣本,包括上海證劵交易所和深圳證劵交易所A股。樣本選取區(qū)間為2007—2011年。在樣本選擇時,剔除以下上市公司:(1)由于金融行業(yè)上市公司的業(yè)務特殊,其適用的金融行業(yè)會計準則與其他行業(yè)不同,為此,遵從研究慣例,將金融類上市公司予以剔除。(2)在我國上市公司中,凡冠以S*ST標示,表示公司經(jīng)營連續(xù)三年虧損,處以退市預警,并且還未完成股改;上市公司冠以SST標示,表示公司經(jīng)營連續(xù)二年虧損,被給予特別處理,并還未完成股改。鑒于該部分上市公司尚未完成股改,為此,剔除研究期間內被處以SST、S*ST的所有上市公司,共涉及14個研究樣本。(3)剔除存在數(shù)據(jù)缺失的上市公司。根據(jù)以上原則進行樣本篩選,最終確定5 156個研究樣本。

      (三)變量設計

      根據(jù)上文界定,非稅成本包括財務報告成本、交易成本、代理成本、違規(guī)成本和稅收遵從成本,且財務報告成本可進一步劃分為債務契約成本、稅務稽查成本、資本市場監(jiān)管成本和政治成本。結合非稅成本構成,選取16個研究變量以反映上市公司的非稅成本信息。非稅成本變量設計如表1所示。

      1. 債務契約成本。債務契約成本屬于財務報告成本,它源于企業(yè)與債權人之間的債務契約,是企業(yè)違反債務契約限制性條款而帶來的損失。債務契約成本主要與企業(yè)債務規(guī)模有密切關系,因此,筆者分別選取了“財務杠桿(FLEV)”和“企業(yè)借款比率(DEBT)”兩個指標以計量債務契約成本。

      2. 稅務稽查成本。稅務稽查成本是與稅務管理部門相關的一項非稅成本,是由于企業(yè)“會稅差異”或收益波動異常等原因而引起稅務部門關注并面臨稅務稽查所產(chǎn)生的相關費用開支。本文選取稅款變動率(COT)、會稅差異(BTB)和納稅評估(TA)變量反映稅務稽查成本。

      稅款變動率(COT)用于反映企業(yè)稅款變動情況,當企業(yè)上期應納稅款與本期應納稅款存有較大差額時,尤其是本期應納稅款較之上期應納稅款有大幅度減少時,將會引起稅務部門的注意,可能因此而面臨稅務稽查而產(chǎn)生一系列成本開支。稅款變動率由以下公式計算而得:

      稅款變動率=(上期應納稅款-本期應納稅款)÷上期應納稅款

      其中,當上期應納稅款和本期應納稅款都為0時,直接將稅款變動率設定為0;當本期應納稅款不為0而上期應納稅款為0時,稅款變動率取值設定為1。①同時,考慮到財務報告成本主要與企業(yè)所得稅有關,因此,應納稅款僅指企業(yè)所得稅的應納稅額。

      會稅差異(BTB)指標用于反映上市公司稅前賬面會計利潤與應納稅所得額之間的差異,當會稅差異較大時,說明企業(yè)存在較多的所得稅調整項目或存在不當盈余管理行為,將很可能引起稅務稽查部門的關注。為此,設置會稅差異指標用于反映上市公司所面臨的稅務稽查成本的高低。

      為了考察企業(yè)是否存在調節(jié)收益的情況,稅務機關設定了一系列納稅評估指標。根據(jù)我國目前稅收征收管理法規(guī)定,稅務機關需對企業(yè)進行納稅評估,即運用數(shù)據(jù)信息對比分析,對納稅人納稅申報情況的真實性和準確性作出定性和定量判斷并采取進一步征管措施。通常,納稅評估指標包括主營業(yè)務收入變動率、主營業(yè)務成本變動率、成本費用利潤率、主營業(yè)務利潤變動率、其他業(yè)務利潤變動率、凈資產(chǎn)收益率、總資產(chǎn)周轉率、資產(chǎn)負債率等,通過這些指標的配比關系查找疑點,確定需要進行稅務稽查的單位。在正常情況下,主營業(yè)務收入變動率與主營業(yè)務利潤變動率基本同步增長,當兩者有以下三種關系時,表明企業(yè)可能存在多列支成本費用、人為控制應納稅所得額的問題:第一,兩者的比值小于1,并且都為負值、數(shù)值差異較大時;第二,兩者的比值大于1,并且都為正值、數(shù)值差異較大時;第三,兩者的比值為負數(shù),且主營業(yè)務收益變動率為正而主營業(yè)務利潤變動率為負時??梢?,納稅評估指標主要分析財務報表數(shù)據(jù)變動情況,一旦企業(yè)納稅評估指標超出預警值,就有可能被稅務機關認定為異常情況,使企業(yè)面臨稅務約談、調查核實、移交稅務稽查部門查處等一系列稅務檢查,從而產(chǎn)生稅務稽查成本。為反映稅務稽查部門的納稅測評指標,需設置兩個納稅評估變量,分別是主營業(yè)務利潤變動率與主營業(yè)務收入變動率之差、主營業(yè)務利潤變動率與主營業(yè)務成本變動率之差。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3. 資本市場監(jiān)管成本。證券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頒布的上市制度規(guī)定中常運用會計數(shù)據(jù)監(jiān)督和控制上市公司。根據(jù)《股票上市規(guī)則》規(guī)定,必須連續(xù)盈利三年及以上的公司方可申請上市。此外,證監(jiān)會還基于企業(yè)財務報告的利潤狀況,規(guī)定了暫停上市和終止上市等制度。因此,本文選取經(jīng)營虧損(LOSS)、ST處罰(ST)、*ST處罰(*ST)和PT處罰(PT)四個啞變量反映上市公司資本市場監(jiān)管成本。其中,經(jīng)營虧損啞變量取值設置為:若上市公司當期或上期發(fā)生虧損,則取值為 1,否則取值為 0;ST處罰啞變量取值情況為:當上市公司被冠以ST處罰標示,則取值為1,否則取值為 0;*ST處罰啞變量的取值情況為:若上市公司被冠以*ST處罰標示,則取值為 1,否則取值為 0;PT處罰啞變量取值為:若上市公司被冠以PT處罰標示,則取值為 1,否則取值為 0。

      4. 政治成本。政治成本通常無法準確計量,一般選取企業(yè)規(guī)模、大股東持股性質、行業(yè)壟斷性、資本密集化程度、集中程度等變量替代。Zimmerman[11](P121)(1983)、Daley等[12](P198)(1983)、劉斌與胡媛[13](2006)選擇企業(yè)規(guī)模作為企業(yè)政治成本替代指標之一。此外,第一大股東持股性質、行業(yè)壟斷性也可以作為政治成本的替代變量,如蘇文兵等[14](2011)選取政治成本的三個替代變量——企業(yè)規(guī)模、第一大股東持股性質和行業(yè)壟斷性。羅斯.L.瓦茨等(2006)提出政治成本的替代變量可有四個,即企業(yè)“規(guī)?!薄帮L險”“資本密集化”和“集中程度”,其中集中程度也稱集中比率,為了反映某一行業(yè)的競爭水平,被定義為“該行業(yè)中若干最大企業(yè)的銷售額占該行業(yè)總銷售額的百分比”[15](P154-155)??梢姡纬杀镜奶娲兞客ǔJ且唤M指標。這是因為“會計程序差異的研究便只好借助互不關聯(lián)的獨立變量來替代相互抵消的選擇動機以及對變量的選擇效應變動方向的檢驗”[15](P154)(羅斯.L.瓦茨等,2006)。

      根據(jù)現(xiàn)有研究成果,本文選取兩個指標計量政治成本。一是企業(yè)規(guī)模。大企業(yè)往往是公眾和媒體關注的焦點,是監(jiān)管部門監(jiān)管和調控的重點對象。大型企業(yè)所受到的政治壓力要遠高于其他企業(yè),在同等條件下,企業(yè)規(guī)模越大,其可能面臨的政治成本也越高。根據(jù)Zimmerman[11](P121)(1983)、Daley等[12](P198)(1983)等研究發(fā)現(xiàn),以總資產(chǎn)、凈資產(chǎn)或者銷售凈額的自然對數(shù)反映企業(yè)規(guī)模,替代政治成本的效果是一致的。因此可選取期末總資產(chǎn)的自然對數(shù)表示企業(yè)規(guī)模。二是企業(yè)股權性質,即第一大股東持股性質。我國國有上市公司的前身多是國有企業(yè),公司經(jīng)理和董事長一般由政府主管部門任命,公司經(jīng)營狀況直接決定了經(jīng)營者的政治前程,國有股權性質的上市公司所面臨的政治成本要高于非國有股權性質的上市公司。因此,設置企業(yè)股權性質啞變量,當上市公司是國有股權時記為1;否則記為0。其中,國有股權的定義為:上市公司第一控制人為國家單位、國有獨資或國有控股企業(yè),并且國有股權持股比例達到30%及其以上。

      5. 代理成本。通常情況下,代理成本替代變量選取管理費用率、營業(yè)費用率和總資產(chǎn)周轉率指標,如Ang等[16](2000)、Singh等[17](2003)、宋力與韓亮亮[18](2005)、肖作平和陳德勝[19](2006)等。本文中的代理成本與企業(yè)的稅務籌劃行為相關,如企業(yè)在進行資產(chǎn)重組稅務籌劃時,一個企業(yè)被分立為幾個子公司或分公司后,由于管理機構與人員的增加造成多層委托代理關系以及各利益相關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等,從而提高了代理人進行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的概率,增加了可能產(chǎn)生的監(jiān)管成本和潛在損失,即為代理成本。因此,選用公司集團化程度(GROUP)度量代理成本,當上市公司為企業(yè)集團時,GROUP取值為1,否則取值為0。

      6. 違規(guī)成本。違規(guī)成本是指企業(yè)在繳納稅款過程中,由于主觀或客觀原因而違反稅收法律規(guī)定所發(fā)生的一系列費用開支。根據(jù)目前稅收征管法的規(guī)定,對違反稅收法律規(guī)定,“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并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梢?,違規(guī)成本可以通過企業(yè)違反稅收法律規(guī)定而受到稅務處罰次數(shù)及處罰金額予以反映,企業(yè)接受稅務處罰次數(shù)越多、處罰金額越大,其違規(guī)成本越高。因此,選取稅務處罰(PENAL1)啞變量和稅務處罰程度(PENAL2)兩個指標反映上市公司違約成本。若上市公司受到稅務處罰,則PENAL1取值為1,否則取值為0。PENAL2表示上市公司所受稅務處罰程度的大小,用稅務處罰金額的自然對數(shù)表示。

      7. 稅收遵從成本。稅收遵從成本是上市公司為遵從稅收法律規(guī)定,因繳納稅款活動所發(fā)生的除稅款之外的費用開支,包括貨幣成本、時間成本和心理成本。由于稅收遵從成本構成復雜和數(shù)據(jù)收集困難,其計量難以操作。根據(jù)稅收遵從成本的基本構成,本文認為稅收遵從成本大小主要與以下因素相關:(1)企業(yè)主體稅種的規(guī)模與差異。一般而言,企業(yè)主體稅種規(guī)模越大,課稅種類越多,所花費的貨幣成本、時間成本或心理成本越高,稅收遵從成本也就越高。此外,企業(yè)課稅種類存在差異也會導致不同的稅收遵從成本。(2)各稅種應納稅額計算的繁瑣程度。如印花稅的應納稅額計算相對簡單,而增值稅、企業(yè)所得稅的應納稅額比較復雜,因此,繳納印花稅的稅收遵從成本要遠低于繳納增值稅、企業(yè)所得稅的稅收遵從成本。(3)納稅申報方式的便捷程度。根據(jù)稅收征管法的規(guī)定,我國納稅申報方式有直接申報、郵寄申報和數(shù)據(jù)電文。具體申報方式可以分為網(wǎng)上申報、電話申報、郵寄申報、到銀行申報(入庫代申報)、上門申報等形式。不同納稅申報方式的便捷程度存在差異,企業(yè)選擇或必須采用不同納稅申報方式,其所產(chǎn)生的稅收遵從成本也大相徑庭。

      受數(shù)據(jù)采集的局限性,暫不涉及企業(yè)主體稅種的規(guī)模與差異、各稅種應納稅額計算的繁瑣程度、納稅申報方式的便捷程度對稅收遵從成本的影響。在計量稅收遵從成本時,主要考慮企業(yè)全年應納稅所得額的大小,選用稅款規(guī)模(TCC)指標度量上市公司稅收遵從成本,計算公式為:

      盡管交易成本也屬于非稅成本,但是交易成本主要是因市場的不完備性所產(chǎn)生。在不完備市場條件下,只要存在交易行為就會產(chǎn)生交易成本,考慮到所選取的A股上市公司處于同一市場化經(jīng)濟背景下,公司面臨的交易成本大體相當,為此不予考慮。

      四、實證分析及結果

      (一)因子分析

      1. 變量標準化與因子分析可行性檢驗。對上述16個非稅成本研究變量進行標準化處理,以消除量綱對指標的影響,生成16個標準化的非稅成本變量—Zscore(FLEV)、Zscore(DEBT)、Zscore(COT)、Zscore(BTB)、Zscore(TA1)、Zscore(TA2)、Zscore(LOSS)、Zscore(ST)、Zscore(*ST)、Zscore(PT)、Zscore(SIZE)、Zscore(STATE)、Zscore(GROUP)、Zscore(PENAL1)、Zscore(PENAL2)和Zscore(TCC)。因子分析的作用主要是為了避免指標之間的相關性所引起的權重偏倚,使用因子分析的前提是非稅成本研究變量之間應具有較強的相關關系,通常需要進行因子分析可行性檢驗。采用KMO檢驗(Kaiser-Meyer- Olikin)和巴特利球形檢驗(Bartletts Test of Sphericity)判別各非稅成本變量采用因子分析的合適程度,其檢驗結果如表2所示。

      KMO檢驗主要考察非稅成本研究變量之間的偏相關性,檢驗結果為0.560大于0.5,基本可以進一步做因子分析。Bartlett的球形度檢驗統(tǒng)計量的Sig.值為0.000,小于1%的顯著性水平,由此否定了相關矩陣為單位矩陣的零假設,認為非稅成本各變量間存在顯著的相關性。綜合KMO檢驗和Bartlett的球形度檢驗結果可知,非稅成本的16個研究變量之間存在相關性,可進一步進行因子分析。

      2. 因子確定與識別。表3列示了公因子對初始變量方差的提取情況,反映變量的共同度。由公因子方差結果可知,非稅成本各研究變量的方差提取基本上達到60%左右,因此,公因子對非稅成本各研究變量的解釋效果大體可以接受。

      表4列示了方差解釋表,表4中所列示的“旋轉平方和載入”為已旋轉后的新公因子方差貢獻值、方差貢獻率和累計方差貢獻率。由表4可知,前7個公因子的特征值都大于1,并且解釋的累計方差達到了65.709%,可以說明總體近70%的信息可以由前7個公因子解釋。由公因子的特征值可知,提取的因子數(shù)為7個。由于在抽?。‥xtraction)時選用的是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因此,所抽取的因子即為非稅成本的主成分。

      根據(jù)方差解釋表內初始特征值中的方差貢獻值繪制碎石圖(Scree plot),如圖1所示??梢?,非稅成本第一個公因子的方差解釋貢獻最大,隨后的公因子方差貢獻趨于平緩。

      3. 因子旋轉

      為使每個指標僅在1個公共因子上有較大的載荷,而在其余公共因子上的載荷較小,以獲取非稅成本主成分的實際意義,采用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轉法進行因子旋轉,因子旋轉成分載荷矩陣如表6所示。經(jīng)因子旋轉后的矩陣顯示,每個非稅成本變量主要與某一個因子相關,見表6中字體加粗的數(shù)值。

      提取方法:主成分分析。因子旋轉方法:具有Kaiser標準化的正交旋轉法。旋轉在12次迭代后收斂。

      4. 因子得分

      因子得分的估計方法有加權最小二乘法、回歸法等,其應用較為廣泛的是Thomson于1939年提出的回歸方法。假設Factor1、Factor2、Factor3、Factor4、Factor5、Factor6和Factor7代表非稅成本主成分的因子得分。采用回歸法計算非稅成本因子得分,結合成分得分系數(shù)矩陣。因子得分系數(shù)矩陣如表7所示。

      (二)非稅成本指數(shù)構建與分析

      1. 非稅成本指數(shù)的構建

      非稅成本指數(shù)的構建需要根據(jù)非稅成本研究變量的7個公因子得分進行加權求和。通常,加權求和權數(shù)選取因子的方差貢獻值或貢獻率。本文選擇公因子的方差貢獻率作為計算非稅成本指數(shù)的權重。根據(jù)表4方差解釋表中“旋轉平方和載入”一欄的“方差的%”可知,非稅成本7個公因子的方差貢獻率分別為11.764%、11.294%、11.015%、8.586%、8.278%、7.773%和6.997%。因此,非稅成本指數(shù)的計算公式為:

      2. 非稅成本指數(shù)的分析

      運用上述主成分因子得分公式和非稅成本指數(shù)構建公式,計算樣本上市公司的非稅成本主成分的因子和非稅成本指數(shù)。非稅成本各主成分因子分布情況見表8。非稅成本主成分因子描述性統(tǒng)計顯示,非稅成本7個公因子的取值范圍都較大,但其均值基本接近0,可認為其分布比較均勻。

      非稅成本指數(shù)基本上可反映上市公司非稅成本狀況,其分年度分布情況如表9所示。

      非稅成本指數(shù)表示上市公司所負擔的非稅成本的高低,由非稅成本指數(shù)分年度描述性統(tǒng)計可知,非稅成本指數(shù)的最大值為6.413 7,最小值為-4.885 3。非稅成本指數(shù)反映了上市公司的非稅成本水平,非稅成本指數(shù)(Z-nontax costs)取值越高,表示企業(yè)所面臨的非稅成本也越大。

      五、研究不足及未來研究展望

      本文嘗試通過構建非稅成本指數(shù)對我國上市公司非稅成本進行識別與計量,不僅豐富了企業(yè)非稅成本識別和計量理論,也為今后非稅成本相關實證研究提供了思路。但在實證檢驗中,受非稅成本構成復雜、某些數(shù)據(jù)較難獲取等因素影響,其具體計量指標的選取可能不充分或存在一定的主觀性。比如,稅收遵從成本大小可根據(jù)聘請稅務審計收費情況反映,但因企業(yè)稅務審計收費未對外公開披露,為此,退而求其次,文中選用企業(yè)應納稅款的自然對數(shù)代表企業(yè)稅收遵從成本。此外,文中也并未考慮企業(yè)主體稅種規(guī)模與差異、各稅種應納稅額計算繁瑣程度、納稅申報方式便捷程度對稅收遵從成本的影響。總之,受客觀條件限制,非稅成本各計量指標的選取還存在一定局限性,有待今后通過改進研究方法或數(shù)據(jù)收集方式加以完善。

      受非稅成本難以識別和計量的影響,對涉稅經(jīng)濟事項的分析,尤其是經(jīng)驗研究常不考慮非稅成本的經(jīng)濟后果。如蓋地、李彩霞(2012)在研究稅收成本、非稅成本與組織形式選擇時,并未將非稅成本引入經(jīng)濟模型,“后續(xù)研究是構建稅收成本和非稅成本對企業(yè)組織形式選擇的具體模型”[20]。針對中國稅制結構和經(jīng)濟環(huán)境,在對非稅成本進行識別和計量的基礎上,采用經(jīng)驗研究方法分析稅收成本與非稅成本的權衡問題將是國內未來的研究趨勢。

      注釋:

      ①當上期應納稅款為0而本期應納稅款不為0時,表示企業(yè)本期應納稅款較上期有本質增加,這將會成為稅務機關重點稽查對象,為此,將表示稅務稽查成本的稅款變動率設定為1,從而解決了公式計算中分母為0的問題。

      參考文獻:

      [1]Shackford D, Shevlin T. Empirical tax research in accounting.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1 (31):321-387.

      [2]Benjamin C. Ayers, C. Bryan Cloyd, and John R. Robinson. Organizational Form and Tax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Small Businesses[J].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Taxation Association,1996(18):49-67.

      [3]Lillian R Milis and Kaye J. Newberry. The Influence of Tax and Nontax Costs on Book-Tax Reporting Differences: Public and Private Firms [J].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Taxation Association,2001(1):1-19.

      [4]Leslie Hodder,Mary Lea McAnally and Connie D. Weaver. The Influence of Tax and Nontax Factors on Banks Choice of Organizational Form[J]. The Accounting Review, 2003(1):297-325.

      [5]Engel, Erickson and Maydew.Debt-equity hybrid securities[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99,(2):249-274.

      [6]王躍堂,王亮亮,貢彩萍.所得稅改革、盈余管理及其經(jīng)濟后果[J].經(jīng)濟研究,2009,(3):86-98.

      [7]李增福,鄭友環(huán).避稅動因盈余管理及其反轉效應研究——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jīng)驗證據(jù)[J].山西財經(jīng)大學學報,2010,(8):118-124.

      [8]蓋地,胡國強.稅收規(guī)避與財務報告成本的權衡研究——來自中國2008年所得稅改革的證據(jù)[J].會計研究,2012,(3):20-25.

      [9]Guenther D. A..Earnings Management in Response to Corporate Tax Rate Changes: Evidence from the 1986 Tax Reform Act[J]. The Accounting Review,1994,(1):230-243.

      [10]C. BRYAN CLOYD, JAMIE PRATT, AND TOBY STOCK. The Use af Financial Accounting Choice to Support Aggressive Tax Positions: Public and Private Firm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96,(34):23-43.

      [11]Zimmerman, J. L.. Taxes and Firm Size[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83,(5):119-149.

      [12]DALEY L A,VIGELAND R L. The effects of debt covenants and political costs on the choice of accounting methods: the case of accounting for R&D cost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83,(3):195-211.

      [13]劉斌,胡媛.組合會計政策選擇的契約動因研究[J].財貿研究,2006,(2):140-145.

      [14]蘇文兵,徐東輝,梁迎弟.經(jīng)理自主權、政治成本與R&D投入[J].財貿研究,2011,(3):136-146.

      [15]羅斯.L.瓦茨,等.實證會計理論[M].陳少華,等譯.大連:東北財經(jīng)大學出版社,2006:154-155.

      [16]J.S.Ang, R.A.Cole, J.W.Lin. Agency Cost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J].Journal of Finance,2000,(1):81-106.

      [17] Singh,M., Davidson III,W. N..Agency costs, Ownership Structure and Corporate Government Mechanisms[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2003,(27):83-90.

      [18]宋力,韓亮亮.大股東持股比例對代理成本影響的實證分析[J].南開管理評論,2005,(1):30-34.

      [19]肖作平,陳德勝.公司治理結構對代理成本的影響——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jīng)驗證據(jù)[J].財貿經(jīng)濟,2006,(12):10-15.

      [20]蓋地,李彩霞. 稅收成本、非稅成本與企業(yè)組織形式選擇——基于經(jīng)濟模型的研究框架[J].當代財經(jīng),2012,(4):112-121.

      責任編輯、校對:李金霞

      [4]Leslie Hodder,Mary Lea McAnally and Connie D. Weaver. The Influence of Tax and Nontax Factors on Banks Choice of Organizational Form[J]. The Accounting Review, 2003(1):297-325.

      [5]Engel, Erickson and Maydew.Debt-equity hybrid securities[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99,(2):249-274.

      [6]王躍堂,王亮亮,貢彩萍.所得稅改革、盈余管理及其經(jīng)濟后果[J].經(jīng)濟研究,2009,(3):86-98.

      [7]李增福,鄭友環(huán).避稅動因盈余管理及其反轉效應研究——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jīng)驗證據(jù)[J].山西財經(jīng)大學學報,2010,(8):118-124.

      [8]蓋地,胡國強.稅收規(guī)避與財務報告成本的權衡研究——來自中國2008年所得稅改革的證據(jù)[J].會計研究,2012,(3):20-25.

      [9]Guenther D. A..Earnings Management in Response to Corporate Tax Rate Changes: Evidence from the 1986 Tax Reform Act[J]. The Accounting Review,1994,(1):230-243.

      [10]C. BRYAN CLOYD, JAMIE PRATT, AND TOBY STOCK. The Use af Financial Accounting Choice to Support Aggressive Tax Positions: Public and Private Firm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96,(34):23-43.

      [11]Zimmerman, J. L.. Taxes and Firm Size[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83,(5):119-149.

      [12]DALEY L A,VIGELAND R L. The effects of debt covenants and political costs on the choice of accounting methods: the case of accounting for R&D cost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83,(3):195-211.

      [13]劉斌,胡媛.組合會計政策選擇的契約動因研究[J].財貿研究,2006,(2):140-145.

      [14]蘇文兵,徐東輝,梁迎弟.經(jīng)理自主權、政治成本與R&D投入[J].財貿研究,2011,(3):136-146.

      [15]羅斯.L.瓦茨,等.實證會計理論[M].陳少華,等譯.大連:東北財經(jīng)大學出版社,2006:154-155.

      [16]J.S.Ang, R.A.Cole, J.W.Lin. Agency Cost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J].Journal of Finance,2000,(1):81-106.

      [17] Singh,M., Davidson III,W. N..Agency costs, Ownership Structure and Corporate Government Mechanisms[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2003,(27):83-90.

      [18]宋力,韓亮亮.大股東持股比例對代理成本影響的實證分析[J].南開管理評論,2005,(1):30-34.

      [19]肖作平,陳德勝.公司治理結構對代理成本的影響——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jīng)驗證據(jù)[J].財貿經(jīng)濟,2006,(12):10-15.

      [20]蓋地,李彩霞. 稅收成本、非稅成本與企業(yè)組織形式選擇——基于經(jīng)濟模型的研究框架[J].當代財經(jīng),2012,(4):112-121.

      責任編輯、校對:李金霞

      [4]Leslie Hodder,Mary Lea McAnally and Connie D. Weaver. The Influence of Tax and Nontax Factors on Banks Choice of Organizational Form[J]. The Accounting Review, 2003(1):297-325.

      [5]Engel, Erickson and Maydew.Debt-equity hybrid securities[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99,(2):249-274.

      [6]王躍堂,王亮亮,貢彩萍.所得稅改革、盈余管理及其經(jīng)濟后果[J].經(jīng)濟研究,2009,(3):86-98.

      [7]李增福,鄭友環(huán).避稅動因盈余管理及其反轉效應研究——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jīng)驗證據(jù)[J].山西財經(jīng)大學學報,2010,(8):118-124.

      [8]蓋地,胡國強.稅收規(guī)避與財務報告成本的權衡研究——來自中國2008年所得稅改革的證據(jù)[J].會計研究,2012,(3):20-25.

      [9]Guenther D. A..Earnings Management in Response to Corporate Tax Rate Changes: Evidence from the 1986 Tax Reform Act[J]. The Accounting Review,1994,(1):230-243.

      [10]C. BRYAN CLOYD, JAMIE PRATT, AND TOBY STOCK. The Use af Financial Accounting Choice to Support Aggressive Tax Positions: Public and Private Firm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96,(34):23-43.

      [11]Zimmerman, J. L.. Taxes and Firm Size[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83,(5):119-149.

      [12]DALEY L A,VIGELAND R L. The effects of debt covenants and political costs on the choice of accounting methods: the case of accounting for R&D cost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83,(3):195-211.

      [13]劉斌,胡媛.組合會計政策選擇的契約動因研究[J].財貿研究,2006,(2):140-145.

      [14]蘇文兵,徐東輝,梁迎弟.經(jīng)理自主權、政治成本與R&D投入[J].財貿研究,2011,(3):136-146.

      [15]羅斯.L.瓦茨,等.實證會計理論[M].陳少華,等譯.大連:東北財經(jīng)大學出版社,2006:154-155.

      [16]J.S.Ang, R.A.Cole, J.W.Lin. Agency Cost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J].Journal of Finance,2000,(1):81-106.

      [17] Singh,M., Davidson III,W. N..Agency costs, Ownership Structure and Corporate Government Mechanisms[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2003,(27):83-90.

      [18]宋力,韓亮亮.大股東持股比例對代理成本影響的實證分析[J].南開管理評論,2005,(1):30-34.

      [19]肖作平,陳德勝.公司治理結構對代理成本的影響——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jīng)驗證據(jù)[J].財貿經(jīng)濟,2006,(12):10-15.

      [20]蓋地,李彩霞. 稅收成本、非稅成本與企業(yè)組織形式選擇——基于經(jīng)濟模型的研究框架[J].當代財經(jīng),2012,(4):112-121.

      責任編輯、校對:李金霞

      猜你喜歡
      非稅稅款稅務
      多措并舉堵住政府非稅收入管理漏洞
      稅務動態(tài)
      個人獨資企業(yè)對外投資的稅務與會計處理
      論投資性房地產(chǎn)的會計核算及稅務處理
      提升稅務干部的學習力
      元寶區(qū)房土兩稅普查入庫稅款突破百萬元
      在美國哪些州生活成本最低
      一般公共預算非稅收入
      國家治理背景下非稅收入法律規(guī)制的思考與展望
      “稅后報酬”未繳稅,法律責任誰承擔
      宁都县| 吉隆县| 师宗县| 板桥市| 齐齐哈尔市| 应城市| 崇文区| 出国| 商洛市| 嫩江县| 通辽市| 阿勒泰市| 灵川县| 土默特右旗| 定日县| 津南区| 上栗县| 应用必备| 寿阳县| 绵阳市| 巫山县| 邹城市| 霍城县| 佛教| 巫溪县| 邯郸市| 漳浦县| 南康市| 习水县| 抚顺县| 白山市| 江门市| 德阳市| 镇坪县| 司法| 临猗县| 吴忠市| 铜山县| 彝良县| 富顺县| 台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