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召艷
一、設計故事內容前,教給學生有效的知識技巧
語言教學是相通的。在語文課上,有教師給出幾個既定詞匯,讓學生來根據(jù)詞匯編故事。平時學生學英語時都以詞匯和句型的積累為主。如果要組織一段話,并表達出一個相對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這樣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們在設計故事內容時要講究連詞成文的技巧,要注意段與段之間的起、承、轉、合,句與句之間的銜接和連貫,可以結合漢語運用先分后總、先總后分、總分總等敘述的方法。而且我們還應該教會學生學會使用一些特殊的詞和短語來增強表達的連貫性。如表示時間順序的“First …,next…,then … ,finally 或at last”,表示時間段的“in the morning , in the afternoon , in the evening, at night”;表示方位的“on the left”,“on the right”,“in the middle of”;表示因果聯(lián)系的“because …”“…, so … ”;表示轉折關系的“but”,“however”,表示補充的Whats more,總結開頭In a word,和記敘文或描寫文結尾與讀者或聽眾交流的語言What about your…?, Please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和Can you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等等,這樣可以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概括能力以及記憶能力,幫學生講故事講得符合邏輯,有一個有機的語言組織。
二、根據(jù)教學目標,巧設故事內容
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直接關系到活動的成效。為此,教師應該優(yōu)選學生喜愛的故事題材,以學生對故事內容的興趣來激發(fā)他們學習的積極性。選擇學生喜聞樂說的故事題材:
(1)緊貼學生現(xiàn)實生活。教師應當選擇學生生活環(huán)境和活動范圍以內的內容。
(2)生動活潑、富有童趣的。教師結合豐富的媒體在多樣的信息渠道中,優(yōu)選出簡單易懂,適合學生的英語故事材料,幫助學生由對故事的感知、理解進而上升為對故事的復述、表達。
三、豐富講故事的形式
任何一種直觀的表達形式,都會激起孩子無限的興趣。比如小學學生比較喜歡看漫畫,以此為契機,在英語課上,我們可以不拘一格地利用學生感興趣的形式,為他們創(chuàng)造施展才華的機會。
同樣在講解六年級上冊The story of rain的Part A Lets learn部分,我就采用連環(huán)畫的形式進行講解,效果甚好。我課前在黑板上畫上六幅圖,第一幅是一條小溪,一個小水滴在小溪里睡覺。第二幅是小水滴睜開了眼睛。第三幅是太陽出來了,小溪上方是蒸汽,旁邊有一股風。第四幅是一朵云。第五幅是雨往小溪里下。在學生預習完新課之后,讓學生根據(jù)板書圖片,回答教師問題,先回答Whats it?復習上節(jié)課的詞匯,之后回答Whats it doing? 或What happened to it?,然后呈現(xiàn)關鍵詞,比如,sleep, wake up, go up, shine, heavy, fall (down) into等。然后聽教師結合圖片和關鍵詞講故事,聽完這個故事之后,學生就基本理解了課文內容,這樣學生學習這篇有很多生詞的長篇課文,就容易多了。在朗讀階段,讓學生分角色表演小水滴遇到風的幾個場面的對話,既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又幫他們很好地掌握本節(jié)課的內容。最后,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根據(jù)漫畫和關鍵詞講故事,檢驗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和掌握時,果然不出所料,大多數(shù)學生表現(xiàn)出色,能順利地講完故事。
四、有效結合故事教學和閱讀指導
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也即通過閱讀,增加語言輸入。學生在閱讀中,可以了解很多不同的表達方法服務所要表達的內容。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除了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內容,掌握一些詞匯和句型,用一些針對閱讀材料的問題檢驗學生的理解程度,提高閱讀技巧之外,應幫助學生學會欣賞閱讀材料,特別是課本中呈現(xiàn)的閱讀教學材料。因此,不但要幫助學生完成以上閱讀要求,還要帶領學生揣摩和把握文章主旨,學會提煉主題句,總結標題等。像這樣開展一段時間的閱讀課,學生漸漸領悟到如何組織一篇文章,在講故事時可以加以利用,使故事更有條理。
五、注重語言積累,做好點睛之筆
為幫助學生把故事講得更精彩,語言更優(yōu)美,就要有豐厚的語言知識做后盾,在故事中或故事結尾若加上點睛之筆,會錦上添花。因此,平時引導學生積累優(yōu)美的句子和英語諺語等對講故事很實用。如:Practice makes perfects. No pains ,no gains. 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 You are a lucky dog. I can't wait. I can hardly wait.等。這些語言積累,不但豐富學生的知識,在講故事時,容易給同學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六、充分挖掘課本資源,為學生創(chuàng)造盡可能多的講故事的機會
PEP教材課本中有很多配圖,有些關于某一話題或某一個人物活動的圖片相對比較集中,幫助學生走近教材中的主人公,豐富了學生利用單元所學內容講故事的條件。因此,我們要盡可能地加以利用這些圖片。比如,在六下第三單元內容是過去時態(tài),課本上分別呈現(xiàn)了圍繞John 和Mike的兩頁圖片,可以讓學生學完新課后,模仿Lets Read,結合圖片內容,起標題,然后加主題句,講述John和Mike的周末生活。這些對學生來說是“小菜一碟”。學生們熱情高漲,講得繪聲繪色,還加上動作,完成得很好。
面對師生共同生成的作品,誰能說這不是一節(jié)和諧課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