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賽男
摘要:流行音樂是時代的產物,由于它的與時俱進的特點,對今天的大學生產生了重大影響,同時對當前高校音樂文化的建設也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流行音樂 高校 音樂文化建設
流行音樂對于高校音樂文化建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對于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陶冶大學生的情操、培養(yǎng)大學生的審美情趣等方面具有無形的影響,是大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途徑之一。
一、高校音樂文化建設現狀簡析
高校音樂文化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高校音樂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
從目前來看,我國的高校音樂文化建設處于起步發(fā)展階段。具體來說,對高校的音樂教育經費投入不足,物質環(huán)境改善不太明顯;校園活動中雖然有各種社團、學生會、協(xié)會等大學生的自發(fā)組織形式,但是這些組織形式里面的人員、設備、場地有的是臨時搭建的、有的是租用的,由此可以看出,高校里面校園文化建設一般是自發(fā)性的比較多。
二、流行音樂在高校音樂文化建設中的地位與作用
流行音樂作為高校音樂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與高校文化建設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流行音樂可以增長大學生的形象思維,提高大學生的藝術文化素質和感性思維能力的全面發(fā)展,還可以陶冶大學生的情操,是對大學生進行美的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作為現代音樂的重要形式,流行音樂對于高校音樂文化的建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流行音樂在高校音樂文化建設中的現狀分析
我國普通高校目前的流行音樂教育還處在發(fā)展階段,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和時代的變遷,許多高校已經認識到流行音樂教育在高校音樂文化建設中的重要性了,所以,從長遠來看,流行音樂在高校音樂文化建設中的地位發(fā)展的空間是很大的。
流行音樂作為一種與時俱進的現代藝術形式于20世紀30年代左右傳入中國,經過曲折的發(fā)展歷程,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到80年代中期左右才被我國群眾所接受。流行音樂的主要特點就是“通俗易懂、貼近人民生活實際、時代感強、旋律優(yōu)美、感情真摯、易學”等方面。從唯物論的觀點看,只有與時俱進的東西才會被人接受、喜歡。所以流行音樂一旦被中國人接受,很快就會融入人民日常的生活中,從生活的各個方面去表達人們的思想、看法、主見。
目前的流行音樂,在中國高校里面的大學生中,占據著不可缺少的地位和作用。流行音樂對大學生的情感表達、人格形成、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都有著重大影響,同時也有的大學生也從欣賞的角色逐漸向演唱的角色轉變,有的大學生在大學校院里面主要以流行音樂為主,從事這方面的學習和研究。由此可以看出流行音樂走入高校音樂文化建設、走進高校音樂課堂也成為了必然趨勢。
另外,當前的流行音樂對校園音樂文化中的日常生活也產生了重要影響,它在一定程度上引導著大學生的價值觀的形成,其民族因素和道德因素也對大學生的社會認同感產生了重要影響,在此意義上流行音樂引導了校園音樂文化的發(fā)展趨勢。但流行音樂的良莠不齊也給大學生的價值理念、道德取向等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對高校音樂文化建設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作為高校,應該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和策略,使流行音樂朝著有利于大學生健康的一面發(fā)展。
(二)流行音樂在高校音樂文化建設的重要作用
筆者就流行音樂對高校音樂文化建設的作用,從以下幾個方面略述:
1.促進高校物質文化建設。流行音樂將具有時代的藝術因素和大學生的日常生活結合在一起,由此,對高校的物質生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加強對高校校園人文因素的關注,對美的追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對于高校校園音樂文化建設的發(fā)展方向起著引導的作用。貼近生活、真實情感表達、緊跟時代發(fā)展是流行音樂的主要特點。第一,貼近生活要求高校校園音樂文化建設要立足于社會現實,將高校教育與社會生活實際緊密結合。第二,感情的真實流露,要求高校音樂文化建設本著真摯、誠信的原則出發(fā),體現對人性的尊重和追求。第三,緊跟時代步伐要求高校音樂文化建設要有創(chuàng)新精神,針對時代特點,流行音樂要求高校音樂文化建設堅持多樣性的原則,兼收并蓄,取長補短,辯證地對待不同的選擇。流行音樂在高校的流行也就要求我們的高校文化建設要充分尊重個性與共性,并且正確處理二者的關系,在共性的基礎上尊重個性的健康發(fā)展。
綜上所述,流行音樂作為現代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高校音樂文化建設有著重要作用。流行音樂以其感染力和時代特征,深受當代大學生的喜愛,對高校音樂文化建設起著積極作用。當前的高校音樂文化建設也必須立足于時代特征,積極探索新的發(fā)展方向。
參考文獻:
[1]胡艷妍.流行音樂與高校文化建設關系探究[N].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2010-1-29.
[2]琚紅軍.試述流行音樂在高校校園文化中的作用[J].中國校外教育,2009,(08).
[3]樊蕾.以流行音樂促進校園文化建設[J].時代文學(下半月),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