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亞婷
摘要:在問題教學模式的引領下,對學生的主體性以及教師的主導地位,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幫助。
關鍵詞:案例;問題教學;新課程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4)14-0030-021.《元素電負性的周期性變化》問題教學案例分析
1.1教材分析:《物質(zhì)結構與性質(zhì)》為化學選修部分的知識點。在本模塊中,我們將從原子、分子水平上認識物質(zhì)構成的規(guī)律,以微粒之間不同的作用力為線索,側(cè)重研究不同類型物質(zhì)的有關性質(zhì),幫助學生進一步豐富物質(zhì)結構的知識,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縱觀近幾年各地高考試題,對本專題考查呈現(xiàn)率幾乎達100%。題型有選擇題和填空題兩類。由于《物質(zhì)結構與性質(zhì)》的知識點在化學《必修2》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基礎知識。問題教學可以使課堂的重難點突出,并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及課堂的有效性。學生可以較好的接受,教師在使用過程中也感受到問題教學的便利?!对仉娯撔缘闹芷谛宰兓犯呖伎荚囌f明中的教學要求為(1)元素的電負性(2)同一周期、同一主族中元素電負性的變化規(guī)律(3)元素電負性和元素在化合物中吸引電子能力的關系(4)元素電負性大小與主族元素的金屬性和非金屬性的關系。與必修的非金屬性的知識點相聯(lián)系,在教學中學生教易理解。
1.2問題設計環(huán)節(jié)以及設計意圖。
1.2.1用電子式分別表示氯化鈉和氯化氫的形成過程,為什么氯化鈉中形成離子鍵,而氯化氫分子中形成共價鍵?氯化氫分子中共用電子對為什么偏向氯原子而偏離氫原子?
設計意圖:與已有知識有較高的關聯(lián)性。在必修部分的學習中,學生已掌握共價鍵,離子鍵及非金屬性的知識。此處讓學生回顧已有知識并鞏固,有助于對新知識的理解與掌握。體現(xiàn)出問題的高效性。
1.2.2什么是元素的電負性?設計意圖:由學生閱讀書本并理解概念,教師適當?shù)囊龑Ъ胺治?。符合新課標中提倡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及學生主體性的體現(xiàn)。
1.2.3查閱書本P23圖2-14中元素的電負性,回答下列問題:
(1)隨著原子序數(shù)的遞增,元素的電負性有怎么樣的變化?
(2)同一周期中,元素的電負性如何變化?
(3)同一主族中,元素的電負性如何變化?
(4)元素電負性大小與主族元素的金屬性和非金屬性的關系?
設計意圖:通過圖表等信息提問,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并由學生通過小組討論交流來解答,符合新課程中提出的小組合作學習的理念。同時,問題設計具有梯度性,符合學生認知的規(guī)律。
1.2.4電負性的應用有哪些?設計意圖:結合書本的問題解決環(huán)節(jié)由學生根據(jù)信息提示分析解決問題并總結。符合新課程理念中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實踐能力。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學習方式的主動性、獨立性、體驗性與問題性。
2.問題教學的思考:
2.1從新課程教學理念的角度分析:新課程改革以來,一直提倡的是"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從自主學習的角度上分析,新課改提倡的是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模式。學生對于簡單問題的解決,已經(jīng)可以不再依賴于老師的分析。完全可以通過書本的閱讀,自主分析解決問題。而老師在這個過程中,要適當?shù)囊龑W生如何閱讀教材,如何更好的去分析解決問題,如何規(guī)范的作答。問題教學的模式,可以使"師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原則發(fā)揮得更好。從小組合作學習的角度分析,現(xiàn)在的學生多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分享與交流。隨著問題梯度的提高,部分問題需要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通過合作交流各自提出自己的看法,分析并解決問題。最后,教師可以采取小組自愿推薦或是點名的方法,來了解學生完成的情況。并幫助學生完善知識體系。這樣對學生的團隊意識和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都有較大的幫助。探究學習則是學生在主動參與的前提下,根據(jù)自己的猜想或是假設,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運用科學的方法對問題進行研究,在研究過程中獲得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獲得思維發(fā)展,自主構建知識體系的一種學習方式。問題教學不同于以往的滿堂灌,問題可以調(diào)動學生學習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古語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而問題是思維的起點。學生對未知問題的解決,要在已未知的基礎上,進行假設并驗證。采用問題教學的方法,可以活躍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思考探究中成長,符合課改與學生成長的實際。
2.2問題的設計幾點建議。
2.2.1問題要少而精。一方面,學生的課堂時間是有限的45分鐘,要考慮學生的實際完成情況。另一方面,問題過于繁瑣會使課堂教學重難點不夠突出。所以,在問題設計過程中,教師應該先將本課的課標要求,重難點吃透,轉(zhuǎn)化為自己內(nèi)在的知識,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并將它轉(zhuǎn)化為問題。設計出少而精的問題。在問題教學中,問題的多少、問題質(zhì)量的優(yōu)劣尤為重要。
2.2.2問題要有梯度。在問題的設計過程中,要逐漸體現(xiàn)出梯度。使學生在明確知識內(nèi)在聯(lián)系的基礎上獲得知識,提高思維能力。比較對于《元素電負性的周期性變化》的問題設計上。我會依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課標的要求。在問題設計上,先回顧,再引出新概念電負性,接著讓學生分組討論電負性的變化規(guī)律,最后總結電負性的應用。符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
2.2.3重難點要突出。這是問題設計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也是課堂教學中的核心環(huán)節(jié)。
2.2.4問題的設計可以結合情景或是書本的《整理與歸納》《你知道嗎》《交流與討論》《觀察與思考》等環(huán)節(jié)。使問題具有有效性并回歸教材。
3.結語
隨著新課程新理念的推進,我們的教學模式以及教學的觀念也發(fā)生改變。特別是在問題教學模式的引領下,對學生的主體性以及教師的主導地位,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幫助?;瘜W課堂不再是沉悶的滿堂灌,而是由師生共同合作學習的新的課堂模式。而問題教學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