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力宏
摘要: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在考試中占有40%的大比例分數(shù),可以說占了語文學科的半壁江山,但是大部分學生作文水平普遍低下,大多數(shù)學生"談文色變"提起筆就搜腸刮肚半天寫不出一字來,因此學生一見作文心就煩。老師呢?也害怕作文教學,因為盡管他們很努力的講解,但學生仍無所適從,一籌莫展。對于作文的批改工作,更是費時費力,卻吃力不討好。學生的寫作水平很難得到提高。因此,師生們都感到無奈和煩惱。于是,作文成了語文教學中的一個攔路虎。筆者認為主要得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方法,以及應重視作文的批改,從而可以打造高效實用的初中作文課堂教學模式。
關鍵詞:初中作文;高效實用;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4)12-0102-02語文是百科之母。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作文教學就顯得格外重要。作文難教,作文難寫。關于學生作文難的問題,語文教師都心有體會。不少學生寫的作文不是偷梁換柱、胡編亂湊,就是雖也盡力去寫,但高談闊論、空話連篇,凈寫些陳芝麻爛谷子之事,沒有一點新鮮感,使人看得直打瞌睡。其實寫作是集識字、閱讀、理解、觀察、思考、書寫等多種能力為一體的綜合性語言活動,是學生系統(tǒng)地表達知識經(jīng)驗、生活情感的書面語言形式。寫作對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有重要的作用,是語文教學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初中作文教學的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具備一定的寫作能力,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意思,能根據(jù)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初中作文教學既是語文教學的重點、難點,也是語文教學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因為作文能力是學生語文水平的綜合體現(xiàn)。但在平時的教學中,大部分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上卻是一籌莫展,甚至時間與精力也花了,可是效果卻收效甚微。筆者多年從事初中語文教學,對初中作文課堂教學深有感觸,下面筆者就如何打造高效實用的初中作文課堂教學模式談一下自己的做法:
1.激發(fā)寫作興趣
學生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初中學生存在著對生活的好奇心、對自然的觀察力和對社會的新奇感,可他們在寫作文時總覺得"無話可說",一個重要原因是學生沒有將自己的實踐內(nèi)容、生活感悟寫入作文。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生活實踐去找最熟悉或者最適合的材料來寫作。葉圣陶先生說過:"生活就如源泉,文章就如溪水,源泉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對生活的觀察所得、體驗所悟就是創(chuàng)作的源泉,有了源頭活水,寫作也就不難。師生都置身在生活的海洋中,只要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善于觀察、積累,教師和學生就能激發(fā)出寫作的激情和樂趣。大家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也都認識到培養(yǎng)學生作文興趣的重要性,但學生害怕作文,討厭作文的問題依然嚴重。一位學生曾經(jīng)這樣在文章中寫道:"又要寫作文了,真是痛苦啊。有時候我把天花板都望穿了,還想不出有什么可以寫的。"為了改變這種現(xiàn)狀,我是采用以下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的。
1.1因地制宜創(chuàng)設文化情鏡充分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目前中學生學習緊張,接觸外面的世界是少之又少,缺少必要的寫作素材,這恰恰又是寫作的一大忌,因為緊張壓抑思維,寫作需要生活。那么我們有怎么因地制宜創(chuàng)設文化情境,營造輕松的寫作氛圍,從而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呢?筆者認為可采取圖文結合創(chuàng)設情境的教學方法。為了豐富作文課的內(nèi)容,調(diào)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我常常費盡心機地點綴課堂,把作文課上得生動而有趣。
1.2尊重學生主體,讓學生想寫什么就寫什么。筆者認為首先應先解除強加給學生的"指導"章法,讓他們放開手腳去寫愿意寫的事,以"我"為先,使他們的筆端流瀉著活潑的個性。緣于"情"而作,為自己的真情,為自己的個性,學生崇尚真實,敞開心扉的袒露正是學生的主體意識覺醒歷程。自由練筆既保證了文章的數(shù)量,又在對文章的提煉、揣摩中提高了質量。學生覺得自由練筆是他們傾吐心聲的絕妙形式,四季變化皆可入景,嘻笑怒罵皆成文章。他們的習作中,不僅將筆觸面向家庭、學校生活,而且向社會生活延伸。
1.3多給學生展示習作的機會。發(fā)表欲,是學生共有的心理。學生總期待著能將自己的成績展示給大家。即使是差生,表現(xiàn)也是他們夢寐以求的事情。要讓學生寫出好作文,首先要讓學生喜歡作文,當他們看到自己的辛勤耕耘有了收獲,自然會對自己所做的事情產(chǎn)生極大的興趣。給了學生一個展示的舞臺,我發(fā)現(xiàn)學生都能積極、主動的練筆,作文水平也有了明顯的提高,班級里形成了一種喜歡作文的氛圍。首先是班內(nèi)優(yōu)秀習作展示。班內(nèi)的墻報開辟優(yōu)秀習作專欄,將學生的優(yōu)秀習作及時張貼,以便本班的師生閱讀、欣賞。在寒暑假期間讓學生將自己在本學期內(nèi)的作文匯編成集,自編文集,自制封面,自取集名,自寫序言,假期結束后在全班交流展覽。
2.培養(yǎng)寫作方法
學生寫作文時心生"厭煩",搜腸刮肚、東拼西湊;教師教作文千篇一律,老生常談是寫作教學中常見的問題。初中作文教學難,學生作文水平長時間得不到提高的現(xiàn)狀與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功底都有關系。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改進。
2.1打好基本功,師生共同提高寫作功底。初中作文是學生打好語文基礎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其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和學生都要打好寫作的基本功,才能夠從根本上提高語文寫作能力。這就要求師生都要重視課外閱讀和練筆。對學生來說要加強課外閱讀,閱讀是課堂學習的必要補充,廣泛的閱讀,豐厚的積累是學生提高感悟能力和寫作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條件。同時,學生平時寫作練筆也是培養(yǎng)語感和積累寫作素材的途徑,養(yǎng)成了練筆的好習慣,寫作時才能文思泉涌。對教師來說要加強閱讀,把閱讀作為自己的一種生活狀態(tài),而不是純粹的知識積累,同時要勤練筆,積累寫作經(jīng)驗。教師還要善于與其他老師交流教學經(jīng)驗、教學方法,借鑒成熟的教學經(jīng)驗,并結合學生特點和教學內(nèi)容開展作文教學。
2.2重視積累,讓學生寫作成為有米之炊。閱讀與寫作是密不可分的。葉圣陶曾把閱讀與寫作比喻為"吸收"和"傾吐"的關系,不吸收豐富的養(yǎng)料,就寫不出好的文章。所以,在作文教學中指導學生"多讀"是關鍵所在。要提高學生寫的能力,必須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每一個人,憑直接經(jīng)驗,對社會的了解總是有限,要積累素材,也不可能樣樣親歷,這就必須學會多積累間接經(jīng)驗。而獲取間接經(jīng)驗的最有效途徑便是閱讀。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是獲取寫作范例的重要途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勞于讀書,逸于作文"這是前人在讀寫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jīng)驗。讀書是吸收、積累的過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語言的表達方法都在不知不覺中儲存起來。一旦需要,這些儲存就會蜂擁而至,跳出來供你應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隨手拈來,不費思索而順理成章,進而推陳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達得生動、完美。多讀的確是一條通向學好寫作的成功之路。當今社會是信息的社會,每時每刻都有很多信息通過各種媒介在流動著。而當代中學生的生活閱歷較淺,因而就須每天閱讀,獲取并貯存信息,造成一種勢能,使胸中有故事。把閱讀獲得的信息轉化為創(chuàng)造能力,從而產(chǎn)生不吐不快的寫作欲望。
2.3以創(chuàng)新性學習提高寫作能力。我們現(xiàn)在使用的初中語文教材其課文內(nèi)容編排了相當比重的有關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文章,并對教師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就是要積極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如何運用教材對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性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呢?筆者認為要立足教材,找到課文中創(chuàng)新的思想內(nèi)容要素、新穎的體裁結構和獨特的語言特色,在教學中具體引導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結論必然不一樣;解決問題的方法并非一個,而是多種多樣的。在課文的教學中,教師必須引導學生認識到什么事創(chuàng)新性思維,創(chuàng)新性思維就是對已知事物和未知事物進行思考,對未知事物探索和創(chuàng)造,對已知事物從新的角度、新的途徑進行再思考,提出新穎性的、獨到的見解,除此以外,還要引導學生學習課文中的寫作特色,認識作者的創(chuàng)新之處。學習眾名家的寫作技巧,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熱情,不斷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設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體驗創(chuàng)新成功的樂趣。只有調(diào)動起學生的積極性,才能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
3.注重習作批改
在目前的作文批改中,教師大多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對學生的習作字斟句酌,精批細改;然而真正的"主角"呢,一般只能是"聽眾""看客"。他們對老師批改的作文似乎比較"冷漠",基本是無動于衷。如何扭轉作文批改的被動局面?如何真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如何實現(xiàn)新課標下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筆者認為"互動模式"即是非常有效的教學手段。"互動模式"即在作文批改中,形成師與生、生與生之間的多向促動關系,使作文批改走上學生自主操作的范式。
3.1互定標準。每次批改時,我們引導學生在嚴格掌握共性標準即評改作文的一般要求,例如內(nèi)容、結構、語言、書寫等,再熟知要求的前提下靈活處理特殊情況做到某類文體的某個或某些相關要求。我們分兩步付諸實施:起初,教師適當引導學生回憶、復習有關作文知識、規(guī)律、組織全體學生商討決定相應標準;往后,教師逐步放手,讓學生自己交換意見直至明確批改要求。
3.2互改習作。開始正式批改時,一般有三個步驟。一是先由一個同學批改本組內(nèi)一個同學的作文:改正錯別字、改通語句、改妥標點、寫好眉批及總批、給定分數(shù)或等級,二是再由兩位組長把關,復改自己以外的作文,不只對作者而且還對初評提出補充或修正等方面的意見。最后教師對全部作文,特別是學生吃不消的作文進行總體把關,了解學生的作文尤其是批改狀況,摸清行情,積累材料,為相互指導做必要準備。
3.3互談體會。這是"互動"時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其意義在于擴大"互動"交流,加強評改者與評改,習作者與評改者,習作者與習作者之間的多向"對話"。操作時可分兩個步驟。一是小組內(nèi)交流。先讓習作者與初評者,復評者以及教師"對話",或談在某一細節(jié)存在的疑惑,或談在某一方面得到的啟發(fā)。二是小組外交流。統(tǒng)一安排時間,由各小組推派的代表就習作者和評改者雙方取得的進步以及存在的不足在全班交流,在全班范圍內(nèi)取得"互動"效應。
3.4互推佳作。這也是"互動"時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其意義在于:互改成果,推出范文?;ネ萍炎鲬w現(xiàn)以下兩個原則:一是鼓勵性。每次作文,小組內(nèi)至少要推出一篇佳作,在全班交流,學習。那些寫作水平一直比較高的同學,當然應鼓勵其"冒尖";那些小組內(nèi)一直無緣入"圍"的同學,更應予以"關愛",鼓勵其"出墻"。二是集體性。謄寫或打印前,習作者須按初評、復評以及師評意見自我修改,然后提請組內(nèi)同學再次修改;謄寫或打印后,全班同學以及教師進一步提出完善意見。
文章不厭百回改,好文章是經(jīng)過長時間修改成稿的。文章的修改、批改不僅是教師的教學任務,而且是師生共同提高經(jīng)驗的機會,師生的共同合作是作文水平提高的關鍵。作文的修改必須經(jīng)過思考,發(fā)現(xiàn)寫作中存在的問題,通過不斷地自我否定,從而完成作文的修改。具體可以通過教師批改或抽查批改、學生分組互批、學生自批等多種方式交叉修改學生作文,最重要的是教師要總結批改的內(nèi)容,珍惜批改中的反饋信息,使學生真切地獲得寫作的經(jīng)驗,在不斷自我否定中提升寫作水平。
總之,要全面提高初中作文教學水平,打造高效實用的初中作文課堂教學模式,迫切需要語文教師大膽地探索改革,從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出發(fā),處理好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的關系,真正調(diào)動起學生的積極性,使之養(yǎng)成良好的作文習慣,揚長避短,萬馬奔騰,在具體的寫作實踐中逐步地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讓作文教學不在是老大難。語文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過:"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如溪水;源泉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而流不歇"。鼓勵學生讓生活走進作文,用自己手中的筆來描述生活。其實,要讓學生寫好作文并非易事,"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筆者相信,只要長期持之以恒,做生活的有心人,多觀察,勤積累,多思考、多練筆,就一定能培養(yǎng)出學生對作文的濃厚興趣,提高寫作能力。參考文獻:
[1]郭頂標.淺談初中作文教學目標[J]. 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 2007年10期
[2]袁振國主編:《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盛群力等編譯:《現(xiàn)代教學設計應用模式》,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4]鄭金洲著:《教師如何做研究》,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5]張慶紅.淺談作文教學中的細節(jié)描寫指導[J]. 教育實踐與研究,2009年第04期
[6]耿涓涓 教育理念:一位初中女教師的敘事探究[C] 《中國教育:研究與評論》教育科學出版社第2輯,北京,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