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焱
摘要:我國2012年修改的《民事訴訟法》新增了小額訴訟程序,但是規(guī)定其實行一審終審。本文以小額訴訟程序較為發(fā)達的美國為考察對象,具體考察了其各州就是否允許上訴(appeal)所采取的不同做法,力圖為我國今后健全小額訴訟程序的救濟機制提供借鑒。
關鍵詞:美國;小額訴訟程序;上訴我國的小額訴訟程序自其由2012年修改后的《民事訴訟法》第162條加以規(guī)定以來,已經(jīng)實行一年有余。但在司法實踐中,小額訴訟程序遇冷的報道卻不時見諸媒介,而其救濟機制不夠健全乃是其飽受詬病的原因之一。鑒于法律本身就小額訴訟程序規(guī)定過于簡略,所以通過研究為即將出臺的司法解釋中有關小額訴訟程序的救濟機制部分提供一些參考,就具有比較現(xiàn)實的意義。
一、美國小額訴訟程序的概況
在美國,小額訴訟程序“是一種以允許普通公民提出法律規(guī)定最低數(shù)額金錢訴訟請求的訴訟程序”。雖然愛爾蘭從1846年起就設立了郡法院來處理爭議金額比較低的民事糾紛,但是一般認為,嚴格意義上的“小額訴訟程序”(Small claims proce
dure)起源于二十世紀初期的美國。美國最早嘗試用小額法院采用特殊的訴訟規(guī)則處理小額糾紛,據(jù)說是在1913年由俄亥俄州的克利布蘭德市(克利夫蘭市)所首創(chuàng)。美國的小額訴訟程序經(jīng)過一個世紀的發(fā)展,已經(jīng)相當發(fā)達,其對世界范圍內(nèi)不同國家和地區(qū)小額訴訟程序的構(gòu)建有著重要的借鑒價值。
美國各州受理小額訴訟的管轄法院均為基層法院,這些法院的稱謂不盡相同,有巡回法院(Circuit court)、地區(qū)法院(District court)、縣法院(County court)、市政法院(Municipal
court)、治安法院(Magistrate court)等,它們一般設有專事小額訴訟的法庭或者分院,也有個別州設有專門的小額法院(Small
claims court)。
小額訴訟的受案標的額在各州也不盡相同,大多數(shù)州介于3000-7500美元之間,田納西州允許受理不超過25000美元的案件(而不動產(chǎn)騰退或者重新取得個人財物的案件,則沒有標的額限制),這是小額訴訟受案標的額的最高值,而亞利桑那、肯塔基、羅德島等三州只允許對不超過2500美元的案件適用小額訴訟程序進行審理,這是小額訴訟受案標的額的最低值。1受理案件類型一般為損害賠償、債務、租賃等糾紛。
二、對美國小額訴訟程序上訴的分類考察
在簡單了解了美國小額訴訟程序的運行情況后,本部分意圖通過歸納的方式來專門考察并分析美國各州有關小額訴訟程序上訴的不同規(guī)定。
(一)允許雙方上訴
在美國50個州以及哥倫比亞特區(qū)的小額訴訟程序中,允許雙方上訴并由特定法院進行重新審理(new trial)的有17個,占33.33%,也就是三分之一的規(guī)模,上訴期從10天到30天不等。
表一允許雙方上訴的各州情況2
(二)允許被告上訴
有3個州規(guī)定,對判決結(jié)果不服,只允許被告上訴,將上訴權(quán)單方面賦予作為被告的當事人(有2個州明確規(guī)定,反訴的原告也可以提起上訴,但是因為原告在反訴中居于被告的地位,所以并未突破只允許被告上訴的范圍),占5.88%。
表二允許被告上訴的各州情況
(三)禁止雙方上訴
有6個州規(guī)定,一旦判決做出,不允許(或者原則上不允許)雙方上訴,占11.76%,但是要注意的是亞利桑那、夏威夷、密歇根等3個州都在例外情況下賦予當事人以特殊救濟。
表三禁止雙方上訴的各州情況
(四)附條件允許雙方上訴
有23個州雖然規(guī)定雙方可以上訴,但是對于上訴審理的范圍和/或上訴的標的額大小予以限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當事人上訴權(quán)的行使。這一類州占45.10%,幾乎涵蓋了總州數(shù)的一半。
表四附條件允許雙方上訴的各州情況
(五)其他特殊情形
還有2個州有關小額訴訟程序是否準許上訴的規(guī)定較為復雜,無法完全歸入前四種類型,故此單列一類。
表五特殊情形
三、對美國小額訴訟程序上訴的分析及其對我國的借鑒
從對美國各州具體做法的分類考察可以看出,美國小額訴訟程序的上訴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值得我們注意:
第一,絕大多數(shù)州對小額訴訟程序的上訴持肯定的態(tài)度(不論是無條件的還是附條件的)。完全禁止當事人上訴的僅有3個州,另有3個州原則上禁止當事人上訴,但是規(guī)定在例外情況下給予當事人以特殊救濟;此外,還有2個州規(guī)定由特定法院做出的判決不允許當事人上訴。
第二,有相當數(shù)量的州對小額訴訟程序的上訴附加限制條件。小額訴訟程序的目的之一是實現(xiàn)小額糾紛的迅速、方便解決,因此有19個州(包括西弗吉尼亞州經(jīng)由陪審團審理的案件和緬因州提起上訴的原告兩種特殊情形)明確規(guī)定上訴只能針對法律問題,事實問題不可以作為上訴的理由。此外,還有4個州對可以提起上訴的案件標的額做出了限制,規(guī)定只有達到特定數(shù)額的案件方可上訴。
第三,偏重對被告權(quán)利的保護。在贊成上訴的各州之中,允許雙方(訴訟地位上分屬原被告,不包括實際居于反訴被告地位的本訴原告,特殊情形已包括在內(nèi))都上訴的有40個州,而僅允許被告上訴的則還有4個州(包括俄勒岡州低級法院做出的判決),顯然允許被告上訴的州數(shù)量要大于允許雙方上訴的州數(shù)量。緬因州雖然允許雙方上訴,但明確規(guī)定原告只能就法律問題上訴,而被告則可以要求重新審理,體現(xiàn)出對被告訴訟權(quán)利保護的一種傾向性。
我國的《民事訴訟法》已經(jīng)規(guī)定,小額訴訟程序?qū)嵭幸粚徑K審。言下之意,在我國兩審終審的審級模式下,符合小額訴訟程序受案標準的案件一經(jīng)法院做出判決,則對當事人和法院立即產(chǎn)生拘束力。如果當事人不服,也不得向上一級法院提起上訴,只有在符合再審條件的情況下可以申請再審。通常而言,當事人如不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一審做出的判決,均得通過上訴途徑,在審級內(nèi)求得二次審理,以此一可以發(fā)揮上級法院對下級法院的監(jiān)督作用,二可以糾正一審判決可能存在的錯誤,三可以統(tǒng)一法律的適用。但是,在小額訴訟程序正式確立后,在效率與公正的價值之間更加傾向于前者,以否定當事人的上訴權(quán)為代價換取案件更加快捷迅速的解決,在審級內(nèi)不再考慮賦予當事人以任何提出異議的權(quán)利,這顯然與當事人程序權(quán)利的保護是不相符合的。從上述美國各州的做法來看,允許當事人上訴(包括附條件和特殊情形)的州占到了總數(shù)的90%以上,因此我國應當吸收借鑒美國的做法,在出臺新規(guī)定時賦予當事人(特別是被告)向同級法院提出異議并按照非小額訴訟程序進行審理的權(quán)利,從而將效率與公平兼顧起來。
參考文獻:
[1] 傅郁林教授認為此處用詞雖為“appea”,但其與我國民事訴訟所指代的“上訴”存在區(qū)別。就美國的小額訴訟程序而言,其包括向某一個法院尋求重新審理或者就法律問題上訴,她因此認為譯做“復審”可能更準確。從遵從習慣譯法出發(fā),本文仍舊使用“上訴”的術語。參見傅郁林.小額訴訟與程序分類.清華法學,2011,第五卷(第3期):49.
[2] 袁定波.小額訴訟實施半年遭遇“冷落”.法制日報,2013年7月12日05版.
[3] [美]杰弗里·C·哈澤德,米歇爾·塔魯伊 著,張茂 譯.美國民事訴訟法導論.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173.
[4] 袁春蘭.兩大法系小額訴訟程序的比較分析.河北法學,2005,第23卷(第4期):136.
[5] 王亞新.對抗與判定——日本民事訴訟的基本結(jié)構(gòu)(第二
版).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289.王亞新教授此處系轉(zhuǎn)引日本學者小島武司教授《訴訟制度改革的理論》(弘文堂1977年出版)一書中的論述,所謂的克利布蘭德市應系日語假名“クリーブランド”轉(zhuǎn)譯,通譯為克利夫蘭市(Cleveland)。另,王亞新教授所使用的術語是“少額訴訟制度”,與一般表述有所區(qū)別,應系直接借用自日語對小額訴訟的表述.
[6] 王亞新.對抗與判定——日本民事訴訟的基本結(jié)構(gòu)(第二版).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