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谷拉拉將自己畫的一幅油畫以1000元的價格賣給了古拉格。
谷拉拉:你賺了,古拉格,10年之內它將升值10倍!
2.古拉格把油畫帶回去掛在家里,但是過了一段時間,他覺得并不喜歡這幅畫,于是他又把這幅畫以800元的價格賣回給谷拉拉。
3.一周后,谷拉拉的鄰居以900元的價格買走了這幅畫。
谷拉拉:你賺大了,10年之內,這幅畫的價格將是你現(xiàn)在付出的50倍。
4.谷拉拉很高興。
谷拉拉:首先,我把畫賣了1000元。這剛好抵消了我的時間和原料,所以那場買賣是對等交易。然后我又花800元買了回來,然后900元賣出,我賺了100元。
5.古拉格卻不這么認為。
古拉格:按照我的算法,谷拉拉以1000元的價格賣掉油畫,然后用800元的價格將其買回,她的凈利潤是200元。至于之后的售出,我們可以不用考慮,因為那幅畫大約就值900元。
6.谷拉拉的鄰居對這兩種意見都同意。
鄰居:谷拉拉在1000元賣出、800元買入的時候就已經賺了200元。在她以800元買入又以900元賣出的時候,她又賺了100元。所以她全部的利潤應該是300元。
7.哪個才是真實的獲利呢?100元?200元?300元?
■上文沒有能把谷拉拉的真實利潤說清楚,是因為文中并沒有說清楚這幅畫的成本價格是多少。
撇開谷拉拉作畫所花時間的成本不談,假定她花了200元來準備所有作畫用的材料,包括框架、帆布、顏料等。在第三次交易后,谷拉拉得到了1100元。如果我們將最后收益定義為最終收入和材料花費之差的話,谷拉拉的收益是900元。
因為我們不知道材料的花費是多少(我們只能假定一個值),所以我們就無法計算真實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