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在宇
某個高官“落馬”后,公眾常常會感嘆其被一路“帶病提拔”。但在東窗事發(fā)前,即使通過各種途徑舉報乃至上訪,都不能影響一部分貪官照樣“升官發(fā)財”。這種現(xiàn)象在官場可謂屢見不鮮。
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佐證了這一直觀印象:2013年,由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田國良主持的一項研究顯示,在20世紀80年代以來移交司法機關處理的103個副省部級(或享受副部級待遇)以上領導干部的腐敗案例中,約有六成(63%)的案主在作案之后仍然獲得提拔。
另一份研究報告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更觸目驚心:據(jù)深圳大學當代中國政治研究所2012年做出的《當代中國政治研究報告》稱,在2002年11月至2011年6月,72名“落馬”的省部級官員中有近八成曾得到職務上的晉升。
公眾不禁好奇:這些“身染重病”的貪官究竟是如何闖過層層關卡被提拔的?是他們的演技太好還是“體檢儀器”存在缺陷?
一名曾先后擔任過縣委書記、地級市副市長、市委組織部部長的官員向《廉政瞭望》記者介紹了官員提拔的大致程序:當某個主要領導崗位出現(xiàn)空缺時,組織部門首先會對相關干部進行考察,并從中選擇他們認為合適的人選;人選初步確定后,組織部會向同級紀委發(fā)出公函,征求意見;紀委方面會召集相關處室負責人,研究該候選人的情況,并以書面形式回函組織部;最后,所有材料都會提交黨委常委會討論;常委會討論確定后,依照相關程序對外公示;公示期順利結束后,新官走馬上任。
從上述介紹來看,一名官員要獲得提拔,起碼要過四關:組織部的考察關、紀委的審查關、常委會上討論決定、公示期無人舉報。與這四道關卡相配套的還有一系列黨紀法規(guī):《公務員法》《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公開選拔黨政領導干部工作暫行規(guī)定》《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監(jiān)督檢查辦法(試行)》等。
上述官員告訴記者,如果一個人真有問題,除非他太善于隱藏、偽裝,否則很難一路連闖四道關卡?!皼r且,很多‘帶病提拔者的各種傳聞早已是街談巷議。只要認真查,不可能發(fā)現(xiàn)不了。”
那么,“帶病提拔”的現(xiàn)象卻為何依舊屢禁不止?這名官員介紹說,四道關卡之外還有一個“總開關”。這個“總開關”的按鈕就握在“一把手”一個人手里?!耙话咽帧钡膽B(tài)度基本決定了各道關卡的態(tài)度。
這名官員以自己多年的觀察說:“那些‘帶病提拔者沒有幾個是靠自己的偽裝蒙混過關的,基本上是有恃無恐、強行闖關?!北热鐕野l(fā)改委原副主任劉鐵男。2006年年初在發(fā)改委副部級干部考核工作中,劉鐵男入圍,但考核結果卻是“得分未過線”。也就是說,劉鐵男并未順利通過組織部門的考察關。但最后,他依舊被任命為發(fā)改委東北辦副主任(副部長級)。還有安徽省原副省長倪發(fā)科、云南省原副省長沈培平,早在他們?nèi)问形瘯浧陂g就有許多關于他們的舉報,但依舊未能阻止他們平步青云。
一名先后擔任過縣委組織部部長與紀委書記的官員告訴記者,人們都痛恨“帶病提拔”現(xiàn)象,對于那些被發(fā)現(xiàn)的“帶病提拔”干部,常常埋怨組織部與紀委不作為。其實,組織部與紀委固然有責任,但很多時候,的確不是這兩個部門就能決定的。
他說,有一次,縣里一個重要職能部門的局長崗位空缺,組織部門還在考察干部時,輿論就盛傳縣委辦的一名副主任會接任這一崗位。結果,組織部考察的干部在縣委常委會上沒有通過。經(jīng)過重新考察推薦,那名外界盛傳的“熱門人選”勝出。
還有一種情況是,組織部的考察結果與紀委反饋的廉政意見出現(xiàn)沖突,這時“一把手”的意見就至為關鍵。他如果說“廉政是條紅線,既然紀委這邊有意見,組織部就重新提出人選”,這名候選人基本就與升官無緣了。但“一把手”偶爾也會有另一種說法:“決不能搞‘帶病提拔,但也不能讓那些沖在第一線、敢于觸碰尖銳矛盾的干部吃虧。既然下面有反映,紀委是不是盡快去核查清楚?如果真有問題,該怎么查就怎么查;沒有問題,也早日還干部清白,不能耽擱人家的前途?!庇袝r,“一把手”的態(tài)度會更明確,直接說:“看一個人要看主流,不能看枝節(jié)?!?/p>
“這些說法都沒錯,但隱含的意思下面的人不可能聽不懂?!鄙鲜龉賳T說道。
一名離休干部告訴記者,除了寫在紙上的程序,還有一套不好明說但大家私底下都懂的規(guī)則。這個規(guī)則說白了就是看“一把手”的臉色。
據(jù)媒體報道,一次,河北省委原書記程維高在與友人閑聊時,友人問他:“你告訴我,在現(xiàn)有體制下,一個省委書記的權力大到什么程度?副廳級以上的領導干部,你個人能不能說了算?”
程維高的回答是:“絕對沒有問題!我要看中了誰,就把組織部部長叫過來,說我上一次在某某地方見到那誰,感覺他思路不錯。其他的都不要說,組織部馬上會按照干部任免的程序去考察,然后拿到常委會上來討論?!?/p>
“一把手”可以通過自身的影響力,讓他的個人決策看上去完全符合組織程序。常委會上的發(fā)言都是有記錄的,但書記提前找常委來溝通、談話是不會有什么記錄的。懾于“一把手”的絕對權威,常委們在會上的表態(tài)大多會與“一把手”保持一致。而一旦“帶病提拔”的干部出了事,要追究責任時,發(fā)現(xiàn)都是集體決策,“到頭來,集體負責變成了沒人負責?!?/p>
接受記者采訪的某市委組織部部長也表示,組織部在考察干部前,一般都會征求“一把手”的意見?!坝行洉苯狱c出他意中人的名字,毫不隱晦;有些書記不會點名道姓,而是畫幾個圈。組織部則會根據(jù)這些意思考察干部?!?/p>
對于組織部考察的干部最后在常委會上被否定的情形,這名官員笑著說:“那就是組織部沒有吃透‘一把手的意圖?!薄坝行r候,組織部、紀委的人忙活大半天,真不如書記一句話?!边@名組織部部長無奈地說。
有媒體報道,在考核中對劉鐵男的批評普遍集中于工作作風方面。劉鐵男最終能夠順利突圍,就因為有領導發(fā)了話:“劉鐵男已改正了那些缺點。”
經(jīng)過組織部與紀委考核這道程序,候選人名單上報常委會后,又是一道重要關口。一名曾擔任市委常委、現(xiàn)在政協(xié)任職的官員告訴記者,常委會上的博弈,“有時已經(jīng)不是就事論事”。
該官員介紹,一般情況下,組織部部長與紀委書記對干部情況較為熟悉,而其他常委則相對陌生。“比如建設局局長這個職位,是城建口的,書記、市長、常務副市長與其工作接觸多,組織部部長與紀委書記因為掌握干部情況,也會有所了解。但像宣傳部部長、政法委書記等人,可能與這個干部沒有直接工作接觸,這時候就會‘隨大溜。”
這名官員還說,書記的意思也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常委會討論的結果。有些強勢的書記,一個動作、一個眼神,其他常委就不得不在心里掂量一下,“我今天說這些話,書記是不是不高興了”。
有些書記特別看好的干部,往往會提前與常委做溝通、打招呼。溝通時的語氣也很重要。比方書記問“關于國土局局長的人選,你有什么看法?”這或許就是書記在征求意見。如果書記說:“某某同志干工作不錯,應該壓更重的擔子。你認為呢?”這時,常委就會明白書記的想法。
這名官員向記者感嘆:“一個老在常委會上與書記唱反調的常委,一般會被‘修理?!?/p>
當然,也有在常委會上被擋下來的干部。這種情況,要么是“一把手”心中沒有特別明確的人選,大家推出誰就是誰;要么就是“一把手”本身的權威受到挑戰(zhàn)。數(shù)年前,西部某省一名市委書記力薦其秘書出任一個縣的縣長,前期還做了許多工作,結果常委投票時居然沒有通過。此后不久,這名市委書記就被調回省里任職。
至于公示這一關,由于原則上只受理實名舉報,因此許多人眼見大局已定,也犯不著再去干得罪人的事。
一名離休干部告訴記者,真要是上面領導看好一個人,有時連公示關都能想辦法“技術化處理”。比如,一個副縣長在當?shù)乜诒懿?,提縣長有困難。市委書記可以先調他來市委當個副秘書長,兩年后再調到另一個縣當縣長,甚至直接當縣委書記。時間過了兩年,而且是異地任職,公示時來反映問題的會少很多。
有沒有連“一把手”都擋不住“帶病提拔”的時候?一名擔任過縣委書記的官員表示,哪怕幾個常委聯(lián)合起來推舉一個人,只要書記不點頭,這個人還是過不了。但是,如果上面有更大的領導打招呼,書記也無能為力。
(轉自《廉政瞭望》,本刊有刪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