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碩
自信心是一個人充分相信自己、認為自己有能力干好一件事情的一種自信的心理狀態(tài),它是一個健康幼兒必不可少的性格特征,也是人才素質的基本要求。就目前我國大部分幼兒來說,由于大多是獨生子女,融多人寵愛于一身,凡事有人包辦,或者有的家長對幼兒呵斥太多,導致了許多幼兒的自信心的缺失,這樣就會不同程度上影響到他們今后的人生發(fā)展。那么,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如何在幼兒園活動中,多渠道培養(yǎng)幼兒的自信心呢?筆者結合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引導幼兒自己動手嘗試
幼兒從出生到不足一歲的時候,往往好多事是不會自己做的。稍大一點兒,家長要耐心教育和引導他們自己動手吃飯、穿衣、入廁、洗臉、刷牙、整理玩具等事情,一開始往往自己做不好,家長和教師要經(jīng)常進行鼓勵,不要挫傷他們的積極性,引導他們在嘗試失敗的同時,找到成功的經(jīng)驗,品位成功的歡樂,他們的自信心就會在做事中不斷增強。其實,在現(xiàn)實生活中,許許多多的幼兒園的孩子,他們是在爸爸媽媽的陪伴下進園的。在家里,他們過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凡事都有家人代辦,對他人的依賴性很強,久而久之,導致他們遇事往往六神無主,不知道該怎么做。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呢?原因就是家長沒有給孩子創(chuàng)造動手嘗試的機會。
其實,每一個孩子都喜歡自己動手做事情,許多幼兒園老師也常常告誡家長要注意“引導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只有這樣,我們才會多給孩子一些動手操作、自己做事、增強自信的機會。
二、充分信任孩子,經(jīng)常給予他們真誠的愛
人文主義心理學家羅杰斯把溫情、喜歡、關懷、尊重、認可、愛撫稱之為積極的關注,并把它看作是人類普遍的需要和自信的源泉,這些會讓幼兒感到安全,對周圍產(chǎn)生信任。在孩子自己做事時,教師、家長要以賞識的眼光給予他們以極大的信賴,傳遞給他們無窮的動力,給予他們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息。在孩子動手做事時,若遇到了困難,教師、家長要耐心幫助他們想法克服困難,并多問幾個為什么,找出解決問題的規(guī)律,這些都是他們今后走好人生道路的經(jīng)驗和財富。同時,要注重保護幼兒的自尊心,在孩子自己動手做事遇到挫折時,教師、家長不要給予指責,要注意保護孩子的自尊心,這是他們發(fā)揮創(chuàng)新能力、進行再嘗試、進而獲取成功的源泉所在。在教師、家長的愛心鼓勵下,孩子才會增強自信,品位成功的歡樂。
三、注重發(fā)現(xiàn)幼兒的閃光點
由于每個幼兒所處的環(huán)境不同,受教育的程度不同,導致他們各方面的發(fā)展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如有的好動、有的內向、有的會說、有的好靜等。教師、家長不要以個人喜好區(qū)別對待這些孩子,要通過細心觀察,洞察出孩子的“特長”所在,如愛跳舞、唱歌、唱戲、繪畫、寫字等,以此進行有意識地培養(yǎng)。
(河南省唐河縣縣直機關第一幼兒園)